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因果報應錄(唐湘清居士)▪P7

  ..續本文上一頁珠,亦曾捧負提攜,恐其不壽,誰料中道喪殂,骨肉捐棄,此固九泉之下,所痛恨于無如何者也。嗟呼!人惟推己及人之念,最爲平恕耳,假令吾之子女,零丁孤苦,忽有仁人君子,扶持而卵翼之,吾之感恩爲何如者!”以上一段話,說明天下最可憐的人,無過于幼失父母的孤兒,而世間最大的救人功德,也無過于拯救養育無父無母的孤兒了。現在我們要講一則救養孤兒的因果報應故事,這 故事發生于九年以前的臺北市,是千真萬確的事實,茲爲證明因果報應的不虛,志之于後:是誰家走失的小孩,怎麼沒有父母來認領呢?

  事實的開端是這樣的,有一王姓的夫婦,在一九五年從金門到臺灣,當他們在金門的時候,一天在路上,遇到一個年僅叁歲左右的小孩,迷失了路,獨自在路旁啼哭著,那地方很荒涼,來往的人極少,他們站了好久,看到這小孩沒有父母來認領,覺得十分可憐,慈悲之心,油然而生,他們便把孩子抱回家去暫時留養,同時貼了許多招紙,希望走失孩子的父母來認領,可是招紙貼出了幾天,竟沒有一個人來,他們便把這孤兒收養,當作自己的兒子。當他們來臺時,也把這孩子帶來,一家叁口過著很愉快的生活,可是在一九五一年某一天的夜中,怪事發生了,王先生突然從床上睡夢中跳起來,對著層內黯淡的電燈光,呆呆的出神,這一下他太太也很快的被驚醒了,詢問丈夫何故呆著不睡,于是王先生便告訴她說:“我剛剛做了一個夢,夢見一個軍官到我們家中來,他說他是在廈門作戰陣亡的,他的孩子流落在金門,幸經我倆收留,才保全了他的骨肉,他特地前來向我們道謝,並說沒有別的可以酬答我們,只是在中山北路二段雙城街十巷二十五號李之北家中,存著一支皮箱,內有新西裝四套,美鈔一百元,銀元叁十枚,請你們用楊某的名義前往取來,他一定會如數交給你的,這是我對你們衷心感謝的微薄禮物,千萬請你們去拿了來……”王先生的這段話還沒有說完,王太太連忙緊張的大喊:“奇怪!奇怪!”王先生問她:“奇怪什麼?”她說:“我也與你做著同樣的夢,夢中所見的,跟你完全一樣。”夫婦二人你看我,我看你的,大家都覺奇怪,還不信真有其事。第二天早晨,王先生碰到一個姓彭的朋友,便把夢中所見告訴他,問他要不要到中山北路去一試?那個姓彭的朋友對于他們夫婦倆做同樣的夢,固然也覺奇怪,但認爲要照夢中的情形去試一試,卻大可不必。他說:“世界上總沒有這樣離奇的事吧!”因此王先生就把夢中那個姓楊的軍官托他之事打銷。可是王太太在這一天早晨,卻始終坐立不安,若有所失,終于下意識的雇了一輛叁輪車到中山北路二段雙城街十巷廿五號去看看,究竟有沒有李之北那個人。事情真奇怪,當她坐車進雙城街十巷時,廿五號的那一幢房屋門前,真的挂著“李之北”的名牌,她驚奇得連自己都不相信起來,于是她很快的命車夫掉頭,去找她的丈夫同來。就在這天下午,王夫婦走進了李之北的家,他們還沒有把來意說完,李之北就叫著說:“喲!你們來得真好,我每天在夢中見到我的朋友,說本市有一對姓王的夫婦要來把他的箱子拿去,我的朋友楊君在一九四九年于廈門某部隊當軍官,我來臺時他把他的衣箱托我保管,以後我們曾通過二叁次信,後來彼此音信中斷,現在他在什麼地方,我也不知道,可是這半月來,我在夢中一直見到他。”王夫婦聽到李之北這一段話,更覺奇怪,于是他們一致啧啧稱奇!接著李之北便把楊姓軍官寄存的箱子拿出來,爲了取信大家,當場把箱子的鎖打開,翻到箱子裏果然有新西裝四套,美鈔一百元,銀元叁十枚,跟王夫婦夢中所悉的完全相同,當他們把箱子搬上叁輪車回家時,一路上不斷的說:“奇!奇!奇!”以後他們逢到任何朋友,便講出這一段離奇的故事。

