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因果報應錄(唐湘清居士)▪P4

  ..續本文上一頁慕山中的環境清靜,遠離塵囂,是專心讀書研究學問的好地方。恰巧城外山麓有一座精致的房屋,房主人因爲屋中常常鬧鬼,不敢住在裏面,曾經租給好幾位房客,都因屋中鬧鬼,而先後遷出。應大猷是一位正直的人,俗語說:“心正不怕鬼”,所以他雖不是庸俗的無鬼論者,但因心地光明正大,毫不怕鬼。爲了可在山中靜心讀書,他便徵得屋主人的同意,住到人人不敢住的房屋中去,當他入山後的第一天,晚上燈下讀書,果然聽到房屋周圍有噓利噓利的鬼叫,如果換了其他的人,一定要嚇得汗毛直豎,可是應大猷心地泰然。若無所聞,照樣聚精會神地研讀書本中的學問。後來不但習以爲常的聽到鬼叫,有時還聽到鬼與鬼之間的講話呢!

  有一天,聽到一個鬼說:“某村有一婦人,她的丈夫在遠地作客,久年不歸,杳無音訊。她的翁姑以爲兒子沒有回家的希望,就要逼迫媳婦改嫁,可是那婦人是很有氣節的,甯死不願改嫁,因爲翁姑逼迫得很厲害,頗想自殺,不多天即將自缢,那時我可以找到替身了。”應大猷一聽,才知道這鬼不是尋常的鬼,竟是一個缢死鬼。

  婦人的翁姑認爲即使信是假的 ,銀子不會假的,想必兒子在外無恙,就不再逼媳婦改嫁了。

  由于缢死鬼泄漏了機密,應大猷得知某村的婦人即將被迫自缢。他對那婦人頓起恻隱之心,要想什麼好辦法救救她。他急忙回到家中,賣了幾畝田地,得銀四兩,並且僞造了一封婦人丈夫的家書,把銀子四兩彙寄那婦人的家中。村婦家接到了信和彙銀,當然全家都很歡喜。可是仔細一看信的內容,不像那婦人丈夫的筆迹,因而又起了懷疑。但婦人的翁姑認爲即使信是假的,銀子不會是假的,想必兒子在外面安然無恙,就不再逼迫媳婦改嫁,因此村婦打銷了自缢求死的意念。後來婦人的丈夫也 從遠方回家,全家和好團圓如初。

  過了幾天應大猷又聽到鬼與鬼之間講話。原來的那個缢死鬼說:“我本來可以找到替身,只因自己不知保密,上次與你講話,無意中泄漏了機密,給那屋子裏讀書的秀才聽到了,他破壞了我的事。”另一個鬼問:“既然這樣,你爲什麼不禍害他呢?”缢死鬼說:“這人心腸慈悲,救了婦人的命,積了陰德,將來的報應,要做到尚書的官職,我怎能禍害這樣的好人呢?”後來應大猷果然考中了進士,做到尚書的官職。(尚書相等于現代特任官的部長。)應大猷回憶以前所聽到鬼說的話,因而證實因果報應確實不虛。從此更努力行善,遇年歲饑荒,常捐谷赈濟;遇戚友急難,常委曲維持;遇有橫逆,常反躬自責,怡然順受。子子孫孫登科第的很多。(取材自德育古鑒及了凡四訓二書語譯改作)

  9.王錫死後複活

  在江蘇揚州的縣府衙門裏,有一位看門的老侍役,姓王名錫,他隨侍知縣唐元素先生,已有多年的曆史了。有一年,王錫正是五十歲的時候,患了一場大病,已經全身冰冷,一命嗚呼,正當他的家人悲哀啼哭忙著辦理喪事,忽然王錫呀的一聲,從棺材裏跳將起來,弄得全家的人,不由得驚喜交集。

