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学问答(一)通问(一)▪P7

  ..续本文上一页者,则不能矣。然此二者,皆有相当寿命,若其寿命尽后,则另有寄托,便不能再来矣。

  问: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哪个佛说,在什么地方说

  (陈联生)

  答:经语分明,乃观自在菩萨所说,乃在佛说般若之时,秉承所说。此经在华,有几种译本,考唐宋翻译,如法月,智慧轮,法成,施护诸师等,皆有在王舍城灵鹫山等字句。

  问:佛在世时,见蚂蚁微笑说,七佛出世,未脱蚁身,现在到处都有蚂蚁,皆是过去之蚁身直到至今,是不是,本性能减少否

  (洪环)

  答:未开天眼,不能前知,以理推之,此中当有七佛前而未脱者,惟不能肯定到处之蚁,皆是彼时蚁身。彼蚁纵由七佛前,展转至今,性亦不减。但恐染污愈深,解脱之缘,益缈茫耳。

  问:世尊去天上龙宫说法,是神识去抑或色身去,以及一切弟子云何同去呢

  (洪环)

  答:世尊法力无边,神识与色身,都可前往。诸弟子皆大阿罗汉,俱有神通,故可同去。

  问:人死之后,投胎鬼道,有父母兄弟姊妹六亲眷属否,抑或孤孤单单乎

  (洪环)

  答:鬼有胎卵湿化四生,胎卵之类,当有眷属。

  问:台湾菩提书局出版之二课合解第十一面华藏第一图并说,谓四洲即四地球。地球有四个未尝不可,而依其所说地球乃浮浸于咸海之中似与事实不符(地球四周是气而非咸海)应如何解释方可通顺

  (沈钟五)

  答:世界诸相,本属幻化,非实非常。非常则成住坏空,刹那变易,非实则皆为心变,唯识无境。据此则四洲咸海,都无所有,凡有诤执,概是戏论,此真谛也。若以俗谛言,古人文字简略,再经翻译,庐山面目,或失其真。又经后人绘图,演成呆板之定型,益坠雾中。再由诸家注解,各执一是,令人讹疑更多矣。敝意亦是盲猜,似不妨言一洲是一地球,咸海亦不必定指球外。盖洲为水中之陆,有独群之别,如台湾者独岛也,菲律宾者群岛也;此阎浮提乃为一群洲,合亚美欧澳等洲,统浸入咸海,下为风轮,即环球之气,似古今之说,无不合也。

  问:印光大师嘉言录第九十七面,论阅经不应究经义,然佛经由印度文译成华文之时,无不深究经义,且逐字推敲,若阅经不应推究经义,那些译经者岂非多事

  (沈钟五)

  答:学人对经,有阅读诵研诸法,阅为默观,读为对卷朗念,诵为掩卷背述,研为详究义理。前三皆为求定,后一法乃专求慧,各有界分。行前之法时,若兼思维,不但定不能成,即三法亦皆不成。行后一法时,若兼其他,亦复如是。印祖所言,非不许研经,谓法不宜乱用耳。

  问:须弥山位于四大部洲之中,是只有佛能见到,抑或凡夫修到就能看到,或者须弥山是比喻名词

  (余萍)

  答:佛说有现量语,比量语,譬喻语,随顺语,假定语。区区系肉眼,不能证见此山,居士以圣言量,即信实有,亦无过错。

  问:有人问普门品一句“若有女人设欲求男,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设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是说无子之人若求菩萨就能生子,若是命中注定无子之人,亦可求乎

  (余萍)

  答:命中有子,生男生女乃其本分。命中无子能生,方是菩萨神通加被之功。

  问:佛教之真理是否三法印为代表,若有余外,请大德详示(即耶稣教之真理在何处)

  (柯冰)

  答:三法印乃是小乘,大乘只一法印耳。真理者,乃颠扑不破之理,所谓不可思不可议者也,必破除我法二执,始能见得。终日哓哓者,多属妄语,并无真理,此惟与智者道,难与俗人言也。无佛智而言真理者,只是某一段落之真理而已。彼教真理,非我所知。

  问:三藏十二部经各藏部有几卷

  (柯冰)

  答:我国自隋唐以来,历代所收不同,又各种版本,互有增减,是各代所收及各版本之卷数,皆不一也。若分言之,不胜其繁,只可言最后之频伽精舍所刊,总计之有八千四百余卷之多。若以三藏分言,各有若干,区区粗心,尚未去查。即今台北所印之大藏,虽在眼前,究各藏各若干卷,实亦未曾置意焉。此犹区区所住之房,有人问汝之房顶,瓦分几栊,窗上玻璃,共有几块,却瞠目无以对,只可曰,容我查查再说。

  问:藏经之结集有几次,各次离佛陀入灭后几年

  (柯冰)

  答:大概小乘四次,有佛灭之本年结集者,有距百年,及二百四百五百年者,大乘似是一次,于佛灭后,经七日夜所结集。此观考据之学,必对照多种书,方得端倪,亦非三言五语之问题也。太虚大师全书中有详记,可检读之。

  问:佛教由何时传入我国至今有几年

  (柯冰)

  答:我国史书所详,无可否认者,自是东汉明帝。然尚有他书所记,亦各有据。如魏略西戎传:刘向列仙传所载,是西汉成哀间亦有佛经。又汉武帝毗邪王来降,得金人之神,是更在西汉之初。王嘉拾遗记,载燕昭王时,申毒国道人至燕都,又有记秦穆公得石像,观上所列,是一一提前。而列子一书,又载周穆王时,有化人来之事,此说佛入中国之最早者矣。总之,此皆以迹象求之也,我国风气,重前而轻后,崇佛者必欲提前,恶佛者必欲退后。除汉明一说外,余皆诤论未定,区区不善考据,只本所知,奉答而已。

