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增一阿含經 解題▪P2

  ..續本文上一頁

  (1)說弟子中大愛道瞿曇彌比丘尼、識摩比丘尼、優缽華色比丘尼、機梨舍瞿曇彌比丘尼、奢拘梨比丘尼、奢摩比丘尼、波頭蘭闍那比丘尼、波羅遮那比丘尼、迦旃延比丘尼、最勝比丘尼等各專長一法。

  (2)說弟子中扙陀迦毘離比丘尼、醯摩闍比丘尼、輸那比丘尼、曇摩提那比丘尼、優多羅比丘尼、光明比丘尼、禪頭比丘尼、檀多比丘尼、天與比丘尼、瞿卑比丘尼等各專長一法。

  (3)說弟子中無畏比丘尼、毘舍佉比丘尼、拔陀婆羅比丘尼、摩怒呵利比丘尼、陀摩比丘尼、須陀摩比丘尼、[王*劦]須那比丘尼、奢陀比丘尼、優迦羅比丘尼、離那比丘尼、阿奴波摩比丘尼等各專長一法。

  (4)說弟子中優迦摩比丘尼、清明比丘尼、素摩比丘尼、摩陀利比丘尼、迦羅伽比丘尼、提婆修比丘尼、日光比丘尼、末那婆比丘尼、毘摩達比丘尼、普照比丘尼等各專長一法。

  (5)說弟子中曇摩提比丘尼、須夜摩比丘尼、因陀闍比丘、龍比丘尼、拘那羅比丘尼、婆須比丘尼、降提比丘尼、遮波羅比丘尼、守迦比丘尼、拔陀軍陀羅拘夷國比丘尼等各專長一法。

  5.清信士品:記說以叁果商客為首的四十位在家弟子中,諸德行第一的優婆塞。共4經。

  (1)說弟子中叁果商客、質多長者、犍提阿藍、掘多長者、優波掘長者、呵侈阿羅婆、勇健長者、闍利長者、須達長者、泯兔長者等優婆塞的功德。

  (2)說弟子中生漏婆羅門、梵摩俞、禦馬摩納、喜聞笒婆羅門、毘裘婆羅門、優婆離長者、殊提長者、優迦毘舍離、最上無畏優婆塞、頭摩大將領毘舍離等優婆塞的功德。

  (3)說弟子中毘沙王、光明王、波斯匿王、阿闍世王、優填王、月光王子、造祇洹王子、師子王子、無畏王子、雞頭王子等優婆塞的功德。

  (4)說弟子中不尼長者、摩訶納釋種、拔陀釋種、毘闍先優婆塞、師子大將、毘舍禦優婆塞、難提婆羅優婆塞、優多羅優婆塞、天摩優婆塞、拘夷那摩羅等優婆塞的功德。

  6.清信士女品:記說以難陀難陀婆羅為首的叁十位在家弟子中,諸德行第一的優婆夷。共3經。

  (1)說弟子中難陀難陀婆羅優婆斯、久壽多羅優婆斯、須毘耶女優婆斯、毘浮優婆斯、鴦竭闍優婆斯、跋陀娑羅須焰摩優婆斯、婆修陀優婆斯、無優優婆斯、婆羅陀優婆斯、須頭優婆斯等優婆斯的功德。

  (2)說弟子中摩利夫人、須賴婆夫人、捨彌夫人、月光夫人、雷電夫人、摩訶光優婆斯、毘提優婆斯、拔提優婆斯、難陀母優婆斯、照曜優婆斯等優婆斯的功德。

  (3)說弟子中無優優婆斯、毘讎先優婆斯、優那陀優婆斯、無垢優婆斯、屍利夫人優婆斯、鴦竭摩優婆斯、雷焰優婆斯、最勝優婆斯、泥羅優婆斯、脩摩迦提須達女優婆斯、藍優婆斯等優婆斯的功德。

