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人畏之如虎。而性頗豪邁,訛索所得財,隨手散去。裏中貧人亦多賴助〖,音次,猶助也。〗,以故家無宿舂〖(莊子)適百裏者,宿舂糧。(按)無宿舂,猶言無馀米。〗。
【譯文】張觀察是京口人。年少作秀才時,家境貧窮,品行惡劣,人們都象怕老虎一樣畏懼他。他生性卻相當豪爽,敲詐勒索來的錢財,隨意散去,鄉鄰中許多貧苦人,也多受到他的幫助,因此他自己家裏沒有隔宿之余米。
【正文】某年除夕,不能舉火〖舉火,注詳十金篇。〗。念親故皆有宿嫌,且多龌龊小人〖龌龊,音握辍。(正韻)急促,局陋貌。〗,無可告者。又不甘作搖尾乞憐狀〖(韓文)俯首帖耳,搖尾而乞憐者,非我之志也。〗。薄暮無策,持婦破布裙,詣典肆強質錢千文,市鬥米酒肉香楮,貯籃中攜歸。家在陋巷中,天雨路滑,將至家,失足絆跌〖絆,音半,又音伴。(增韻)系足曰絆。〗,籃中物皆傾翻。憤極,歸攜燈往照,拾得一袋,入手頗重。持歸視之,中有元寶二枚,碎銀數十兩,洋錢百余,零錢數百,帳簿一冊,手摺數扣,知爲某綢莊物。大喜,計得此,可以小康。將攜入內,忽念此必店夥收帳所遺,無以償主,將喪其生,不如俟來覓還之。遂藏其袋,而以袋中零錢複市米歸,令婦炊煮〖炊,音吹。炊煮,猶言燒煮也。〗,身自秉燭坐門外風雪中。
【譯文】有一年除夕,斷糧了。心想親戚故友之中,都有舊怨,而且大多是些龌龊小人,想不出有哪一家可以去借點錢出來,自己又不願去搖尾乞憐,向人求告。直到薄暮,仍想不出辦法,就拿了老婆的破布裙,到當鋪強逼著借了千文錢,買了一鬥米,酒肉和香蠟紙,放在籃子裏,往家走。家在一條破爛不堪的巷子裏,天下著雨路又滑。快到家門口時,不小心跌了一跤,籃子裏的東西,全部翻倒在泥濘裏。氣得什麼似的,回到家裏拿了盞燈,返回去找。意外地拾到一只口袋,用手一提,很重。拿回家一看,內有元寶兩只,碎銀數十兩,洋錢百余,零錢數百,帳簿一本,手摺好幾紮,知道是一家綢緞莊的東西。張生心中大喜,心想這一下子,就可以過上小康日子了。正要拿到裏屋去,忽然想到,這東西一定是店中夥計收的帳,路過這裏丟失的。如果給店主交不了帳,他必然只有死路一條,不如等他來找,還給他。就把袋子藏起來,從袋裏拿了點零錢,又去買了米回來,讓老婆煮飯。自己拿了盞燈,坐在門外風雪中等待。
【正文】未幾,見一老者與兩少年,持綢莊燈沿路照看,形色倉皇〖倉皇見前。〗。觀察知爲失物者,俟近喚問之曰:“若尋何物?”老者故識張,知其行無賴,不敢直言,支吾思遁〖支吾,前後語言不符之謂。〗。張變色曰:“若持燈四照,不覓所遺,將相人門戶,夜間作賊耶?不實告我,必不令汝去!”老者不得已,始吐實曰:“適以收帳過此,小憩道旁〖憩,音氣,歇息也。〗。遇雨急行,遺一布袋,故來尋覓。今不見,想爲行道者拾去矣!”詢其中有何物,老者具言銀錢帳物,曆曆相符。張笑曰:“然則曷過余家小坐,拾物人余已知之。”老者揖張曰:“如先生知之,請即見告,不敢輕造潭府。”張笑曰:“是不可立談。敝廬即在此,翁何吝移玉〖(左傳)聞君親舉玉趾。〗?”老者猶豫不敢行〖猶豫,見前。〗,張拉之入。