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娘了,她有一个鹅蛋型的面庞,头上披着一片鸟黑的秀发,两弯柳叶似的眉毛,未经人工的修饰,却非常的清秀,明亮的双眸,闪闪发出仁慈而富有智慧的光辉,真是人间的活观音呀!这时莆田县城中王员外的公子,年少英俊,博学多才,还有张相公的少爷,年青好学,能诗能文,在莆田县的一般人心目中,这两家任何一家的公子,如与默娘婚配,那真是郎才女貌,门当户对。所以王张二家都托人到林惟悫家说亲,林惟悫夫妇也觉得女儿年龄大起来,应该替她解决婚事了。于是把默娘喊到内房,林太太挽住默娘说:“孩子,我的乖孩子,你的年龄大起来了,不能老是守在爸妈身边,我们要替你完成终身大事,才能尽父母的责任,我们城中王员外张相公二家,都是有地位的做官人家,他们的公子都是有为的好青年,现在他们都很诚心的托人来求婚,孩子,你究竟中意那一家的公子呢?”默娘低着头说:“我……都不愿……意,我不要……嫁人。”林惟悫也向女儿劝说:“孩子,你不要为难爸妈了,一个女孩子,一生不嫁人,那算什么道理?”默娘不答,只是伏着身子呜呜咽咽的痛哭,林惟悫夫妇没法,只得让默娘守身不嫁了。
有一年,莆田县发生了瘟疫,染上疫病的人,不到数小时就死亡,每天都要死去数十人,默娘的妈妈,也就在这年染了瘟疫去世。在医药不发达的当时,民间流行了瘟疫,以赶鬼欺骗愚民的巫婆,就乘机而起。有一个巫婆,站在城隍庙的木台上,疯狂似的乱跳乱叫,高声大喊:“谁要喝了我的神水,就可不染瘟疫呀!”默娘上前一看,那是什么神水,原来是一桶污水,默娘走上木台,指着巫婆说:“你这骗人的东西,你说这污水能治病,你先喝一口,你这欺人的巫婆,快给我滚下去!”巫婆就这样被吓跑了。默娘在台上对着一群民众说:“我们县城里的人,都吃这井中的水,井水这样污秽,怎得不生瘟疫呢?我提议大家把井底的污泥掏出来,井水变清,就不会有瘟疫了。”可是台下无人应和,默娘说:“你们不愿下井底去,我就下去。”并喊女仆苏珊说:“你来绞辘辘,我下井底去。默娘的姊姊五娘跑过来,拉住默娘说:“六妹,六妹,你不能下去,下面的水太臭。”女仆苏珊也劝阻说:“六姑娘,你不能下去的,万一出了差错怎么办?”默娘对她们说:“你们不要管,我不下去,怎能拯救许多受着瘟疫威协的人群呢?”默娘握住辘辘的绳子,蹲到一支空木桶里去,苏珊见默娘已经蹲在木桶里,只得把辘辘的绳子慢慢的往井中放。一会儿,默娘在井底,叫苏珊:“好了,提吧!”苏珊绞了十几桶污水后,井底黑色的污泥就露了出来。默娘在井底,寻找发毒的物品,果然有十多只死老鼠在井底腐烂了。默娘把十多只死烂的老鼠统统掘在桶中,带着淤泥,她回升到井口。“你们看!”默娘满身污泥,她严肃的对着围观的人说:“这么多的死老鼠在井底腐烂,井水怎会没有毒呢?”从此以后,井水变清,地方上再也没有瘟疫,默娘不仅破除了巫婆的迷信,并且解除了人们受瘟疫的威协,她成了人们心目中的活菩萨。
