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因果報應錄(唐湘清居士)▪P8

  ..續本文上一頁娘了,她有一個鵝蛋型的面龐,頭上披著一片鳥黑的秀發,兩彎柳葉似的眉毛,未經人工的修飾,卻非常的清秀,明亮的雙眸,閃閃發出仁慈而富有智慧的光輝,真是人間的活觀音呀!這時莆田縣城中王員外的公子,年少英俊,博學多才,還有張相公的少爺,年青好學,能詩能文,在莆田縣的一般人心目中,這兩家任何一家的公子,如與默娘婚配,那真是郎才女貌,門當戶對。所以王張二家都托人到林惟悫家說親,林惟悫夫婦也覺得女兒年齡大起來,應該替她解決婚事了。于是把默娘喊到內房,林太太挽住默娘說:“孩子,我的乖孩子,你的年齡大起來了,不能老是守在爸媽身邊,我們要替你完成終身大事,才能盡父母的責任,我們城中王員外張相公二家,都是有地位的做官人家,他們的公子都是有爲的好青年,現在他們都很誠心的托人來求婚,孩子,你究竟中意那一家的公子呢?”默娘低著頭說:“我……都不願……意,我不要……嫁人。”林惟悫也向女兒勸說:“孩子,你不要爲難爸媽了,一個女孩子,一生不嫁人,那算什麼道理?”默娘不答,只是伏著身子嗚嗚咽咽的痛哭,林惟悫夫婦沒法,只得讓默娘守身不嫁了。

  有一年,莆田縣發生了瘟疫,染上疫病的人,不到數小時就死亡,每天都要死去數十人,默娘的媽媽,也就在這年染了瘟疫去世。在醫藥不發達的當時,民間流行了瘟疫,以趕鬼欺騙愚民的巫婆,就乘機而起。有一個巫婆,站在城隍廟的木臺上,瘋狂似的亂跳亂叫,高聲大喊:“誰要喝了我的神水,就可不染瘟疫呀!”默娘上前一看,那是什麼神水,原來是一桶汙水,默娘走上木臺,指著巫婆說:“你這騙人的東西,你說這汙水能治病,你先喝一口,你這欺人的巫婆,快給我滾下去!”巫婆就這樣被嚇跑了。默娘在臺上對著一群民衆說:“我們縣城裏的人,都吃這井中的水,井水這樣汙穢,怎得不生瘟疫呢?我提議大家把井底的汙泥掏出來,井水變清,就不會有瘟疫了。”可是臺下無人應和,默娘說:“你們不願下井底去,我就下去。”並喊女仆蘇珊說:“你來絞辘辘,我下井底去。默娘的姊姊五娘跑過來,拉住默娘說:“六妹,六妹,你不能下去,下面的水太臭。”女仆蘇珊也勸阻說:“六姑娘,你不能下去的,萬一出了差錯怎麼辦?”默娘對她們說:“你們不要管,我不下去,怎能拯救許多受著瘟疫威協的人群呢?”默娘握住辘辘的繩子,蹲到一支空木桶裏去,蘇珊見默娘已經蹲在木桶裏,只得把辘辘的繩子慢慢的往井中放。一會兒,默娘在井底,叫蘇珊:“好了,提吧!”蘇珊絞了十幾桶汙水後,井底黑色的汙泥就露了出來。默娘在井底,尋找發毒的物品,果然有十多只死老鼠在井底腐爛了。默娘把十多只死爛的老鼠統統掘在桶中,帶著淤泥,她回升到井口。“你們看!”默娘滿身汙泥,她嚴肅的對著圍觀的人說:“這麼多的死老鼠在井底腐爛,井水怎會沒有毒呢?”從此以後,井水變清,地方上再也沒有瘟疫,默娘不僅破除了巫婆的迷信,並且解除了人們受瘟疫的威協,她成了人們心目中的活菩薩。

