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君子當小人,悔恨的是不該貿然強迫妻子離婚。連忙站起來向柳君作了一個揖,說道:“柳年兄!我錯了,我錯了,大哥那次雨夜所遇的少婦,就是拙內,當拙內返家後,把經過的情形告訴我,我竟不相信天下有像大哥這樣的真君子,反把君子當作小人,一時誤會氣憤之下,強迫妻子離婚,剛才聽到大哥講述當夜經過,方知大哥與我妻子,確實是清白的。現在我深深忏悔過去的錯誤,並向大哥謝罪。”
考官聽了他們二人的談話,就向王君說:“現在既已證明你妻子的清白,誤會冰釋,你應該迎接你妻子回家,破鏡重圓。”王君點首稱是。回家以後,就到嶽家去迎接已離婚的妻子,恢複婚姻關系。返家團聚。王君這次應考,不僅金榜題名,且在無意中巧遇柳君,證明了妻的清白,而獲重圓破鏡。因此王府全家,人人笑逐顔開,充滿了愉快的氣氛。他們因爲欽佩柳君高潔的人格,決定請柳君到家中來吃飯以表敬意。
柳君應邀至王府吃飯,這時王君的胞妹,正是待字閨中,绮年玉貌,秀外慧中,她看到柳君高雅的風度,一見傾心,向她哥哥王君表示,願意嫁給柳君。從此柳王二家,互結秦晉之好。柳君在金榜題名之後,還獲得才貌雙全的如意眷屬。善人的後果,怎得不令人欣羨呢!(取材自壽康寶鑒)
2.鞋子的疑雲
陸修,是明代一位品學兼優的儒者,受浙江臨安馬指揮使的禮聘,擔任馬府的家庭教師,專教馬家的兒子馬骥良誦讀四書。
馬指揮使是一位武官,幼時讀書不多,深感沒有學問的痛苦,所以對兒子馬骥良的期望甚殷。因此對老師的待遇很優厚,禮敬很隆重。
陸老師的膳宿,都由馬府供給。馬公館的人口衆多,除了家中兒女以外,還雇有年青貌美的婢女,袒胸豐滿的奶媽,莺莺燕燕,魚貫雜沓。陸老師雖是不到叁十歲的壯年,但置身其中,終日正襟端坐,從來沒有非非之想。
馬公子骥良讀書之余,陸老師常對他講述孝弟忠信的故事,娓娓不倦。老師常常對人說:“兒童啓蒙時期,是聖功的開始,所以兒童教育,關系于終身的成敗。一定先要正其心性,而後教其文藝,倘若始基不正,即使將來才華蓋世,但大節有虧,也是很危險的。”馬指揮使夫婦對于陸老師這樣盡心教育他們的兒子更益欽佩,禮敬愈恭。
有一年深秋,氣候驟冷,陸老師患了感冒,全身發冷,臥病床褥。馬太太知道老師患了寒疾,深恐老師床上的綿被太薄,就命婢女送去一條新的厚棉被,不知怎的,馬太太一雙繡有紅花的小腳鞋子,誤卷于棉被之內,當婢女把棉被送到老師的床上時,那雙太太的女鞋掉在老師床下,老師及婢女,都不知道。
第二天,馬指揮使前往老師臥室問疾。發覺自己太太那雙繡有紅花的女鞋,赫然在陸老師的床下,這使馬老先生大起疑惑,立即離開老師臥室,向妻子大興問罪之師。诘問妻子說:“你那雙繡有紅花的鞋子到那裏去了?”馬太太看到丈夫氣憤憤地追問她的鞋子,不知是什麼原因,更不知自己那雙紅花緞鞋會給婢女誤卷入送給陸老師的棉被中,所以在她臥房中尋找那雙鞋子,遍覓不著,馬指揮使看到太太那副窘迫的樣子,更確認太太已與老師發生了暖昧行爲,不禁怒罵妻子說:“你這無恥的女人,你的鞋子怎麼跑到老師的床下去了?這是你淫賤的證據,今天你要賴也賴不掉。”