  19.媽祖舍己救人

  媽祖,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一千年以來,她受到我國沿海各省同胞普遍熱烈虔誠的崇敬。在臺灣北港的媽祖廟,一年四季常有來自各地的善男信女,如潮湧般的前往進香朝拜。尤以今年(一九五九年)是媽祖誕生一千周年,我們來寫這位觀音菩薩化身的媽祖,更覺倍有意義。

  谛閑法師著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淺注轉引天後志雲:“天妃,莆田林氏女,父惟悫,行善樂施,禮大士求子,母夢大士與一藥丸令吞,曰:汝家世敦善行,服此,當得慈濟之贶,遂妊。誕時霞光射室,異香氤氲,十齡後,誦經禮佛不辍,後遂靈通變化。”所雲天妃就是媽祖。從以上谛閑法師的講義所述,可以證明媽祖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並非虛傳。我們爲接引信仰媽祖的廣大民衆,導入正信的佛教,對于媽祖生平濟物救人的偉大事績,豈可不予宣揚,特根據媽祖傳的資料,敘述媽祖生平的重要事績如下:

  宋太祖建隆元年的叁月廿叁日,媽祖降生于福建省莆田縣林惟悫家中,林惟悫妻王氏,夢見觀音菩薩與一藥丸令吞而受孕,當媽祖誕生時,福建莆田縣城廓西南壺公山峰上空,忽然射出一道霞光,好像千萬瓦的電光似的,在壺公山的峰頂上閃爍,直向林惟悫的屋院中射來,這時林惟悫正靠在院中的窗棂坐著,忽見一道奇異的彩光,照亮了整個客廳,空氣中充滿了芬芳的異香,觀音菩薩從彩光中出現了,林惟悫急忙跪在地上,連連對著那道彩光的方向膜拜,觀音菩薩慈祥的對林惟悫說:“你千萬不要妄自菲薄,這女兒比男孩還尊貴,這是菩薩的好意,你要好好的把她教養長大,行菩薩道。”直到觀音菩薩隨著彩光的消失而隱去,林惟悫才站起來,忽然産婆跑來,行了個禮,笑著說:“老爺!恭喜您,太太生了個千金,又白又胖,可是她就不哭!”産婆走近林惟悫的跟前繼續說:“這女孩一定是個貴命,剛生下來,她就睜開了眼睛,她不像其他的孩子,她不哭,我打了幾下,她還是不哭,她長大後一定是個有福之人!”林惟悫說:“她生下來就不哭嗎?那麼就題她的名字叫做默娘吧!”從此媽祖自幼的名字就叫默娘,因爲她是林惟悫第六個女兒,所以人家也都稱她六姑娘。

  光陰像流水般的過去,轉瞬默娘已經八歲了。八歲的默娘很懂事,她每天晨晚,不讓母親動手,就把供奉佛菩薩的香燭及供品都擺好,點燃了香,去叫母親一同來禮佛誦經,她母親很快樂的贊美她說:“阿默真是好孩子,八歲的小孩,比十幾歲的姐姐還懂事的多哩!”

