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學問答(七)修持

  佛學問答(七) 修 持

  問:修道之宗旨究竟爲何

  (潘國榮)

  答:凡夫迷惑顛倒,所作多非,修道爲希超凡入聖。聖則徹了萬法,動止皆善,小之亦心身安泰,能得人天福報,究竟能了脫生死,不生不滅。

  問:皈依的手續如何

  (張椿萱)

  答:開具簡曆,備具供養(錢多少隨分)自向法師請求,倘路遠不便,亦可寫信,方便皈依。

  問:參禅、念佛、觀想持咒叁者,以何者爲佳

  何者易修

  如修某宗時,應看某些書藉及其修法如何

  (張椿萱)

  答:所舉四項,固應皆有師承,惟念佛一法,自己看書,亦可自通。今當末法時期,人根鈍劣,自力成功,多不易辦。淨土兼藉佛力,故說萬修萬去。茲將奉贈淨土小冊數種,祈先參照爲要。

  問:學佛的人對精進方面有什麼徵象

  (黃奉明)

  答:凡事看得破,忍得過,放下得,是精進徵象。行住坐臥不離這個,亦精進徵象。

  問:修行法門,如何爲根本修

  (潘妙玄)

  答:斷惑證真,是根本修。

  問:見道方修道,不見複何處修

  (李清水)

  答:如人磨刀,必先覓刀在手,方能去磨。若尚不知刀在何處,試問磨個甚麼

  

  問:道體本無修,若起修道心,何所修

  (李清木)

  答:如鏡有垢,欲使顯光而磨之,磨者仍磨其垢,非磨其光。

  問:吃素人念佛精神與不吃素人念佛精神有什麼分別否

  (朱幻)

  答:吃素者淡泊甯靜,神清氣爽;不吃素者,異于是也。

  問:孕婦能不能去寺院禮佛尊

  (王晶齡)

  答:到佛寺拜佛無妨,然雜神之廟,塑有獰惡神像者,不可能去,更不可觀看也!

  問:孕婦是否能夠做早晚課

  假如不能,那不是要間斷

  (王晶齡)

  答:可作二課,不宜間斷。懷孕而能念佛齋戒,遺傳胎教所關,生子定能賢良。

  問:貧寒之家住居之房屋僅有一間,並且常有小孩拉屎拉尿,此房屋供佛像,是否有失恭敬

  (李仕仁)

  答:宜合佛像尺寸,作一布幔遮之,或不供像,向西作禮,亦無不可。

  問:課誦當中,倘有友人緊事來訪,可否半中停誦,嗣後再誦時應由中間或是從頭開始

  (莊慶賢)

  答:誦課之時,若有客來,自可暫停,客去即于停處續修可也。

  問:羅狀元詩一句“有人問我修行路,雲在青山月在天”意義

  (朱幼)

  答:行無執著,心無挂礙,如雲出岫,如月行天。

  問:恚心者能墮地獄,貪欲者能墮餓鬼,嫉妒即畜生。此說可能于現況有所表現否

  (觀成)

  答:恚者,常現凶暴之容,即是地獄相。貪欲者,目直視,腰屈曲,口涎滴滴,即是餓鬼相。嫉妒者,行不合群,只圖私益,即是畜生相。業發于心,相形于貌,智者一望而知之。

  問:長素念佛志願往生,年逾不惑,但在環境不許可下,夫婦之道不能斷絕,于修持方面有無障礙

  (鄭蘭荪)

  答:本非邪淫,不犯戒律。無子爲求嗣,亦須有節。當事作汙穢想,已過作慚愧想,心不爲其纏縛,便無礙其往生。

  問:常起恨的人,有何法改其習氣

  (魏柏勳)

  答:作慈悲觀,修忍辱度可也。

  問:如何謂之禅淨雙修,念佛之外,每日可否靜坐一二小時

  (鄭蘭荪)

