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敍说佛初成道时,於波罗[木*奈]仙人鹿园度五比丘,说四諦之法;又往优留毗村降伏恶龙,并度三迦叶及弟子千人,以神足、言教、训诲三事教化,时千比丘尽成阿罗汉;再往迦毗罗卫国,度诸释种,并為父王说法,广演妙义,当时父王即集合臣民而说:诸有兄弟二人者,当听取一人出家学道。於是,阿难、阿那律等诸王子皆於此时出家学佛。
(6)世尊為比丘说敍说三斋日四大天王、天王使者、太子案行天下,伺察人间善恶,是日当持八关斋法,闭塞六情,防止五欲。并说佛教四部眾如何传授优婆塞、优婆夷八关斋法。最后劝善男子、善女人受持八关斋戒者,所愿皆成。
可参阅《中阿含‧晡利多品‧持斋经》、支谦《佛说斋经》、失译《优陂夷堕舍迦经》、沮渠京声《佛说八关斋经》。
(7)世尊為比丘说信、财、持梵行三法现前,善男子、善女人获福无量,所以当求方便,成此三法。
(8)世尊因拘深比丘常好斗讼,犯诸恶行,乃说长寿王之事,告诫当同一师侣,共一水乳,勿共斗讼,拘深比丘犹不听取,佛乃捨去。后至跋耆国,见阿那律、难提、金毗罗三人和合共住,精进修持,便与阿那律论上人之法,时长寿大将至,佛乃讚叹此三族姓子:若忆此三人者,能获大利,当於此三族姓子,起欢喜心。
可参阅《中阿含‧长寿王品‧长寿王本起经》、《中阿含‧双品‧牛角娑罗林经》、康僧会《六度集经》第10经、失译《长寿王经》、佛陀耶舍共竺佛念等《四分律》卷四十三、佛陀什共竺道生等《五分律》卷二十四。
(9)世尊為比丘说身邪、戒盗、疑三结使,能繫缚眾生,不能从此岸至彼岸;故当求方便,灭此三结。
(10)世尊為比丘说空、无愿、无想三三昧,不得此三三昧者,久在生死,不能自觉;故当求方便,得此三三昧。
【四法】有七品,61经。
1.四諦品:内容叙说当修苦諦、集諦、尽諦、苦出要諦四諦,断生死根本;当捨离卵、胎、湿、化四生,成就四諦法;以四种鸟喻四种人。共10经。
(1)世尊為比丘说若不觉知苦、苦集、苦尽、苦出要四諦,则堕五道中,轮转生死;若得此四諦,能断生死根本;故当做方便,成此四諦。
(2)世尊為比丘说亲近善知识、闻法、知法、法法相明四法,多饶益人;当求方便,成此四法。
可参阅《杂阿含》第843、1125经。
(3)佛為阿难说若如来出世,能成就四未曾有法;当发喜心向如来所。
可参阅《中阿含‧未曾有法品‧未曾有法经》
(4)世尊為比丘说五盛阴為担、人身為持担人、爱著因缘為担因缘、永尽爱结為捨担;当作方便,捨离於担。
经意同《杂阿含》第73经。
(5)世尊為比丘说当捨离卵、胎、湿、化四生,成就四諦法。
(6)舍利弗為比丘詮释:世间之四种人:与结相随而不知者、与结相随而如实知者、不与结相随而如实不知者、不与结相随而如实知者。并说恶、不善法、起诸邪见,名為结,结使已尽之比丘,四部眾及诸梵行者皆来供养。最后目犍连讚叹舍利弗所说法。
经意同《中阿含‧秽品‧秽品经》、法炬《佛说求欲经》。
(7)佛以果之生熟為喻简别四种比丘:(一)虽具威仪而犯戒者,如果生而似熟;(二)威仪似缺而戒全者,如果熟而似生;(三)戒律威仪俱缺者,如果生而实生;(四)戒律威仪悉成就者,如果熟而实熟。当学熟果之人。
(8)世尊说比丘為捨戒,弃衣鉢等物,还俗作白衣,犹如随嵐风吹杀飞鸟,身首异途。
(9)佛以四种鸟為喻简别四种比丘:(一)身仪好而戒法劣者,如騺鸟形好而声丑;(二)戒法好而身仪劣者,如拘翅罗鸟声好而形丑;(三)身仪、戒法皆劣,如兔梟声形俱丑;(四)身仪、戒法皆好者,如孔雀声形俱好。当学声形俱好。
(10)佛以四种云雷雨為喻简别四种比丘:(一)善诵诸经而不说法者,如有云雷而不雨;(二)身仪好、修法无失,虽不多闻、不诵诸经,然能受法、好从善知识、好说法者,如有云雨而不雷;(三)身仪不好,又不修善法、不多闻、不诵不修诸经、不说法者,如有云却不雨不雷;(四)身仪好,喜学问、受不失、好说法、善教化他人者,如有云亦雨亦雷。
安世高《佛说七处三观经》第10经。
2.四意断品:内容叙说诸善法中,无放逸為第一,当无放逸,修四意断;有四种人应起塔供养。共10经。
(1)世尊為诸比丘说诸善法由住不放逸地而滋长,如万物依於地长大,故当无放逸修四意断。
(2)世尊為诸比丘说诸善法中,无放逸為第一,如诸王中转轮圣王為尊,故当无放逸修四意断。
(3)世尊為诸比丘说诸善法中,无放逸為第一,如诸星宿光中,月光為第一,故当无放逸,修四意断。