  7.阿須倫品:記敘如來出世有饒益眾生、安穩眾生、無明大暗滅除、叁惡道減少等大利益。共10經。

  (1)世尊說明阿須倫雖形大而甚可畏,能令日月王恐懼,但因日月日月威德有大神力,所以阿須倫不能觸惱日月王;以此比喻波旬雖化極妙奇異六情,欲迷亂諸比丘,但不能如意。因比丘要當專意未有信施,不起想念;已有信施,能消化,並不起染著。

  (2)說如來出世,多饒益人,安隱眾生,愍世羣萌,欲使天、人獲其福祐。

  (3)說如來出世,諸道法便出現於世。

  (4)說如來出世,便有智慧光明出現於世。

  (5)說如來出世,無明大冥便自消滅。

  (6)說如來出世,便有叁十七道品出現於世。

  (7)敍說如來沒盡於世,則天、人普失廕覆,叁十七道品亦復滅盡。

  (8)敍說如來出世,則天、人便蒙光澤,有信心於戒、聞、施、智慧,如滿月普照一切。

  (9)敍說如來出世,則天、人熾盛,叁惡道眾生便自減少。

  (10)敍說如來出世,則天、人無與等者,是信、戒、聞、施、智慧,皆悉具足。

  8.一子品:敘說唯有一子一女的父母,恆念其子女成就大德行。若在家,如上首第一優婆塞、優婆夷;若出家,則如上座第一比丘、比丘尼。又說當發淨意,降伏惡心,勿生穢行,令趣善道等。共10經。

  (1)世尊為比丘說猶如篤信的優婆斯教獨生子成人,若在家當如質多長者、象童子,若出家當如舍利弗、目犍連,所以比丘應當善念專心,求於果證,莫生染著。

  (2)世尊為比丘說猶如篤信的優婆斯教獨生女成人,若在家當如拘讎多羅、難陀母,若出家當如讖摩、優鉢花色,所以比丘應當善念專心,求於果證,莫生染著。

  (3)世尊為比丘說不見一法疾於心者,猶如獼猴捨一取一,故常當降伏心意,令趣善道。。

  (4)同第3經,文略縮減。

  (5)世尊為比丘說由於惡心,屈伸臂頃墮泥黎中,所以應當降伏心,勿生穢行。

  (6)世尊為比丘說生善妙心,便得生天上,故當發淨意,勿生穢行。

  (7)世尊為比丘說不見一法如女色眩惑於人,令人不至永寂,縛著牢獄,迴轉五道,動歷劫數,故當除諸色,莫起想著。

  (8)文同第七經,偈不同。

  (9)世尊為比丘說若作亂想,五蓋便起,已起增多,故莫作亂想,常當專意。

  (10)世尊勸比丘常當專意觀不淨想,則五蓋不生,已生使滅。

  9.護心品:敘說當學無放逸行,當守護心;不惱不害一切眾生,平等心行施,為福莫厭,一心念佛等。共10經。

  (1)世尊勸比丘當學無放逸行,常守護心,恆自謹慎,則叁漏不生,已生使滅。

  (2)世尊勸比丘當於諸善法無放逸行。無放逸行即不觸嬈、不害、不惱一切眾生;善法指八正道。

  (3)世尊為比丘說觀檀越之布施,能成就戒、聞、叁昧、智慧,因此莫忘恩惠,當有慈心於檀越,說身、口、意清淨之行,使檀越功不唐捐。最後以偈說檀越布施的果報。

  (4)世尊為比丘說檀越當承事供養精進持戒之諸賢聖人,所以比丘當除棄五盛陰病,求入無畏泥洹城中。最後又說阿那邠持廣作惠施之事,並讚嘆弟子中第一優婆塞好喜布施,即須達長者。

