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增一阿含經 解題

  經名:增一阿含經

  著譯者:東晉瞿曇僧伽提婆譯

  資料出處:佛書解題(香光版)

  解題:

  51卷,收錄於《大正藏》第二冊,經號125。

  增一阿含經,又作《增一阿含經》,梵語作Ekottarikagama,是漢、梵的義、音合譯而成。意思就是:以「法數」彙集傳來的聖教,從一法逐次增一(至十一法),正如《增一阿含經‧序品》所記載「尊者阿難作是念:如來法身不敗壞,永存於世不斷絕,天人得聞成道果。或有一法義亦深,難持難誦不可憶;我今當集一法義,一一相從不失緒。亦有二法還就二,叁法就叁如連珠……十法從十至十一;如是法寶終不忘,亦恆處世久存在。於大眾中集此法,……從一增一至諸法,義豐慧廣不可盡;一一契經義亦深,是如名曰增一含」。是北傳四阿含之一,也是四阿含中成立最晚的一部經。

  關於本經的增數有二說:(一)據《摩訶僧祇律》卷叁十二、《阿毘曇毘婆沙論》卷十、《有部毘奈耶雜事》卷叁十九等所舉,《增一阿含經》原從一法順次增至百法,後因亡失,故僅傳十法。(二)據《五分律》卷叁十、《四分律》卷五十四、《撰集叁藏》及《雜藏傳》、《分別功德論》卷二等所舉,本經從一法順次增至十一法,總計有十一法,後者說法與現存《增一阿含經》的內容較相符。

  本經最初是由曇摩難提口誦出梵本,竺佛念譯傳,曇嵩筆受,共得四十一卷(現行本成五十一卷),但後半十五卷每品或大段末尾原有的錄偈卻沒有譯出,雖經道安與法和加以補訂,全經譯文還是未能盡善,所以僧伽提婆又略加改訂,因此現行本多題作「東晉瞿曇僧伽提婆譯」。

  又本經與南傳五部中的增支部相當。而據日本學者姊崎正治《漢譯四阿含》,及赤沼智善《漢巴四部四阿含互照錄》所載,漢譯增一阿含四七二經中,與巴利文增支部內容相當或可資對比者,僅有一叁六經。同書又舉出,增支部中不含漢譯經之大乘思想,且少增廣及竄改之痕跡,故其完成編纂應較漢譯經為先,可能在西元第一世紀左右就已存在。此外,《佛光大藏經‧增一阿含經》的題解則認為,增一阿含與增支部相當經或類似的經,共有一五叁經。漢譯增一阿含的別譯本,有阿羅漢具德經一卷等共計二十八種。近代在我國新疆地方發現的梵文殘卷中,有相當於漢譯增一阿含經善聚品第五經的文本。另外西藏大藏經所收的慈氏所問品經相當於增一阿含經善知識品第六經;大微妙幢經相當於高幢品第一經;四諦經相當於四諦品第一經;利益指鬘經相當於力品第六經;慈觀想經相當於放牛品第十經。

  關於增一阿含的部屬,據法華經玄贊卷一本、華嚴經疏鈔玄談卷八等所舉,四阿含均為大眾部所傳;但是分別功德論卷二認為是薩婆多部所傳;而日本學者水野弘元則認為是大眾部末派所傳。

  據《薩婆多毘尼毘婆沙》卷一記載,增一阿含是佛陀為諸天、世人隨時說法,總集而成。經中所說多為漸次趨入佛法的施、戒、生滅、涅槃等道理。另外也記述了佛陀和弟子們的事蹟,闡述出家僧尼戒律和對在家人的規定,並以各種因緣故事勸化人們去惡向善,趣於涅槃,帶有濃厚的大乘思想色彩。而經中每講一法,都從一、二、叁依次講到十,層層遞進,條理清晰。

  在星雲法師編著的《佛教‧經典》增一阿含經中即歸納此經的特色有:一、依增一法數持誦佛法,方便憶念,亦便於教化;二、有大乘菩薩道的思想;叁、人間佛陀的闡揚;四、空義的發揮;五、有他方恆河沙佛土的思想;六、書寫經養經典的提倡。

  而此經中介紹了佛陀早期的弘法情況和佛法的基本教義,保存著不少早期佛教曲折發展的珍貴資料,不僅可以了解早期佛教思想,還有助於了解古印度社會歷史概貌,具有十分重要的學術價值。

  本經內容結構,舊傳有四分八誦,但現行本只有十一法的〈放牛品〉標注第四分別誦,其餘段落不明。全經共五十二品,472經。即︰(1)〈序品〉;(2)一法,有十叁品,109經:(3)二法,有六品,65經;(4)叁法,有四品,40經;(5)四法,有七品,61經;(6)五法,有五品,47經;(7)六法,有二品,22經;(8)七法,有叁品,25經;(9)八法,有二品,20經;(10)九法,有二品,18經;(11)十法,有叁品,26經;(12) 十一法,有二品,20經;以及非常品與大愛道般涅槃品二品19經,而在各品及各經之最後,多有「總頌」以結撮該品或該經之大要。

  各品及小經之大要如下:

  序品第一:主要敘述 (一)結集經典的因由。(二)結集增一阿含經的方法及目的。(叁)菩薩發心與六度行法。(叁)增一阿含包含叁乘教化,天龍八部發心護持,彌勒大士告囑賢劫中諸菩薩等,諷誦受持增一尊法,使其廣演流布。(四)阿難因優多羅已連續為七佛奉持「增一法」,而以增一阿含付囑優多羅,並敍說優多羅的本生事迹。

