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坐花志果·果報錄 上(清·汪道鼎著)▪P15

  ..續本文上一頁、胡封翁

  渠魁罪重脅從輕 善士偏蒙滑吏名

  感格中丞惟七字 公門裏面好修行

  【正文】胡向山太守之封翁,金山刑房吏也。素行忠厚,上下其手事〖(左傳襄公)穿封戌囚皇颉,王子圍與之爭之。伯州犁曰:請問于囚。乃立囚上其手曰:夫子爲王子圍,寡君之貴介弟也。下其手曰:此子爲穿封戌,方城外之縣尹也。誰獲子?囚曰:颉遇王子弱焉。(按)世謂作弊偏護,曰上下其手,本此。〗,平生不屑爲。

  【譯文】太守胡向山的父親胡老太公,是金山縣刑房役吏。爲人處事很忠厚,凡收受賄賂作弊偏護之事,平生從來不作。

  【正文】值金山有盜案,事主受傷致死。捕獲首從叁十余人。時功令嚴,劫盜傷人者,無首從皆斬。適翁承行此案,翁彼叁十余人,皆失業貧民,不忍其骈首受戮〖骈,,猶並也。〗。乃以起意行劫,及下手致死,二人擬斬,余皆擬軍流定案。令疑其失之輕,翁力言:“案雖行劫,然閱其供詞,並非積賊。即其致傷事主,亦系黑夜,倉卒推跌,非有金刃器械,似可得從輕比。”令複慮幹嚴駁,翁曰:“倘幹駁诘,請以某解省,治失出之罪〖(唐書除有功傳)武後曰:公比斷獄,多失出,何也?對曰:失出臣小過,好生陛下大德。(按)失出,輕縱也。〗。令斂容曰:“若尚肯爲民請命,我豈獨無仁心耶?”遂從其言谳上〖谳,音彥。谳上,猶言定案上詳也。〗。

  【譯文】恰好金山縣發生一起盜竊案,被盜人受傷而死。逮捕了首犯從犯叁十多人。當時法律規定很嚴,凡搶劫偷盜傷人者,無論首犯從犯,一律問斬。這件案子由胡老先生承辦。他看叁十余人,都是失業貧民,不忍心他們都被殺頭。就以他們動機是行劫,下手作案時才誤致人死命爲由,判處其中首犯二人擬斬,其余均判處充軍流放定了案。縣令認爲他量刑過輕,老先生極力辯說:“案子雖是行劫,但看他們的供詞,都不是慣賊。即使受害人致死一節,是在黑夜,慌忙倉促中被推擠跌倒,並不是用刀刃之類殺人器械所致,看來應從輕量刑。”縣令又擔心上級會嚴厲批駁下來,老先生又說:“如果受到駁斥,問下罪來,請把我押解進省,治我輕縱之罪!”縣長臉色嚴肅地說:“你都肯爲民請命,難道我就沒有仁愛之心嗎?”于是就按老先生的意見,作了定案處理,詳文上報。

  【正文】果駁回,另擬。翁複爲文頂詳,叁駁叁頂。中丞大怒,嚴劄申饬,提案親訊。又饬令帶印至蘇,勢將參劾〖劾,音河,猶參也。〗。大懼,以咎翁。翁願隨侍至省,且曰:“公如見撫憲,請悉委之某。幸而得釋,公之福。不釋,某獨任其責。”令遂帶翁同行至省。

  【譯文】果然被駁回,又另擬呈狀。老先生重新寫過詳情,頂報上去。叁駁叁頂。巡撫大怒,嚴厲下書申斥,要提案親自審訊,並又下令縣長帶上官印到蘇州聽候處理,看來勢必遭參劾。縣長恐懼萬分,埋怨胡老先生。老先生表示願意隨縣長進省,並說:“縣公見了撫憲(對巡撫的尊稱),請把一切責任推在胡某身上。如果有幸得到寬釋,是你縣公之福。如果不釋,胡某獨擔其責!”縣長就帶老先生來到省城蘇州。

