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因果报应录(唐湘清居士)▪P16

  ..续本文上一页自女范)

  18.黄道贤减寿益亲

  黄道贤,是元代的孝子。他自幼丧母,全赖父亲把他辛辛苦苦的教养成人。他深深地感觉到亲恩如海。因此侍奉父亲,竭尽心力,每天早晨及晚上,都要诚诚恳恳的向父亲嘘寒问暖,从来没有一天懈怠。有一年,他父亲患了很重的病,遍请名医治疗,那知非但不见痊愈,反而一天一天的危险,神识昏迷,不省人事,竟使群医束手。黄道贤看到父亲危笃的病状,急得日夜忧虑,手足无措。幸而他平日有宗教信仰,想起观世音菩萨是大慈大悲的,救苦救难,有求必应,就在观音菩萨圣像前焚香点烛顶礼祈祷,愿意减少自己的寿命一纪,增添父亲的寿命。俗语说:“人有诚心,佛有感应。”当他祈祷完毕以后,父亲的神识就清醒过来,全身病痛,爽然若失,许多名医看到他父亲不药而愈,都叹为奇迹。到了元统一年,他的父亲才老病去世,果然符合增添一纪之数。道贤虽自愿减寿,却反而享到高寿,并且生活富足,儿孙满堂,临终的时候,毫无痛苦,安祥而逝。(取材自万善之元)

  他父亲不药而愈,名医叹为奇迹。

  19.吴老人诸子妇轮养记

  吴老人五世同堂孙辈绕膝共祝寿。

  清代江苏省崇明县,有一位吴姓老人,生了四个儿子,因为家中赤贫如洗,把儿子都卖掉,以求眼前的生活。那四个儿子都在富人家中当奴仆,长大以后,都赎身自立,各人娶了妻子,大家同住在一起。起初,他们奉养父母,是一月轮流一次。可是儿媳们说:“一月一轮,必定经过三个月后,才有侍候父母的机会,这样对父母太疏远,应当一天一轮才好。”后来觉得一天一轮,还是要经过三天以后,才能奉养父母,仍是太疏远,应当一餐一轮更好。从此以后,他们改为每餐轮流,譬如早餐轮到大儿子奉养父母,午餐就轮到二儿子奉养,晚餐轮到老三,明天早餐就轮到最小的儿子老四奉养,这样周而复始的轮流奉养父母。每逢五日十日,四个儿子共同设置美食在堂上,父母向南坐,四个儿子及孙子们东面坐,四个媳妇及孙媳们西面坐,大家依次向吴老人夫妇敬食敬菜。在老人食堂的后面,儿子们为老人置一木橱,橱中每家都放一串钱在里面,当老人每次吃饭完毕,就回头在橱中取钱一,到街上去买水果糖饼吃,橱中的钱,从来没有匮乏的时候,因为四个儿子每天源源的把钱补进去。老人空闲的时候,常到知己朋友家中去玩,有时候与朋友一同下棋,有时与朋友一同打牌。他的儿子们知道老人家玩的地方,暗暗地送几百文钱给老人的朋友,请朋友故意把钱输给老人,老人赢了钱,扬扬得意,回家津津乐道的告诉孙儿们,或买玩具给孙儿娱乐,并不知道赢得的钱,就是自己儿子的,因此整天乐而忘忧,全家洋溢着一团喜气。当老人九十九岁的时候,老太太九十七岁,长子七十七岁,次子七十六岁,三子四子也都已须发斑白,五世同堂,曾孙玄孙绕膝,共约二十馀人。崇明刘公兆给吴老人题一门联:“百龄夫妇齐眉,五世儿孙绕膝。”这真是人生第一乐事,孝顺善报的现实写照。凡是做儿子的人,都应当像吴老人的儿子一样,竭力尽孝,及时奉养。大家不见世上失父的人吗?要孝父亲而无从尽孝了;大家不见世上丧母的人吗?要孝母亲也无从尽孝了。像吴老人儿媳们孝顺的事迹,真是值得世人效法的。(取材自渔洋夜谭)

