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问答(二)通问(二)
问: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第二十二愿中有云:“超出常伦诸地之行,现前修习普贤之德”句,“普贤”是现在普贤菩萨否
若是现在之普贤菩萨,云何阿弥陀佛因中即发愿修习普贤之德,其义云何
(陈净愿)
答:弥陀昔为转轮王,其第八王子名曰泯图,于宝藏王所,曾发大愿,彼佛号之普贤。廿二愿谓他方菩萨来生我国为众生故,游诸佛国,现修普贤之德,非弥陀自效普贤也。然现在之普贤亦即当日之泯图王子展转而现。
问:无量寿经云“此土修行一日,胜在无量寿国为善百岁”若此则何必求生西方
(陈净愿)
答:此是生死岸,彼是涅岸,成就有难易,所以必去。
问:阿弥陀经上西方极乐世界种种功德庄严,是实相或幻相
若说幻想实有其所,若说实相没有实景可见,如斯可说心相否”(智幻)
答:既信实有其所,往生以后,自有实景可见。
问:阿弥陀佛之九品度众生,是众生有九品往生之谓,若至西方极乐世界,尚有九品之境界否
(廖武卿)
答:往生以后,花开悟证均有迟早,是即品位不同。
问:如弥陀经义蕴注释“求衣得衣,求食得食,”一节不知究属何意:若谓极乐世界倘要衣食,何谓极乐,晚自思“极乐世界是不是不必衣食之境地
”若谓不必要,何必求衣食之念头呢
(林柳淋)
答:此为初机衣食之见未泯者,方便示相耳。
问:释迦牟尼佛尚须六年之苦修,韦提希夫人与五百侍女,为何闻佛所说,应时即见极乐世界
得见佛身及二菩萨呢
(慧德)
答:承佛神通及威力加被之故。
问:自皈依佛法,勤念愿求生西,常常听讲,临终之时,若受障碍,不能往生岂不白费其功。在娑婆之时,似须先有师长或是亲友,已经往生极乐代为作证,来招同往西方,比较稳当
(慧德)
答:阿弥陀佛四八大愿,慈悲无量,神通无边。常以光照十方国,摄取念佛众生,不少暂舍,经训煌煌,难道还信不及
居士之意,以为弥陀之平等大慈,反不如师长亲友之私爱可靠耶
此层却属误解。
问:临命终时,全家能不哭泣,一意念佛,固在最有利益。别世以后,四十九天念佛以外,要诵什么经,为利亡者
再请问头七至满七,有用什么方法超度好
(慧德)
答:不必多生分别。既是净宗学人,只诵六字洪名,往生咒,弥陀经,便极妥善。如喜多加,可诵毗卢遮那佛大光明灌顶真言,或大悲咒,或拜弥陀忏足矣。
问:早晚念佛,日间为他项工作未能持念,又未能即时茹素,尚食三净肉,未知于净修有何妨碍
(葛晓凡)
答:檐溜穿石,要在恒久,晨间之课,关于一日薰习,不可疏忽,宜早起半点钟去作。果忙,但取十念法,不过五分钟时间,似乎不难作到。余时亦可散持,现食三净肉并无妨碍,但希功与慈悲并进,以达到纯素为佳。
问:阿弥陀经摘注接蒙内释提桓因(疏钞撷)“此云天主即帝释也。迦叶佛灭时一女人发心修塔,卅二人佐之,今王忉利统卅二天故曰天主”。此迦叶佛应不是当时在座听经之摩诃迦叶,请示迦叶佛系何时人
(葛晓凡)
答:迦叶佛乃过去劫七佛之第六佛,并非释迦佛之弟子摩诃迦叶也。
问:净宗以专心念佛为往生成佛之道门,禅宗则以难言绝语,专求向上一着,呵佛骂祖,若念一句佛,漱口三日等事,此则都与净宗念佛之旨乖违,但谁为究竟之正门
请乞一示!(方明)
答:禅家呵佛骂祖,是为逗机不得已时偶然之事,并非以此为专门,切勿误会!禅净两家之法,皆是大乘了义,不过起手方法少似不同,净家有相易入,禅家离相难寻,至其归元并无二致。
问:追顶念佛据说治妄想之最佳方法,有位朋友问我说:“我的妄想炽盛,你说追顶念佛可治,那么追顶念佛怎样念呢”!未知若何念法
及何经有说及
祈示之!(吕顺运)
答:“追”作追逐不舍讲,“顶”作顶接不断讲,即前句之末字方去,急追一句接住,如钻木取火,不使少停。又如奏乐,必字字逐拍,不使走漏。此法经中未言,乃系古大德经验之法。
问:据说命终后八小时方可移动,设若精通念佛之辈,命终后即随佛往生,何必再等八小时,方可移动,其理若何
(吕顺运)
答:众生命根系第八识,投胎先来,死时后去,余识舍时,即现死相,然实非真死。今医学界已有证明,在现死相之八小时内,谁能知其第八识何时始去,此为策万全起见而取此法。(饬终津梁一书内详)
问:为何学佛人(在家出家)每逢相遇,皆揖手云:“阿弥陀佛”,这是不是把阿弥陀佛当世俗问候之用
或有其他用意,祈示之!(吕顺运)
答:至心念阿弥陀佛一句,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此语最为吉祥,相逢称诵,祝福之意,且使对方一历耳根,八识田中得到佛种。
问:无见顶相与肉髻,是一是二
(大宽)
答:观佛经三日,佛顶肉髻,生万亿光,光光相次,乃至上方无量世界,诸天世人十地菩萨亦不能见。据此,无见顶相,是指顶光也。
