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學問答(二)通問(二)▪P13

  ..續本文上一頁,其神通變化是否有規律方式,類別之不同

  如化身爲人則血肉之軀,理宜受生老病死之苦厄,且不免受業力牽引遭染汙之累,亦未出因果之報,其將如何超叁界,仍回複原有之淨

  (劉居士)

  答:佛菩薩是已證果地者,證果者真性隨緣不變,先證法身,而後方能化身,此化身必契衆生之機,即是規律,普現于六道,是其類別。化人自是血肉之軀,示有八苦,系屬神通隨緣,幻化非真,來非業緣所牽,言行亦非被惑推動,如戲場演員,扮出悲歡離合,當場實非悲歡離合,下場則影響俱空,亦無造者,亦無受者,化身消滅,法身如故。

  問:今某甲爲菩薩,某一因緣之化身,出生爲人,是此人死後其神識是否仍歸並爲某菩薩神識

  或者獨立成爲另一神識再修另一菩薩佛

  或者因其行願未了且招來一身罪業仍受叁界業力果報影響沈淪下界

  “一切衆生皆佛子”此之謂欤

  (劉居士)

  答:乘願再來者,大體有二說:(一)已證圓滿法身,化身無邊者,其相生滅先後,即如前條所雲。(二)未證圓滿法身,而藉化衆自修者,則以最後身成一佛名,其神識轉而成智,轉智以後,與諸佛法身非一非二,所謂“十方叁世佛,共同一法身。”而在未圓以前,所行之道,亦系無漏,不會造罪,但在七地以前,或有退轉,雖有退轉,遇緣仍進。所雲叁界,亦分人天善道,叁途惡道,如非特別因緣,其墮叁途者希矣。

  問:假設菩薩化身因菩薩之等位而有能量之別,五十位菩薩與四十位菩薩之化身,按理有所不同,即五十位菩薩之化身較之四十位菩薩之化身能量顯著不同,其行願之圓缺亦有差別,小菩薩之化身難免在劫界受染汙沈淪下界,竟又變成菩薩拯救對象

  (劉居士)

  答:菩薩級次,四十五十,原系各宗定次不同,並非兩事,言五十者,加入十信,言四十者,十信含在住內。住行向等,謂之叁賢,登地以上,謂之十聖,而十地又以七地前後,定其深淺,修德之進,性德之顯,賢不及聖,七地前不及七地後,七地前有退,七地上無退。余參第二者,可以思過半矣。

  問:地藏王菩薩大願雲:“衆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既然佛發大願,而衆生愈來愈惡化,爲何不獻身于人間,來指示迷途之衆生歸善,這樣不是很快能達任務嗎

  爲何大佛只這樣說,而不見得有做呢

  (薛燈輝)

  答:地藏化身人間,無量無邊,各界皆有其身,人不識身,最顯者,唐之九華山事也。所雲指示迷途,亦不過言語文字,佛經叁藏浩浩,皆是指迷,人不信從,是誰之咎

  再者世間法律,亦是保善懲惡,警察監獄等機關,拘罰徒死等罪科,不能責是說空話,如何人民仍是累累觸犯耶

  此是衆生迷不回頭,反責菩薩工作不力,豈是持平之論哉。

  問:南無阿彌陀佛來曆,爲何要向西方極樂世界之居士,只念阿彌陀佛而不念釋迦牟尼佛

  釋迦牟尼佛,是西方教主,爲何不念,由于愚讀者才疏學淺,不能寫出好文章,請諒解。(薛燈輝)

  答:此乃佛中之大宗派,亦有專門經典,曆代缁素,奇才飽學,畢生鑽研,尚未敢言窮其究竟,叁藏萬卷,多涉此事。如以叁言五語奉答,等于不說,說亦多資誤會,致招謗法之過。先生倘願多知其概,可請阿彌陀經讀之,後再討論,方有可說處,否則徒啓紛爭,成爲戲論。按今問西方,即是誤解,應知先生居之屏東西界,即曰西方,臺灣之西,亦曰西方,大陸之西,東半球之西,如是類推,皆假曰西。先明乎此,再知方雖假定,而彌陀之西方,經中自行有其範疇也。

  問:佛四衆弟子是否皆姓釋

  或者有皈依叁寶,未受諸戒者不能算爲姓釋

  (鍾雲昌)

  答:原不如此,釋迦爲本師世尊之姓,我國古時出家之人,仍存俗姓,或依其師之姓,來自外國者,則冠以本國之字爲姓,極爲複雜,至晉道安法師,始提倡以釋爲姓,後皆從之。在家二衆,並不如是也。

  問:佛菩薩聖誕日,供養水果時,應向佛菩薩說什麼話,請老居士指教。(鍾雲昌)

  答:但掏誠心供養,佛與菩薩自然照鑒,不必述辭,感應無差。

  問:夢寐之中每入于莊嚴佛殿拜佛禮僧,佛菩薩皆金身,高數丈,動作自如,諸是護法神也,然高僧皆不識,此是宿業現前抑是現生善現

  (翟孟秋)

  答:事有夙因,遇現緣而起者,亦有現因至深,遇增上緣而起者,二者皆能致此,惟有通之人始能觀而分之,非凡夫所能道也。

  問:故居豫息城東南有古刹塔園寺殿及釋迦坐像高丈余,蓮座下有似羅刹鬼狀者之名,赤足袒胸青面紅發架持蓮座狀至勞苦,佛本慈悲何需勞衆架持

  此種造像佛經中有所依據否

  (翟孟秋)

  答:或系八部護法,身力供養,佛自有通,飛行自在,並不須衆,勞動架持。此亦揣測之辭,尚須向當地人考詢也。

  問:說法開示貴在應機,衆生才有利益,不然,便成廢話,達摩初祖對武帝問答,武帝不但不省悟,甚至誤會,豈初祖之智尚不明對方根器耶

  (賴棟梁)