莆田县的民众,大多是捕鱼为业的渔民,默娘的父亲林惟悫,当时担任维持海上治安的巡官,负责防止海盗,保护渔民的安全,所以当渔民们出海捕鱼时,林惟悫一定要率领巡船在海上巡逻的。秋天的九月,正是捕鱼的季节,渔民们都要出海捕鱼,请求林巡官率领巡船保护,默娘听说渔民们要出海捕鱼,向外面正南方的山尖上看了看,向林惟悫说:“爸!今天有台风,不能出海捕鱼。”林惟悫走下台阶,向渔民们恳切的说:“今天确实要刮台风,南山头上不是起了卷云吗!万一大家有了不幸,我怎么对得起你们呢?”可是渔民们为生活所迫,无论如何不听劝告,一定要下海捕鱼,林惟悫受了渔民们的包围,只好点头答应。默娘再向林惟悫劝告说:“爸!今天一定有台风,去不得的。”林惟悫说:“他们都乐意下海,我吃国家的饭,受国家禄。职责所在,我怎能不以性命保护他们呢?”默娘知道父亲的脾气,再也不便劝解了。当林惟悫率领渔民们出发时,默娘嘱咐渔民们说:“倘若今天的天气有了变化,你们为海浪迷失了方向时,请你们观看火光,那里有火光,你们就往那里去!”那边有火光,是六姑娘给我们燃点的,火光处就是岸……
他们都下海去了,莆田县城走了三百多渔民,空虚了很多。真的,当渔民们出海捕鱼不到五小时,台风来了,狂暴的风雨,袭击着莆田县城,雨注像一块整体。像天一样大的掉下来,恢蒙蒙的颜色,看不到边,看不到岸,浪涛中的渔船,像失去了生命的死雀子,被浪涛激荡着,被风雨打击着,一下高,一下低,好像跌入深渊似的失去了驾驶力,渔民们狂喊起来,他们呼救的声音,和着狂风的声音,暴雨的声音浪涛的声音,是多么的凄惨啊!这时默娘从房中奔到院中,喊着女仆:“苏珊呀!快把后房燃起大火来呀!他们一定迷失了方向。”苏珊说:“六姑娘,我们怎能烧自己的房子呢!”默娘说:“我们不烧自己的房子,谁烧自己的房子呢?我们要拯救数百迷失了方向的渔民,只有牺牲自己的房屋,若不点燃房屋起火,他们不知道往何处去呀!”苏珊还是不肯照着做,默娘只得自己动手,她跑到后院,用一堆干柴,把火头升起来了,在雨水中冒着浓烈的黑烟,在狂风中火头摇摆着伸向了天际,火势狂烈,火声呼呼响叫起来。默娘命苏珊把邻居的妇孺们叫出屋外,自己直向海岸奔跑。默娘奔到海边,跌倒了六次,她全身污泥,身上的衣服全湿,她喘吁着。这时狂风暴雨黑暗中的渔船,幸而看到了火光,获得了一线的光明,大家喊着说:“那边有火光,是六姑娘给我们点燃的,火光处就是岸,我们向火光处驶,向火光处游。”大家在苦难中,获得了光明,生命有了希望。突然间,有一支断了缆的渔船,被海浪冲到岸上,冲到默娘站立的近处,默娘跃入那条破船中,给海浪卷走。数百渔民循着火光都到了岸,获得了生命,可是他们再也看不到拯救他们生命的默娘。忽然天空中出现了一道红光,观音菩萨在红光中,携着默娘向西方的天空中冉冉上升。
20.吴凤取义成仁
啊呀!原来是我们敬爱的吴通事!”大家痛哭出声!