  20.魏母陈悟证居士割臂疗亲

  魏母陈悟证居士,是清代末年湖南郴州诗人陈筠心先生的孙女,也就是邵阳佛学钜子魏默深大德的孙媳。他的儿子魏逖先,法名真安,也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曾经讲述他母亲割臂疗亲的孝行,极能劝世励俗,现在写在下面:

  大家看了老太太割肉处的刀痕,感动而泣。

  魏母十二岁的时候,她的父亲远出谋生,因此只有她一人在家侍奉母亲。有一天深夜,她的母亲忽患急病,吐血不止,这时家中没有一个男子,母女二人,惊惶失措。正在危急的时候,她毅然割下左手臂上的一条肉,煎了汤给母亲吃,说也奇怪,她母亲喝了汤以后,吐血立止,转危为安。当时她为了顾虑母亲心痛不忍吃,没有告诉母亲是煎臂肉的汤,只说是药汁,也没有对别人说,所以这件割臂疗亲的孝行,不但当时没有人知道,且当时妇女都是穿的长袖衣服,无人发觉她臂上的刀痕,因此数十年来一直无人知晓,就是她的儿女也不知其事。直到一九二八年,这位童年时曾经割臂疗亲的魏老太太,已是七十三岁的高龄,这年冬天害病,她的儿子逖先居士,想到母亲衰老之年,世间的供养,力不从心,就发心为母亲祈求出世的大道,在十二月十八日,左臂燃香,为母发愿祈求三业清净。到同月二十三日的夜间,魏母忽有衰弱无力的现象,呼吸微弱,全家的人睹状,就环绕在她病榻旁齐声念佛。那年的除夕,逖先居士又于右臂燃香九炷,为母发普贤十大愿。到了第二年,即一九二九年正月十五日的夜间,逖先居士的妹妹悟进居士,也燃香左臂三炷,正月十六日的早晨,又燃右臂六炷,三月初一日,逖先与二位妹妹,再各燃香左臂三炷,共同为母祈求佛力加被。这时魏母陈悟证居士,看到儿子们的孝心,极为感动。因此呼唤儿女们到病榻前说:“我在十二岁的时候,曾割臂医疗你们外祖母的急病,当初我绝对没有希望将来我的儿女也能报答我,想不到现在我病了,你们竟为我燃这样多的臂香,祈求佛力加被,这应该是我童年时割臂疗亲的感应。”说完以后,就揭开衣袖,露出左臂给儿女们看,大家才发觉魏老太太童年时割肉处的刀痕,长约三寸,宽约七八分,看到的人,都感动而泣。到了三月初六的辰时,魏母在念佛声中,含笑合掌而西归。

  我们看魏老太太童年时的割臂疗亲,志在救亲,非求名闻,所以经过六十年之久而无人知晓,因为纯孝出于至诚,所以能不著相,不求表扬。但到临终的时候,儿女们都在臂上燃香,使其母获得佛力加被,得生净土,这显然是她童年时割臂疗亲的感应。孝经上说:“孝悌之至,通乎神明。”确是真实不虚的。(取材自真安居士笔记)

  第四篇 不孝恶报类

  1.陈廿三蛇伤虎咬

  陈廿三是宋朝时代的人,住居在偏僻的山地。他生就一副凶暴刻薄的恶相,又浓又粗的眉毛,眉尾向上竖着,好似一把弯弯的刀;三角形的眼睛,一丝一丝的红筋交织在眼白中,每当无明之火暴发时,眼眶中的红筋更显露得厉害。

  猛虎毒蛇,包围了逆子。

  最可怜是陈廿三的父亲,已是将近古稀的风烛残年,平日营养不良,操劳过度,以致到了高年,百病丛生,咳嗽气喘,连年不愈,一口一口的痰涎,终日吐个不停。照道理讲,陈廿三应该耐心的侍候父亲,不要说割肉疗父,最少也应该为父亲好好的延医服药。可是他对父亲的疾病,完全不放在心上,反而说父亲夜间的咳嗽声,打扰了他的睡眠,又说父亲的痰涎使他看了恶心,因此常对父亲厉声呵斥,“老不死”三个字,成了逆子陈廿三的口头禅。