  因爲救了她們,想不到因此積了陰德,延壽一紀。

  王錫複活以後,對人家講述死後經曆的情形說:“我病中看到兩個差役來,說衙門裏喚你。我還以爲是知縣唐元素先生使人來喚,跟了他們就走,那知過了衙門向西,走進了城隍廟,廟前有一棵大白果樹,樹陰的四周,排著許多桌凳。據差役說:這地是位于白家茶館,忽然聽到殿上呼喚我的名字。差役領我跪在庭下。有一官吏說:這人陽壽已盡,但二十年前,救活了兩條命,應延壽一紀。(一紀即十二年)。殿上的城隍老爺說:那麼放他回陽吧!差役把我領到外面,我迷失了路,忽然來了一個面如車輪的人,大聲喝道:快走!我大吃一驚,睜開眼睛,睡在棺材中,驚得跳出來,出了滿身大汗,病竟好了。”

  究竟王錫曾經怎樣救活過兩條人命呢?以下是王錫自述救人的經過:“當洪楊發匪竄擾到江蘇江陰時,我逃出城外,看到一個老婦人,帶著一個女孩子,在路旁哭得很悲傷。據老婦說,女孩是江陰縣官的女兒,她自己是女孩的乳母,因爲縣官已被發匪殺害,所以她帶了女孩逃難出城,苦于無處安身。我看她們很可憐,就把她們帶回家中收容。後聞厘捐局局員某君,是縣官的朋友,把她們領去收養,因此她們得到了生路。我想不到竟因此積了陰功,延壽十二年。”(取材自虞铎筆記譯語改作)

  【湘清按】死人複活,是極少見的事,所以這種事實,很難使人生信。也有人認爲即使有其事實,不過是一種假死,所見死後遊地府的情形,只是第六意識的活動作用,並不是真死。可是據我的看法,假死的所謂複活,雖不能說沒有,但真的死而複活,也應確有其事。這有什麼證明呢?從“借屍還魂”的事實,可以證明。在王小徐居士所著的“佛法與科學的比較”,李圓淨居士所著的“佛法導論”,都有詳敘借屍還魂的事。那事發生在民國初年,山東省聊城縣東南鄉崔家莊有一農夫崔天選,患病猝死,正在舉家號哭之時,忽然複活,可是對于家中的人,都若不相識,語言也不相通,舉止行動,與複活前判若二人,索筆硯,自書姓名劉建中,籍貫是安南瑤州府西南二百裏山洋縣人,住縣城西南七十五裏,莊名劉家大坑,並述其安南家中情況甚詳。這樣以後,大家才知是安南的劉建中,借著山東崔天選的屍體還魂複活。這事發生時,梅光羲撷雲老居士正任山東高等法院院長,曾親睹借屍還魂的主角崔天選數次,並攝有崔天選的照片,寄給逖楚青平子居士。可見借屍還魂,確有其事。但借屍還魂是一個已死的人,借著他人已死的屍體還魂複活,與這篇因果故事主角王錫,在自己屍體上複活,固有不同,而與輪回的投胎亦有不同。並且借屍還魂的複活者,與前判若二人,也不能解釋只是第六意識的活動作用,更不能認爲是假死,如果是假死,那麼借屍還魂的複活者,怎麼語言行動會完全改變,與前判若二人呢?王小徐居士與梅光羲居士,研究佛學的法相唯識,造詣甚深,他們都曾一再爲文證明確有借屍還魂的事。可見死人真死而複活,與唯識學理,想必沒有沖突。一個已死的人,既能借著他人的屍體還魂複活,那麼像這篇因果故事主角王錫,死後在自己屍體上複活起來,更有可能。七八年前在臺北善導寺,遇見王一鳴居士,他也講起他早年曾死後複活,親睹陰府情形甚詳,曆曆如繪。

  10.袁午葵鬼佑免焚

  清代袁午葵先生,是浙江省杭州市人,生平樂善好施,救人不倦。鑒于當時醫藥不發達,一般窮鄉僻壤的民衆患病,每多束手待斃,特刊刻經驗良方濟世。他認爲藥方只能拯救世人的身病,不能救人的心,所以又印行了大量因果勸世的善書,普遍贈送社會各界,這樣救身救心的雙管齊下,因而有袁大善人之稱。

