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面對佛像,口誦佛經之時,就同聽到佛在 親口說法來教誡我們一樣,使我們一次又一次地策勵修行;已經犯的過錯,趕 快改正,尚未犯的過錯,決心不犯,已經修的善功,努力增加,尚未修的善功 ,立志去修。這像一位愛美的女士,閨房中有了鏡子,出門時也要隨身攜帶鏡子,早晨照過鏡子,偶一動作之後又要再照鏡子,今天照了鏡子,明天、後天、大後天, 乃至明年後年,還是要照鏡子,那無非是爲要保持或增加她面容的整潔美麗而 已。
第二是將誦經當作代佛說法的神聖使命:佛法的主要對象是人,除人之外 ,六道衆生之中,尚有天、神、鬼,以及少數的傍生或畜生(動 物),也能信受佛法。所以,雖在無人之處,或在無人聽懂所誦的經 義之處,只要有人誦經,就有異類的天、神、鬼、畜,來聽我們誦經。天、 神、鬼叁類的衆生,以及部分的傍生,均有或大或小的神通,我們誦經之時, 只要專誠,即能感應它們來聽經。若你爲你亡故的親友做佛事誦經,你的誠意初 動,你那親友的亡靈,就已得到了消息,必定會如期前往聽經;亡靈的靈性特 別高,縱然在生之時從未聽過一句佛法,死後聽經,也能依其善根通解信受。
拜忏做什麼?
拜忏,又稱爲禮忏,就是禮拜諸佛菩薩,忏悔自己的一切罪業。
凡夫的言語行動,如果加以深切仔細的考察,可以說經常都在犯罪造業。 凡夫的生死輪回,即是由于各自所造的“業力”所牽引,如在過去世中不曾造 下罪業,現在便不會再做凡夫,如果今生斷除了一切罪業,當下就是聖人的境 界。
凡夫是很苦惱的,對于過去生中所帶來的罪業,無可奈何,對于今生已造 的罪業,也無可奈何,從今以後要想不再繼續造罪,仍是毫無可能。因此,我 們偉大的佛陀,即以大慈悲心,爲凡夫衆生,說了一個忏悔罪業的法門。
前面所說的誦經,是讓我們對著佛法的鏡子來照,現在所說的忏悔,是教 我們把自己的心放進佛法的水中去洗。拜忏的功用,即在于洗刷我們這顆汙染 著罪垢的心。
所以,對佛忏悔,並不是求佛赦罪,而是求佛證明,向佛坦白自己所作的 罪業,下定決心,不再故意作惡。對他不起稱爲忏,對己認錯稱爲悔;佛菩薩 是如此的偉大慈悲與清淨圓滿,佛菩薩希望我們也成爲偉大慈悲與清淨圓滿的 聖人,我們卻仍在自作自受的罪業中打滾,所以要忏悔。我們拜忏的作用,即是 洗刷自己的罪業之心,好像是從沙裏淘金,漸漸地將沙淘去,就得著了黃金; 我們向佛拜忏,漸漸地將罪垢忏除,就得著了清淨的解脫之心。
在中國的各種忏法儀規,是由許多祖師根據佛經編成的,最盛行的,則有 梁皇寶忏、叁昧水忏、大悲忏、藥師忏、淨土忏、地藏忏、千佛忏等。修這些忏法的人 ,曆代以來,均有很多靈驗傳載,的確可謂“功不唐捐”。
拜忏,最好當然是你自己親自來做,如你自己尚未學會,或者覺得拜的尚 不夠多,禮請僧尼來做,或代你亡故的親友來做,自然也有功德的,其中的道 理,則與誦經相同。
放焰口做什麼?
焰口是指鬼道之中的餓鬼,鬼道衆生分爲叁等:①在生之時,做了很多善 事,若投爲鬼,便成福德大力的多財鬼,一般人所信的城隍及土地等神祗,即 屬于此類的鬼神。②在生時做的善事不多,若投爲鬼,便成薄福少力的少財鬼 ,一般所信的鬼,多半就是此類。③在生時悭貪吝啬,一毛不拔,專占他人的 便宜,若投爲鬼,便成無福無力的餓鬼,一般人所說的孤魂野鬼之中,即有餓 鬼,這一類鬼的食量極大,喉管卻極細,有了食物也難以果腹,何況由于業報 的關系,它們很難見到食物,縱然得到了可口的食物,進口之時,卻又變成了 臭穢的膿血,所以它們常受餓火中燒,烈焰從口而出,故名“焰口”。
佛陀慈悲,說了好多種神咒,例如淨業障真言,變食真言,開咽喉真言等 。凡是依法誦持這些真言神咒之時,被召請前來的餓鬼們,就可仗佛的神通願 力而飽餐一頓,飽餐之後,再爲它們宣揚佛法,勸他們歸依佛法僧叁寶,爲它 們傳授叁昧耶密戒,永脫鬼道的苦惱,這就是放焰口的作用和目的。
因此,放焰口對于鬼道來說,等于是無限製的放赈,所以又叫做“施食” 。如果你的亡者親友,並未墮落于餓鬼道中,放焰口就相同于代他們做了放 赈濟苦的功德,所以也是有用。
人鬼之間的佛事
一般人誤將做佛事,看成專爲死鬼而設的儀式。因此我要再度 的告訴你:佛法的主要對象是爲活人而非死鬼,爲亡靈超度,乃是一種補救的 辦法,不是佛教的中心工作。
所以,做佛事宜在生前,死了人固然要做佛事,結婚、生産、禳災、祛病 ,祝壽、謀職、開張、交易、建造、安居、行商等等,也都應該做佛事。修功 積德,行善致福,做佛事豈僅爲了度亡而已?佛法能致現生之福,能致後生之 福;能致人天富貴的世間福果,尤其能致福智圓滿的究竟佛果。
民間習俗,以爲誦經拜忏,可給鬼魂在陰間當作錢用,又焚燒紙庫錫箔及 冥票,給鬼魂在陰間增加財富。其實,佛法門中,沒有這種觀念。誦經拜忏是 爲亡者超度增福,亡者死了也不一定入于鬼道,鬼道的衆生也用不著人間給它 們錢用,用錢僅是人間貿易的媒介物。焚化紙錢,也僅中國大約自漢唐之世流 行下來的民間風俗而已。
既然人死之後,若不解脫生死,也只有六分之一的可能生于鬼道,所以請 你不要確定你的親友死後就成了鬼,你應以虔誠心祈禱佛法的加護,加護你的 亡親故友,超生西方極樂世界,至少也該盼望他們生于人間或生于天上才是。
在中國大陸,尚有一種風俗,即是男人死了,要請和尚做一場“過渡橋” 或“破地獄”的佛事,女人死了,則做一場“破血湖”的佛事。這在佛法中也 無根據,佛教既不以爲人死之後必墮地獄,何以一定要把新死的亡靈引到地獄 中的“奈河”及“血湖”中去走一趟呢?