  【正文】入谒中丞,翁候于轅外。中丞責令輕比,詞色俱厲〖厲,嚴也。〗。令頓首謝過,中丞複曰:“若初任,誰教若爲此者?”令以刑房胡吏對。“從汝來否?”對曰:“現在轅門外。”中丞笑曰:“我固疑滑吏,納賄舞文〖賄,音彙,財也。(唐書柳公綽傳)吏有納賄舞文,二人同系獄。公綽判曰:贓吏犯法,法在;奸吏壞法,法亡。竟誅舞文者。(按)卷中作弊,曰舞文。〗,果不謬,我當親訊之。”即饬巡捕官帶翁入。中丞迎叱之曰:“若爲刑房吏,不知劫盜傷事主至死,應無分首從皆斬耶?”翁叩頭對曰:“固知之。然律雖如此,其中輕重,當有權衡。”中丞怒曰:“同一劫盜傷主,分何輕重?”對曰:“律爲積年巨盜,明火執械,殺死事主者言耳。若此案皆失業貧民,迫于饑寒,致罹法網。事主之死,由于推跌。似當稍從寬典。”中丞厲聲曰:“汝得盜賄若幹,敢巧言爲之開脫?不實言,當用夾棍夾汝。”翁複叩首曰:“若謂下吏有意爲盜開脫,下吏不敢辭罪。至受賄舞文,下吏素不屑爲。不獨此等巨案,即鬥毆細故。下吏亦不敢昧此良心。”中丞強笑曰:“既不受盜賄,何所爲而力從輕比?”翁曰:“不敢說。”中丞固詢之。對曰:“無他,公門裏面好修行耳!且大人不聞歐陽文忠有言曰〖歐陽修,字永叔,廬陵人。宋仁宗朝,曆仕至少師,谥文忠。〗:“求其生而不得,則死者與我無憾乎?””中丞聞而異之。因令近案谛視之,則善氣迎人,望而知爲長者〖長者,注詳首篇。〗。遂霁顔問曰〖霁,音際。(前漢書魏相傳)爲霁威嚴,(注)霁,止也。(按)霁顔,謂止其怒顔也。〗:“汝有幾子?”對曰:“有四子。”“業何藝?”對曰:“長子令儀,幸中上科舉人,次叁皆縣學生,四本年蒙府尊拔取案首。”中丞肅然曰:“此汝公門裏面好修行之報也!茲案吾從汝保全多命,又爲汝子明年瓊林先兆矣〖(唐書選舉志)太平興國八年,進士始分叁甲,自是錫宴就瓊林苑。(按)瓊林先兆,猶言中進士之先兆。〗!”遂命之出,如詳定案。誅二人,余皆全活。令亦仍回本任。向山太守次年果捷禮闱〖中進士曰捷禮闱。〗,次叁俱貢入太學,登仕版〖(宣和書譜)張華爲本薦,始登仕版。(按)出仕,曰郡太守所登仕版。〗。四廪生,至今書香未艾。

