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因果报应录(唐湘清居士)▪P17

  ..续本文上一页小商人忽然拿出一把锋利的刀,假意对妻子说:“你说我母亲凶恶,那么我把她杀掉怎样?”

  “好极了,这样可除了家庭中的赘瘤。”商人妻回答。

  “你暂且先忍耐一个月,每天和颜悦色的尽力侍候我母亲,这样使邻人都知道你是贤慧的孝媳,我母亲是凶暴的恶婆,到那时再杀她,还不算迟。”小商人接着说。

  小商人的妻子依照了丈夫的嘱咐,从此对婆婆的态度,完全改变,每天晨晚都要到婆婆房中去和颜悦色的问安,有暇的时候,常对婆婆说说有趣的故事,声音是十分的柔和,态度是十分的可亲,解除了婆婆的寂寞,温暖了婆婆的心灵,使婆婆心满意足,因此在这一个月中,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发脾气,没有指手画脚的骂过人,对媳妇十分和善与爱护。

  一个月过去了,小商人问妻子:“最近婆婆待你怎样?”

  妻答:“婆婆最近待我较前好多了。”

  小商人又说:“那么你再和颜悦色的侍奉婆婆一个月,看她怎样?”

  又过了一个月,小商人持了前次那把锋利的刀,重问妻子:“婆婆待你怎样?”

  商人妻答:“婆婆最近待我很好了,这是因为我受了你的吩咐,和颜悦色的侍奉她,所以她才待我很好,可是我是勉强的,恐怕不能持久呀!”

  小商人听了大怒道:“人生以孝为本,父母的恩德,杀身难报。你既嫁给了我,与我结合,那么待我的母亲,就等于待你自己母亲一样,应该竭尽孝道。可是你嫁我以后,对我母亲忤逆不孝,不仅没有给她精神上的温暖,反而受尽你的冷落。你非但不知反省,反而每晚向我说尽母亲的坏话,后来我假意要杀母亲,你竟赞同,我才教你试着和颜悦色的侍奉母亲,你勉强试行,一、二个月以来,证明我的母亲很是慈爱,以前她偶发脾气,完全是因为受尽你的冷落,受你精神虐待刺激所造成。你这不孝的逆妇,要你做什么?”

  说罢,举刀要砍妻子。这位太太在丈夫尖刀警告之下,吓得满脸发青,全身发抖,跪在地上求饶。

  小商人看到妻子已知悔改,就把利刀丢下。袖中取出一位和尚送给他的一本“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令妻早晚虔诵,依教奉行。(取材自暗室灯)

  3.倪九夫妇的下场

  倪九是浙江省青田县人,虽出身贫寒,但由于经商得法,薄有积蓄,渐渐成为当地的小财主了。他自幼丧父,早年母亲为生活重担的逼迫,曾在富户人家充当奴仆,才茹苦含辛的把他养大成人。照道理讲,倪九现在生活宽裕,应该知道如何孝养白发苍苍的老母,报答天高地厚的深恩。可是倪九娶了一位如花似玉的妻子,对于老母很瞧不起,认为老太婆是奴仆出身,极为低贱。倪九听了妻子的枕边絮语,竟把老母深恩抛在九宵云外,视母亲像眼中钉一样。夫妇二人的想法,老母本来是做奴仆的材料,索性就把老太婆当作下女看侍,一切家庭的打扫,厨房的烹饪,厕所的整洁等大大小小杂事,都要视茫茫而发苍苍的老太太独负责任,倪九夫妇却享受着安乐的生活。

