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慕山中的环境清静,远离尘嚣,是专心读书研究学问的好地方。恰巧城外山麓有一座精致的房屋,房主人因为屋中常常闹鬼,不敢住在里面,曾经租给好几位房客,都因屋中闹鬼,而先后迁出。应大猷是一位正直的人,俗语说:“心正不怕鬼”,所以他虽不是庸俗的无鬼论者,但因心地光明正大,毫不怕鬼。为了可在山中静心读书,他便徵得屋主人的同意,住到人人不敢住的房屋中去,当他入山后的第一天,晚上灯下读书,果然听到房屋周围有嘘利嘘利的鬼叫,如果换了其他的人,一定要吓得汗毛直竖,可是应大猷心地泰然。若无所闻,照样聚精会神地研读书本中的学问。后来不但习以为常的听到鬼叫,有时还听到鬼与鬼之间的讲话呢!
有一天,听到一个鬼说:“某村有一妇人,她的丈夫在远地作客,久年不归,杳无音讯。她的翁姑以为儿子没有回家的希望,就要逼迫媳妇改嫁,可是那妇人是很有气节的,宁死不愿改嫁,因为翁姑逼迫得很厉害,颇想自杀,不多天即将自缢,那时我可以找到替身了。”应大猷一听,才知道这鬼不是寻常的鬼,竟是一个缢死鬼。
妇人的翁姑认为即使信是假的 ,银子不会假的,想必儿子在外无恙,就不再逼媳妇改嫁了。
由于缢死鬼泄漏了机密,应大猷得知某村的妇人即将被迫自缢。他对那妇人顿起恻隐之心,要想什么好办法救救她。他急忙回到家中,卖了几亩田地,得银四两,并且伪造了一封妇人丈夫的家书,把银子四两汇寄那妇人的家中。村妇家接到了信和汇银,当然全家都很欢喜。可是仔细一看信的内容,不像那妇人丈夫的笔迹,因而又起了怀疑。但妇人的翁姑认为即使信是假的,银子不会是假的,想必儿子在外面安然无恙,就不再逼迫媳妇改嫁,因此村妇打销了自缢求死的意念。后来妇人的丈夫也 从远方回家,全家和好团圆如初。
过了几天应大猷又听到鬼与鬼之间讲话。原来的那个缢死鬼说:“我本来可以找到替身,只因自己不知保密,上次与你讲话,无意中泄漏了机密,给那屋子里读书的秀才听到了,他破坏了我的事。”另一个鬼问:“既然这样,你为什么不祸害他呢?”缢死鬼说:“这人心肠慈悲,救了妇人的命,积了阴德,将来的报应,要做到尚书的官职,我怎能祸害这样的好人呢?”后来应大猷果然考中了进士,做到尚书的官职。(尚书相等于现代特任官的部长。)应大猷回忆以前所听到鬼说的话,因而证实因果报应确实不虚。从此更努力行善,遇年岁饥荒,常捐谷赈济;遇戚友急难,常委曲维持;遇有横逆,常反躬自责,怡然顺受。子子孙孙登科第的很多。(取材自德育古鉴及了凡四训二书语译改作)
9.王锡死后复活
在江苏扬州的县府衙门里,有一位看门的老侍役,姓王名锡,他随侍知县唐元素先生,已有多年的历史了。有一年,王锡正是五十岁的时候,患了一场大病,已经全身冰冷,一命呜呼,正当他的家人悲哀啼哭忙着办理丧事,忽然王锡呀的一声,从棺材里跳将起来,弄得全家的人,不由得惊喜交集。
因为救了她们,想不到因此积了阴德,延寿一纪。
王锡复活以后,对人家讲述死后经历的情形说:“我病中看到两个差役来,说衙门里唤你。我还以为是知县唐元素先生使人来唤,跟了他们就走,那知过了衙门向西,走进了城隍庙,庙前有一棵大白果树,树阴的四周,排着许多桌凳。据差役说:这地是位于白家茶馆,忽然听到殿上呼唤我的名字。差役领我跪在庭下。有一官吏说:这人阳寿已尽,但二十年前,救活了两条命,应延寿一纪。(一纪即十二年)。殿上的城隍老爷说:那么放他回阳吧!差役把我领到外面,我迷失了路,忽然来了一个面如车轮的人,大声喝道:快走!我大吃一惊,睁开眼睛,睡在棺材中,惊得跳出来,出了满身大汗,病竟好了。”
究竟王锡曾经怎样救活过两条人命呢?以下是王锡自述救人的经过:“当洪杨发匪窜扰到江苏江阴时,我逃出城外,看到一个老妇人,带着一个女孩子,在路旁哭得很悲伤。据老妇说,女孩是江阴县官的女儿,她自己是女孩的乳母,因为县官已被发匪杀害,所以她带了女孩逃难出城,苦于无处安身。我看她们很可怜,就把她们带回家中收容。后闻厘捐局局员某君,是县官的朋友,把她们领去收养,因此她们得到了生路。我想不到竟因此积了阴功,延寿十二年。”(取材自虞铎笔记译语改作)