  清初的叁藩之亂,浙江省被亂兵擄去的婦女很多,袁先生曾變賣了大量家産,贖出了很多良家婦女,當時有一位六十多歲的老妪,也在兵亂中流離失所,無家可歸,袁先生就把她收留在自己家中。過了幾年,老妪的丈夫也因年老無依,也到袁家來就養。袁先生對待這一雙年老無依的夫婦,供養得有如自己的父母一樣。後來這對老夫婦在袁家先後病故,年齡都已八十多歲,袁先生還葬之以禮。

  袁小姐驚叫起來,發覺起火,才及時救熄。

  某年袁家的婢女,在火爐上煮茶以後,把燒過的熱炭放于木桶中,因爲碳的火性未熄,竟著起火來。可是木桶在樓上的床旁,沒有人看到。袁家有一位小姐,臥病在隔壁床上,也一點都不知道。忽然袁小姐看到已經亡故的老妪,白晝現形,並以指甲痛刺她的面部,因而驚恐得高聲大叫起來。袁家的人,聽到了叫聲,都急急忙忙的跑上樓來,才及時發覺袁小姐隔壁的木桶已燒成灰燼,臥床的一角也已燒成半焦,馬上急呼救火隊趕來,立刻就把火救熄,幸而沒有釀成火災。原來亡妪因爲感謝袁午葵救命的恩德,所以死後還在冥冥中保佑袁家呢!(取材自陰骘文廣義)

  11.金老板神佑免盜

  世界上名種行業,行行都可行善,也行行都可作惡。譬如拿開當鋪這一行生意來說吧!是最能致富的,俗說:“若要富,開當鋪。”因爲開當鋪的人,乘人貧窮急用,借機盤剝重利,正合得上爲富不仁的話。可是不能一概而論,開當鋪的人,也有積德行仁的,下面我們講述一則開儀當鋪的好人好事:

  明朝嘉靖初年,江蘇儀徵縣有一位姓金的商人,在鎮上開設當鋪。因爲金老板性情正直,所以他開的當鋪,出入都很公平,並且估物甚寬,限期較遠,不像一般當鋪的輕出重入。尤其對于親鄰中的老年貧人,如有持物去當,常破例免息。有一次,一個農人的妻子患病,因爲無錢延醫買藥,就把冬天的棉衣去典當,可是嚴寒的冬天來臨了,農人沒有棉衣穿,金老板就通知農人將棉衣免息贖回。因此金老板開的當鋪,不但沒有剝削窮人,反而救了很多窮人的急難,冬天免寒衣的利息,夏天免暑衣的利息,歲以爲常,不知行了多少的方便,解決了多少人的生路。可是他的當鋪,不但沒有蝕本,反而營業因此日益興隆,成爲當地有數的富商。可見一個人的致富,未必都是不仁的剝削而來,也有很多是由于善良的信用而致富呢!強盜們看到當鋪的房屋上空,站著 許多金甲神,就回頭走了。

  有一年,鎮上來了一批強盜,很多富戶都被劫掠殆盡。說也奇怪,像金老板那樣富有的當鋪,強盜反而沒有上門,竟安然無恙。因此政府治安當局,認爲當鋪中來往的都是窮漢,其中不乏歹徒,莫非是金老板與強盜有勾結,否則爲何他的當鋪富有,怎麼反獨沒有遭到搶劫呢?後來強盜都被政府捕獲,經過嚴密的偵訊,都堅不承認與金老板有勾通。政府多方的調查,也認爲金老板確是好人,不僅做生意很公道,並且平日常能濟人急難,救人很多,不致有與強盜勾結的可能。然而政府的辦案人員總覺奇怪,又诘問強盜,爲何搶劫不及金姓的當鋪?強盜才說出了實話,原來有幾次強盜們要去搶劫金姓的當鋪,都…

《因果報應錄(唐湘清居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