问:坐念佛号,有跏趺,吉祥,降魔各坐法,弟子以年龄稍大,全趺半趺皆不可能,拟采用吉祥二坐法,不知二者以何者为善
及其坐法各如何
请详示!(大宽)
答:跏趺有单结,双结之别,不论双单,左加右上为降魔,右加左上称吉祥。坐时两手掌向上仰,如降魔坐,左手即加右手上;吉祥坐右手即加左手上。两大指尖接抵,此名定印,安于脐下。头脊正直,鼻与脐取一直线,各种坐法,任意自择,久坐麻木,亦可换腿。
问:观经观世音菩萨,项有圆光,中有化佛菩萨,无量诸天,举身光中,五道众生,皆于中现,既度五道众生到极乐去,因何留一道不摄,岂不有背慈悲平等乎
(双木)
答:天人畜鬼四道皆有修罗,言五指即含修罗在内,各经中亦多有语五道者,若为易于明了,则又言六道耳。经文并非故留一道不摄。
问:净土按台宗教义,分为四土,末法众生带业往生者,生于何土
(双木)
答:四土往生,但论行持之功夫而分其证得,并不限于何期行者,证何等土也。
问:当失眠苦不入寝的时候,想起来坐一会,但不知佛教打坐之要领
(郑敦)
答:失眠之人,最宜右胁而卧(即侧身右方在下),两足叠齐,右手托腮,左手搭胯,瞑目调息,放下万缘。心中默转“阿弥陀佛”四字,再用耳听(心转自有声相),能入眠固佳,纵不入眠,念归于一,亦得息养。若要打坐,亦是万缘放下,默转佛号。其坐法参上页答大宽居士之问便知。
问:月刊上常看到莲邦国,而是否以佛化国家联邦之称
(郑敦)
答:阿弥陀佛愿力之极乐世界,莲花最为微妙特殊,故称极乐世界为莲邦。由今中国以梅花为国花,日本以樱花为国花,称梅称樱,便可代其国名耳。
问:念阿弥陀佛经之声音宜拖长好还是短促好
每日至少宜念若干
(郑敦)
答:拖长及短促,皆不相宜。当如小溪流水,不急不缓,念多念少须酌自己时间。但既念阿弥陀经,诵毕宜持弥陀圣号几百声乃至数千声,阅前赠学佛浅说,及歧路指归,自明大义。
问:净宗以九品莲花为父母,他宗托何物为父母呢
(陆天养)
答:净宗是横超三界,带业之识往彼极乐,托莲化育而生。待悟无生,直证佛果,则无所谓生矣,是往生与成佛为二层阶级。他宗是竖出三界,断尽诸惑,见性成佛,即性是佛,安用依托。
问:阿弥陀经说,其土众生常以清旦各以衣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为何因要供养他方佛呢
(陆天养)
答:供佛积功德,闻法增智慧,若功德智慧不圆,安能成佛
不积不增,岂能圆满
释迦世尊,亦曾于过去世供无量诸佛,观世音菩萨亦复如是,故皆圆成种智。往生之人,在未证补处之前,必须上求下化,觉行双圆,方得证补处耳。
问:专一持佛的圣号与持往生咒的成就功德有何差别
(邓慧心)
答:并无差别。但事忙人,持咒不如持名方便;临终时持咒不及持名容易耳。
问:临命终时,能得正念,却是西方阿弥陀佛来接引,或是自己心佛来接引呢
(慧贵)
答:是西方极乐世界弥陀来接引,经训煌煌,何必疑惑。但西方弥陀,乃我平素心中想念之佛,故又说是我心中之佛,恐君误会。今举一例:如我与父母远离多年,心中日夜想念、写信拍电,催来相聚,一日我之父母竟遂我愿而来,便可说我心中父母来也,其理如是。
问:念佛人积欠债务,到命终时,不幸还不清楚,能带业往生吗
或是再轮回还他欠债呢
(慧贵)
答:真实无力偿还者,是无贪吝恶业,或不妨碍。若一面念佛求生,以西方作逃薮;一面贪吝世财,起赖债之心。念佛既不为上求下化,因已不净,再加贪吝之心,此两粒种子起现行时,试问结什么果
不过问中云“不幸”两字,自是属于真实无力一类。
问:有一夜晚课后,对菩萨祈求世间法之事,当夜随时得梦老师,对我说祈寿命,这寿命是当生之寿耶
抑是求生西方之寿耶
(慧贵)
答:梦多幻妄,本不足凭。因世法求菩萨,而梦他人,或是菩萨化现,亦未可知。告君祈寿,当是教祈无量寿命之常乐我净。似不能教祈浊世不究竟之短短寿命也。
问:弥陀经“昼夜六时”,西方既无昼夜,哪有六时
(慧贵)
答:雨花一次谓之一时,莲合谓夜,莲开谓昼,彼之昼夜时分,佛顺此方说耳。
问:“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佛位平等,如何又有等级
(慧贵)
答:此存指度生愿力而言,佛在实智上平等,在权智上少有不同耳。
问:净土宗带业往生之说,似与因果之理不相符合,造恶之人,只要念佛,便不受罪报,反生极乐,此话果然,谁肯自己刻苦去作善事
(游玉耀)
答:一切善恶念头善恶造作,总名曰业。当起造时,即是一粒种子(习气异名)印落八识田中,异日遇有增上缘,发生作用,能牵八识,六道投胎。通途法门修行,专为消灭此类种子,名曰断惑。至断净尽,便是涅。念佛法门,是止息善恶念头及造作,单提一句佛号,印入…
《佛学问答(二)通问(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