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者,則不能矣。然此二者,皆有相當壽命,若其壽命盡後,則另有寄托,便不能再來矣。
問:般若波羅密多心經,哪個佛說,在什麼地方說
(陳聯生)
答:經語分明,乃觀自在菩薩所說,乃在佛說般若之時,秉承所說。此經在華,有幾種譯本,考唐宋翻譯,如法月,智慧輪,法成,施護諸師等,皆有在王舍城靈鹫山等字句。
問:佛在世時,見螞蟻微笑說,七佛出世,未脫蟻身,現在到處都有螞蟻,皆是過去之蟻身直到至今,是不是,本性能減少否
(洪環)
答:未開天眼,不能前知,以理推之,此中當有七佛前而未脫者,惟不能肯定到處之蟻,皆是彼時蟻身。彼蟻縱由七佛前,展轉至今,性亦不減。但恐染汙愈深,解脫之緣,益缈茫耳。
問:世尊去天上龍宮說法,是神識去抑或色身去,以及一切弟子雲何同去呢
(洪環)
答:世尊法力無邊,神識與色身,都可前往。諸弟子皆大阿羅漢,俱有神通,故可同去。
問:人死之後,投胎鬼道,有父母兄弟姊妹六親眷屬否,抑或孤孤單單乎
(洪環)
答:鬼有胎卵濕化四生,胎卵之類,當有眷屬。
問:臺灣菩提書局出版之二課合解第十一面華藏第一圖並說,謂四洲即四地球。地球有四個未嘗不可,而依其所說地球乃浮浸于鹹海之中似與事實不符(地球四周是氣而非鹹海)應如何解釋方可通順
(沈鍾五)
答:世界諸相,本屬幻化,非實非常。非常則成住壞空,刹那變易,非實則皆爲心變,唯識無境。據此則四洲鹹海,都無所有,凡有诤執,概是戲論,此真谛也。若以俗谛言,古人文字簡略,再經翻譯,廬山面目,或失其真。又經後人繪圖,演成呆板之定型,益墜霧中。再由諸家注解,各執一是,令人訛疑更多矣。敝意亦是盲猜,似不妨言一洲是一地球,鹹海亦不必定指球外。蓋洲爲水中之陸,有獨群之別,如臺灣者獨島也,菲律賓者群島也;此閻浮提乃爲一群洲,合亞美歐澳等洲,統浸入鹹海,下爲風輪,即環球之氣,似古今之說,無不合也。
問:印光大師嘉言錄第九十七面,論閱經不應究經義,然佛經由印度文譯成華文之時,無不深究經義,且逐字推敲,若閱經不應推究經義,那些譯經者豈非多事
(沈鍾五)
答:學人對經,有閱讀誦研諸法,閱爲默觀,讀爲對卷朗念,誦爲掩卷背述,研爲詳究義理。前叁皆爲求定,後一法乃專求慧,各有界分。行前之法時,若兼思維,不但定不能成,即叁法亦皆不成。行後一法時,若兼其他,亦複如是。印祖所言,非不許研經,謂法不宜亂用耳。
問:須彌山位于四大部洲之中,是只有佛能見到,抑或凡夫修到就能看到,或者須彌山是比喻名詞
(余萍)
答:佛說有現量語,比量語,譬喻語,隨順語,假定語。區區系肉眼,不能證見此山,居士以聖言量,即信實有,亦無過錯。
問:有人問普門品一句“若有女人設欲求男,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設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是說無子之人若求菩薩就能生子,若是命中注定無子之人,亦可求乎
(余萍)
答:命中有子,生男生女乃其本分。命中無子能生,方是菩薩神通加被之功。
問:佛教之真理是否叁法印爲代表,若有余外,請大德詳示(即耶稣教之真理在何處)
(柯冰)
答:叁法印乃是小乘,大乘只一法印耳。真理者,乃顛撲不破之理,所謂不可思不可議者也,必破除我法二執,始能見得。終日哓哓者,多屬妄語,並無真理,此惟與智者道,難與俗人言也。無佛智而言真理者,只是某一段落之真理而已。彼教真理,非我所知。
問:叁藏十二部經各藏部有幾卷
(柯冰)
答:我國自隋唐以來,曆代所收不同,又各種版本,互有增減,是各代所收及各版本之卷數,皆不一也。若分言之,不勝其繁,只可言最後之頻伽精舍所刊,總計之有八千四百余卷之多。若以叁藏分言,各有若幹,區區粗心,尚未去查。即今臺北所印之大藏,雖在眼前,究各藏各若幹卷,實亦未曾置意焉。此猶區區所住之房,有人問汝之房頂,瓦分幾栊,窗上玻璃,共有幾塊,卻瞠目無以對,只可曰,容我查查再說。
問:藏經之結集有幾次,各次離佛陀入滅後幾年
(柯冰)
答:大概小乘四次,有佛滅之本年結集者,有距百年,及二百四百五百年者,大乘似是一次,于佛滅後,經七日夜所結集。此觀考據之學,必對照多種書,方得端倪,亦非叁言五語之問題也。太虛大師全書中有詳記,可檢讀之。
問:佛教由何時傳入我國至今有幾年
(柯冰)
答:我國史書所詳,無可否認者,自是東漢明帝。然尚有他書所記,亦各有據。如魏略西戎傳:劉向列仙傳所載,是西漢成哀間亦有佛經。又漢武帝毗邪王來降,得金人之神,是更在西漢之初。王嘉拾遺記,載燕昭王時,申毒國道人至燕都,又有記秦穆公得石像,觀上所列,是一一提前。而列子一書,又載周穆王時,有化人來之事,此說佛入中國之最早者矣。總之,此皆以迹象求之也,我國風氣,重前而輕後,崇佛者必欲提前,惡佛者必欲退後。除漢明一說外,余皆诤論未定,區區不善考據,只本所知,奉答而已。