  答:有言在此,而意在他者,有言在今,而效在後者,祖師大權,豈能盡言,至于武帝不悟,嵩山面壁,而樹禅宗之大基,何非此二端有以啓之。如謂智不契機,便成廢話,試看華嚴座前,如聾如啞,法華會上,五千退席,居士又將何說耶

  

  問:有爲雖僞,充之則佛道難成;無爲雖真,執之則慧心不朗。既雲僞何以不許棄之,既雲真何以不許執之

  (林寬修)

  答:實相性空,法爾如如,一念不覺,而有無明。如如者性之本德,無明者性覆之妄,吾侪凡夫,求學修持,便是有爲。不學不修,便是無爲。再言無爲指性德非爲而成,故無爲曰真。言有爲指無明賴方便而斷,故有爲曰僞。若執無爲,是廢事廢理,性終沈淪,若棄有爲,是不學不修,無明任長。

  問:若是途中看見賣雞之人載雞甚多,要替它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是出聲念或是默念,若是看見人殺生,念往生咒,可以密念否

  若是不信者若念出聲,被他聽見,恐怕誤會(林寬修)

  答:佛法雖講隨緣,亦重方便。若招誤會,事確不宜,或生爭執,致生雠怨,或引謗佛,增彼罪孽。應知萬法唯心,真誠默祝,而于出聲功德,亦無二致,塵勞佛事,端賴善巧方便耳。

  問:人死後神識投胎,是在所投之胎降生時神識才去,抑或是所投之胎初成時神識即去

  (鮮純賢)

  答:按十二因緣,識緣名色,是男女二與神識叁緣合而成胎。據此,知既非胎成,神識始來,亦非胎出,神識始入也。但有某胎將生,始有某識來入者,乃其作胎之時,先有他識代入,事屬特別,茲言其常也。

  問:曾聞師雲:經中文句,不能增減,古體字與今體字亦不可隨便改換,弟子讀地藏經,發現大本經與小本經,文字有些不同,究竟依照哪一本念是對

  (江寬玉)

  答:曩言經文經字,不可妄改,乃言翻印時,或抄寫時,任意篡改,非言譯者之不同也。各經每有數種翻譯,應采通行者誦持,他本與此不同,可對研不可夾誦也。地藏經據所知,有兩譯本一爲唐實叉難陀法師譯,即今人最流通者,一爲法登法炬法師譯,人時皆不得詳。兩本皆有印行,非有大小本之別,居士所見與所誦不同者,乃兩譯本,非有人妄篡改也。

  問:一切法之由來

  初始何有神識

  起初何會造業,得現在之果

  是如何産生衆生之神識

  盼詳知。(楊聖山)

  答:此問有四,茲分答之。一、一切法從心生,心生則一切法生,心滅則一切法滅。二、真性不生不滅,無始元明,但不守自性,一動而有無明,名曰無始無明。元明者爲真性,無明者謂神識,真正哲理,只雲無始,若言初始,不合邏輯。叁、無明即不覺,不覺即迷“惑”,迷惑自顛倒,顛倒即造“業”,造業是因,有因即結果,如是則六道叁途,生老病死,萬劫千生,展轉至今,舊業新業,累累不清,舊債不了,新業又增,頭出頭沒,塵劫無已。四、如能明了前答,無始元明及無始無明數句,此即自解之矣。

  問:超度祖先念佛回向力量大,或是布施力量大

  (陳愛)

  答:金剛經有雲,“以七寶滿爾所恒河沙數叁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爲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又雲“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複有人,于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爲他人說,其福甚多。”四句偈等,尚且如此,何況彌陀萬德洪名

  據此而言,不論超度祖先,或是消業愈病,當以念佛力量爲大。但念者必須誠敬,若有口無心,是不如法,力量便爾輕微。

  問:世俗都信地理風水,可是念佛人是否要信地理

  常常疑惑。有人說“吉星高照良善士,地理原從積德門。”信地理不如信天理,我聽這話很對,請老師印證。(黃珠金)

  答:趨吉避凶,“地理”也,改惡向善“天理”也,兩相比較,誠哉“地理”不如“天理”。居士甯不知,破迷啓悟,自行化他,同超彼岸,一切解脫之“佛理”乎

  余則曰,信“地理”固不如信“天理”,而信“天理”尤不如信“佛理”也。

  問:我們現在這個報身,所受之苦,是否神識隨之受苦

  (謝幼)

  答:受有五種,“苦樂喜憂舍”,苦樂兩種,假合之身相受之也。喜憂兩種,分別之神識受之也。舍之一種,則身與神識,俱受之也。

  問:佛在世時,如聲聞,聞佛說法就開悟而證果位,緣覺遇緣亦開悟,而修行證果,現在人聽老師講經十多年,未聞有證果位,是爲何分別

  (池慧霖)

  答:佛乃無上正等覺之果,具足十力一切不共之法,一語音圓而多辯,一法理周而衆契,故小扣小鳴得小證,大扣大鳴得大證,必有證果之師,方有證果之弟。而得遇佛者,亦系多劫善根,福德因緣,加以精進,器在砧錘,成就也易。區區博地凡夫,毫厘之惑未斷,雖則講經,不過依注道聽途說,自未成就,何會成就他人。原則如是,亦有不盡然者,記有幾句俗語,舉以奉告,可做攻玉之石。“雖有狀元學生,並非皆出狀元老師。”“師父領進門,成就在個人。”況飛花落葉,山色水聲,無情說法,尚可悟道,又似是道重自求,師爲助緣。

  問:中陰身住于何處

  …

《佛學問答(二)通問(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