【湘清按】死人复活,是极少见的事,所以这种事实,很难使人生信。也有人认为即使有其事实,不过是一种假死,所见死后游地府的情形,只是第六意识的活动作用,并不是真死。可是据我的看法,假死的所谓复活,虽不能说没有,但真的死而复活,也应确有其事。这有什么证明呢?从“借尸还魂”的事实,可以证明。在王小徐居士所著的“佛法与科学的比较”,李圆净居士所著的“佛法导论”,都有详叙借尸还魂的事。那事发生在民国初年,山东省聊城县东南乡崔家庄有一农夫崔天选,患病猝死,正在举家号哭之时,忽然复活,可是对于家中的人,都若不相识,语言也不相通,举止行动,与复活前判若二人,索笔砚,自书姓名刘建中,籍贯是安南瑶州府西南二百里山洋县人,住县城西南七十五里,庄名刘家大坑,并述其安南家中情况甚详。这样以后,大家才知是安南的刘建中,借着山东崔天选的尸体还魂复活。这事发生时,梅光羲撷云老居士正任山东高等法院院长,曾亲睹借尸还魂的主角崔天选数次,并摄有崔天选的照片,寄给逖楚青平子居士。可见借尸还魂,确有其事。但借尸还魂是一个已死的人,借着他人已死的尸体还魂复活,与这篇因果故事主角王锡,在自己尸体上复活,固有不同,而与轮回的投胎亦有不同。并且借尸还魂的复活者,与前判若二人,也不能解释只是第六意识的活动作用,更不能认为是假死,如果是假死,那么借尸还魂的复活者,怎么语言行动会完全改变,与前判若二人呢?王小徐居士与梅光羲居士,研究佛学的法相唯识,造诣甚深,他们都曾一再为文证明确有借尸还魂的事。可见死人真死而复活,与唯识学理,想必没有冲突。一个已死的人,既能借着他人的尸体还魂复活,那么像这篇因果故事主角王锡,死后在自己尸体上复活起来,更有可能。七八年前在台北善导寺,遇见王一鸣居士,他也讲起他早年曾死后复活,亲睹阴府情形甚详,历历如绘。
10.袁午葵鬼佑免焚
清代袁午葵先生,是浙江省杭州市人,生平乐善好施,救人不倦。鉴于当时医药不发达,一般穷乡僻壤的民众患病,每多束手待毙,特刊刻经验良方济世。他认为药方只能拯救世人的身病,不能救人的心,所以又印行了大量因果劝世的善书,普遍赠送社会各界,这样救身救心的双管齐下,因而有袁大善人之称。
清初的三藩之乱,浙江省被乱兵掳去的妇女很多,袁先生曾变卖了大量家产,赎出了很多良家妇女,当时有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妪,也在兵乱中流离失所,无家可归,袁先生就把她收留在自己家中。过了几年,老妪的丈夫也因年老无依,也到袁家来就养。袁先生对待这一双年老无依的夫妇,供养得有如自己的父母一样。后来这对老夫妇在袁家先后病故,年龄都已八十多岁,袁先生还葬之以礼。
袁小姐惊叫起来,发觉起火,才及时救熄。
某年袁家的婢女,在火炉上煮茶以后,把烧过的热炭放于木桶中,因为碳的火性未熄,竟着起火来。可是木桶在楼上的床旁,没有人看到。袁家有一位小姐,卧病在隔壁床上,也一点都不知道。忽然袁小姐看到已经亡故的老妪,白昼现形,并以指甲痛刺她的面部,因而惊恐得高声大叫起来。袁家的人,听到了叫声,都急急忙忙的跑上楼来,才及时发觉袁小姐隔壁的木桶已烧成灰烬,卧床的一角也已烧成半焦,马上急呼救火队赶来,立刻就把火救熄,幸而没有酿成火灾。原来亡妪因为感谢袁午葵救命的恩德,所以死后还在冥冥中保佑袁家呢!(取材自阴骘文广义)
11.金老板神佑免盗
世界上名种行业,行行都可行善,也行行都可作恶。譬如拿开当铺这一行生意来说吧!是最能致富的,俗说:“若要富,开当铺。”因为开当铺的人,乘人贫穷急用,借机盘剥重利,正合得上为富不仁的话。可是不能一概而论,开当铺的人,也有积德行仁的,下面我们讲述一则开仪当铺的好人好事:
明朝嘉靖初年,江苏仪徵县有一位姓金的商人,在镇上开设当铺。因为金老板性情正直,所以他开的当铺,出入都很公平,并且估物甚宽,限期较远,不像一般当铺的轻出重入。尤其对于亲邻中的老年贫人,如有持物去当,常破例免息。有一次,一个农人的妻子患病,因为无钱延医买药,就把冬天的棉衣去典当,可是严寒的冬天来临了,农人没有棉衣穿,金老板就通知农人将棉衣免息赎回。因此金老板开的当铺,不但没有剥削穷人,反而救了很多穷人的急难,冬天免寒衣的利息,夏天免暑衣的利息,岁以为常,不知行了多少的方便,解决了多少人的生路。可是他的当铺,不但没有蚀本,反而营业因此日益兴隆,成为当地有数的富商。可见一个人的致富,未必都是不仁的剥削而来,也有很多是由于善良的信用而致富呢!强盗们看到当铺的房屋上空,站着 许多金甲神,就回头走了。
有一年,镇上来了一批强盗,很多富户都被劫掠殆尽。说也奇怪,像金老板那样富有的当铺,强盗反而没有上门,竟安然无恙。因此政府治安当局,认为当铺中来往的都是穷汉,其中不乏歹徒,莫非是金老板与强盗有勾结,否则为何他的当铺富有,怎么反独没有遭到抢劫呢?后来强盗都被政府捕获,经过严密的侦讯,都坚不承认与金老板有勾通。政府多方的调查,也认为金老板确是好人,不仅做生意很公道,并且平日常能济人急难,救人很多,不致有与强盗勾结的可能。然而政府的办案人员总觉奇怪,又诘问强盗,为何抢劫不及金姓的当铺?强盗才说出了实话,原来有几次强盗们要去抢劫金姓的当铺,都…
《因果报应录(唐湘清居士)》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