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元首,自应披胆沥肝,拥护奉事;对他国元首,但尽合礼之肃敬而已。明乎此,佛徒于佛神之间,各有分寸矣。
问:神亦多行救世,是否亦等于菩萨
(詹养)
答:菩萨梵语,华译觉也。不独救人身命,尚须教人明心见性,大觉大悟,究竟证果。神只有救身能力,不会度众解脱轮回,故不能以菩萨称之。
问:有些神,感应比佛菩萨更灵,佛菩萨岂不如神吗
一般人信佛,多为愈病。如替他念经念佛,多不如用神教咒术来得快
(詹养)
答:灵应在乎诚感,心对神专精,即感神灵,心对佛专精,则感佛灵。居士所举两问皆是与神缘深佛缘浅之人,故感应有迟速也。兹举一喻,三轮车街头巷尾,招手即来,摩托车必至行中面订,然各得车矣,同时开驶,试看何车在先
问:佛法所云十方三世,该“十方”系指何方
又在家修行居士早暮经常须念何经及佛菩萨圣号若干声,方合修行标准
(卓居士)
答:四方四角及上下,合为十方。在家居士,诸务纷杂,参访机少,以修净土法门为便。经应诵“阿弥陀经”,佛应持六字洪名。台湾各地佛经流通处,有“歧路指归”一书,宜作参考。
问:《妙法莲华经》及弥陀经内“池中莲华大如车轮”之“华”字系读“花”字音,何以不直书该“花”字,当时写经人究何用意
(卓居士)
答:华为古字,古书常用之,今日所读经册,多系晋魏所译,故仍从之。
问:请问诸天名称
属于何界
寿数几何,恰当人寿几年
各诸天之天君是怎样称呼
(妙元)
答:天大体说,有二十八层,最下六层名欲界,中十八层名色界,上四层名无色界。每层各有专名,寿命最下层者为五百岁,合人间五十年为一昼夜计算,向上算法递增。其名散见各经,欲求简单,检一本带注之《阿弥陀经》,在序分中查看,自能明也。
问:除了西方极乐世界,十方无量佛土,亦有如娑婆,分为三界吗
(妙元)
答:一个大千世界,即有三界,世界无量无边,三界亦无量无边也。
问:有人认为地球还有生命,则不往西方净土亦无不可。有人认为净土法门是愚民政策之一部,因愚夫愚妇可修之故。有人说在娑婆修道即可,西方净土是没有其处的,因为佛祖也说佛土亦幻,非真,故不必往生西方,往生自心佛土即是,因心净佛土净之故,前记诸见皆是充分对吗
若不然,请再解说一次。(妙元)
答:可分三段答之:(一)地狱也有极长生命,愿意长住在内,亦无不可。(二)三藏经典,处处指归净土,未想到全是愚民政策,但不知释迦老子他愚迷众生,是什么希图
古人修净土者,有文殊、普贤、马鸣、龙树、诸大菩萨。我国有慧远、智者、永明、莲池、诸祖。历代名臣名儒,有白居易、苏东坡、文彦博、吕蒙正、袁宏道、彭尺木、何止数千。这些人是愚夫愚妇,想必骂愚夫愚妇之人,定是智慧无上之大圣人,可惜众生福薄,不曾与他亲近。(三)自心是什么,区区实在还不知,还不会,就不敢说对与不对。莫若请这位善知识说出来,是方园长短青红赤白,让大家大彻大悟。
问:经书名目种类很多,每日轮流诵念可否
(李木泉)
答:日诵专取一二种,作为修持定课,多则搅乱,研究则不限数量,仍以能接受者为准。
问:杀生祭神是否有罪障,非亲手杀者如何
(李木泉)
答:杀生是恶业,焉得无罪,祭神是求福,原因已恶,安有福来。且聪明正直之神,必不享之。神若享之,是分杀者之罪矣。更以非亲手杀,疑为无罪,请问近日报载张昌年之惨案,汪震并未动手,彼有罪乎,无罪乎
问:从前由寺院送学者“在家念佛方法”一张,与歧路指归之第三十七页至三十八页之在家念佛方法符合,但是此样由心念佛号之外还要学禅定否
倘在家念佛,守“杀、盗、淫、贪、、疾”之外,还要守何戒
(杨文玉)
答:念佛属于净宗,果能信愿行三者具足,决定有所成就,不必再去学禅,盖禅不遇明师,暗中摸索,费力无功,倘持至一心不乱,便是禅定。自戒三身业,三意业固有功德,总不如求戒师正受为合法,且对戒相得真解也。
问:一劫之年数据金刚经讲义江味农居士算出为十三亿又四千余万年,又此贤劫中亦当出佛千尊,但仅释迦,弥勒二佛间之距离即需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之久,如此之差额令人费解
(胡正临)
答:劫分小中大三种,其积算之数经论亦不一致。按智度论,一增一减(即人寿自十岁百年增一至八万四千为极又如是退减至十岁止)为一小劫,二十小劫为一中劫,四中劫为一大劫,江居士所算或系小劫之数。再弥勒距释迦,虽云五十六亿多年,并非佛佛出世。相距时间皆如是数也。
问:受持读诵金刚经之功德,世尊于是经中尝说:“我于然灯佛前得值……无空过者”。其功德千万亿倍不及持诵之一,然则世尊前之诸佛未说金经否,否则亦免世尊多劫苦修
(胡正临)