坐定,翁複曰:“如先生知之,請即見告,感且不朽。”張唯唯〖唯,音委。(史記)太史公曰:唯唯否否。(注)唯唯,姑應之辭也。〗。入持茶出,詢翁店中司何事,曰:“收帳。”曰:“今失此奈何?”老者淚涔涔下〖涔,音岑。涔涔,淚下貌。〗,曰:“傾家不足償,有死而已。”因複曰:“先生如知之,求即見告,感且不朽。”張又唯唯。老者疑其戲己也,起立欲行。張笑曰:“翁少坐毋躁,拾翁物者余不知。余小有資蓄,當以償翁。”遂出袋示之曰:“此足償翁所遺否?”翁大驚,顧畏張,嗫嚅不敢言。張慰之曰:“翁勿疑我!我若利此囊中物者,適已牲醴酬神〖醴,音禮,美酒也。〗,閉門酣飲矣!何事踽踽坐風雪中〖踽,音舉。(詩經)獨行踽踽。〗,候翁相告爲?”因盡出其銀洋,置之桌上,曰:“銀洋猶是也,錢則借以易米矣!”翁大喜過望,叩頭無算。起則請張取其半。張正色拒之。翁曰:“先生不取,某亦不敢行。”張笑曰:“必欲見惠,假我兩洋,俾新正得啖飽飯足矣〖啖,食也。〗!翁見其意誠,不敢複言,予以兩洋,叩謝而去。
【譯文】沒過多久,見遠處一老者和兩個少年,手裏挑著綢莊的號燈,沿路照尋著走過來,神色倉惶。張生知道是失主,等他們走近了,就招呼他們,說:“你們找什麼?”老者一看是張,知道他是個無賴。不敢直說,吱唔著想走。張忽然變了臉色說:“你們打著燈籠到處照,又不找丟失的東西,該不是前來相看門戶,夜裏好來偷盜嗎?不老實告訴我,就不讓你們走!”老者不得已,才吐實情說:“剛才收帳路過此處,在路旁歇了一陣。突然下起雨來,急忙趕路,丟了一只布袋,所以返回來尋找。現在找不到,想必是過路人拾去了!”張問他袋中有什麼。老者把銀錢,帳簿等物,一樣樣報出來,完全相符。張笑著說:“是不是請到我家小坐一下,拾東西的人我已知道是誰了!”老者向張作了一揖,說:“如果先生知道,請馬上告訴我,不敢隨便到你府上打擾!”張笑著說:“總不能站在這冷風裏說話吧!敝家就在這裏,老先生何必吝啬多走兩步路呢!”老者猶豫,拿不定主意,不敢去。張把他拉進屋去,坐下後,老者又說:“如果先生知道,就請告訴我,我感恩不盡!”張說:“好!好!”就走進去,端了茶出來,問老先生在店中幹什麼事。答說:“收帳!”問:“現在丟失了,會怎樣?”老者淚如雨下,說:“把家全賣了,也賠償不起!只有死了!”又說:“先生如果知道,求你馬上告訴我,感恩不盡!”張又說:“好!好!”老者懷疑張在戲弄自己,就站起來想告辭。張笑著說:“老先生稍坐,別著急!拾到東西的人,我不知道。我有小小的一點蓄資,拿來補償你老先生的損失!”就拿出口袋,說:“這是否是夠償還老先生的損失了?”老者大驚,畏懼萬分地望著張,嘴唇動了動,不敢說什麼。張安慰說:“老先生不要懷疑我。我要是想拿這袋中之物,早就拿去買了牲口來祭神祖,關上門大飲大嚼了。何必一個人呆呆地坐在風雪中傻等著你來告訴你呢!”說著,就把口袋中的銀洋全部拿出來放在桌上,說:“銀洋原封未動!錢麼,就借了點拿來買米了!”老翁大喜過望,一連叩了不知多少頭。起身後,請張分取一半。張嚴肅地拒絕了。老者說:“先生不取,我也不敢走!”張笑著說:“非要給,就借給我兩塊銀洋,讓我大年初一吃上頓飽飯,已心滿意足了!”老翁見他是真心實意,不敢再說什麼,拿兩塊光洋給他,叩謝而去。