馬太太聽到自己的鞋子發現在老師床下,不禁大吃一驚。連忙解釋說:“陸老師是一位笃守孔子聖道的君子,我豈敢與他發生不正當的關系。如說我的那雙紅花緞鞋發現在老師床下,我也想不出什麼原因。”沈思了片刻,又繼續說:“前天老師病了,我怕老師床上的棉被太薄,曾囑婢女送去一床新棉被,倘若我的紅花緞鞋真的在老師床下發現,那可能是誤卷在棉被中帶進去的。”可是把婢女叫來問明當時送被的情形,婢女卻說沒有看到太太的鞋子,因此馬指揮使更確認老師與太太發生了不正常的關系。
馬太太的繡花鞋誤卷于棉被內。
“什麼聖道?什麼君子?陸某原來是一個口中孔子,心中盜跖的僞道學,我要揭發陸某的虛僞,鏟除這個士林敗類。”馬指揮使自言自語的說,他越想越氣,氣得頭頂冒火,眼睛發紅。
他終于想了一個辦法,又把婢女叫進來,唆使婢女僞稱奉太太之命,邀陸老師幽會,自己帶了一把鋒利的刀,候在老師臥室門外,准備老師應邀外出時,把他殺掉。
婢女奉主人之命,在當天晚上,到老師臥室門外去敲門,嬌聲滴滴的說:“老師的病好了嗎?”陸老師回答說:“我的病好了,謝謝你!”婢女接著說:“今夜指揮使出外應酬去了,要很晚才能回來,太太很想念你,命我請老師到她臥室去敘敘。”老師聽了大怒道:“這是什麼話?指揮使不在家,我怎麼可到他太太的臥室去敘敘?你這樣胡說八道,明天告訴你主人,一定要打死你!”雖然老師這樣堅決的拒絕,可是馬指揮使的滿腹孤疑,並沒有因此消釋,他又強迫妻子再來向老師親自邀請。
接著,馬太太被迫親往老師臥室門外,輕輕敲門,低低的喊道:“老師!二天不見你了,想念得很,今晚指揮使外出應酬,我一人很寂寞,請老師陪陪好嗎?”老師回答道:“我承貴府聘爲教師,怎可冥冥中喪失我的人格呢?賢夫身爲朝廷的官吏,一生的名譽,要給你喪盡了。”太太仍堅請開門,老師更嚴肅的說:“這門是生死的關頭,人禽的界線,今晚我決不開門,請速回步!”
指揮使在暗暗中聽了老師以上的答話,狐疑冰釋,盛怒頓息,才深信老師決不是僞道學,確是真君子,立即把手中預備殺老師的利刀丟棄了。
陸老師受了婢女及馬太太的糾纏,深覺人格受了侮辱,決定不再繼續在馬府任教。第二天早晨,就借故辭職,馬指揮使頗感慚愧,向老師解釋送被卷鞋的誤會,叩頭謝罪。
第二年,陸老師考中進士,後來官至大理正卿。(取材自漁洋夜談)
3.錢 翁
錢翁是毗陵(現在的江蘇武進縣)地方人,年紀已經過了半百,還沒有兒子。想到民間俚歌說:“叁十無子平平過,四十無子冷清清,五十無子無人問,六十無子斷六親。”這說明一般普通的凡夫,如果沒有子嗣,常會感覺寂寞的痛苦。錢翁雖是一位忠厚長者,但並不是學佛解脫的人,那麼對于因無子而引起痛苦,自然亦不能例外。
同縣有一姓喻的老人,家境極爲貧苦,因爲人口衆多,負債累累,債主紛紛上門索討,可是喻家的妻子兒女,都在凍餒中,怎麼有錢還債呢?可憐的喻老,竟因此被捕到官裏去。喻的妻女在萬分困苦中,就向錢翁求救,錢翁很同情喻家不幸的遭遇,問明他們欠債的數目,替他們如數償還,自己不收借據,從此喻老獲得釋放,全家脫離苦厄。