  俗语说:“强妻逆子,无法可治。”陈老头子面对着这样不可理喻的逆子,也只徒唤奈何,常常暗暗流泪。躺在病榻上,越想越伤心,自言自语的说:“儿子对我忤逆不孝,我总是活不长的了,可是我真为儿子担忧,他这样忤逆,将来恐怕要受到蛇伤虎咬的恶报。怎么办泥?”陈老头子在病魔及逆子的双重夹攻之下,不久就永别了人间。

  有一年,陈廿三与同村青年数人,结伴到深山去采柴。漫步在蜿蜒的山路上,忽然草地中游出来一条四脚蛇,对准着他的脚部猛咬一口,一时鲜血淋漓,染红了他的裤子,也染红了地上的青草。他为了躲避毒蛇的缠身,忍着痛苦向前行走,那知不到几步,树林中风声起处,突然地又跳出来一只斑额吊睛的猛虎,同伴的人看到了老虎,都纷纷的拼命逃走,可是陈廿三因为给毒蛇咬伤了脚,没法用力的逃,结果给老虎咬去吃掉。当他给毒蛇及猛虎包围的一刹那,也已觉悟这是忤逆的恶报,哀哭呼天,可是当恶报临头的时候,呼天无效,懊悔也已来不及了。(取材自德育古鉴)

  2.刀警逆妇

  河北省文安县一个小商人的家庭,全家共有四人,夫妻二人之外,上有六十余岁的老太太,已是鸡皮鹤发,老态龙钟;下有一个六岁的男孩,还没有进学校读书。

  小商人每天到市场上去做买卖,早出晚归,白天只有婆媳二人及小孩在家。从表面上看来,媳妇对婆婆似乎并没有太荷刻的虐待,老太太吃得饱,穿得暖,物质上不虞匮乏。可是一个人的生活,物质与精神是并重的,老太太在物质上虽不忧冻馁,精神上却遭遇着不可忍受的痛苦。

  逆妇在尖刀警告下战栗求饶。

  原来这位小商人的太太,每天家事之余,只知陪着自己的小孩玩,从来没有考虑到婆婆的寂寞,看到了婆婆,总是板起了铁一般的面孔,很少与婆婆讲一句话,好像婆婆欠她债似的。就是招呼婆婆吃饭,也没一丝一毫恭敬的态度,没有柔言和语的声调,常是暴容厉声的说:“吃饭的时候到了,怎么你还不知道?”

  起初,老太太只是忍气吞声,即使忍不住了,也只背着人暗暗地哭泣。日子久了,也不愿当面责骂媳妇。可是痛苦隐藏在肚子中,如果没有适当的发泄,是十二分难受的。老太太为了发泄精神上所受的虐待,就每天在厅堂上自言自语的发牢骚,蹬脚拍胸的说:“我这苦命的人呀,活在世上受罪,还不如早些死了好。狼心狗肺的大娘子,占据了我的儿子,我老太婆成了她的眼中钉,我死了她才舒服。狠心的大娘子,总有一天要吃苦头。”

  媳妇心中有数,明知老太太自言自语的骂人,骂的是自己,但因婆婆不是对着自己的面骂,也就不敢公然与婆婆争吵。但当丈夫每晚回家的时候,诉说婆婆的罪恶,甚至在丈夫的面前声泪俱下。小商人处在这样的环境之下,一方面是恩深如海的慈母,一方面是美艳似花的娇妻,双方都不敢得罪,所以听了妻子的哭诉,只能默然不答。

  可是小商人的妻子,一不罢,二不休,接连不断的在丈夫面前诉说婆婆的坏话,迫得小商人无法沉默了。一天晚上,…

《因果报应录(唐湘清居士)》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