吴凤,字元辉,福建省平和县人,生于清朝康熙卅八年正月十八日,自幼聪敏过人,读书明大义。童年就跟着他的父亲吴珠,母亲蔡氏,从福建老家迁到台湾来,居住在嘉义县阿里山下。二十岁以后,与阿里山的生番做买卖,因此对于生番的风俗习惯,语言性情,都很熟悉,相处十分融洽,因为吴凤的做人诚谨笃实,所以极为番人所敬仰。后来政府为了安抚生番,招募通晓番语的人担任通事,这时吴凤年已廿四岁,应征为阿里山的通事,管理高山族的同胞。吴凤本着爱民便民的精神,像父母一样的爱护山胞,像师长一样的教育山胞,像朋友一样的帮助山胞,把一个原来很混乱的落后地区,治理得很有秩序。山地有一种牢不可破的坏风俗,每年秋季祭神的时候,一定要杀一个人,把人头作为供神的祭品,虽经吴凤谆谆开导,但山胞们积习已深,还是不能革除,因此想出了一个变通办法,问山胞们说:“朱一贵变乱的时候,你们跟从叛逆,一共杀了多少汉人。得到多少首级?现在髑髅还存在吗?”山胞们回答现在还存四十余个首级髑髅,吴凤就晓谕他们说:“杀人是最大的恶事,国家法律所严禁,以后绝对不许再有杀人祭神的事,你们既然无法革除习俗,姑准把旧存的四十余髑髅,每年用一个祭神,不准再杀人,如有故违,政府将派兵聚歼你们。”山胞们听从吴凤的意旨,从此四十余年没有杀人的暴行。可是四十余年过去,到了乾隆卅一年,旧存的人头已用完,山胞又请求恢复杀人祭神的旧例,经吴凤苦苦劝谕而止其妄杀。过了三年,适值饥荒,山胞们认为是没有杀人祭神而遭的天谴,大家声势汹汹的再向吴凤请求猎取祭神的人头,吴凤知道这次没有办法禁止,心上万分难过,哭着对山胞们说:“杀人是极坏的事,现在你们一定要杀人,明天中午到我办公处所的附近,见到一个穿红衣戴红帽的人,把他杀掉就是了。”第二日的中午,山胞们拿着刀枪和弓箭,到了吴凤办公地方的附近,真的看到了一个红衣红帽的人,一时弓箭齐发,把那个人射死,大家走近,正想把那人头颅割下的时候,仔细一看,原来就是他们平日最敬爱的吴通事,山胞们悔恨交加,悲恸万分,痛哭之声,震动林谷,他们为了悼念吴凤,从此就把杀人祭神的多年恶俗,自动的永远革除了。吴凤革除杀人恶俗,甘愿牺牲自己,这种舍己救人的精神,完全与佛教的菩萨道相合,其身后的善报,流芳百世,固然显而易见,上升善道,也是毫无疑问的事。
第二篇 杀人恶报类
1.白起轮回三恶道
白起是战国时代秦国的将军,善于用兵,颇为昭襄王重用,战胜攻取七十余城,因功封武安君。有一次,白起与赵将赵括在长平作战,假作败退,而用奇袭的方法击取赵军,并且断绝赵军的粮食补给,秦军把赵括射杀,赵国的败兵四十万,一齐向秦军投降,可是白起认为这许多俘虏仍有反覆作乱的可能,就把这四十多万俘虏统统活埋死了。这一战役,引起赵国大大的震惊,过了数年,秦国派遣他将攻打赵国,却遭遇到失败,秦王命白起往攻,这次白起托病抗命,于是秦王震怒,免除白起的武安君封位,并且给他一把剑,要他自杀。白起说:“我犯了什么罪恶冒犯了天呢!”过了一会儿又说:“长平战役,我一次杀死赵国降兵四十万人,罪该万死。”说毕,举剑自杀。
历史感应统纪对于以上白起的史实评论说:“自古杀降,无有不身婴诛戮者,况杀人至四十余万之众耶!反躬自问曰:是足以死,岂知万死不足蔽辜乎!”白起一次杀死俘虏四十余万,最后他自己也遭到被迫自杀的恶果,死后还轮回在饿鬼,畜生,地狱的三恶道中受到长期的苦报,以下再向读者提出白起轮回三恶道的事实:
(一)白起轮回饿鬼…
《因果报应录(唐湘清居士)》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