  答:淨宗自蓮池祖師後,多取單持名號,不必夾雜其他,靜坐數小時未嘗不可,但恐身靜心不靜耳。如能心中默持佛號,使其綿綿不斷即佳矣。禅非一言可解,暫不答。

  問:有時對人起了惡念。但隨時掃除,不起二念如此無罪業

  (李永茂)

  答:不怕念起,就怕覺遲,隨起隨忏,即好境界,惡心若亡,罪亦不在。

  問:專修慧而不修福可否成佛

  (無名氏)

  答:佛爲福慧兩足尊,雲何偏修

  

  問:自皈依叁寶後,心理上確有顯著之反應,近對食肉時,心情畏懼,口不敢作食,而軍旅生活,無法禁用,此種現象,究作何法

  (于魯)

  答:此即菩提心之增長,在不得已時,可食肉邊之菜。如無菜蔬,但啜其汁,或無多汁,必須食肉,可默與念佛,以盡我心。團體生活,不能自主,佛有五淨肉之製,暫爲隨緣可也。

  問:信女未聞皈依意義有何利益

  (蔡治)

  答:皈依佛不墮地獄,皈依法不墮餓鬼,皈依僧不墮畜生,此其利益,且始爲佛門之正式弟子也。

  問:不是出家人,可以對他人授叁皈依否

  又其方法如何

  (李永茂)

  答:叁皈依者,佛法僧耳,在家人不是僧寶,何得越亻替,遑雲其法。

  問:如何謂爲修般若行

  (林聖昆)

  答:般若是真智權智,及一切智之總名。其修或依名師參究,或無師自向經中探討,依之而修,悟到相空,空空,不空亦空,即是般若之行。

  問:發大菩提心,即是大乘,從何做起

  (呂正涼)

  答:普度衆生,力斷煩惱,廣學教法,希成佛道,此名四宏誓願。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般若此名六波羅密。以上兩個法門,皆爲發菩提心。可揀擇一個做起,但其內容,俱甚微細,必參考典籍,或請人講解,方能明了。

  問:家屬多人,可是自己想要出家修行,這對家屬有罪否

  (劉木榮)

  答:若有普度衆生之願,能行普度衆生之事(家人亦是衆生),出家作天人師,那還有什麼罪。若是專爲個人清淨出家,必須家人同意,方合律義。

  問:學佛之人須到如何境地,如何程度,才可謂之證

  (智梁)

  答:證指種種果位,境界不一,而修法又有種種門類,何能一言概之。

  問:吾人不能無睡,若照佛理睡是五欲之一,睡時不覺即是昏沈。學佛之人須如何 ,才可免昏沈乎

  (智梁)

  答:少食,斷欲,心不攀緣,體無過疲,昏沈自滅。

  問:修律、教、禅、密,四宗的方法如何

  (無名氏)

  答:此非數語可解,要之不外自力斷惑,明心見性,律教禅叁宗是也。再則二力感交,帶業往生,淨宗是也。密有多種,事極複雜,可雲有自力法,亦有二力法。

  問:佛教徒可以吸煙、飲酒、看戲嗎

  (莊慶賢)

  答:嚴格講,佛徒志在修行,此等事,皆生障礙,當然禁止。若從寬處說,僅有信仰,而無皈戒,尚未發心修持者,似可由其方便。

  問:婦女多食早齋是什麼意思

  能達到什麼目的

  (吳妙榮)

  答:這是一個地方之風俗,其用意及達到目的,未見經傳,自難率答。然一餐茹素,不問其用意目的如何,總是慈悲戒殺,亦自有其功德。

  問:設有佛子淫欲熾盛,當以何方便法教其離欲

  (翟孟秋)

  答:此須分言,若無目標,自意發淫,當想欲火一熾,即是地獄之因,或想火城獄、或想熱屎獄,其欲自息。若有目標,宜作不淨觀,或對長者作母想,幼者作子想,而人性未泯者,當亦自息其邪矣。

  問:以前有聽大法師講過,皈依佛不墮地獄,未知真實如何

  (陳上夜)

  答:只要念念不妄,不違此願,決定不墮。

  問:人的年紀過了四十歲多,方才回頭,皈依叁寶,是否太晚

  (戰覺力)