  (5)佛勸阿那邠持長者當平等意而廣惠施。

  (6)世尊為諸比丘說佛陀審知眾生根源所趣及布施之果報,然眾生不能平等施而自墮落,恆有慳嫉之心,纏裹心意;若能平等惠施,必獲其福祐。

  (7)世尊為諸比丘說為福莫厭,當畏無福。造福是受樂之應,甚可愛敬;無福是苦之本原,不可稱記。造福者恆求聖賢之道,盡除苦,後無有憂。

  (8)世尊為諸比丘說為福莫倦,因功德福業能降伏魔怨而成佛道。

  (9)世尊為諸比丘說心無篤信,不壞敗惡趣;心行篤信,得趣善處,所以恆專一心念,得至泥洹。

  (10)世尊為諸比丘說如來出世,眾生類便增壽、顏色光潤、氣力熾盛、快樂無極、音聲和雅,故當專精一心念佛。

  10.不還品第:敘述降伏貪瞋癡等惡心,證阿那含果等。共10經。

  (1)世尊為諸比丘說滅貪欲一法,成阿那含。

  (2)世尊為諸比丘說滅瞋恚一法,成阿那含。

  (3)世尊為諸比丘說滅愚癡一法,成阿那含。

  (4)世尊為諸比丘說滅慳貪一法,成阿那含。

  (5)世尊為諸比丘說惡心不降伏,受諸苦報,所以應當分別心,思惟心,善念諸善本。

  (6)世尊為諸比丘說降伏惡心,受諸善報,所以應當當分別心,思惟心,善念諸善本。

  (7)世尊為諸比丘說繫念財物,心生染著,甚難捨,便於大眾中作妄語,令人墮叁惡道中,故染著財物之心,已生者當捨,未生者令勿生。

  (8)經意同上經。

  (9)世尊為諸比丘說提婆達兜愚癡,貪著利養,作五逆罪,經累劫不可救拔,譬如有人墮深厠中,無一淨處,或有人欲援拔之,以穢故,又捨之而去。

  (10)有一比丘懷疑佛記調達之罪,問於阿難,阿難請佛開示。佛又為該比丘再說提婆達因利養入泥犁之事。

  11.一入道品第:敘說依一入道,得證涅槃,故當修慈忍,當供養如來。又說瞻視病者得大果報及修頭陀行,不應貪著利養等。共10經。

  (1)世尊為諸比丘說依一入道,則可滅五蓋,思惟四意止,修八正道,遠離愁憂,無憂喜想,便得智慧,證涅槃。一入者,專一心;道者,八正道。。

  (2)世尊勸比丘於身口意當修慈忍。

  (3)世尊為諸比丘說如來為無與等者,為第一福田,可事可敬,比丘當常供養如來。

  (4)世尊為諸比丘說瞻視病者,即瞻視如來,將得大果報、大功德。

  (5)世尊向諸比丘讚嘆阿練若行、持叁衣頭陀行等,並勸比丘學大迦葉。

  (6)大迦葉年老,佛勸其捨頭陀行,迦葉不從,佛讚嘆大迦葉及頭陀行,認為頭陀行在世,佛法亦當久住於世,並增益天道,減少惡道。

  (7)世尊為諸比丘說利養甚重,令人不得無上真正之道,提婆達兜日受婆羅留支供養五百釜食,起五逆罪,命終墮地獄,即是例證,故比丘不可貪著利養。

  (8) 提婆達兜犯五逆罪,卻在大眾中挑撥無因果,諸比丘告訴佛。世尊在為比丘說善惡終歸有報,提婆達兜愚癡不知,故說無有善惡報;病勸比丘當遠離諸惡,為福莫倦。

  (9)世尊為諸比丘說利養深重之害,並勸勿生利養心,已生令除。

  (10)世尊以師利羅為例,為比丘說利養深重,壞清淨行,所以利養心未生當令不生,已生當令斷。

  12.利養品:敘說利養的禍害以及愛別離苦、怨憎會苦。共7經。

  (1)世尊為諸比丘說修羅陀比丘本修頭陀行,後因受蒲呼國王供養,心生染著,漸捨阿練若行,為白衣屠牛殺生,身壞命終,墮大地獄。因此知利養甚重,使人不得至無上正真之道。。

  (2)世尊為諸比丘說佛滅味欲一法,得證神通果。

  (3)摩利夫人藉城內一長者喪子事件為波斯匿王解說恩愛別離、怨憎會苦,皆是愁憂,無有歡…

《增一阿含經 解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