  莆田縣的民衆,大多是捕魚爲業的漁民,默娘的父親林惟悫,當時擔任維持海上治安的巡官,負責防止海盜,保護漁民的安全,所以當漁民們出海捕魚時,林惟悫一定要率領巡船在海上巡邏的。秋天的九月,正是捕魚的季節,漁民們都要出海捕魚,請求林巡官率領巡船保護,默娘聽說漁民們要出海捕魚,向外面正南方的山尖上看了看,向林惟悫說:“爸!今天有臺風,不能出海捕魚。”林惟悫走下臺階,向漁民們懇切的說:“今天確實要刮臺風,南山頭上不是起了卷雲嗎!萬一大家有了不幸,我怎麼對得起你們呢?”可是漁民們爲生活所迫,無論如何不聽勸告,一定要下海捕魚,林惟悫受了漁民們的包圍,只好點頭答應。默娘再向林惟悫勸告說:“爸!今天一定有臺風,去不得的。”林惟悫說:“他們都樂意下海,我吃國家的飯,受國家祿。職責所在,我怎能不以性命保護他們呢?”默娘知道父親的脾氣,再也不便勸解了。當林惟悫率領漁民們出發時,默娘囑咐漁民們說:“倘若今天的天氣有了變化,你們爲海浪迷失了方向時,請你們觀看火光,那裏有火光,你們就往那裏去!”那邊有火光,是六姑娘給我們燃點的,火光處就是岸……

  他們都下海去了,莆田縣城走了叁百多漁民,空虛了很多。真的,當漁民們出海捕魚不到五小時,臺風來了,狂暴的風雨,襲擊著莆田縣城,雨注像一塊整體。像天一樣大的掉下來,恢蒙蒙的顔色,看不到邊,看不到岸,浪濤中的漁船,像失去了生命的死雀子,被浪濤激蕩著,被風雨打擊著,一下高,一下低,好像跌入深淵似的失去了駕駛力,漁民們狂喊起來,他們呼救的聲音,和著狂風的聲音,暴雨的聲音浪濤的聲音,是多麼的淒慘啊!這時默娘從房中奔到院中,喊著女仆:“蘇珊呀!快把後房燃起大火來呀!他們一定迷失了方向。”蘇珊說:“六姑娘,我們怎能燒自己的房子呢!”默娘說:“我們不燒自己的房子,誰燒自己的房子呢?我們要拯救數百迷失了方向的漁民,只有犧牲自己的房屋,若不點燃房屋起火,他們不知道往何處去呀!”蘇珊還是不肯照著做,默娘只得自己動手,她跑到後院,用一堆幹柴,把火頭升起來了,在雨水中冒著濃烈的黑煙,在狂風中火頭搖擺著伸向了天際,火勢狂烈,火聲呼呼響叫起來。默娘命蘇珊把鄰居的婦孺們叫出屋外,自己直向海岸奔跑。默娘奔到海邊,跌倒了六次,她全身汙泥,身上的衣服全濕,她喘籲著。這時狂風暴雨黑暗中的漁船,幸而看到了火光,獲得了一線的光明,大家喊著說:“那邊有火光,是六姑娘給我們點燃的,火光處就是岸,我們向火光處駛,向火光處遊。”大家在苦難中,獲得了光明,生命有了希望。突然間,有一支斷了纜的漁船,被海浪沖到岸上,沖到默娘站立的近處,默娘躍入那條破船中,給海浪卷走。數百漁民循著火光都到了岸,獲得了生命,可是他們再也看不到拯救他們生命的默娘。忽然天空中出現了一道紅光,觀音菩薩在紅光中,攜著默娘向西方的天空中冉冉上升。

  20.吳鳳取義成仁

  啊呀!原來是我們敬愛的吳通事!”大家痛哭出聲!

