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魯派公案
宣道 編
地獄變淨土
西藏噶當派(格魯派前傳承)伽喀巴大師,從夏阿瓦上師處修習菩提心十多年。當他即將示現圓寂時,發願將所有功德回向衆生,成就菩提;衆生一切惡業,由己承擔,願入地獄。
在臨命終時,卻呼:「怎麼現前的是淨土,而非地獄呢?」
這是因爲菩提心具有殊勝的善力,當然往生殊勝的淨土或善趣。
不皈鬼神
近代頗邦喀大師每在開示皈依時,總是提醒修行的人不可將天神外道作爲皈依境。而且必須知道彼輩還沒有遠離怖畏,也沒有真正的慈悲心,有時作利,有時作害。
在西藏有一個地方叫暇日,住著一位大力鬼名叫劄倉,有大力故,地方上的人皆畏懼他,所以建祠供養,以求免災。
有一個患有頸瘿人路過該祠,剛好天色已晚,而且又下起雨來,所以在那裏留宿。夜裏夢見大力鬼與許多小鬼分食人肉,有一小鬼卻沒有東西吃,于是大力鬼就拿他的頸瘿給小鬼吃。翌日,發現自己頸瘿真的不見了,他非常的高興,向當地的人訴說。
後有一位患了頸瘿的人,也如法泡製,亦夢群鬼――但這次群鬼沒有少一份人肉,反而多了一份,某小鬼將多余的一份投到患瘿的人的頭頂上。翌日,患瘿的人,不惟瘿未愈,反而增加一瘿。
鬼神往往都是如此,不獨鬼神不可皈依,就是天人也不可以。因爲他們未離有漏,就算他們的功德加起來,也沒有一位聖僧的功德多。
(原文有誤,鴻泥更正)
不信菩提心
藏地很善知識欲向阿底峽尊者請教授。
有一個叫漾那穹的人說:任請何法,尊者唯教修菩提心而已。
尊者聞知曰:漾那穹,確實是這樣。在印度也有一個象你這樣——只歡喜教授,不歡喜修的人,他也不信修菩提心的重要性。
持咒如何靈驗?
阿底峽尊者在西藏的時候,頭部時常疼痛,于是請他的大弟子仲敦巴用手撫觸他的頭,果然頭痛就沒有了,阿底峽尊者對著仲敦巴說:「這是因爲您的心意非常的善良(指菩提心),所以用手撫觸我的頭部,我就沒有頭疼了。」
在後藏有一位國王,突然患了嚴重的疾病,到處延請高僧來修法,都沒辦法治愈。後來延請了一位布達拉宮的老比丘卻吉绛忳,對面修自他交換(菩提心的修法),一次就痊愈了。
西藏有一次發生了水災,嘎登法王在一個石頭上寫著:「如果我的菩提心已經生起了,希望水患就此退散。」然後就往水裏投去,果然大水就此退散。
以上叁個曆史說明了菩提心的重要性,所以論裏面說:「隨所住處,恐怖饑馑等災,不能爲害。」又說:「具足忍辱柔和,能忍他害而不害他等。」又說:「又複難生惡趣。雖生,亦能速得解脫,于彼僅受微苦。並可依此緣極厭生死,于諸有情起悲憫。」
又:尊者又有一弟子,任其如何修行,終不成就。尊者告曰:可修慈悲及菩提心。彼依教修,立得悉地(菩提地中說菩提心功德,悉皆同此)。(――鴻泥增補)
對于許多的咒語,在平常人持誦時,或有靈驗或沒有靈驗,但到了真實發菩提心的人,則無不驗。菩提心之重要,怎可輕視?
西藏的魔鬼
阿底峽尊者是一位持戒非常清淨、具有大證量、大成就的上師。
有一次,他到西藏某一處傳法的時候,看見許多西藏出家人穿戴奇怪、美麗大衣、袍衣、帽子,排列整齊地來迎請阿底峽尊者。
阿底峽尊者看到以後馬上說:「西藏的魔鬼來迎請我了」。馬上用叁衣蓋著自己的頭不敢看。
這時在排隊的西藏出家衆們問:「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透過侍者的說明才知道――阿底峽尊者惶恐的說:「西藏的魔鬼來了」。
于是他們很不好意思,馬上把這些不需要的外裝卸下來。穿著整齊的出家叁衣,很謙虛的迎請阿底峽尊者,阿底峽尊者才歡喜地接受迎請。
這是一個公案,但也是一個事實。但是我們了解了這個事實之後,卻還願意去做「西藏的魔鬼」。我有這種感覺:這些西藏的魔鬼,最多都來自華人區,這些華人製造的魔鬼。怎麼說呢﹖紅包愈多,魔鬼就愈多,魔力就愈強。他們把那爛陀寺的大論典的教理,認爲是次要的修持。修持變成了外形的炫耀――徒衆愈多、各種各樣的法會花樣愈多,就代表他最有名,最有證量。這種錯誤的想法這是不好的。
(根據法王講錄編 鴻泥)
修行者的財産
有一個時期,在寰宇那個地方的上部發生了戰亂,出了很多盜賊,人們都紛紛地收藏東西。
可是奔恭甲聽說了,他除了一個破水瓶和一件袈裟以外,別無一物,他把那件袈裟搭在臂上,把那個水瓶提在手裏說:"我的收拾就是這樣,除此,還有什麼可做呢?"