答:前佛虽有如是经典,尚有得遇与否之别,此其一。金经之在今世,岂不普遍,不遇不闻者,数何可量,诵持虽多功德,仍偏修福,若云成佛,还应修慧断惑,此其二。试看今之诵金经者,已不乏人,立地成佛者,究几人哉。
问:成佛必须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此种功夫纯属内证,但菩萨宜较佛觉其程度究有深浅,但观音既称古佛化现,何必定退菩萨位,直至当来候补阿弥陀佛位
学人愚痴实难解此意!(胡正临)
答:此皆善巧方便,度生示现之相耳。如世尊久远本已成佛,仍来此现八相而成道,应知皆系以身示范,诱人进修。若明乎观音如来,不但示现菩萨,且示现声闻缘觉,乃至天龙八部等三十二相,则于此便无疑矣。
问:工余弘扬佛法,同事中多不信,也不谤,是否弘扬者德学浅薄,无感召力,抑或众同事与佛因地未熟,祈大德赐良方普利群执。(颜田)
答:应机说教,本非易事,不问对方接受与否,在他是已下一粒种子,在己是多一份功德,两有俾益。既肯发此大心,便是菩萨,自应尽己之力,广学法门,劝化他人,不厌不疲,持之久恒,自收奇效。
问:佛说处处皆可为道场,随便说因果,有辈闻后即辩驳不现实。说是古人造来劝世,应举何证破其迷心,祈复!(颜田)
答:古事证据,无非经书,既然不信经书,能信今日报纸所载之事乎
在在皆是因果,惜不觉悟。古书不信,报载不悟,只有待其身历其境,或能信之。身历而仍不信,虽佛出世,恐亦救他不得,区区更无能为力矣。
问:同事中有一个半残废者,反叫人勿信佛法,公然地在正信近事男面前大骂佛菩萨,听者毛骨悚然,是否与其理论,或者悯怜深障,由其业力生灭,勿与较长短
(颜田)
答:不去理他,免彼此都招烦恼,各行其道,各有因果。
问:佛弟子有入妻接产房,再入三宝佛寺礼佛,未知有无过失
若是道教论理便是入产房不清净有污秽,来生有罪果
(李清水)
答:入产房后,欲再入寺礼佛,可沐浴之,心诚身即洁矣。
问:若是居士家况关系未皈依佛门,照佛戒律修持,未知和皈依功德一样否
(李清水)
答:皈依与修持,不必混为一谈。但既信奉佛,自当皈依,方合事理。惟修持不皈依,虽有功德,但以无师承,而信奉亦欠诚敬,功德自少。设皈依者,而不修持,或懈怠不进,亦无多大功德也。
问:昔闻“三世因果”丝毫不少,则是说或数世而后受报,或数劫而后受报,敢问此世间有无永远安宁,和平之可能
待弥勒尊者降生时,此间有无受恶报众生
战争、命案有无发生可能
若无何故
(莫我虚)
答:此问题浅说不圆,深说难解,兹取折中之说。永远安宁,惟佛净土。此界名曰娑婆,乃恶心众生其业所现者,原则无常,必经成住坏空阶段。世界尚不能永常,安宁焉有永远之理。纵至弥勒降生,不过较末法现象少佳耳。五逆十恶,仍旧发生,成住坏空,依然流转,如果天下太平,弥勒何苦来此。
问:闻已圆寂的章嘉大师是禅宗大德,而敝人是拜章嘉大师的(集体拜师),若依敝人个性言,自觉宜修禅宗,若依环境言,则宜修净土宗,不知我应该何者为妥
(张维明)
答:章嘉大师实是密宗。应知皈依者,系皈依僧团也。此僧团中诸法皆备,若论修法,则须视个人之根器,契合为佳。居士既以环境宜修净土,则修净可也。
问:禅宗的秘密是不传他人的,依敝人曾是拜禅宗大德章嘉大师为师,是否可以以此条件而向现在的禅宗大德问道
(张维明)
答:禅宗并无秘密不传之说,切勿误会。盖心性一道,全在自悟,非可言语传授,所谓言语道断也。居士欲向禅宗大德问道,未尝不好,但禅德是何人,须先有个认识!
问:若修净土宗,而兼研禅宗以明理,是否精进要快而有一举两得之妙呢
(张维明)
答:不问修禅修净,皆须解理,果能深通一法,自解其余,窃谓在此末法之期,人根钝劣之时,精一已大不易,兼修恐更难也。
问:回向发愿文是否以自作为宜,因自作是纯发自自心的,也就等于立誓一般,好像是个人的一篇自传,是不能说谎的。(张维明)
答:初机人佛理尚未清楚,恐发愿不正,似依古德所定者佳,后来知正见正,亦可自作愿文。
问:敝人很想要戒掉荤食,然而身体多病衰弱已极,是缺乏养分,如戒掉肉鱼之类,身体会更衰弱下去的,处此情形下,是否只要心存不是贪口味而食,食时并存大悲心即可呢
(张维明)
答:不食肉,体衰弱,此一问题,现在尚不是定论。不经医学界及科学家,作长期考辨,不易骤下断语。居士本是初发心者,一切暂从方便未始不可,嗣后学修若进,便能自解也。
问:在亡者前诵经礼忏不知诵给亡者听,或是活人听
(陈联生)
答:并非给谁听之问题,乃是给谁消之问题。譬如有人生疮,医动手术,不是给谁看之问题,乃是给谁治之问题。
问:人死后不知是否仍在灵前,或者是随罪业转生去呢
(陈联生)
答:死后未入六道以前,有中阴身,此身可被感召而来灵前。或入鬼道以后,亦能召来灵前。除此二…
《佛学问答(一)通问(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