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增一阿含经 解题▪P7

  ..续本文上一页根。

  经意同《中阿含‧王相应品‧天使经》、慧简《佛说阎罗王五天使者经》、竺曇无兰《佛说铁城泥犁经》,亦可参阅竺曇无兰《五苦章句经》、曇无兰《佛说泥犁经》、《长阿含‧世记经‧地狱品》。

  (5)受岁之日,佛敕阿难击楗椎集眾,僧眾自恣,清净无咎;多耆奢以偈讚叹佛及诸比丘,佛印可其為造偈第一、所说无疑难。

  与竺曇无兰《佛说新岁经》、竺法护《佛说受新岁经》同本,亦可参阅法贤《佛说解夏经》、《杂阿含》第1212经、《别译杂阿含》第228经(、《中阿含‧大品‧请请经》。

  (6)世尊為比丘说三十三天子五衰相现,当堕猪胎;帝释教令自归三宝,得免恶道,降生為长者子,出家证果;於佛前宣述四諦,佛听许為大沙门。

  (7)文荼王因第一夫人命终而忧愁,那罗陀為说除忧之患经,教令不忧於应失、应灭、应老、应病、应死之物;文荼王遂除诸愁苦,自归三宝,不復杀生。

  (8)佛為比丘说病人不择饮食、不随时而食、不亲近医药、多忧喜瞋、不起慈心向瞻病人,有此五法,不得时差;病人择食、随时而食、亲近医药、不怀愁忧、咸起慈心向瞻病人,有此五法,便得时差;故当捨离前五法,奉行后五法。

  (9)佛為比丘说瞻视病人,不得时差与得时差各有五法。

  (10)佛為师子大将说惠施有名闻四远、於尊贵者间不畏难、眾人爱戴、死后生人或天中、智慧超羣而现身漏尽等五功德;若於布施时知四諦法,欲得证果,皆悉如意。

  (11)佛為比丘说檀越惠施之日,得五事功德;欲得长寿、端正、无病、无能胜、无上正真之辩等五种功德,当行施命、施色、施安、施力、施辩等五事。

  与失译《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同本。

  (12)佛為比丘说应时之施有五事:施远来人、施远去人、施病人、俭时施、初得食先施持戒精进人。欲行此五事,当念随时施。

  可参阅安世高《佛说七处三观经》。

  2.五王品:内容叙述五大国王谈五欲;;佛以五种战斗人简别五种比丘;扫塔有五事不能成就功德,有五事能成就功德;恆一处住,有五种非法等。共10经。

  (1)波斯匿王、毗沙王、优填王、恶生王、优陀延王等五大国王共论色、声、香、味、触五欲,各偏其一,因往问佛。佛示:当平等论之,五欲随所好各有妙,然各有过失,各有出要,有所乐,心即染著。

  经意同《杂阿含》第1149经,亦可参阅《别译杂阿含》第72经。

  (2)内容有(一)佛记月光长者子尸婆罗极有大福,当与五百童子出家学道,得阿罗汉,為福德第一;(二)尸婆罗得道后,在人间游化,极受人、天供养,并前往舍卫城,度化叔父,使归敬三宝;(三)佛為诸比丘说尸婆罗之本生因缘。

  (3)佛以五种战斗人简别五种比丘:(一)见色便起欲想,捨法服之比丘,如第一战斗人,见风尘便怀恐怖;(二)共语便起欲想,捨法服之比丘,如第二战斗人,但见高幢便怀恐怖;(三)被触便起欲想,捨法服之比丘,如第三战斗人,见弓箭便怀恐怖;(四)虽被触起欲想,但不捨法服之比丘,如第四战斗人,入阵被捉,或丧命根,不得逃出;(五)虽见色、共语、被触不為所动,更能修不净观得解脱之比丘,如第五战斗人,打退眾敌,而自游化。当观恶秽淫不净行,除去色欲。

  (4)佛再说五战斗人以喻比丘,经意大同於上经。

  (5)佛為比丘说扫地有五事不能成其功德,有五事能成其功德。

  (6)佛為比丘说扫偷婆(塔)五事成大功德,五事不能成其功德。

  (7)佛為比丘说长游行人有五艰难,不多游行人有五功德。

  (8)佛為比丘说恆一处止,有意著屋舍、意著财產、多集物、贪著亲亲、恆共白衣往来等五非法;故当求方便,勿一处住。

  (9)佛為比丘说不一处住人有不贪屋舍、不贪器物、不集财物、不著亲族、不与白衣共相往来五功德;故当求方便,行此五事。

  (10)佛因见大树為火所烧,為比丘说:寧投身火中,不与女人交往;寧以利剑断手足,不以无戒受人恭敬;寧以热铁鍱缠身,不以无戒受人衣裳;寧吞热铁丸,不以无戒受人信施;寧卧热铁牀,不以无戒受人牀敷;寧受须臾之苦痛,不以此罪入地狱中受无量苦。当念修行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之五分法身,使今世获其果报,得甘露道,又能使檀越受福无穷。

  经意同《中阿含‧七法品‧木积喻经》。

  3.等见品:内容叙说流离王灭释种的本末因缘;;沙门五毁辱法;世间五事不可得;五种人不可疗治等。共10经。

  (1)舍利弗為诸比丘说持戒比丘、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均当思惟五盛阴為无常、苦、恼、多痛畏,亦当思惟苦、空、无我。

