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看到屋上有无数身披金甲的神,因此不敢进门侵犯。这样政府官员及地方上的人,才都深信金老板因为平日积德行善,因而有吉神护佑,免于盗劫。从此政府不但对金老板再也没有怀疑,还颁赠一块匾额,奖励他平日的善行。(取材自感应篇注证)
12.杨荣先祖志存拯溺
杨荣是明朝时代福建省建宁县人,他的祖宗三代都是划渡舟的船夫,直到杨荣这一代,才读书做官。在我国科举时代,读书做官是最高尚的事,不像现代读书人的不受重视。所以我们中国人的旧观念,一个人能学优而仕,必定是祖宗积了阴德。现在我们来谈谈这位杨荣先生?他的祖上做了怎样的好事?
别的船都争着抢捞财物,杨家的船只抢救水中的人。
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真是多灾多难,天气久不下雨,会发生旱灾,雨下得太多,又会发生水灾。法华经上说:“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真是很有道理。并且娑婆世界的人心又特别险恶,有时发生了灾祸,常常会有恶人乘火打劫。当水灾发生的时候,洪水冲毁了房屋,溺死的人们,居民的财物,都随着滔滔的洪水漂流满河,很多摇渡舟的船夫,都乘机大发水灾的横财,争着捞取漂流在河中的财物,满载而归,可是杨荣的曾祖及祖父,虽是贫穷的渡舟夫,却不为满河的横财而动心,一些也没有捞取河中的财物,只是全心全力救渡水灾中沉溺的人们。那许多从沉溺中被救出的灾民,因为都是家破人亡,也无法报答救命的恩德。因此其他捞取财物的渡舟夫都成了富人,独有杨荣的曾祖及祖父,只救人而不捞财,还是贫穷依然。乡人们认为姓杨的渡舟夫错过了千载难逢发财的好机会,暗暗讥笑杨氏父子真是大傻爪。
到了杨荣的父亲一代,家境才渐渐的宽裕。有一天,一位道人经过杨家的门口,对杨荣的父亲说:“你的父亲及祖父积了很大的阴功,子孙应当贵显,最好把你父亲及祖父葬在某地。”杨家按照指示的地点安葬,就是现今的白兔坟。后来杨荣诞生,自幼读书很聪明,二十岁就考中了科举,官做到了三公,皇帝还追赠他祖父及曾祖父同样的官阶。子子孙孙很兴盛,在社会上都有美好的声望。(取材自懿行录)
【湘清按】一般世俗认为大傻瓜的人,往往实际上是大智慧的人,如扬荣的曾祖父及祖父,即是最好的例。还有世人不知积德行善,只迷信风水,殊不知行善的人,自然能葬善地,若作恶多端,讲究风水亦徒然。俗语说:“福人葬福地”,从以上的故事,亦可得一有力证明。所以一个真正的佛教徒,惟以勤行众善为急务,不必迷信风水及星相。
13.王翁赈饥子死复生
清代王文简是浙江省吴兴县菱湖镇人,他的祖先某翁,富有资财。王翁青年时,二十岁就结婚,婚后十多年中,接连生了九个儿子。可是那九个儿子,都是呆头呆脑,没有一个聪明的。俗语说:“癞头儿子自己的好”,王氏夫妇对这九个蠢里蠢气的宝贝儿子,也都爱之犹如心肝呢!
乾隆某年,发生大灾荒,民众饿死的很多,哀鸿遍野。即使没有饿死的人,也个个都面现菜色。王翁变卖了家产,赈济乡民,救活了很多人,大家都感谢王翁真是一位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活菩萨。原来王翁夫妇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尤笃信观音大士,所以能慷慨的倾财济人,毫无吝啬。六度万行,布施第一,王翁确已依教奉行。
事情有出于意料之外的,从此以后,王翁的长子,竟染了急病而死,不到几年,九个儿子都相继夭亡,啊!王翁是一个虔信观音菩萨的善士,并且曾倾尽家财,救活了很多的灾民,怎么行了好心没有好报呢?难道菩萨没有灵感吗?王翁夫妇受了这样儿子丧尽的钜痛,悲伤极了。观音大士安慰他们说:因为赈饥的阴功大,九个魔鬼都收回了,将有贵子降生。
佛教徒孜孜向善,反而受到意外的灾祸,这是对于他信心是否坚定的一个极大考验。王翁夫妇毕竟是信仰极坚的虔诚佛教佛,虽连年迭遭丧子之痛,几至有绝嗣之虞,可是他们对于观音菩萨的信念,丝毫没有动摇,还是每日晨夕照例在大士像前,虔诚礼拜祷告。有一天,并且作了一纸疏,焚于大士像前,文词颇为哀伤。
就在王翁夫妇于观音菩萨前上疏的当夜,王翁做了一个梦,梦见身穿白衣的观音大士,慈祥的对他说:“你以前所生的九个儿子,是九个魔鬼,都是败子,因为你们的祖上有隐恶,所以要有九个败子来败家。后来你变卖了家产,赈济灾民,救活了很多人,阴德很大,所以上天把九个魔鬼都收回,不久以后,将有文曲星降生你的家中,不要忧伤,你的前途大可乐观。”王翁早上醒来,把夜间做的梦告诉妻子,王太太听了,很惊奇的说:“咦!我也做了同样的梦。”从此王翁夫妇转忧为喜,更兢兢为善,扶危救困,拯孤济寡,乐善不倦。