【正文】張以所得洋,複出市酒脯歸,獻神祀天。夫婦對酌,既醉而寢。夢爲人縛去。見一王者,如文昌帝君狀,诃之曰〖诃,同呵。〗:“汝多行不義〖句出左傳隱公。〗,不亟改,當墮餓鬼道!”方乞哀間,忽有人持狀入白。王者色頓霁,曰:“此事大善,足蓋往愆〖往愆,猶言舊惡也。〗。當還其祿籍,入本年秋榜。”複謂張曰:“汝歸,當益折節改行〖(戰國策)主折節以下其臣。(按)折節,猶言小心也。〗,前程未可量也。”張寤,知以還銀事,得邀神佑。質明〖注詳前篇。〗,即具疏焚文帝前,誓遵行功過格,以贖往愆。未幾,前老者衣冠來谒謝曰:“昨晚非先生,一家老弱命俱休矣。已告敝東,必有以奉報。”張遜謝。自此益勵行爲善,而貧愈甚,常數日不舉火。
【譯文】張生拿了錢又出去買了酒肉回來,獻神供天。夫婦相對而坐,喝了酒吃了年夜飯,醉薰薰地上床入睡了。夢中被人捆綁,去到一個王者模樣人的面前,好像是文昌帝君。他呵責說:“你多行不義,再不改正,當墮餓鬼道!”張生正叩頭乞饒,忽然有一人手拿一張狀子進前禀白。王者臉色立即和緩下來,說:“這是大善事,足以抵銷以往的惡行。應該還他祿籍,入本年科榜。”又對張生說:“你回去後,應當痛改前非,前程未可限量!”張生醒來,知道是那件還銀事,感得神佑。天亮之後,就寫了決心書,在文昌帝前焚燒,發誓遵行功過格,以贖以前的罪業。不久,以前的那位老者,衣冠楚楚前來拜謝,說:“昨晚若非先生之恩德,我全家老小的性命就完了!我已把這件事報告了我的東家,他必有所奉報。”張生謙遜地道了謝。從此更加盡力行善,而生活更加貧困,常常幾天都揭不開鍋。
【正文】孟秋中浣,〖唐製,百官十日一浣發,一月叁浣。〗諸生俱赴金陵試。惟張不名一錢,〖四字成句,出處未詳。(按)不名,猶言無有也。〗糊口不暇,不複作入闱想矣。忽遇前老者曰:“君何以尚不赴試?”告以貧故。老者曰:“君善士,鄉試豈可不去?請歸俟我於家。”張諾之,及歸。老者隨至,出二十金畀之曰:“此余所積修金,君可附舟速行。”張感謝受之。老者既去,私念以金應試,事涉渺茫,不如留資薪米,可半年無凍餒憂。意不欲行,又慮無以對老者。方躊躇間,聞叩門聲。啓視,老者偕一少年複至,謂張曰:“此即敝東,感君高義,久思有以奉報。聞君將赴試,慮尊眷獨居,無以資薪水,謹備二十金,白米四石奉贈,抒君內顧憂。”張大喜過望,遂附便往試。揭榜果中,老者複偕其店東來,贈以計偕資。〖計偕,注詳萬彥齋篇。〗竟聯捷成進士,仕至觀察。
【譯文】初秋月半,所有秀才都去金陵參加秋試。只有張生一文錢都沒有,每日飯錢都難措,就不再想應考的事。忽然遇到前老者,問他:“先生爲什麼還不動身去應考?”回說因爲沒有錢。老先生說:“先生是個善人,鄉試豈可不去參加!請你先回去,在家等我!”張答應了。剛到家不久,老先生跟著就趕到了,拿出二十金交給他,說:“這是我積蓄的工錢,你快點搭船去!”張生感謝之後收下…
《坐花志果·果報錄 上(清·汪道鼎著)》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