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增一阿含经 解题

  经名:增一阿含经

  著译者:东晋瞿曇僧伽提婆译

  资料出处:佛书解题(香光版)

  解题:

  51卷,收录於《大正藏》第二册,经号125。

  增一阿含经,又作《增一阿含经》,梵语作Ekottarikagama,是汉、梵的义、音合译而成。意思就是:以「法数」汇集传来的圣教,从一法逐次增一(至十一法),正如《增一阿含经‧序品》所记载「尊者阿难作是念:如来法身不败坏,永存於世不断绝,天人得闻成道果。或有一法义亦深,难持难诵不可忆;我今当集一法义,一一相从不失绪。亦有二法还就二,三法就三如连珠……十法从十至十一;如是法宝终不忘,亦恆处世久存在。於大眾中集此法,……从一增一至诸法,义丰慧广不可尽;一一契经义亦深,是如名曰增一含」。是北传四阿含之一,也是四阿含中成立最晚的一部经。

  关於本经的增数有二说:(一)据《摩訶僧祇律》卷三十二、《阿毘曇毘婆沙论》卷十、《有部毘奈耶杂事》卷三十九等所举,《增一阿含经》原从一法顺次增至百法,后因亡失,故仅传十法。(二)据《五分律》卷三十、《四分律》卷五十四、《撰集三藏》及《杂藏传》、《分别功德论》卷二等所举,本经从一法顺次增至十一法,总计有十一法,后者说法与现存《增一阿含经》的内容较相符。

  本经最初是由曇摩难提口诵出梵本,竺佛念译传,曇嵩笔受,共得四十一卷(现行本成五十一卷),但后半十五卷每品或大段末尾原有的录偈却没有译出,虽经道安与法和加以补订,全经译文还是未能尽善,所以僧伽提婆又略加改订,因此现行本多题作「东晋瞿曇僧伽提婆译」。

  又本经与南传五部中的增支部相当。而据日本学者姊崎正治《汉译四阿含》,及赤沼智善《汉巴四部四阿含互照录》所载,汉译增一阿含四七二经中,与巴利文增支部内容相当或可资对比者,仅有一三六经。同书又举出,增支部中不含汉译经之大乘思想,且少增广及窜改之痕跡,故其完成编纂应较汉译经為先,可能在西元第一世纪左右就已存在。此外,《佛光大藏经‧增一阿含经》的题解则认為,增一阿含与增支部相当经或类似的经,共有一五三经。汉译增一阿含的别译本,有阿罗汉具德经一卷等共计二十八种。近代在我国新疆地方发现的梵文残卷中,有相当於汉译增一阿含经善聚品第五经的文本。另外西藏大藏经所收的慈氏所问品经相当於增一阿含经善知识品第六经;大微妙幢经相当於高幢品第一经;四諦经相当於四諦品第一经;利益指鬘经相当於力品第六经;慈观想经相当於放牛品第十经。

  关於增一阿含的部属,据法华经玄赞卷一本、华严经疏钞玄谈卷八等所举,四阿含均為大眾部所传;但是分别功德论卷二认為是萨婆多部所传;而日本学者水野弘元则认為是大眾部末派所传。

  据《萨婆多毘尼毘婆沙》卷一记载,增一阿含是佛陀為诸天、世人随时说法,总集而成。经中所说多為渐次趋入佛法的施、戒、生灭、涅槃等道理。另外也记述了佛陀和弟子们的事蹟,阐述出家僧尼戒律和对在家人的规定,并以各种因缘故事劝化人们去恶向善,趣於涅槃,带有浓厚的大乘思想色彩。而经中每讲一法,都从一、二、三依次讲到十,层层递进,条理清晰。

  在星云法师编著的《佛教‧经典》增一阿含经中即归纳此经的特色有:一、依增一法数持诵佛法,方便忆念,亦便於教化;二、有大乘菩萨道的思想;三、人间佛陀的阐扬;四、空义的发挥;五、有他方恆河沙佛土的思想;六、书写经养经典的提倡。

  而此经中介绍了佛陀早期的弘法情况和佛法的基本教义,保存著不少早期佛教曲折发展的珍贵资料,不仅可以了解早期佛教思想,还有助於了解古印度社会歷史概貌,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

  本经内容结构,旧传有四分八诵,但现行本只有十一法的〈放牛品〉标注第四分别诵,其餘段落不明。全经共五十二品,472经。即︰(1)〈序品〉;(2)一法,有十三品,109经:(3)二法,有六品,65经;(4)三法,有四品,40经;(5)四法,有七品,61经;(6)五法,有五品,47经;(7)六法,有二品,22经;(8)七法,有三品,25经;(9)八法,有二品,20经;(10)九法,有二品,18经;(11)十法,有三品,26经;(12) 十一法,有二品,20经;以及非常品与大爱道般涅槃品二品19经,而在各品及各经之最后,多有「总颂」以结撮该品或该经之大要。

  各品及小经之大要如下:

  序品第一:主要叙述 (一)结集经典的因由。(二)结集增一阿含经的方法及目的。(三)菩萨发心与六度行法。(三)增一阿含包含三乘教化,天龙八部发心护持,弥勒大士告嘱贤劫中诸菩萨等,讽诵受持增一尊法,使其广演流布。(四)阿难因优多罗已连续為七佛奉持「增一法」,而以增一阿含付嘱优多罗,并敍说优多罗的本生事迹。

