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增一阿含经 解题▪P9

  ..续本文上一页说七觉意而病除;故当求方便,修七觉意。

  (7)世尊為比丘说转轮圣王出世,便有七宝应现;如来出世,便有七觉意宝应现。当求方便,修此七觉意。

  可参阅《中阿含‧王相应品‧七宝经》、《杂阿含》第721-722经、施护《佛说轮王七宝经》。

  (8)内容有(一)佛广演转轮圣王之七宝、四神足及命终生天等事。(二)有比丘贪慕轮王果报,佛诫其:轮王犹不免堕三恶趣,如来七觉意宝胜轮王七宝,当修梵行,尽於苦际,比丘遂得证果。

  可参阅《长阿含‧世记经‧转轮圣王品》、施护《佛说轮王七宝经》。

  (9)天人告诉童真迦叶:舍有夜烟昼火、婆罗门、智者、凿山、刀、负物、山、虾蟆、肉聚、枷、二道、树枝、龙等喻。佛為迦叶解此义,迦叶遂悟证阿罗汉果。

  可参阅《杂阿含》第1079经、《别译杂阿含》第18经、施护《佛说蚁喻经》。

  (10)诸比丘叹誉满愿子之德,佛给予讚可,舍利弗遂往问满愿子七清净道,满愿子以七车為喻解说之。

  经意同《中阿含‧七法品‧七车经》。

  2.七日品:内容叙述败劫时,有七日出,世界坏灭;比丘七不退转法;以七觉意对治七使;佛陀為均头说七事得增益功德。共10经。

  (1)世尊為比丘说败劫时,七日出,世界坏灭,一切诸行皆归无常;成劫时,世界生成,光音天眾来此世界,部份天眾因贪食,沦落人间定居,衍生子息,尔后渐有四姓、五种穀子,便有生、老、病、死,致今日有五盛阴身,不得尽苦际。当乐闲居静处,当念坐禪,勿起懈怠。

  可参阅《中阿含‧七法品‧七日经》、法贤《佛说萨鉢多酥哩踰捺野经》、《长阿含‧小缘经》。

  (2)内容為(一)阿闍世王欲征伐拔祇国,遣婆利迦请示佛陀。(二)佛為说拔祇人修七不衰退法,非外寇所能侵,阿闍世王因是作罢。(三)佛说比丘七不退转法。

  可参阅《中阿含‧梵志品‧经雨势经》、《长阿含‧游行经》、白法祖《佛般泥洹经》、失译《般泥洹经》、法显《大般涅槃经》、义净《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

  (3)世尊為比丘说贪欲、瞋恚、憍慢、痴、疑、见、欲世间等七使,使人流转生死,不得解脱,当以念、法、精进、喜、猗、定、护等七觉意对治之。

  (4)世尊為比丘说修行慈、悲、喜、护、空、无想、无愿等七种人可事、可敬,是世间无上福田,於现法中得获果报;故当勤加勇猛修此七法。

  (5)佛為阿难说毗罗先长者於七日后将命终,堕入地狱。阿难度令出家一日,勤修十念,当日命终生四天王中;佛為记说毗罗先当七变周旋天人之中,最后得人身出家学道,尽於苦际;当求方便,修行十念。

  (6)世尊為比丘说缘见、恭敬、亲近、远离、娱乐、威仪、思惟等七法能净诸有漏法;具足一切威仪,能断结、去爱,度於四流,越於苦际。

  经意同《中阿含‧七法品‧漏尽经》、安世高《佛说一切流摄守因经》。

  (7)佛為均头说起僧伽蓝、施牀座、施食、施雨衣、施药、作井、近道作舍等七事得增益功德,其福不可称量;当求方便,成办此七种功德。

  经意同《中阿含‧七法品‧世间福经》。

  (8)佛敕比丘修行、思惟死想,当如婆迦利厌患此身恶露不净,念出入息往还之数,并於其中思惟七觉意;於出入息中思惟死想,便脱生、老、病、死、愁、忧、苦、恼。

  (9)波斯匿王误以尼揵子、裸形人、黑梵志、裸形婆罗门等之裸形、极端苦行為阿罗汉行,佛為说七裸形梵志等非是梵行人。

  经意同《中阿含‧梵志品‧阿摄[和/心]经》。

  (10)迦栴延為诸比丘广演「佛之所论非天、世人所能及,非著世、非住世」之深义;佛讚许迦栴延聪明辩才,能广演如来说法之妙义。

  经意同《中阿含‧林品‧蜜丸喻经》。

  3.莫畏品:内容叙说佛陀教比丘观七处之善,观察四念处法,是為上人;当行八种道及七种法等。共5经。

  (1)摩呵男请问断三结使,成须陀洹,名不退转,然见暴牛等,尚生恐惧,命终是否堕落?佛為说贤圣弟子诸苦永尽,永无復有,虽尚有餘存,如一滴水耳;须陀洹至迟七返生死,即得尽苦际,若勇猛精进,便转进為家家。