  林惟悫家中養了一支鹦鹉。有一天,默娘走進鳥籠,籠中的鹦鹉正在啄食,她看到那支有美麗羽毛的小鳥,能歌善舞,她想到了一個被囚禁的人,心中很難受的自語道:“要是把一個能跑能跳的人關起來,那是多麼的難受呢!小鳥也是有智慧的,它也能通人性,人不願意被關起來,小鳥又怎麼願意被囚起來呢?”她望望姊姊,又望望籠中的小鹦鹉,抖一抖肩膀說:“姊姊!我要把它放了。”姊姊急忙阻止說:“六妹!你決不能放了它,爸爸是不允許的。”可是姊姊的話還沒有說完,默娘就把鳥籠打開,讓小鹦鹉自由自在的飛走了。

  當林惟悫發覺小鳥不見而憤怒時,默娘很有禮貌的對她爸爸說:“爸爸!請你老人家寬恕我,鹦鹉是我放走的。”林惟悫很生氣的說:“是你,你這個八歲的孩子,竟這樣頑皮!”默娘理直氣壯的說:“我想鳥與人類一樣,喜歡自由的,任何一支鳥都不應當關起來呀!”林惟悫不禁怒聲斥責道:“鳥是鳥,人是人,鳥與人怎能相比,我把鳥關在籠中,給它喝,給它吃,不是很好嗎?”默娘還是不服氣的說:“爸爸!我把你關在小房子裏,給你喝,給你吃,你願意嗎?”林惟悫再也無言以對,只得說:“丫頭!這件事情我不打你,給我把早上教你的禮運大同篇背誦起來,如果背錯一個字,打你十下手心。”默娘很從容的琅琅背誦,一字不錯,林惟悫頓時收斂了怒氣,面上露出愉快的笑容。

  給你四個銀镯,可以醫治你老母親的病了吧!

  年齡隨著光陰的消逝而增長,默娘已經十四歲了。菩薩化身的默娘,與凡人是不同的,她十四歲的智慧,遠超過幾十歲的凡人,她由愛護小動物而轉移到愛護人類,她看到一個討飯的乞丐,她看到一個站在路旁哭喊父母的孩子,甚至看到一支拖著載重車子的牛馬時,都會使她心上發生同情而難過。有一天,她與五姊一同外出散步,經過一條十字的巷口,看見一群人圍在一起,忽然從人群中走出一個又髒又皺的老乞丐,瞧了瞧默娘說:“你是行善的小姑娘,給我點銀子吧,我老母親快病死了。”默娘問:“你要多少銀子呢?”老乞丐說:“愈多愈好,我需要很多。”默娘把左手腕上的銀镯拿下來,遞給乞丐,問:“這些夠不夠?”乞丐接了銀镯,搖搖頭說:“不夠,不夠,還差得很多。”默娘又把右手腕上銀镯也拿下來,遞給乞丐,再問:“加上這個夠了嗎?”乞丐還是搖搖頭說:“不夠,不夠,我的老母親病很重,需要的銀子很多。”在旁的張大嫂看到乞丐老是不夠,覺得很生氣,憤憤不平的阻止默娘說:“這老東西一定是個騙子,六姑娘,你不要受老東西的騙,太太知道你把銀镯都給這乞丐,一定會痛打你的,快把銀镯要回來吧!”可是默娘反責張大嫂說:“眼見窮人害病不救,太忍心了。”默娘見老乞丐還是不夠,急得摸摸耳朵,耳環沒有帶。于是她伏著五姊的耳邊說:“五姊!你的手镯借給我好嗎?”五姊怒責默娘:“胡說!”默娘再向五姊懇求說:“好姊姊!你把二個手镯借給我,回家後我一定想法加倍還給你四個手镯。”五姊聽了心動,就把兩支手镯取下給默娘,默娘把姊姊的銀镯轉遞給乞丐,問道:“再給你二支銀镯,可以醫好你老母親的病了吧?”老乞丐接了默娘的銀镯,笑著說:“小姑娘,你真是個好孩子,你給的銀子差不多了。”老乞丐從地上站起來,拿了木杖慢慢走著說:“這真是個佛根沒有退的孩子。”那知老乞丐走了不遠,忽然隱沒不見了,大家才知道那個老乞丐是佛陀化身下凡來試驗媽祖道心的。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這是世俗凡夫的想法。默娘已由小姑娘而慢慢的變成大姑…

《因果報應錄(唐湘清居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