  问:佛陀之圣号为何十种,以何因缘而称呼

  答:佛陀十号,并非姓氏之称,乃就其德能之大而显者,定有十种称颂耳。如今称赞人曰,某公吾兄先生,是三号焉。曰某公某长是良吏是正人是国家之柱石,是五称焉。中国以前之封号,亦多有其例。

  问:老师常说:人死后四十九日便投胎。然吾长子既死后六年,常托梦其妹说:“无房子可住”此后次子又梦见其兄棺材露日,翌日即往坟地见状况如梦不异。由此神识四十九日投胎之说如何解释

  倘骨骼即是假,何以又顾其无房子可住

  (池慧霖)

  答:此非中阴身,乃鬼道之身。一切凡众,皆有“我”“我所”之执。居士亡子,生时既不闻佛法,何能破执。其执骨为“我”,执棺为“我所”,自是常事,何足为奇。

  问:僧尼不拜他神,见了金刚经有云“无有高下”若论神圣能可以德证果之大小,想起人在苦海漂流以何不拜

  (黄锦良)

  答:僧尼为三宝之一,乃人天百神之师,师不拜弟,理之当然,有何怪异。

  问:“阿僧劫”每个大劫中有四个中劫,是成住坏空,此四中劫,照经上所说果有确实否

  (许有淮)

  答:阿僧劫与大劫不同,莫混为一。至问成住坏空确否,试看每日有子午朝暮否

  每年有春夏秋冬否

  明乎此,则不疑矣。

  问:释提桓因是三十三天的天主,亦要轮回否

  (许明淮)

  答:纵然生到四空之非想非非想天,尚得轮回,何况欲界之第二天乎。

  问: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共三十七道品之深妙,似吾等初机无领悟之法,唯有五根,五力,能知一二,其余全蔽,七觉支的前二种精进能用智慧明白真正道理。此智慧是由勤根同进力发动出来

  或者系由别种法得来的智慧,抑是天然的智慧

  (许明淮)

  答:此却一言难尽,希居士先觅一本台中莲社佛学常识课本,查看三七道品,得其大意后,再看各经中三七道品详注,自能小有领悟。又问七觉支用智慧等等。兹略为解释。修三七道品,须按七科之次第,在前“五力”中“慧力”成就时,自然知见趋正,善能分别。再进而修七支,始时起觉照,知“法”应取应舍,何者应“精进”,及不应“精进”,余可类推。此智慧固是本有,然不修前法,亦不能显现也。

  问:每年佛诞四月八日系按阳历抑或阴历,在各地有何盛典,在梧栖附近有何亻布道大会

  (陈问耘)

  答:阴阳二历,民间奉行,极不一致,各寺纪念佛诞,亦各随其便,所询梧栖有无大会,则不知也。

  问:劝人恶三途而好天人,是否仍未超脱进入寂灭(非断非常)境地

  (陈问耘)

  答:教有五乘说法,此是对下下根所说之方便语。教幼稚园儿童,若授以大学课程,便知这老师是双料笨伯。

  问:佛系法身不生不灭,世间一切烦恼不是无明之生,为何要纪念有生灭之应身呢

  (陈问耘)

  答:凡夫之身,是为烦恼所牵而来,无明所生。佛非如是,乃是为度众生,乘愿所化。我辈纪念应身,不过报恩微忱,各尽其道而已。

  问:最近有人问,他说人有无灵魂,又说究竟灵魂在哪里,又说医院给人开胃病蒙药往病人嘴上放他就不知痛了,如死一般,要有灵魂该作梦呀,并且又不作梦

  (释心川)

  答:此问题非初学所能明了,即解释清楚,恐亦不能领悟。经云“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唯此,若指定一处,即是大错。兹以留音唱片为喻,试问声在何处,究竟片有没有声

  谓没,人知其分明发声。谓有,何以不自发声

  会得此机,思过半矣。若谓作梦是有灵魂,不作梦是无灵魂,再举一喻,人行动时知觉起,谓是活人,若睡眠时知觉伏,可谓是死人乎

  请再体会

  

  问:地藏本愿经白话解释第六品第一四七页说。在这贤劫期间,有千佛出世,释迦是第四尊佛,还有九百九十六佛。在佛经说三宝佛是过去弥陀,现在释迦,未来弥勒。怎样不说第一劫佛,二劫佛……。为何说三宝佛呢

  (无名氏)

  答:劫如尘点之多,不可计算数,不知第一从何说起

  且此经为释迦如来所说,故注家只叙释迦之应世时期而已,何能扯前拉后,本题以外,多出枝节。

  问:沙弥律仪要略上下篇之开首均有云“五夏”“十夏”者,其五夏十夏之意义云何

  (姚本洁)

  答:佛家每年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有结夏安居之制,即以之算年,几夏者几年也,犹世俗言春秋同。

  问:佛云万物都有灵性,然所谓灵性,未详有无量的区别,例如一只蚊虫所蕴蓄之灵性,是否较苍蝇为少,而苍蝇又是否较飞禽走兽为少,而飞禽走兽是否又较人为少,抑系依光度之弱与强而分,随业力之大小而轮回六道

  (周家麟)

  答:有形有质之物,可以用量计算,性无形质,不可以量计其多少。喻如人与犬猫皆有梦,(犬猫有梦系经研动物学者所推断)梦亦无形质者,故不能量出三者之梦,各得几斤几…

《佛学问答(一)通问(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