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宗科學觀▪P9

  ..續本文上一頁?爲什麼人會有貪嗔癡慢?實在說是福太薄了,資源太缺乏了,希有而不容易得到,才生起貪心。人爲什麼貪求金銀珠寶?因爲金銀珠寶太少了,太難得了,才想貪得。地上的沙土石塊爲什麼不貪?太多了,沒人要了。你所貪愛的珍寶,西方極樂世界滿地都是,哪裏都撿得到,你還會起貪心嗎?我們這裏,像剛才講的翡翠,這個不得了了,沒有人不喜愛。到西方極樂世界,你還會貪這個嗎?滿地都是。這個地方黃金不得了,大家貪愛。那個地方黃金是鋪馬路。我們這個世間,哪一個人貪柏油,鋪馬路的柏油誰會去貪?爲什麼?太多了。金銀珠寶滿地都是,你的貪心斷掉了,這個方法妙極了,不可思議!所以,貪心自然沒有了。

  所有一切心裏面想要的東西,應念就變現出來了、就變化出來了;不想要了,不想要就沒有了。也不會有我們這個世界垃圾汙染處理的問題,西方極樂世界沒有。“貪、嗔、癡、慢、疑、惡見”,生到那個地方,不要斷,自然就沒有了。修學其他的法門要斷煩惱,這個斷煩惱是真不容易。到了西方極樂世界,不需要你斷煩惱,自然沒有了,“貪嗔癡慢疑”統統沒有了,“煩惱盡”了。

  第二是“說法莊嚴”。不聞法,我們不會開悟,一定要聞到正法,才能真正打破我們的迷關,破迷開悟。世尊當年在世的時候,我們遇到佛了,聽到佛說正法。佛滅後到今天末法時期了,佛在《楞嚴經》上有一段預言,跟我們說:“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恒河沙。”這在前面跟大家報告過了。如果我們聞到邪法,不但不能開悟,迷上再加迷,錯上再加錯,果報就可想而知,這是非常的不幸。我們要聞純正的正法,說實在話,只有一個機會,就是見阿彌陀佛,親近阿彌陀佛。

  我們也許要問,親近別的佛不行嗎?東方有藥師如來,本師釋迦牟尼不能親近嗎?能,但是條件很高,你要不具備條件,你見都見不到。不容易!唯獨見阿彌陀佛容易。阿彌陀佛說你只要執持名號念他,就能見他。那誰不會念?誰不能念?能念的人,肯念的人,都能見阿彌陀佛。見阿彌陀佛,容易!所以,這個叫“易行道”。因此,才真正得到十方一切諸佛如來贊歎,一切諸佛如來都勸我們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容易成就,這個道理在此地。

  到了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說法的技巧太妙了。不但他老人家經常跟你說法,如果你感覺得佛在那裏說法,我要規規矩矩坐在那裏聽,動也不敢動一下;動一下的時候,對佛不恭敬。想隨便一點,佛沒有了,佛變個鳥來跟你說法。鳥說法,可以躺在那裏聽也沒關系。不但鳥會說法,樹也會說法,流水聲音也會說法,“六塵說法”。換句話說,你坐著聽、躺著聽、走著聽,愛怎麼聽就怎麼聽,阿彌陀佛絕對不拘束你,這個在別的地方找不到。阿彌陀佛是真正大慈大悲,六塵說法,使我們聞法不中斷。尤其是我們想聽什麼法,它就給我們說什麼法,“法門無量誓願學”,到西方極樂世界真的實現了,而且很容易就成就了,這是“說法的莊嚴”。

  另外經上給我們提出來的,我們不能夠不注意的,“清旦供佛”。換句話說,我們見到阿彌陀佛,就等于見到十方一切諸佛如來。因爲在西方極樂世界,你想見哪一尊佛,隨你的心願立刻就見到。這是佛在經上說的,阿彌陀佛自己這麼說的,釋迦牟尼佛也是這麼說的,十方一切諸佛給我們做證明,決定不會錯。

  我們對于諸佛如來很仰慕,對于諸大菩薩很敬愛,希望能親近他。像有一些同修,希望將來能夠生到彌勒淨土,親近彌勒菩薩,將來彌勒菩薩到世間來成佛,他也跟佛一道來做佛的大弟子,這個願望不錯。但是彌勒淨土雖然近,在兜率天的內院,可是去的條件很高,不是那麼容易去的。我希不希望見彌勒菩薩?當然希望。爲什麼?我跟他天天見面,我們每天供養彌勒菩薩。何況在《無量壽經》裏面,彌勒菩薩是後半部的當機者。《無量壽經》,現在夏蓮居分的四十八章,第叁十二章開始就是彌勒菩薩當機。由此可知,我們念佛人跟彌勒菩薩的關系很密切。

  但是我要親近彌勒菩薩,我不修彌勒淨土。那我怎麼見他?我念阿彌陀佛,我見到阿彌陀佛的時候,彌勒菩薩是天天到西方淨土去。他去幹什麼?跟我們講唯識。西方淨土是一個佛教大學,講唯識的教授就是彌勒菩薩。見到教授了,“老師,我想到你的內院去參觀遊覽一下,好不好?”老師一定說:“好!來,跟我一道去。”那就去了。你們修彌勒淨土去不了,我這就去了。

  而且諸位要知道,沒有一尊佛,沒有一尊菩薩,不尊敬阿彌陀佛。你看世尊給我們說,阿彌陀佛在整個佛界裏面是什麼地位?“光中極尊,佛中之王”,這是釋迦牟尼佛說的。一切諸佛如來都尊重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的學生,諸佛見到是另眼相看。你做了阿彌陀佛的學生,光榮!所以,你見任何一尊佛,不會有障礙,人家都歡迎。這是講的“清旦供佛”,就是你見這一尊佛等于見一切佛;生西方淨土,等于生一切諸佛刹土。