  吳鳳,字元輝,福建省平和縣人,生于清朝康熙卅八年正月十八日,自幼聰敏過人,讀書明大義。童年就跟著他的父親吳珠,母親蔡氏,從福建老家遷到臺灣來,居住在嘉義縣阿裏山下。二十歲以後,與阿裏山的生番做買賣,因此對于生番的風俗習慣,語言性情,都很熟悉,相處十分融洽,因爲吳鳳的做人誠謹笃實,所以極爲番人所敬仰。後來政府爲了安撫生番,招募通曉番語的人擔任通事,這時吳鳳年已廿四歲,應征爲阿裏山的通事,管理高山族的同胞。吳鳳本著愛民便民的精神,像父母一樣的愛護山胞,像師長一樣的教育山胞,像朋友一樣的幫助山胞,把一個原來很混亂的落後地區,治理得很有秩序。山地有一種牢不可破的壞風俗,每年秋季祭神的時候,一定要殺一個人,把人頭作爲供神的祭品,雖經吳鳳諄諄開導,但山胞們積習已深,還是不能革除,因此想出了一個變通辦法,問山胞們說:“朱一貴變亂的時候,你們跟從叛逆,一共殺了多少漢人。得到多少首級?現在髑髅還存在嗎?”山胞們回答現在還存四十余個首級髑髅,吳鳳就曉谕他們說:“殺人是最大的惡事,國家法律所嚴禁,以後絕對不許再有殺人祭神的事,你們既然無法革除習俗,姑准把舊存的四十余髑髅,每年用一個祭神,不准再殺人,如有故違,政府將派兵聚殲你們。”山胞們聽從吳鳳的意旨,從此四十余年沒有殺人的暴行。可是四十余年過去,到了乾隆卅一年,舊存的人頭已用完,山胞又請求恢複殺人祭神的舊例,經吳鳳苦苦勸谕而止其妄殺。過了叁年,適值饑荒,山胞們認爲是沒有殺人祭神而遭的天譴,大家聲勢洶洶的再向吳鳳請求獵取祭神的人頭,吳鳳知道這次沒有辦法禁止,心上萬分難過,哭著對山胞們說:“殺人是極壞的事,現在你們一定要殺人,明天中午到我辦公處所的附近,見到一個穿紅衣戴紅帽的人,把他殺掉就是了。”第二日的中午,山胞們拿著刀槍和弓箭,到了吳鳳辦公地方的附近,真的看到了一個紅衣紅帽的人,一時弓箭齊發,把那個人射死,大家走近,正想把那人頭顱割下的時候,仔細一看,原來就是他們平日最敬愛的吳通事,山胞們悔恨交加,悲恸萬分,痛哭之聲,震動林谷,他們爲了悼念吳鳳,從此就把殺人祭神的多年惡俗,自動的永遠革除了。吳鳳革除殺人惡俗,甘願犧牲自己,這種舍己救人的精神,完全與佛教的菩薩道相合,其身後的善報,流芳百世,固然顯而易見,上升善道,也是毫無疑問的事。

  第二篇 殺人惡報類

  1.白起輪回叁惡道

  白起是戰國時代秦國的將軍,善于用兵,頗爲昭襄王重用,戰勝攻取七十余城,因功封武安君。有一次,白起與趙將趙括在長平作戰,假作敗退,而用奇襲的方法擊取趙軍,並且斷絕趙軍的糧食補給,秦軍把趙括射殺,趙國的敗兵四十萬,一齊向秦軍投降,可是白起認爲這許多俘虜仍有反覆作亂的可能,就把這四十多萬俘虜統統活埋死了。這一戰役,引起趙國大大的震驚,過了數年,秦國派遣他將攻打趙國,卻遭遇到失敗,秦王命白起往攻,這次白起托病抗命,于是秦王震怒,免除白起的武安君封位,並且給他一把劍,要他自殺。白起說:“我犯了什麼罪惡冒犯了天呢!”過了一會兒又說:“長平戰役,我一次殺死趙國降兵四十萬人,罪該萬死。”說畢,舉劍自殺。

  曆史感應統紀對于以上白起的史實評論說:“自古殺降,無有不身嬰誅戮者,況殺人至四十余萬之衆耶!反躬自問曰:是足以死,豈知萬死不足蔽辜乎!”白起一次殺死俘虜四十余萬,最後他自己也遭到被迫自殺的惡果,死後還輪回在餓鬼,畜生,地獄的叁惡道中受到長期的苦報,以下再向讀者提出白起輪回叁惡道的事實:

  (一)白起輪回餓鬼…

《因果報應錄(唐湘清居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