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学问答(一)通问(一)▪P8

  ..续本文上一页两。若论强弱之用,自然有别,盖如来藏染净互薰,净胜者,善用大而恶用小,染胜者,则反是。至云轮回六道,更不能单言业力大小,尚须与善恶种因合观。

  问:闻梵呗能圆音利物,而经常所诵香赞及弥陀等赞是否即系梵呗之一种,梵呗有若干种

  有无歌谱可资修习

  (周家麟)

  答:我国现行各种佛赞,可云梵呗,但已不同汉魏之渔山呗韵矣。若夫天竺古时,似是经句咒语,自有特别之韵,专称梵音。如经载王闻经声悦而布舍,雁闻诵读恋而盘旋,可知不如后世之唱,必依声谱板眼而成者也。今尝闻诵华严字母者,亦是借磐鱼铛铪成韵,未见唇喉吞吐:有若何之异处,想知古调今不传矣。

  问:寺院有的设在山间,有的设在郊外,有的设在都市,哪一个位置适当呢

  (庄庆贤)

  答:佛寺设在山野者,为自修者宜,远尘劳易得寂静也;设于都市者,为度他者宜,近群众便于接引也。

  问:在一家庭内有的信佛教,有的信外教,有什么方法来统一归信佛教呢

  (庄庆贤)

  答:“道不同,不相为谋”。一个家庭,信仰各异,此离心离德之表现。家不齐,而希其兴,恐是缘木求鱼。如欲转移家人,统一佛化,自必以身作则,清净三业!有苦自吃,有利均他;至诚无伪,行之有恒,家人即被化矣。尚须自明佛理,知见正确,运用善巧方便,言语契机。前者是以德摄,后者是以智摄,则对方如坐春风,必心悦诚服矣。

  问:信者有的念珠带在身,有的没有带在身,到底信者须要全部带在身吗

  (庄庆贤)

  答:信仰在心,不在念珠。而念珠常随身者,可时时提起念佛之心,亦不无助缘耳。

  问:信徒往厕所屡时不慎将佛书念珠徽章等物随身带入,或穿法衣而进,有何关系

  (庄庆贤)

  答:念珠与徽章乃随身携带之物,或有误携入厕,此皆欠慎之过。若佛书乃在案上恭读者,读毕则合本加袱,安有携入厕中之理

  有之则是有心为恶。法衣临穿,尚须向之合掌,绝不许穿之登厕,纵是海青,尚不得穿而小解,况袈娑耶

  

  问:诵经之时为什么用佛具

  (庄庆贤)

  答:佛具指何,未曾言明,自不能答,细玩而揣之,得非谓木鱼钟磬之类乎

  若然,此为取音节整齐,及人不昏沉。且能引起众生之观感,而易使其发心也。

  问:点香有的用三条,有的用一条,原来应该用几条

  (庄庆贤)

  答:初无一定,后随各地风俗而异。三条者,系取戒定慧之意,各随各地习惯行之可也,无所谓应该。

  问:寺院有的烧金纸,有的没有烧金纸,原来是有烧金纸吗

  烧金纸是什么意思

  (庄庆贤)

  答:金箔纸等,乃系向鬼布施之物,佛不需此,寺中明理者,不向佛前行此等事。

  问:敬受的老师,我们班员是佛弟子,必定度化众生!第一对佛祖,第二对老师来报恩,希望您能永久住在台中市指导我们信徒,老师高见如何

  (庄庆贤)

  答:“必定度化众生”此语一出,声腾纸上,诸佛皆闻。区区希望居士要履行此言!然欲实现此事,自必戒乘两端,下一番工夫,倘肯屈尊下问,当尽愚诚贡献。至于永住台中,其权操于因缘!然区区之意,亦未尝不与居士有同心也。

  问:西方极乐世界是否随着地球同时旋转

  我们在亚洲其国土在我们西方。若人在美洲其国土是否在西方

  (李仕仁)

  答:科学旧说,太阳是恒星,地球是一小星,属于太阳系,故绕之公转,惟空间太阳系不仅一个,极乐岂止在亚洲之西,且在此整个太阳系之西也。若按佛学推测,此球只是一个单位世界之一洲,即娑婆三千大千世界之一天下,兹只以娑婆范围而论,几等于太仓一粟。极乐在西,是指娑婆大千之西,非指此一天下之西也。再以前喻申明之,一个大千世界,喻一个太仓,然太仓实无量无边,经言“之西”,乃言十万亿太仓之西,非谓一粒粟之西也。

  问:六道众生除了人道可修外,其他如鬼道天道亦可修行成佛吗

  (李仕仁)

  答:众生皆有佛性,自有修行成佛之可能。惟他道或贪乐而不思修,或受苦而无暇修,或迷愚太重而不知修,易修易成者,独人类一道耳!故曰人身难得,贵人身者,为其易修成佛也。

  问:佛国除了西方极乐世界外还有其他佛国吗

  释迦牟尼涅后住在何国

  (李仕仁)

  答:前条所言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即是一个佛国,大千世界无量无边,佛国自亦如之。佛有法报应三身,报应二身有限量,法身则充满虚空,无所不住。

  问:世尊涅后,是生何佛国

  抑是三界内

  (廖妙吉)

  答:佛有三身,所谓法身,报身,应身。法身居常寂光土,此土但有其名,实即真如之理体。若以色相言,尽虚空遍法界,无不包罗,何有三界内外之分。报身居实报无碍土,此为佛智变现,并无空间时间限度。应身则百千万亿,届净居秽不等,可曰凡圣同居土,亦佛智变现,则有成住坏空之劫,欲色空等三界,水火风等三灾。身与土既粗述矣,更要知佛之涅,与凡夫死亡不同,凡夫死则有一神识;再向他处投胎,故云有生;世尊涅,不过是此界应身息化耳!“生何佛国”一语,自加不上。