  可参阅《杂阿含》第259经。

  (2)记叙流离王灭释种的本末因缘。

  (3)释尊為诸比丘说诸天临命终时,有五衰相现,诸天以人间為善处,於如来法中出家学道,得三达明。

  (4)世尊為比丘说沙门出家有髮长、爪长、衣垢、不知时宜,多有所论等五毁辱法;而多论说者復有人不信言、不受其教、人不喜见、妄言、斗乱彼此等五事;故当除此五事,并无邪想。

  (5)内容有(一)频毗娑罗王以衣被、饮食、卧具、医药四事供养如来及比丘僧,佛為王和群臣演说微妙法,六十大臣及五百天人得法眼净。(二)贫匱之鸡头梵志发心以所贷得的三两金钱,备办食具供养如来、漏尽阿罗汉及比丘僧,诸天奉佛旨意,特為襄助。鸡头梵志以此功德,求作沙门,终於成阿罗汉。

  与法炬《频毗娑罗王诣佛供养经》同本。

  (6)世尊為比丘说世间有应丧之物欲使不丧,应尽之物欲使不尽,应老之法欲使不老,应病之法欲使不病,应死之法欲使不死等五事最不可得;故当求方便,修行信、精进、念、定、慧等五根,转有漏成无漏。

  (7)世尊為比丘说諛諂、姦邪、恶口、嫉妒、无反復等五种人不可疗治;当学正意,所行如法。

  (8)释提桓因与阿须伦共斗,诸天得胜,阿须伦被缚,若阿须伦王心念诸天法正,则身无繫缚,若念诸天法非,则身被五繫;比丘若兴结使,则在魔境界,為魔所缚,不得脱诸苦恼;当求方便,无有结使,越出魔界。

  可参阅《杂阿含》第1110、1168经、《别译杂阿含》第39经。

  (9)世尊為阿难说五盛阴以无欲、无作為磨灭法,以灭尽者,名為灭尽;当知五盛阴灭尽,更不復生。

  (10)世尊為生漏梵志说由於人民慳贪,结缚习行,爱欲之所致,使风雨不时,所种不长,国土毁坏,民不炽盛。

  4.邪聚品:内容叙述五种非人;如来為五事而出现於世;有五施不得其福,有五施得大福;有五时不应向人礼;女人五恶等。共10经。

  (1)世尊為比丘说由应笑不笑、应喜不喜、应慈不慈、作恶不耻、闻善不著意等五事,知此人住邪聚;由应笑则笑、应喜则喜、应慈则慈、可耻则耻、闻善著意等五事,知此人住正聚。当除邪聚,住於正聚。

  (2)世尊為比丘说如来為转*轮、度父母、无信令信、使发心、授佛决等五事出现於世;故当起慈心向於如来。

  (3)世尊為比丘说以刀、毒、野牛、淫女、神祠等五者施人不得其福;以园观、林树、桥梁、大船、房舍等五者施人能得大福;故当念修行五惠施。

  (4)世尊為比丘说女人依色、亲族、田业、儿、自守等五力轻慢夫主,夫主以富贵力覆蔽女人;弊魔波旬有色、声、香、味、细滑(触)等五力,若圣弟子能成就无放逸力,胜魔五力,度诸畏难,至无為处;故当念修行而不放逸。

  (5)世尊為比丘说女人有生豪贵家、嫁富贵家、使夫言从语用、多有儿息、在家独得由己等五欲想;比丘亦当有戒、闻、定、慧、解脱等五事可欲之想,故当求方便,行於善法,除去不善法。

  (6)世尊為比丘说在塔中、眾中、道路、病卧、饮食等五时,不应向人作礼;不在塔中、不在眾中、不在道路、不病卧、非饮食等五时,為知时之礼。当作方便,知时之行。

  (7)优头槃度化毗舍罗先,佛為记说毗舍罗先施汤浴佛之功德,於六十劫中不堕恶趣,復為人身,出家学道,成辟支佛。

  可参阅《杂阿含》第1181经、《别译杂阿含》第95经。

  (8)有一比丘欲捨戒还作白衣,佛為说女人有秽恶、两舌、嫉妬、瞋恚、无反復等五种恶,復為说不净观,劝修梵行;比丘闻法已,精进修持,便成阿罗汉。

  安世高《佛说阿难同学经》

  (9)世尊讚嘆多耆奢因观五阴而断欲证果,当观察五阴之本,皆不牢固。

  经意同《杂阿含》第1214经、《别译杂阿含》第230经。

  (10)僧迦摩捨家,出家学道,经七返降魔,方成阿罗汉道,佛因此听许七返出家,过此限者,则為非法,并讚其為能七返降魔第一比丘。

  与慧简《佛说长者子六过出家经》同本。

  5.听法品:内容叙说随时听法有五种功德;造作浴室有五种功德。共5经。

  (1)世尊為比丘说随时听法有未闻得闻、已闻重讽、见不邪倾、无有狐疑、解甚深义等五种功德;当求方便,随时听法。

  (2)世尊為比丘说造作浴室有除风、病差、去垢、体轻、肥白等五种功德;欲求此五种功德者,当求方便,造立浴室。

  (3)世尊為比丘说施人杨枝有除风、除涎唾、生藏得消、口不臭、眼得清净等五种功德;欲求此五种功德者,当念以杨枝惠施。

  (4)世尊為比丘说屠杀牛羊等生灵者,无善根,杀心招诸恶报,不得搭乘车马、大象等;当对一切眾生起慈心,持不杀戒。

  (5) 内容有(一)释提桓因劝请佛上三十三天為母说法,时二龙王阻挠,目连前往降伏,使归敬三宝。(二)二…

《增一阿含经 解题》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