  我在過去讀《華嚴經》、講《華嚴經》,我講了不少年的《華嚴經》。《華嚴經》它有兩句話是很不好講,很不容易體會,“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這都是《華嚴經》上的話。我遇到這個經文,看看注解,含糊籠統念過就算了,搞不清楚。到以後讀了淨土經論才恍然大悟,原來“一”是什麼?“一”就是阿彌陀佛,“一切”就是一切諸佛。我們見到阿彌陀佛,就見到一切諸佛,“一切即一,一即一切”,這才真搞清楚了。經典裏面講的那個“一”,一就是《阿彌陀經》,或者《無量壽經》。這一部經就是一切經,一切經統統歸到這一部經,才把這個道理搞通了。而後就逐漸逐漸明朗了,原來佛法真正圓融,不可思議。

  清涼大師在《華嚴》十玄門裏面,主伴圓融,才看出佛法真正的狀況。原來這個“一”不是專一。我剛才跟諸位講的是專一,統統定在阿彌陀佛西方淨土。定在專一是應我們的機,佛法講契機,契我們的機,我們從這個“一”,在這一生當中決定成就。在另外一個“一”,我們未必能成就。在理上講沒有錯,事上講是我們自己的根性有了問題,不見得能成就。所以,我們今天這個“一”,決定是阿彌陀佛西方淨土。但是我們在講解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到,這個“一”是任一,不是專一,任一才平等,任一才合理。

  譬如,阿彌陀佛是主,所有一切諸佛都是伴。主伴這個伴就是學生,老師只有一個。阿彌陀佛做老師,一切諸佛菩薩都是這個佛的學生;藥師如來做主,阿彌陀佛也是伴。毗盧遮那佛是主,藥師如來、阿彌陀佛也都是伴;釋迦牟尼佛爲主,毗盧遮那佛也是伴。所以,這個主是任何一個都可以做主的。假如是觀世音菩薩做主,那阿彌陀佛怎麼辦?阿彌陀佛也是伴。諸位要明白這個道理,一個是主,一切是伴。任一個都可以做主,任一都可以爲伴,主伴圓融。所以,這個法界是圓融的,法界裏面沒有界限,法界裏面沒有沖突,確確實實是清淨平等,這是一絲毫欠缺都沒有的。

  這是說到到西方極樂世界,你能夠自在聞法,能夠親近一切諸佛如來,所知障沒有了。我們在這個世間,昨天講的一個好的老師、同參道友真難得,西方極樂世界那就太容易了,到處都是。你所親近的諸佛菩薩智慧圓滿,智慧圓滿就是所知障盡了,這是你成佛的“因”具足了,就是成佛第一個條件你已經得到了。

  下面講“緣”。先講正報莊嚴,再講到往生。正報往生就是“果”,我們先說“果”。正報是我們的身體,我們在《無量壽經》裏面,四十八願是西方極樂世界最根本的這個經典,一切都要依四十八願爲主。釋迦牟尼佛給我們介紹西方極樂世界,跟四十八願完全相同。如果跟四十八願不相同的,決定是假的,那就不是真的。所以,西方淨土是依四十八願爲最主要的依據。釋迦牟尼佛跟我們講“淨土叁經”,就是四十八願的詳細說明,沒有一句違背的。

  佛在經上告訴我們,凡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 壽命都跟阿彌陀佛一樣是無量壽。所以,這個無量裏面,真的是以壽命爲第一德。我有了無量的壽命,我就有足夠的時間去修學,不怕時間長,有的是時間。何況智慧無量、德能無量、才藝無量,樣樣都得到圓滿的無量。換句話說,凡夫下下品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這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就是佛的本願威神的加持,使你的性德也開顯了,跟阿彌陀佛完全相同。

  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我們身體的體質跟阿彌陀佛相同,個子高矮跟阿彌陀佛也相同,面貌跟阿彌陀佛也相同。所以,阿彌陀佛是什麼樣子,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統統是一個樣子,這是平等世界。爲什麼平等?我在講四十八願也說過了,因爲佛在做菩薩的時候,在修行的時候,參觀訪問了一切諸佛的刹土,看到衆生的煩惱。這些煩惱從哪裏來的?不平等來的。譬如,做人身體健康,面貌端正,他就驕傲,“我很了不起”!身體衰弱,面貌差一點,就有自卑感,這煩惱就生了。所以,佛一想,“我這個世界,大家相貌都一樣,也沒有傲慢的,也沒有自卑的,這個多好!”所以他的世界,一生到那邊去,面貌跟佛完全相同,平等世界。心同貌才同,那個地方的心跟阿彌陀佛一樣的心,一樣的願,因此容貌也完全一樣。平等世界,把所有一切煩惱,它自然就化除掉了,這是阿彌陀佛建造西方極樂世界很高明的構想,他實現了。這是“正報莊嚴”。

  “一生補處”是講成就。“一生補處”是菩薩地位的盡頭,就是我們常講的等覺菩薩、後補佛。凡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一生一定證得一生補處。換句話說,一生必定圓滿成佛,這個在其他世界上不可能。在我們這個世間,佛講成佛要叁大阿僧只劫。換句話說,你舍身受身不曉得有多少次,生生死死,不是一生當中可以成就的。西方世界壽命長,無量壽,一生成就。因此,我們就明了這一個法門真的是當生成就的法門,一生成就,就是這一生。

  諸位必須要知道…

《淨宗科學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佛教的學位製度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