  看!逆子逆妇的下场

  有一天倪九家中准备宴客,早晨天色刚亮,倪九夫妇醒在床上,还不起身。倪九却在床上,高声大叫,呼唤隔房的老母说:“快起身!快起身!今天要宴客,怎么还不起身!”从大叫的声音中,可听出倪九对老母颇有怒意。可怜的老太太正在好梦方酣的时候,给儿子大声叫醒,只好揉着昏昏沉沉的睡眼,拖着疲乏的身子,起身到厨房去烹鸡煮饭。忽然一霎那间,天空中狂风怒吼,接着疾雨倾盆,附近山上的大石,在狂风暴雨中裂开,飞落在倪九寝室的屋上,顿时屋梁倒塌,倪九夫妇都被巨石压死。他母亲因为在厨中烧饭,幸而安然无恙,邻居的人,都认为这是倪九夫妇不孝的报应,证明因果的可畏。(取材自感应篇集注)

  关公怒目斥逆子。

  4.罗巩死于非命

  罗巩是宋代大观年间的太学生,他的父母亲在二年中先后因病去世,棺柩停在屋中,经过三年多的时间还没有入土安葬。他推诿这是哥哥的责任,可是他的哥哥呢?认为父母是兄弟二人共同的父母,关于父母遗体的安葬,罗巩也应负有责任。后来罗巩赴京应考,当时京中有一关帝庙,传说很有灵感,因此香火很盛。他在应考期中,憧憬着美丽光明的前程,也到关帝庙去焚香叩头,诚心祈祷。这天夜间,梦见关帝指着他父母棺柩对他说:“孔夫子论孝道,曾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现在你的父母去世很久,还没有安葬,这是你大大的不孝,冥司对你已记上了一件极大的重罪,恶报难逃,不必再问什么前程,还是早日回家去吧!”罗巩听了很不服的说:“我还有一位哥哥,父母遗体没有安葬,我哥哥要负很大的责任。倘若有罪的话应归罪于我哥哥,怎么冥司把罪恶记在我的账上呢?”关帝怒叱道:“你是一位儒者,读过孔子圣书的人,应当明礼知义,知而不行,罪加一等。你的哥哥是没有读过什么书的碌碌愚人,不足深责,怎么可把责任推在哥哥身上呢?”罗巩一觉醒来,大为惶恐。急急忙忙雇舟返家,在返家途中,竟覆舟而溺毙水中。(取材自宝害编)

  5.窦芳转眼成痴呆

  地藏菩萨对他说:你忤逆不孝,倘不知悔改,恶报难逃!

  陕西省有一窦姓老人,他的儿子名叫芳,天资本来很聪明,读书过目不忘,可惜骄傲异常,目中无人,总以为自己的一切胜过他人,好像世界上没有人能比得上他。窦芳生成这样狂妄的性格,因此对于老父,也是事事违逆,父亲说白,他偏要说黑,父亲要向东,他偏要向西,他决不虚心领受老父数十年处世的宝贵经验,却认为父亲是一个老顽固,凡是父亲的一言一行,都与时代脱了节,不足为青年人取法的,窦老头子面对着这样倔强狂妄的逆儿,常常气得老胡须直竖,摇头叹息不已。有一天,老父训戒窦芳说:“孝顺的道理,最重要的就是要对父母顺从,可是你事事都违逆父亲的意旨,从来没有顺从,还谈得到孝吗?”那知窦芳听了,反而大声咆哮的说:“时代的巨轮,不断地向前推进,你要叫我顺从老顽固,那不是开倒车吗?”父子二人反覆辩论,但窦芳口若悬河,绝不接受父亲苦口婆心的训导,反过来要教训父亲,真使窦老头子无话可说。

  窦老头子既无法管教儿子,后来索性对儿子窦芳采取放任的态度,家中一切大小事务,窦老从此不闻不问,一切听由儿子作主。亲朋中有事到窦家来商量的,也都由儿子窦芳应付,因此家庭内外,都只知有窦芳,不知有窦老。窦芳有一位已出嫁的姊姊,也就是窦老的长女,因为夫家贫困,生活无法维持,回到娘家来乞援,窦老怜悯女儿穷苦,命窦芳赠送小麦二担给姊姊,岂料忤逆成性的窦芳,不仅不孝其父,对同胞姊姊也毫无情感,竟一毛不拔,坐视姊姊饥饿,一粒小麦也不肯施舍。这一件事,伤透了窦老头子的心,父女二人,抱头痛哭。