不到一二年,王妻怀了孕,接连生了五个儿子。这五个儿子都很聪明,读书过目不忘,学问都很好。他的后代王文简公,中了状元,官至尚书。至今子子孙孙都很显达(取材自坐花志果)
14.曹彬戒杀变相
曹彬是宋朝时代的一位大将,帮助宋太祖平定天下,颇有一番汗马功劳。
有一天,曹彬遇见高士陈搏希夷先生,陈希夷是很有学问的人,善于相术,看了曹彬的相,对他说:“你的边城骨隆起,印堂宽阔,目长光显,必主早年富贵。所忌的是颐削口垂,没有晚福,凡出兵作战,宜开一面之网,或可培植一些晚福!”曹彬听了陈希夷的一番话,颇以为然。
起初曹彬带兵攻蜀,占领遂宁,他部下的将士都主张要屠城,曹彬严令禁止屠杀。士兵们掳获了敌人的妇女,他下令辟室妥慎保护,绝对不许有奸淫非礼的行为。到了战事停止以后,对于有家可归的妇女,给资遣回;无家可归的妇女,也都替她们备礼择配嫁人。因此民众们都很感谢曹公的德政。曹彬对将士们说:我的病不是吃药能愈,只要克复之日,大家决不妄杀一人,我的病就好了。
后来曹彬奉命征伐江南,因不忍生灵涂炭,假病不肯就职。同僚的武将们都纷纷去问候他的疾病,曹彬对问疾的将士们说:“我的疾病,决不是吃药能够治愈,只要你们各人诚心诚意的自己发誓,攻克江南之日,决不妄杀一人,那么我的疾病就可痊愈了。”许多将士们听了曹彬的话,大家对天焚香为誓,攻克江南之日,相戒不许妄杀一人。那知这竟争取了江南的人心,民众们都箪食壶桨以迎王师,不以武力克复江南,保全了千千万万的人命。
胜利凯旋,曹彬又与陈搏相遇,陈搏对他说:“数年前我看你的相,颐削口垂,那时我认定你没有晚福。可是现在你的相已改变,口角颐丰,金光聚耀于面目须眉,必能增禄延寿,后福无量。”曹彬问:“怎样叫做金光呢?”陈搏答:“金光就是德光,其色如紫光晃亮,人若阴德有感,面现金光,眉现彩光,目现神光,发现毫光,色现祥光,其气外明而内彻,不独增寿,当荫子孙远福。”
曹彬果然应了陈希夷的预言,晚景甚佳,享六十九岁的高寿而卒,追封济阳郡王。儿子共有九人,长儿玮、次儿琮、三儿璨,都是一代名将,幼儿,也追封王爵,子子孙孙昌盛无比。
历史感应统纪赞叹曹彬有云:“其示病也,正如维摩诘经所谓,因众生病,是故我病,一切众生疾瘳,我疾乃瘳,存心仁厚如此。古称三世为将,道家所忌,若彬之为将,正可广作功德,何忌焉!”(取材自历史感应统记、德育古鉴、相法秘传)
【湘清按】算命相面之道,不仅我国流传甚久甚广,即在二十世纪科学发达的欧美各国,也有很多知识分子信仰星相。那么从佛学的眼光看来,星相究竟有没有道理呢?一九五九年四月七日之晚,笔者曾访谒佛学权威某大德于台北寓所,也曾谈及星相问题,据某大德的看法,星相家能预卜人命运,与佛学上定业的道理相合。那么佛教为什么不谈星相呢?因为佛学虽有“定业”之说,但同时亦主张“心能转业”,就是说,过去的业力,可由心的善恶而转变。例如本文的曹彬,起初陈搏认为他的相有“颐削口垂”之象,应该没有晚福,那是曹彬原来定业,可是后来曹彬大发慈悲心,戒杀救人,以致转变为“口角颐丰”“面现金光”的吉相,晚福极佳,这又是佛学上所说“心能转业”的最有力证明。
15.杨自惩忍饥济困
杨自惩是浙江省宁波县人,在县府的监狱中担任狱吏。他的存心很仁慈,待人忠厚,办事守法,尤能公平宽大的管理囚犯。可是当时的县官很严酷,在讯问案件的时候,常常声色俱厉,甚至严刑拷打。因为古时的政治,行政与司法是不分的,所以县府衙门也就是执法行刑的机关。
有一天,县府拘来了一个犯罪的老百姓。县官认为那个犯人恶性很重,命令警卫们押那犯人跪在地上,用竹鞭木棍殴打全身,一时被打得皮破血流,惨不忍睹。犯人受不了严刑,表示不服,更引起了县官的大发雷霆,继续痛殴。杨自惩看了很是不忍,就跪下来向县官求情,请求县官饶恕那犯人。县官说:“这人违犯法纪,背叛情理,怎得使人不怒!”杨自惩又叩头向县官解释说:“古人有言,如得其情,哀矜弗喜。喜尚且不可,怎可发怒呢!”县官听了他的话,很受感动,就把怒火平息下来,停止殴打。
杨自惩的家中虽很贫穷,但决不收受他人的馈赠,当然更不会做纳贿的贪污勾当。并且遇到囚犯缺粮的时候,还多方的设法救济。有一次,新到了几个囚犯,已有一天没有吃饭,因为囚犯粮还没有配到,监狱中也无法立刻供给饮食。杨自惩目睹那几个新来的囚犯,饿得奄奄一息,很是可怜。要想设法救济,可是自己家中也没有多余的米,怎么办呢?回家与他妻子商量,他妻子问:“囚犯从什么地方来?”他说:“几个都是从杭州解来的新犯,沿途整天没有吃东西,因此个个都饿得面黄乏力,垂头丧气。”他妻子听了也很同情,夫妇二人决定牺牲了自己炊饭的米,煮成稀粥,分给那几个新犯同吃。虽然他夫妻因此不能自己吃饱,但奄奄待毙的几个囚犯,幸而没有成为饿鬼,延续了性命。
这几个从杭州解到…
《因果报应录(唐湘清居士)》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