  【一法】有十三品,109经。

  1.十念品:叙述修持念佛、念法、念眾、念戒、念施、念天、念休息、念安般、念身、念死等十念法,可以成就神通,去诸乱想,自致涅槃。共10经。

  (1)世尊劝诸比丘当修行「念佛」一法。

  (2)世尊劝诸比丘当修行「念法」一法。

  (3)世尊劝诸比丘当修行「念眾」一法。

  (4)世尊劝诸比丘当修行「念戒」一法。

  (5)世尊劝诸比丘当修行「念施」一法。

  (6)世尊劝诸比丘当修行「念天」一法。

  (7)世尊劝诸比丘当修行「念休息」一法。

  (8)世尊劝诸比丘念当修行「念安般」一法。

  (9)世尊劝诸比丘当修行「念身非常」一法。

  (10)世尊劝诸比丘当修行「念死」一法。

  2.广演品:对十念品中的十念一一分别广演。共10经。

  (1)世尊為诸比丘广说修行念佛者,当观如来形体,念如来十力具足、四无所畏、戒德成就等诸功德,便有名誉,成就大果报。

  (2)世尊為诸比丘广说修行念法者,当专精念法。除诸欲爱,离诸结缚和眾盖,便有名誉,成就大果报。

  (3)世尊為诸比丘广说修行念僧者,当专精念僧。如来之圣弟子,善业成就,质直顺义,无有邪业,是世之福田;若念僧者,便有名誉,成就大果报

  (4)世尊為诸比丘广说修行念戒者,当专精念戒。因戒能息诸恶,成正道,行禁戒者,能成就大果报。

  (5)世尊為诸比丘广说修行念施者,当专精念施。於所施、永无悔心,无返报想;於我所施者,施意不绝,便成就大果报。

  (6)世尊為诸比丘说广说修行念天者,当专精念天。身口意清净,不造秽行,行戒成身,眾行具足,便成就大果报。

  (7) 世尊為诸比丘广说修行念休息者,当专精念休息。休息者,心意想息,恆专一心,意乐闲居,常求方便,入三昧定,便成就大果报。

  (8) 世尊為诸比丘广说修行念安般者,当专精念安般。安般者,若息长时,亦当观知我今息长;若復息短,亦当观知我今息短;具观身体,从头至足皆当观知,便成就大果报。

  (9) 世尊為诸比丘广说修行念身者,当专精念身。念身之髮、毛、爪、齿乃至髑髏、脑等,何者為身?為四大种所造耶?為父母种所造耶?从何处来?如是念身,便成就大果报。

  (10) 世尊為诸比丘广说修行念死者,当专精念死。念死者,此没生彼,往来诸趣,命逝不停,诸根散坏,如腐败之朽木,命根断绝,宗亲分离,无形无响。如是念死,便成就大果报。

  3.弟子品:记说以阿若拘邻比丘為首的百位声闻中,诸德行第一的比丘。共10经。此品及比丘尼品、清信士品、清信女品等四品与法贤《佛说阿罗汉具德经》同本。

  (1)说弟子中阿若拘邻比丘、优陀夷比丘、摩訶男比丘、善肘比丘、婆破比丘、牛跡比丘、善胜比丘、优留毘迦叶比丘、江迦叶比丘、象迦叶比丘等各专长一法。

  (2)说弟子中马师比丘、舍利弗比丘、大目揵连比丘、二十亿耳比丘、大迦叶比丘、阿那律比丘、离曰比丘、陀罗婆摩罗比丘、罗吒婆罗比丘、大迦旃延比丘等各专长一法。

  (3)说弟子中军头婆漠比丘、宾头卢比丘、识比丘、鹏耆舍比丘、摩訶拘絺罗比丘、坚牢比丘、难提比丘、今毘罗比丘、施罗比丘、浮弥比丘等各专长一法。

  (4)说弟子中狐疑离曰比丘、婆嗟比丘、陀素比丘、尼婆比丘、优多罗比丘、卢醯宁比丘、优钳摩尼江比丘、删提比丘、曇摩留支比丘、迦泪比丘等各专长一法。

  (5)说弟子中婆拘罗比丘、满愿子比丘、优波离比丘、婆迦利比丘、难陀比丘、婆陀比丘、斯尼比丘、天须菩提比丘、难陀迦比丘、须摩那比丘等各专长一法。

  (6)说弟子中尸婆罗比丘、优波先迦兰陀子比丘、婆陀先比丘、摩訶迦延那比丘、优头槃比丘、拘摩罗迦叶比丘、面王比丘、罗云比丘、般兔比丘、周利般兔比丘等各专长一法。

  (7)说弟子中释王比丘、婆提婆罗比丘、罗婆那婆提比丘、鸯迦闍比丘、阿难比丘、迦持利比丘、月光比丘、输提比丘、天比丘、果衣比丘等各专长一法。

  (8)说弟子中鸯掘魔比丘、僧迦摩比丘、质多舍利弗比丘、善来比丘、那罗陀比丘、鬼陀比丘、毘卢遮比丘、须菩提比丘、耆利摩难比丘、焰盛比丘等各专长一法。

  (9)说弟子中梵摩达比丘、须深比丘、娑弥陀比丘、跃波迦比丘、曇弥比丘、比利陀婆遮比丘、无畏比丘、须泥多比丘、陀摩比丘、须罗陀比丘等各专长一法。

  (10)说弟子中那伽波罗比丘、婆私吒比丘、须夜奢比丘、满愿盛明比丘、弥奚比丘、尼拘留比丘、鹿头比丘、地比丘、头那比丘、须拔比丘等各专长一法。

  4.比丘尼品:记说以大爱道比丘尼為首的五十位声闻中,诸德行第一的比丘尼。共5经。

  …

《增一阿含经 解题》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