  经意同《杂阿含》第930经、《别译杂阿含》第155经。

  (2)有一婆罗门在七日中,亲族死亡二十七人,忧愁苦恼不已,那伽波罗為其说法,并示观无常之法;婆罗门遂发心出家学道,精进修持,证阿罗汉果。

  (3)佛教示比丘当观慈、悲、喜、护、空、无相、无愿七处善及观察四念处法。

  经意同《杂阿含》第42经、失译《杂阿含经‧佛说七处三观经》、安世高《佛说七处三观经》。

  (4)舍利弗為北游比丘说当修行八种道及七种法,便得阿那含、若阿罗汉二果。

  可参阅《杂阿含》第108经。

  (5)佛讚许迦叶虽年已朽迈,犹不捨头陀行,為世间人民作良友福田;亦讚叹阿难胜於过去诸佛之侍者,能於如来未发语便知悉;并以此因缘,将法宝授付迦叶、阿难二人,令无有缺减。

  经意同《杂阿含》第1141经、《别译杂阿含》第116经。

  【八法】有二品,20经。

  1.八难品:内容叙说当求方便,,远离八难;堕八大地狱的因果;八未曾有法;八大人念;行八邪与八正的果报。共10经。

  (1)佛告诉诸比丘地狱、畜生、饿鬼、长寿天、边地、根缺、邪见、无佛世等八难,使人不闻佛法,不得修行;故当求方便,远离八难之处,莫愿其中。

  经意同《中阿含‧大品‧八难经》。

  (2)世尊為诸比丘说八大地狱及所附小地狱之因果,堕入其中者,受苦无量,不可称计,罪毕乃得出离;故应修八正道以远离之。

  可参阅《长阿含‧世记经‧地狱品》。

  (3)内容有(一)佛告别毗舍离,以四法印作最后之遗教,劝诸人民勿怀忧愁,并留下鉢,令毗舍离人供养之。(二)佛往拘尸那竭,以父母力起大石,降伏五百力士,并為说如来之神力、智慧远胜目犍连、舍利弗百千万倍。(三)荼罗繫头比丘尼依佛言教证三达智,佛听许其先取灭度,并记為智慧捷疾第一比丘尼。(四)佛在双树间,将入涅槃,阿难悲泣,佛开示转轮圣王与阿难所各具有之四未曾有法。(五)佛说待女人之法。(六)佛开示罚车那比丘之法。(七)度拘尸那竭五百摩罗為最后之在家弟子,须拔為出家弟子。(八)佛说最末之教诫,并嘱付弟子,大称尊,小称贤,相视如兄弟等。

  与竺法护《佛说力士移山经》、竺法护《佛说四未曾有法经》同本,亦可参阅《长阿含‧游行经》。

  (4)阿须伦告诉佛,大海中有八未曾有法,使诸阿须伦乐在其中。佛开示阿须伦,如来法中亦有八未曾有法,使诸比丘乐在其中;阿须伦听佛开演教法后,向佛懺悔所造之不善业。

  经意同《中阿含‧未曾有法品‧阿修罗经》。

  (5)释尊為比丘说天地大动有八因缘:(一)大风、火、水、地起变动。(二)菩萨从兜率天降入母胎。(三)菩萨出母胎。(四)菩萨出家学道成正觉。(五)如来取灭度。(六)神足比丘变现神通。(七)诸天由宿福得作帝释、梵天王。(八)眾生福尽,国王不乐本邦,各相攻伐。

  经意同《中阿含‧未曾有法品‧地动经》、《长阿含‧游行经》。

  (6) 阿那律思惟八大人念义,并往问世尊。佛為阿那律开示戒胜於闻,少欲、知足、闲居、持戒、三昧、智慧解脱、多闻、精进等八大人念中,精进最上、最胜,无有能比者;四部眾当修习此八大人念。

  经意同《中阿含‧长寿王品‧八念经》、支曜《佛说阿那律八念经》。

  (7)释尊為比丘说少欲、知足、閒居、持戒、三昧、智慧解脱、多闻、精进等八大人念之成就,胜於剎利、婆罗门、长者、沙门、四天王、三十三天、魔王、梵天王等八部眾;故当修行此八法。

  (8)阿那邠邸长者於四城门、大市、家中及佛、比丘僧八处平等惠施,佛讚叹之,并為说施予贤圣之眾,能施少获福多,施多获福多;劝当以喜悦心,供养圣眾。

  (9)世尊為比丘说须以随时、鲜洁、自手、无憍恣心,不望回报、求解脱、求施良田、為眾生而不為己等八事行财物惠施,所获福报无量,渐至灭度。

  (10)世尊為比丘说说八邪道為趣泥犁之路;八正道為向涅槃之道。

  2. 马血天子问八政品:内容叙说佛陀為马血天子说示三世诸佛皆以正见等贤圣八品,得尽生死边际;佛陀為优波离说修持八关斋戒及发愿功德;习八邪道,堕入恶趣;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八法,随世迴转等。共10经。

  (1)佛為马血天子说三世诸佛皆以贤圣八品道得尽世界之边际,马血天子闻此,即於座上得法眼净。

  可参阅《杂阿含》第1307经、《别译杂阿含》第306经。

  (2)佛為优波离说修持八关斋戒及发愿功德,并举示自己昔日在宝藏如来及灯光如来之时,发愿成佛而蒙授记之本生事,说明发愿功德不可称记,能至甘露灭尽处。

  (3)佛因见水漂木,為诸比丘说漂木若不逢八事,便将渐入海,以喻行人之修道,若无八事,便将至涅槃。牧牛难陀闻此喻,发心出家。

  经意同《杂阿含》第1174经。

  (4)阿闍世太子日遣五百釜食供养提婆达兜,比丘闻此,稟告佛陀,佛為…

《增一阿含经 解题》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