  有一天,窦芳与朋友同游报恩寺,看到寺内有一本“地藏菩萨本愿经”,内载目莲救母的事。他又大发议论说:“一个人死了,那有什么灵魂,更那有什么地狱不地狱,何况目莲的母亲在世时,不过喜欢吃鱼,不敬僧人而已,有什么了不起的大罪,何致堕落十八层地狱,受重重的恶报?经上所说,真是胡说八道。”说罢,把地藏经撕得粉碎。他一时困倦,借僧房午睡,梦中至一精室,门上悬一对联,上面写着:“地藏本愿经,无非行孝:菩萨光明藏,方是能仁。”一会儿,有一童子走出来说:“菩萨请你进来!”他跟着童子进门,看到地藏菩萨手执锡杖而立,装束与塑像无二,训戒窦芳说:“目莲救母的事实,载于佛经,佛是真语实语的至圣,怎有欺人之理!你把佛经撕得粉碎,那是大大的不敬。你看目莲救母于死后,那是何等的大孝,你却违逆父命于生前,与目莲相反,真是大大的不孝。像你这样的不敬不孝,何以为人!倘不立即忏悔,恐恶报难逃”。菩萨是这样慈悲恳切的教化他,可是恶业深重的窦芳,刚强难化,没有悔悟的表示。

  窦芳一觉醒来,神魂颠倒,对于眼前的事物,不识不知,整天痴痴呆呆,与前判若二人。给他饮食,也不知饥饱,有时自言自语,不知所云,有时哭哭笑笑,不知羞耻。一个原来聪明伶俐的青年,忽然变成疯疯颠颠的神经病,这还不显明是忤逆不孝的恶报吗?(取材自太上宝筏图说)

  6.侯二死后投猪

  清代康熙年间,邯郸有一位侯老太太,秉性仁慈,乐善好施,就现生而论,可说是令人钦敬的好人。但或许由于前生的恶业,她生着一个忤逆不孝的儿子,名叫侯二。侯二的性情,恰与母亲相反,待人极为刻薄,吝啬异常,对于任何公益慈善事业,都是一毛不拔,因此他对于侯老太太的乐善好施,非但不加赞助,并且十分反对,常常予以阻挠。虽然侯老太太苦口婆心的晓论儿子说:“布施是六度万行之首,能将财物布施给穷苦的人,一定能得好报。”可是悭吝成习的侯二,不听老母的忠言,反而恶声的责骂母亲说:“混账的老太婆,我们自己的钱也不够用,那有什么力量布施,像你这样今天捐款救济穷人,明天捐药救助病人,浪费金钱,我是不能忍受的。”侯老太太受到儿子的责骂,欲哭无泪,只得暗自饮泣,从此以后,侯老太太捐款做功德,再也不敢给儿子知道,常常背着儿子,把省吃俭用节省而来的金钱,暗暗地做了很多济世救人的好事,还叮嘱受施的人,决不可把她布施的功德宣扬,也不许把捐款的收据或谢函寄到家中,深恐给儿子知道而受到责骂。

  侯二的儿子说:那只小猪前生是我父亲!

  有一天,一个衣衫褴褛面黄饥瘦的乞丐,行乞到侯家,适值侯二不在家中,侯老太太因无人阻挠,才大胆的到米仓中拿了二升白米,布施给乞丐,正当乞丐接受白米说声谢谢的时候,忽然侯二从外面回来,看到母亲又在把白米送给乞丐,不禁怒火中烧,当场大发雷霆,立即把母亲打了一拳,还殴逐母亲出门,侯老太太受到儿子的殴辱,痛哭失声,引起了邻人的围观。侯二的妻子在房中听到丈夫与母亲争吵,急急忙忙跑出门来,向侯二泣谏,苦劝丈夫不该殴辱母亲,但侯二还是不…

《因果报应录(唐湘清居士)》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