  答:千年暗室,一燈乍入,立放光明,但肯精進,何晚之有

  

  問:修行者觸犯戒律,命終時因墮叁途,將有出時否

  (湯善福)

  答:修行,須視其有漏業,或無漏業,及功夫深淺,犯戒,須視其輕重。自必兩相權衡,始可言其墮與不墮。縱墮矣,報盡之頃,有善種子起現行時,自然超升。

  問:在家吃方便齋,尚不爲難,若出外遇見魚肉,只可吃魚肉。這樣情形,本來常有,與修行有妨礙嗎

  (慧霖)

  答:如果自己不欲吃葷腥,遇見這樣情形,又怕主人另辦素菜耗費金錢,可方便吃肉邊菜。

  問:佛家可否養畜圖利

  (施萬進)

  答:養畜之最終,不免一刀,故養畜圖利者,等于殺生之預備所,彼畜之死,是我驅之也。可乎不可,不言喻矣。

  問:修道意志雖堅,克服不了惡劣環境,以致半途而廢,究以何法挽回

  (潘國榮)

  答:果能意志堅固,即是八風吹不動,還怕甚麼環境

  所謂顛沛必于是,造次必于是。

  問:到處寺院中行者,甚多不念佛,也不坐禅,究竟能得解脫否

  倘若不了生死,不知輪在什麼報身

  (湯善福)

  答:無禅無淨,永明大師四料簡,早有明訓,勿庸再贅,不求解脫,何得解脫

  若問其後生報身,只有看其何業先熟耳。

  問:除早晚課之外,在晚間眠在床上有時順口念經咒會有罪否

  (王明)

  答:將入夢寐,或在夢中不覺念出者,是功夫熟悉之力。若意存懶惰,臥床持誦者,方有不恭之罪過。

  問:據說在家居士功課不必(而且不能)持誦楞嚴咒何故

  (陳玮英)

  答:是咒五會太長,在家二衆,俗事紛繁,時間短促,“不必”加入功課中誦持,未嘗不可。若雲“而且不能”,是誦不成乎

  抑不准誦乎

  屬于前者,自肯誠心求之,焉有不成之理。屬于後者,則未聞有此限製。

  問:我淨宗法,以持彌陀經稱佛名號爲本,但是我學佛以來,已是一年零叁四月之久,總是不能精進,今想早改誦金剛經及念佛,其誦法如何

  (陳竈)

  答:如于金剛經不會讀誦,即不必多招費事,如心中歡喜此經,是謂契機,即不妨讀之,取其誦持定心,尚須定後以持名爲主。誦金經之法,能一次全卷爲佳,不能則兩日盡其全卷,或叁四日亦可。若按叁十二分,作叁十二次誦,則時間太短,恐不易得定。然晚課仍須誦彌陀經爲正,蓋此經爲淨宗基礎經也。

  問:原本誠心吃六日齋暨諸佛菩薩聖誕或紀念日吃素,且每遇上項齋日,前一日必須將所有用具碗盞洗滌清潔,以表誠心。嗣後爲免除麻煩計(單獨生活)在家改吃長素,出外隨緣,但如將來生活環境轉變(多人生活)仍然只吃六日齋,是否有礙功德或有違犯處

  (周慧前)

  答:既吃長素,是大悲心已發起矣,便是菩提生芽,似不可再有退轉,自喪功德。出外作事,或有應酬,可食肉邊菜。即碗盤中肉,必然配有青菜,但揀菜食,不必顧忌湯汁及碗盤中不潔,此亦大方便法也。

  問:假使誦經時,家裏的人在打架,吵架,這時將怎麼辦

  是要停止誦,以免他們有罪過或一直誦完

  (信慧)

  答:事不一定,家中偶打架,可暫停課,出而排解,若常打架,只有隨他去,各幹各事而已。

  問:日課誦讀地藏經,因經文太長,不能一時全部讀完。可否以分卷讀…

《佛學問答(七)修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