喻老感激錢翁救助的恩德,帶著妻女到錢家去道謝。錢翁的妻子,看到喻老的女兒,正是十六歲的豆蔻年華,容貌生得很端正,心想自己不能生育,害得丈夫遭受無子的痛苦,不能解決,很覺得對不起丈夫,如能把這小姑娘娶來做丈夫的妾,就能解決錢家的子嗣問題。她把這意思向喻老夫婦說明,喻夫婦竟欣然同意了。
社會上一般好色之徒,常常藉口妻子不能生育而納妾。可是錢翁不是這樣的人,他對妻子的好意,極端反對。他嚴肅的說:“乘人急難而納其女爲妾,那是不仁的事;我的本意是行善,倘若藉此機會而漁色,那更是不義的事。我已是年逾半百的老翁,怎麼可糟踏人家十六七歲的小姑娘呢!我甯可沒有兒子,也不能做這樣缺德的事。”喻老夫婦看到錢翁如此高義,更加感激涕零,拜謝而退。
這一天夜間,錢翁的妻子,夢見觀音菩薩對她說:“你的丈夫陰德很大,應該賜一個貴子給你們。”不久,錢妻受孕了,過了一年,竟老蚌生珠,産下一個又白又胖的兒子,錢夫婦喜出望外,給兒子題名叫“天賜”。那兒子成人以後,曾做到都禦史的官職。(取材自壽康寶鑒)
4.不可不可
陳醫生是江西省余幹縣的一位良醫,他不僅有精湛的醫術,且有高尚的醫德,對于病人的呻吟,常如己饑己溺,尤其對于貧病,不收診金,有時還贈送藥物,所以當地的人,都稱譽他是陳菩薩。
有一個姓張的病人,家庭一貧如洗,可是卻患了富貴的肺痨病。全家陷于愁霧苦雲中,幸經陳醫生悉心診治,服藥數劑,轉危爲安,連續診治數月,才漸漸的完全恢複健康。陳醫生沒有收過分文診金,還幫助了不少藥資。這樣救命再造的恩德,張某全家感謝的心情,真不是筆墨所能形容的。
面對少婦的誘惑,他大呼不可不可。
某日,陳醫生到遠地去診病,回家的途中,天色已暮,經過曾爲醫愈肺痨的張宅,被留在張家住宿。臨睡的時候,張太太忽然跑進房來,擠眉弄眼地對陳醫生說:“親愛的陳先生,你救活我的丈夫,恩同再造,我們沒有什麼報答你,今晚我願奉獻我的肉體,以報宏恩于萬一,這是我婆婆的意思,陳先生如不嫌我醜陋,就請接受吧!”
陳醫生雖是一個修養有素的人,畢竟人非木石,孰能忘情!深夜遇到這樣花容月貌的少婦,自己跑進房來,不禁飄飄然心旌蕩漾。正在行將墮落的危險關頭,他猛然想起古德戒淫文中這樣說:“即使邪緣湊合,忽喪良心,惟以慧力照之,正念持之。當念自心之良知,炯炯然其在我也;虛空之鬼神,森森然其鑒我也;頭上之叁臺北鬥,赫赫然其臨我也;家中之竈神,身上之叁屍,凜凜然其伺我也。天堂之福樂,一轉瞬而可登;地獄之苦輪,一失足而將入。臨崖勒馬,苦海回頭,于萬難自持之時,存一萬不可犯之想。”
想到這裏,他憬然而悟,凜然而懼,突然大呼“不可”。那知張婦不肯罷休,上前擁抱,使陳醫生急得滿身出汗,又連忙的大呼:“不可!不可!”並把張婦推開,取筆在紙上連寫“不可,不可,不可”。雖然理智促使他連連的不可,但女人的魅力太大,還不能完全抑製沖動,因此他又連呼:“不可二字最難,不可二字最難”,一直到天明,他保持著清白,沒有犯淫行。
光陰像流水般的過去,陳醫生有一個兒子,漸漸的長大,轉眼是二十歲的翩…
《因果報應錄(唐湘清居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