問:佛陀之聖號爲何十種,以何因緣而稱呼
答:佛陀十號,並非姓氏之稱,乃就其德能之大而顯者,定有十種稱頌耳。如今稱贊人曰,某公吾兄先生,是叁號焉。曰某公某長是良吏是正人是國家之柱石,是五稱焉。中國以前之封號,亦多有其例。
問:老師常說:人死後四十九日便投胎。然吾長子既死後六年,常托夢其妹說:“無房子可住”此後次子又夢見其兄棺材露日,翌日即往墳地見狀況如夢不異。由此神識四十九日投胎之說如何解釋
倘骨骼即是假,何以又顧其無房子可住
(池慧霖)
答:此非中陰身,乃鬼道之身。一切凡衆,皆有“我”“我所”之執。居士亡子,生時既不聞佛法,何能破執。其執骨爲“我”,執棺爲“我所”,自是常事,何足爲奇。
問:僧尼不拜他神,見了金剛經有雲“無有高下”若論神聖能可以德證果之大小,想起人在苦海漂流以何不拜
(黃錦良)
答:僧尼爲叁寶之一,乃人天百神之師,師不拜弟,理之當然,有何怪異。
問:“阿僧劫”每個大劫中有四個中劫,是成住壞空,此四中劫,照經上所說果有確實否
(許有淮)
答:阿僧劫與大劫不同,莫混爲一。至問成住壞空確否,試看每日有子午朝暮否
每年有春夏秋冬否
明乎此,則不疑矣。
問:釋提桓因是叁十叁天的天主,亦要輪回否
(許明淮)
答:縱然生到四空之非想非非想天,尚得輪回,何況欲界之第二天乎。
問: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共叁十七道品之深妙,似吾等初機無領悟之法,唯有五根,五力,能知一二,其余全蔽,七覺支的前二種精進能用智慧明白真正道理。此智慧是由勤根同進力發動出來
或者系由別種法得來的智慧,抑是天然的智慧
(許明淮)
答:此卻一言難盡,希居士先覓一本臺中蓮社佛學常識課本,查看叁七道品,得其大意後,再看各經中叁七道品詳注,自能小有領悟。又問七覺支用智慧等等。茲略爲解釋。修叁七道品,須按七科之次第,在前“五力”中“慧力”成就時,自然知見趨正,善能分別。再進而修七支,始時起覺照,知“法”應取應舍,何者應“精進”,及不應“精進”,余可類推。此智慧固是本有,然不修前法,亦不能顯現也。
問:每年佛誕四月八日系按陽曆抑或陰曆,在各地有何盛典,在梧棲附近有何亻布道大會
(陳問耘)
答:陰陽二曆,民間奉行,極不一致,各寺紀念佛誕,亦各隨其便,所詢梧棲有無大會,則不知也。
問:勸人惡叁途而好天人,是否仍未超脫進入寂滅(非斷非常)境地
(陳問耘)
答:教有五乘說法,此是對下下根所說之方便語。教幼稚園兒童,若授以大學課程,便知這老師是雙料笨伯。
問:佛系法身不生不滅,世間一切煩惱不是無明之生,爲何要紀念有生滅之應身呢
(陳問耘)
答:凡夫之身,是爲煩惱所牽而來,無明所生。佛非如是,乃是爲度衆生,乘願所化。我輩紀念應身,不過報恩微忱,各盡其道而已。
問:最近有人問,他說人有無靈魂,又說究竟靈魂在哪裏,又說醫院給人開胃病蒙藥往病人嘴上放他就不知痛了,如死一般,要有靈魂該作夢呀,並且又不作夢
(釋心川)
答:此問題非初學所能明了,即解釋清楚,恐亦不能領悟。經雲“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唯此,若指定一處,即是大錯。茲以留音唱片爲喻,試問聲在何處,究竟片有沒有聲
謂沒,人知其分明發聲。謂有,何以不自發聲
會得此機,思過半矣。若謂作夢是有靈魂,不作夢是無靈魂,再舉一喻,人行動時知覺起,謂是活人,若睡眠時知覺伏,可謂是死人乎
請再體會
問:地藏本願經白話解釋第六品第一四七頁說。在這賢劫期間,有千佛出世,釋迦是第四尊佛,還有九百九十六佛。在佛經說叁寶佛是過去彌陀,現在釋迦,未來彌勒。怎樣不說第一劫佛,二劫佛……。爲何說叁寶佛呢
(無名氏)
答:劫如塵點之多,不可計算數,不知第一從何說起
且此經爲釋迦如來所說,故注家只敘釋迦之應世時期而已,何能扯前拉後,本題以外,多出枝節。
問:沙彌律儀要略上下篇之開首均有雲“五夏”“十夏”者,其五夏十夏之意義雲何
(姚本潔)
答:佛家每年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有結夏安居之製,即以之算年,幾夏者幾年也,猶世俗言春秋同。
問:佛雲萬物都有靈性,然所謂靈性,未詳有無量的區別,例如一只蚊蟲所蘊蓄之靈性,是否較蒼蠅爲少,而蒼蠅又是否較飛禽走獸爲少,而飛禽走獸是否又較人爲少,抑系依光度之弱與強而分,隨業力之大小而輪回六道
(周家麟)
答:有形有質之物,可以用量計算,性無形質,不可以量計其多少。喻如人與犬貓皆有夢,(犬貓有夢系經研動物學者所推斷)夢亦無形質者,故不能量出叁者之夢,各得幾斤幾…
《佛學問答(一)通問(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