(4)世尊為诸比丘说诸善法中,无放逸為第一,如诸花中婆师华為第一,故当无放逸,修四意断。
(5)佛為波斯匿王说世间有四种人:(一)先闇后明,指贫贱者、六根不具者,勤修善法,终生天上。(二)先明后闇,指顏貌端正之豪贵者,无真知见,不修善法,死堕地狱。(三)从闇至闇,指贫贱者、六根不具者,无正知见,不修善法,死堕地狱。(四)从明至明,指顏貌端正之豪贵者,勤修善法,终生善处。当学先明而后明,莫学先明而后闇。
可参阅《杂阿含》第1146经、《别译杂阿含》第69经、玄奘《集异门足论》、求那跋陀罗《佛说四人出现世间经》。
(6)世尊為比丘敍说少壮、无病、寿命、恩爱集聚四法,世人所爱;少壮之后老病、无病得病、寿夭、恩爱集聚復别离四法,世人不爱,但诸天、人、转轮王,乃至诸佛,不得免除,故如来受衰老之报;若觉知戒、定、慧、解脱四法,则断生死根;当求涅槃,出离生、老、病、死、恩爱别离,常念无常。
经意同《杂阿含》第1240经、《别译杂阿含》第67经。
(7)波斯匿王因母命终而愁忧,不奢蜜大臣善巧方便予慰导。佛為波斯匿王述老、病、死、无常,犹四方大山来压眾生,非力所能却;并劝波斯匿王,当以法治化,莫以非法;而名此法為除愁忧之刺。
经意同《杂阿含》第1227经、《别译杂阿含》第54经、法炬《佛说波斯匿王太后崩尘土坌身经》。
(8)世尊為比丘说如来了知并证得无常、苦、无我、涅槃四法,為天上、人中独尊。
可参阅《杂阿含》第972经、《别译杂阿含》第206经。
(9)内容有:(一)佛脊痛小息,而敕舍利弗為诸比丘说法。(二)目揵连乞食途中,為外道打杀,骨肉尽烂,以神足回精舍辞舍利弗,将先其入涅槃。(三)舍利弗请先佛涅槃,得佛允许,即入定、出定為眾说无常、苦、无我、涅槃四法本末;将返本生处入灭,途中罹疾,释提桓因亲自供养,為除不净。(四)均头持舍利弗之舍利及衣钵至阿难处,佛开示诸行无常。(五)佛感慨僧团损失,犹如大树失枝。(六)目揵连三请,佛允其入灭。(七)佛叹僧团减损,然如来没有愁忧。(八)佛為阿难说转轮圣王、阿罗汉、辟支佛、如来四人,应起塔供养。
可参阅《杂阿含》第638经。
(10)敍说婆迦梨久患病,求刀自杀;临自刺时,思惟五阴,知有生法皆死法,即得解脱,入无餘涅槃。魔欲觅其生处,了不可得;是佛弟子中,信解脱第一。
经意同《杂阿含》第1265经。
3.等趣四諦品:内容叙说佛陀常说四圣諦,舍利弗以无数方便广演四諦;佛国说菩萨為眾生上首的四法;有四种人可敬可贵,是世间的福田等。共10经。
(1)内容有(一)佛陀常说四諦法,并敕诸比丘当亲近舍利弗、目犍连;(二)舍利弗以无数方便广演四諦,令无数眾生快得善利;当求方便,行此四諦。
可参阅《中阿含‧舍梨子相应品‧分别圣諦经》、安世高《佛说四諦经》、弗若多罗共罗什《十诵律》卷六十。
(2)世尊為比丘说外道不能分别欲、见、戒、我四受,若能具有妙法(平等之法),则能分别诸受,与法相应而无违,於诸行无有缺漏,成就四沙门果;此妙法為法行之本,更无復有沙门出此上者,能胜此者。
可参阅《中阿含‧舍梨子相应品‧师子吼经》。
(3)佛為阿那邠邸长者说以慈心、诚心、平等心行布施,获福无量,并举本生為毗罗摩婆罗门时,曾作大施,但功德不及作僧房舍、受三皈、持五戒;若能於弹指顷慈愍眾生,以欢喜惠施,并不起想著,此福功德不可称计。
经意同《中阿含‧梵志品‧须达哆经》,亦可参阅法天《佛说长者施报经》、失译《佛说三归五戒慈心厌离功德经》、求那毗地《佛说须达经》。
(4)佛以日出、人民普共田作、百鸟悲鸣、婴孩啼哭四事,比喻如来出世、檀越四事供养、高德法师演微妙法、魔波旬惊怖。
(5)佛為弥勒菩萨说菩萨以平等、欢喜、不為己、思惟菩萨為眾生上首四法,成就檀波罗蜜,具足六度,疾成无上正等正觉。
(6)佛為比丘说如来出世以四无所畏,在大眾中作师子吼转梵轮;故比丘当成就四无所畏。
(7)佛為比丘说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四眾,聪明勇悍、多闻博古明今,法法成就,在大眾中最為第一,当学之。
可参阅《杂阿含》第873经。
(8)佛為比丘说有四种金翅鸟能食四种龙,然不能食事佛之龙,因如来行慈、悲、喜、护四等心;所以比丘当行四等之心。
可参阅《长阿含‧世记经‧龙鸟品》。
(9)佛為比丘说善知识以知时、自手、净…
《增一阿含经 解题》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