博朵瓦聽到這個故事,稱贊說:"奔恭甲的收拾才對哩!"同時,帶一件普魯給奔恭甲,對大衆說:"他要死了,需要裹屍,我們不死,所以不需要!"(意謂:奔恭甲能念死無常,所以時時爲後世作准備——修學佛法;而衆人反之——爲世間八法辛勞。)
又說:"出家人的”財産”就必須自己完全帶走;如果說我現在要走了,這些東西和這些拿來寄存,這個和這個需要牛來馱,這是絕不成功的。"
是的,修行人必須像他這樣,如果預先要准備許多糌巴、茶和酥油,佛法是不會修成的。
傳說咱迦瓦也說:"我們也應該盡量學一學奔恭甲的那種收拾啊。"
阿底峽尊者最後的教誨——且第諾統
傳說唯一本尊最勝師父覺臥(阿底峽尊者)臨終時
瑜珈者卡次確問道:“覺臥去世了,我修行嗎?”
答:“那是壞事,丟開吧!”
“那麼,講說嗎?”答複還是這樣說。
“那麼,一面講說一面修行嗎?”答話仍然這樣。
最後問:“那麼,幹什麼呢?”
答:“且第諾統!”(意思是:心丟開現世的五欲)
他把這話放在心裏,就在惹真寺的柏樹林裏住著,跟野獸沒有差別,不和任何人晤面,就這樣度過一生。
“且第諾統”這個法門真是個深而又深的法門。所謂“深”,是指心難測度,慧難通達,是拔除痛苦、成就安樂的方法,其重要性在別的法門裏沒有,這才叫做深;且第諾統這一法門呢?正是難測度難通達的。
———《道次第初修法門》
親見宗大師的方法
宗喀巴大師的弟子克主傑,在宗大師示現圓寂後,甚爲感念大師的恩德,非常的傷心,因此至誠祈禱大師:
「具足無量恩德的大師啊!祈求您加持我,也觀照末法的衆生!如今您的教法,有如閃電、海市一般,即將隱沒,我如何可以到上師您的足前呢?」
克主傑祈請完畢,宗喀巴大師騎著一只猛虎出現在對面的空中,身旁亦有八十四位大成就圍繞著,安慰克主傑說:「你不要過于悲傷,我並沒放下你到別的地方,以後如果想念我,可以閱讀《菩提道次第廣論》、《密宗道次第廣論》,以及其它的著作,這些都是我的遺教,你看到這些論著,就等于看到我一樣。」
修忍辱
法王的經師曾告訴法王一個故事:
從前的時候,在拉薩的空地上,有一個人在繞行經走,而另外一個人則在旁靜靜的打坐著。
經行的人就問打坐的人:「你在做什麼呢?」
打坐的人回答說:「我在修忍辱呀!」
經行的人道:「吃屎去吧!」
打坐者一聽到,馬上跳了起來,破口大罵。
願回穢土
第二世DL喇嘛格/敦/嘉/措于臨終之時,他的弟子向他祈求,希望喇嘛能再回到世間,而且說:「雖然您可以往生淨土,但希望您本著慈悲心,再回來指導我們。」
格/敦/嘉/措于是回答:「對我來說,我並不希望可以往生淨土,我希望可以再回來這個濁穢的世界,有衆生受苦的地方。」
十一面觀音密法
色拉寺有許多極爲殊勝的法寶,有大殿裏,就有比丘瑪巴摩(華比丘尼)所供奉的惹欽觀音聖像。
比丘瑪巴摩,本來是一位國王的女兒,長得非常莊嚴漂亮,有許多王子及富貴子弟常常帶著非常多的財寶來求婚,但都沒有成功。
公主在十六歲的時候,卻染上了惡性的癞病,原來追求她的王子們,都退避叁舍,連父王母後也不再親近她。
公主感到世間的人情冷暖非常無常,于是躲入覆蓋大雪的山泂裏。非常的誠心的禮拜觀世音菩薩,經過了十二年。某日,她見到了觀世音菩薩,而感到身心頓時清涼,癞病也就痊愈了。
這時,她問觀世音菩薩:「我看世界有許多濁惡的衆生,不知有何方法,可以渡化這些人呢?」
菩薩答說:「我的方法有很多種,每一種都是隨順衆生所顯現出來的。」
于是菩薩現成十一面觀音,並傳受密法給她,囑咐道:「末法衆生根性頓劣,剛強難調,這個密法是很好用來渡化的法門,今後你就以這密法,救渡這些不易調伏的衆生吧!」
公主受到加持後,即返回皇宮,認識她的人覺得她比以後更莊嚴美麗,又紛紛前來求婚。然而公主已悟無常的道理,遂而出家,即以十一面觀音的密法救渡、利益無量的衆生。成爲十一面觀音密法的第一代傳承祖師,西藏人都稱她爲「比丘瑪巴摩」(華比丘尼)。
治麻風的秘訣
西藏噶當派(格魯派前傳承)的伽喀巴大師,精通五明,具足種姓。某次在旅途中,偶然看到旅店老板的桌上,有一張紙上面寫著:
「一切意樂,施諸有情,一切損害,攝歸自己。」
兩句話,非常驚歎。伽喀巴覺得這一定是殊勝的教授,于是向老板請教此兩句話的法源,而知道是朗日湯巴大師所傳授。但朗日湯巴大師已經圓寂,在輾轉的因緣下,找到了同朗日湯巴齊名的夏惹瓦處聽講。
但經過六日的聽講,卻沒聽到這兩句話的義理,伽喀巴以爲夏阿瓦不知道,想要整裝離去,到了第七日,夏惹瓦登座說:「一切衰損,系由己招,非關他作。」
所有聽衆皆茫然不知,只有伽喀巴曉得已經涉及前面兩句義理。于是在夏惹瓦說法完畢,向夏惹瓦請法問說:「如師所說,一切衰損,系由自召,非關他作,這句話真實嗎?」
夏惹瓦說:「舍此,別無真實。」
伽喀巴陳述之前所聞的兩句話…
《格魯派公案(宣道 編)》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