所以,我要奉勸本文的讀者,應當自己來做佛事,並當明白爲何要做佛事 ?當做什麼佛事?
附記:
本文系應臺北善導寺、十普寺、華嚴蓮社、 松山寺等各大道場之命而寫。一九六七年叁月初版以六十四開本,印贈前往寺 院做佛事的齋主,以導正信。嗣後香港、星馬各地有人大量印贈,臺灣亦有不 少善心之士,陸續印贈。
六、神通的境界與功用
“神通廣大”這句話是常常聽到說的,在一般人似 乎比佛教徒說的 機會更多。但是,“神通”兩字的內容,不唯一般人弄不清楚,即使多數的 佛教徒們,也未必弄得清楚。
因此,來談“神通”這個問題,雖不是要緊的“熱門”,想也能夠引起讀 者的興趣。
當然,作者無意來談神通的經驗,所談神通的種種,只是將曾見于經律論 中的資料,作一番綜合的介紹而已(注一)。
何謂神通?
首先要知道的,是神通的定義(, 注二)。
變化莫測,謂之神,無拘無礙,謂之通,所謂神通,合起來講,便是既能 使人莫測他的所以,又能爲所欲爲而了無障礙。當然,除了已經成佛的過去諸 佛,菩薩也好、羅漢也好、天神也好、修得禅定的凡夫也好、阿修羅神也好、 外道的仙人也好、乃至鬼神也好,雖各各皆有或大或小與或多或少的神通,總 也不能到達絕對莫測與究竟無礙的境界。除了佛陀之外,其他的神通之莫測與 無礙,都是比較的,都是相對的。
在佛教所稱四聖六凡的十法界中,從大體上說,除了未修的人與畜生,以及 地獄道中的罪苦衆生之外,其余的四聖——聲聞、緣覺、菩薩、佛,固然都有 神通,即使六凡之中的天神、修羅神、鬼神、乃至人與畜生之中的修定者,也 有神通的。
因此,神通的類別,有的分爲叁種:
一、由報而得的神通。系指諸佛菩薩,叁界二十八天的天人,以及各種神 鬼的神通,皆依各各的果報,自然感得。
二、由修而得的神通。系指叁乘聖者,從“戒、定、慧”叁學的修持之中 ,所得的六通,以及外道仙人,從世間禅定的修持之中,所得的五通。
叁、由變化而出的神通。系指叁乘聖者,以其神通之力,所變現的種種神 通。
由此可知,神通所指的範圍,的確非常廣大。從佛陀境界的隨類應化,下 至鬼神的感應,乃至一般凡夫與凡夫之間,偶而發生的心靈的交感,均在神通 的領域之內。正如璎珞經中所說的“神名天心,通名慧性”,凡是體驗到了天 真之心的,即爲神;凡是透發了智慧之性的,即能通。天心是定境,慧性是智 照。神通是不能離開了禅定與智慧而獨立存在的。如由神通而想超出叁界,了脫 生死,那又不能離開了戒律的持守而可求得的。叁乘聖者之能有六通,比凡夫 外道之僅有五通,聖者多了一項漏盡通,而可了脫生死,便是由于戒定慧的同 時並修。凡夫外道,不持戒,所以僅有得到五通的希望,而不能了脫生死。
故在楞嚴經中,有這樣的四段話:
一、戒淫:“淫心不除,塵不可出。縱有多智,禅定現前,如不斷淫,必 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
二、戒殺:“殺心不除,塵不可出。縱有多智,禅定現前,如不斷殺,必 落神道:上品之人,爲大力鬼,中品則爲飛行夜叉,諸鬼師等,下品當爲地行 羅刹。”
叁、戒偷盜:“偷心不除,塵不可出。縱有多智,禅定現前,如不斷偷, 必落邪道:上品精靈,中品妖魅,下品邪人。”
四、戒妄語:“如是世界,六道衆生,雖則身心,無殺盜淫,叁行已圓, 若大妄語(未得謂得,未證謂證),即叁摩地(禅定),不得清淨,成愛見魔,失如來種。”
其中所言“塵”者,便是惑障,便是煩惱生死。故在四十二章經中說:“ 透得此(情愛)門,出塵羅漢。”了脫生死,即是出塵 羅漢。
可見,神通是神秘可愛的,如果不能持戒,神通也是無用的。
五通與六通
叁界的凡夫外道乃至鬼神,可得…
《學佛知津》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