  问:天界有几层,三千大千世界云何讲,地球有几个

  (慧亮居士)

  答:天有二十八层。虚空无量,世界无尽。为便于言说起见,假定若干星球组为一单位世界(如此地球五洋六洲经纬道带亦系假定)集千单位世界,为之小千世界;集千小千世界,为之中千世界;集千中千世界,为之大千世界。地球即星球,请于夜间,仰面观天,试问有几个星球

  

  问:兹有一同事以出家人所持净行,何以寺内皆设牛皮鼓而忍心击之一问,使我无言解答。寺内设鼓而用牛皮似是白玉生瑕,应作何解释

  (罗德彰)

  答:鼓非寺庙创制,杀牛取皮,更非寺庙主张,不过寺庙买一现成之乐器耳!然此牛可云大幸,既称以身布施三宝,又常受经声佛号之加持,当得解脱。实胜落于梨园,或入战场而助人造业者多矣,击之何不忍之有。

  问:佛教徒若超荐祖先,是作一次即有效,是做多次才有效,有无感应,子孙何能得知

  (张宽心)

  答:多次自然胜于一次,缘功德愈多愈善也,然亦须视如法不如法,如法者一次即有效,不如法者,百次无益也。所谓如法不如法者,修法之师,及设置之坛场,并营斋之主人,此三有一欠合,功德当不圆满,统不合者,可想而知矣。

  问:人人若离开恶人,究竟恶人要望谁救度他去归正路呢

  (吕正凉)

  答:此分菩萨非菩萨,有正知见无正知见而言,菩萨有大慈悲,一例普度,自于恶人而不远离。有正知见者,纵不能化度恶人,亦不致被恶人转变,离与不离,无益亦无害也。若非菩萨,又无正知见,试问亲近恶人,果何取乎

  

  问:忉利天有天女、天人之分。兜率天有男女分别否

  (杜粉)

  答:兜率列在六欲之数,当有男女之相,惟除内院而言也。

  问:生兜率天内院有再堕落之虞乎

  (杜粉)

  答:生内院者,超越生死矣。后即随弥勒佛下降此土,于龙华三会证果,安有堕落之说乎。

  问:结婚的人可否携妻子出家

  道教有吕洞宾携妻修仙的美谈,佛界有否

  (李中心)

  答:家之讲解甚多,简举之:一、备一切生产所居之处者。二、夫与妇也,诗云“之子于归,宜其家室”。出家者,更分多种,今之初现比丘相者,仅是身出家之一种,即是离开家产及妻子之谓。下问如分投僧尼两寺剃度,自无不可;如仍同居,不知出的是甚么

  所举吕洞宾美谈,在这里牵扯不着。

  问:一个佛化的家庭是怎样的形态的

  并请举一个实例

  (李中心)

  答:并无异状,不过同一信仰,同修佛法,同守佛戒而已。先生虽欲学佛,必须读经,先明大概,敝社可以拣选入门之书相赠,知其益后,方能谈佛化家庭也。

  问:基督教有牧师等的职业传道人,佛教的法师、僧尼等是否亦为职业传道人呢

  (李中心)

  答:任法师者,即是牺牲一切,专为化导众生之出家僧众。上弘佛法,下度众生,是其职务,是其行业。并非为博取金钱而作此,故不可与雇员职业一例看也。

  问:弟子每日在家早晚课诵念佛,未知自家祖先及亡人能否闻此佳音

  (香元)

  答:此不一定。倘能专为回向,或念回向文时,上报四重恩之句,默作观想,则能感召得益耳。

  问:释迦佛,阿弥陀佛,及观音菩萨,头额之中为何皆有一痣

  (香元)

  答:非痣也,乃三十二种瑞相之一。是两眉中间,生一极长之白毫,中空光明,盘旋起来,宛如一颗明珠。画佛像时,无可表显,或画一点,或画一圈,借以示意,塑像则有嵌宝石者。

  问:我国佛教十宗与夫禅宗之五派其传承及教义前人已言之甚详,惟关于各宗正修持之具体方法,除净土法门所在皆有外,其他派系殊途同归,则修持之法当自各别,请为专文论之!(法称)

  答:尊命作论,叙述十宗修持之法,略则不明,细则太琐,区区谫陋,实无此大手笔也。兹但言其梗概,如穷研须读各宗专经。“律”乃佛门之法规,为各宗所共守,犹国家之宝典。“禅”在今日,多取照顾话头去参,以求明心见性。“净”主“放下万缘,一心念佛”,纵惑不断,但求带业往生。“密”是手结印,口持咒,意观想,以求感应成就。此三宗侧重修持,故曰行门。余六宗侧重演教,故曰解门。然其六宗,非不行持,所行亦不外前四宗之法也。

  问:地藏经中有佛告鬼王:“我亦告梵天帝释令卫护汝:”此梵天帝释究指何佛或神

  (胡正临)

  答:梵天者,色界诸天是;帝释者,欲界第二天之天主是。

  问:天见水现为琉璃,鱼龙目为烟云,饿鬼见之则为脓血,此是理推

  还是实证所得

  (胡正临)

  答:

  问:“一句弥陀非大彻不能全提,而最愚亦无少欠,倘些子分别,便成大法魔殃,只贵一心受持,宁羡依稀解悟。乞儿若见小利,急须吐唾无余,捧打石人头,曝曝论实事”祈解!(郑朝信)

  答:与前条之意,大略相同,前七句可解,后四句须参。初句是举此一句洪名,乃殊胜法门。二句谓此法非上根大彻大悟者。不能圆融全彰。三句谓下根愚…

《佛学问答(一)通问(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