  【譯文】縣長入府谒見巡撫,先生等候在轅門之外。巡撫斥責縣令量刑過輕,臉色言辭極其嚴厲。縣長叩首謝過。巡撫又說:“你初上任,是誰教你這樣作的?”縣長說是刑房胡吏。“他跟你來了沒有?”縣長說:“他在轅門外。”巡撫冷笑著說:“我本就懷疑,一定有狡猾的貪吏,受了賄賂在案卷上作弊。果然不出所料!我要親自問他!”當即下令捕官把胡先生帶進來。巡撫迎面斥叱說:“你身爲刑吏,難道不知凡劫盜者傷事主至死,應當不分首犯從犯一律問斬嗎?”先生叩頭說:“我知道!但是條律雖然有此規定,其中判定的輕重,應當有所分別。”巡撫發怒說:“同一劫盜傷主,還分什麼輕重?”答說:“條律規定的是積年巨盜,明火執械,殺死事主者才處死。但此案所涉及的都是失業貧民,迫于饑寒,以致铤而走險。事主之死,是由于推擠跌倒,似乎應當從寬處理。”巡撫高聲說:“你究竟得了盜匪多少賄賂,竟敢巧言爲他們開脫?不老實說,就用夾棍夾你!”老先生又叩頭說:“如果說下吏我有意爲盜賊開脫,我不敢推辭這項罪名。至于受賄在行文上作弊,下吏我從來不屑于這種行爲。不用說像這樣的大案,就是鬥毆小案,下吏也不敢昧了良心!”巡撫冷笑說:“既然沒有受賄,爲什麼極力要從輕發落?”先生說:“不敢說!”巡撫堅持要他說,先生回答說:“沒有其它理由,只是公門裏面好修行罷了!歐陽公(歐陽修)曾說:“如果我是盡力幫人免死而未做到,我對得起自己的良心,死者也不會怪罪于我。”大人聽過這句話吧!”巡撫聽了,很覺詫異,就叫老先生走到案旁來。仔細一看,見他滿臉善和之氣,一望而知是一位忠厚長者。立即和顔悅色問:“你有幾個兒子?”答:“四個兒子。”問:“幹什麼職業?”答:“長子令儀,饒幸考中上一科的舉人。下面的叁個,都是縣上的學生,老四今年恩蒙府尊選拔爲第一名貢生。”巡撫心懷敬意說:“這就是你公門裏面好修行的回報!這一案我就依你的主意,保全那些人的性命吧!這又是你兒子明年中進士的先兆了!”即命他們下去,案子也就照上報的材料定了!殺了主犯兩人,其他人全部保住了性命。縣長仍官還原任。第二年老大果然中了進士,下面叁個兒子都是貢生入了太學,老四爲廪生。至今仍是書香門第。

  【正文】坐花主人曰:“余嘗謂人欲爲善,不獨宜常有此心,且當有定識定力,方不爲權勢所奪,異見所搖。世每有初念甚善,非不知以濟人利物爲心,及臨之以赫赫之威,而利害切身,初終易念。古今賢士大夫,以是喪其生平者,豈少哉?胡翁以縣掾之微〖掾,音院。(漢書賈複傳)王莽未爲縣掾,迎監河東。(按)縣掾,縣署書吏之稱。〗見一定而不可撓。〖撓,音鬧,又尼交切,平聲。擾也,屈也。〗,雖以撫部之尊,又惕之以嚴刑,淩之以盛氣,而翁持論侃侃〖侃,音看。(論語注)侃侃,剛直也。〗,不屈不阿〖不阿,不曲從也。〗。卒之己見得申,而撫部亦霁威以聽,充是以往〖猶言由此推之。〗。雖張釋之,徐有功〖漢,張釋之,字季,裕州人。袁盎薦拜廷尉,克盡其職。朝廷谕之曰:張釋之爲廷尉,天下無冤民。唐,除有功,名宏敏。武後朝,周興,來俊臣揣後旨,爭以周納相高。獨有功爲獄,常持平守正,所全活甚衆。〗,何以加此?謂非以定識定力,濟其善心乎?

  【譯文】坐花主人說:“我認爲人作善事,不僅應該常懷善心,而且還應當有卓越的見識和不可動搖的信心,才能不爲權勢所嚇退,不被邪見所動搖。世上人往往有第一念發心很純正的,並非不知爲人處事應以濟人利物爲理念,但當面對赫赫威勢,波及自身利益的時候,就改變了最初的善念。從古至今的賢士大夫中,因此而喪失高尚人品的不少啊!胡老先生,區區小吏,以堅定的見識與不屈的信念,雖面臨巡撫之尊威,脅之以嚴刑,淩之以盛氣,仍能持理侃侃,不屈不撓,充分陳述己見,巡撫大人終能收斂威慢而聽取了他的意見。由此推之,即便象張釋之(漢廷尉,善盡其職,古有“釋之爲廷尉,天下無冤民”之說)、徐有功(唐武後朝大吏,持平守正,所全活者甚衆)這樣的先賢,他們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呢?難道不是靠堅定的見識和不退的信心,助成了他們的心願嗎?!”

  十八、張觀察

  行本無賴度殘身 惡念頓除發善心

  坐雪持銀俟失主 前愆赦去錫功名

  【正文】張觀察,京口人。爲諸生時,家貧無行〖句出漢書,並史記。(按)無行,不敦品行之謂…

《坐花志果·果報錄 上(清·汪道鼎著)》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