  【一法】有十叁品,109經。

  1.十念品:敘述修持念佛、念法、念眾、念戒、念施、念天、念休息、念安般、念身、念死等十念法,可以成就神通,去諸亂想,自致涅槃。共10經。

  (1)世尊勸諸比丘當修行「念佛」一法。

  (2)世尊勸諸比丘當修行「念法」一法。

  (3)世尊勸諸比丘當修行「念眾」一法。

  (4)世尊勸諸比丘當修行「念戒」一法。

  (5)世尊勸諸比丘當修行「念施」一法。

  (6)世尊勸諸比丘當修行「念天」一法。

  (7)世尊勸諸比丘當修行「念休息」一法。

  (8)世尊勸諸比丘念當修行「念安般」一法。

  (9)世尊勸諸比丘當修行「念身非常」一法。

  (10)世尊勸諸比丘當修行「念死」一法。

  2.廣演品:對十念品中的十念一一分別廣演。共10經。

  (1)世尊為諸比丘廣說修行念佛者,當觀如來形體,念如來十力具足、四無所畏、戒德成就等諸功德,便有名譽,成就大果報。

  (2)世尊為諸比丘廣說修行念法者,當專精念法。除諸欲愛,離諸結縛和眾蓋,便有名譽,成就大果報。

  (3)世尊為諸比丘廣說修行念僧者,當專精念僧。如來之聖弟子,善業成就,質直順義,無有邪業,是世之福田;若念僧者,便有名譽,成就大果報

  (4)世尊為諸比丘廣說修行念戒者,當專精念戒。因戒能息諸惡,成正道,行禁戒者,能成就大果報。

  (5)世尊為諸比丘廣說修行念施者,當專精念施。於所施、永無悔心,無返報想;於我所施者,施意不絕,便成就大果報。

  (6)世尊為諸比丘說廣說修行念天者,當專精念天。身口意清淨,不造穢行,行戒成身,眾行具足,便成就大果報。

  (7) 世尊為諸比丘廣說修行念休息者,當專精念休息。休息者,心意想息,恆專一心,意樂閑居,常求方便,入叁昧定,便成就大果報。

  (8) 世尊為諸比丘廣說修行念安般者,當專精念安般。安般者,若息長時,亦當觀知我今息長;若復息短,亦當觀知我今息短;具觀身體,從頭至足皆當觀知,便成就大果報。

  (9) 世尊為諸比丘廣說修行念身者,當專精念身。念身之髮、毛、爪、齒乃至髑髏、腦等,何者為身?為四大種所造耶?為父母種所造耶?從何處來?如是念身,便成就大果報。

  (10) 世尊為諸比丘廣說修行念死者,當專精念死。念死者,此沒生彼,往來諸趣,命逝不停,諸根散壞,如腐敗之朽木,命根斷絕,宗親分離,無形無響。如是念死,便成就大果報。

  3.弟子品:記說以阿若拘鄰比丘為首的百位聲聞中,諸德行第一的比丘。共10經。此品及比丘尼品、清信士品、清信女品等四品與法賢《佛說阿羅漢具德經》同本。

  (1)說弟子中阿若拘鄰比丘、優陀夷比丘、摩訶男比丘、善肘比丘、婆破比丘、牛跡比丘、善勝比丘、優留毘迦葉比丘、江迦葉比丘、象迦葉比丘等各專長一法。

  (2)說弟子中馬師比丘、舍利弗比丘、大目揵連比丘、二十億耳比丘、大迦葉比丘、阿那律比丘、離曰比丘、陀羅婆摩羅比丘、羅吒婆羅比丘、大迦旃延比丘等各專長一法。

  (3)說弟子中軍頭婆漠比丘、賓頭盧比丘、識比丘、鵬耆舍比丘、摩訶拘絺羅比丘、堅牢比丘、難提比丘、今毘羅比丘、施羅比丘、浮彌比丘等各專長一法。

  (4)說弟子中狐疑離曰比丘、婆嗟比丘、陀素比丘、尼婆比丘、優多羅比丘、盧醯甯比丘、優鉗摩尼江比丘、刪提比丘、曇摩留支比丘、迦淚比丘等各專長一法。

  (5)說弟子中婆拘羅比丘、滿願子比丘、優波離比丘、婆迦利比丘、難陀比丘、婆陀比丘、斯尼比丘、天須菩提比丘、難陀迦比丘、須摩那比丘等各專長一法。

  (6)說弟子中屍婆羅比丘、優波先迦蘭陀子比丘、婆陀先比丘、摩訶迦延那比丘、優頭槃比丘、拘摩羅迦葉比丘、面王比丘、羅雲比丘、般兔比丘、周利般兔比丘等各專長一法。

  (7)說弟子中釋王比丘、婆提婆羅比丘、羅婆那婆提比丘、鴦迦闍比丘、阿難比丘、迦持利比丘、月光比丘、輸提比丘、天比丘、果衣比丘等各專長一法。

  (8)說弟子中鴦掘魔比丘、僧迦摩比丘、質多舍利弗比丘、善來比丘、那羅陀比丘、鬼陀比丘、毘盧遮比丘、須菩提比丘、耆利摩難比丘、焰盛比丘等各專長一法。

  (9)說弟子中梵摩達比丘、須深比丘、娑彌陀比丘、躍波迦比丘、曇彌比丘、比利陀婆遮比丘、無畏比丘、須泥多比丘、陀摩比丘、須羅陀比丘等各專長一法。

  (10)說弟子中那伽波羅比丘、婆私吒比丘、須夜奢比丘、滿願盛明比丘、彌奚比丘、尼拘留比丘、鹿頭比丘、地比丘、頭那比丘、須拔比丘等各專長一法。

  4.比丘尼品:記說以大愛道比丘尼為首的五十位聲聞中,諸德行第一的比丘尼。共5經。

  …

《增一阿含經 解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