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禅海蠡測▪P5

  ..續本文上一頁其所悟,與之符契。囑曰:從緣悟達,永無退失,善自護持。

  按:靈雲所悟,非爲解悟,實證悟也,然猶是前之一截耳。故沩山囑曰:善自護持,即保任長養之義也。

  五臺山智通禅師,初在歸宗會下,忽一夜連叫曰:我大悟也!衆駭之。明日上堂,衆集,宗曰:昨大悟底僧出來! 師出曰:某甲。宗曰:汝見甚麼道理,便言大悟

  試說看。師曰:師姑原是女人做。宗異之。師便辭去。宗門送,與提笠子,師接得笠子戴頭上便行,更不回顧。後居五臺山法華寺。臨終有偈曰:舉手攀南鬥,回身倚北辰。出頭天外看,誰是我般人

  按:若斯大徹證悟者,往古及今,數不多見。然其大悟者何事,必須細揀,未可妄學也。

  故知看讀公案,大需智力,未可徒記言行,以資談柄。《五燈》《指月》諸書,搜集諸禅終生未徹者,確亦不少。豈容妄竊兵符,亂殺晉鄙乎!縱饒坐脫立亡于指顧之間,亦只許其修行得力;必論見地透徹,猶有事焉。即或舍利無數,肉身不壞,亦只可稱法門式範,切莫被其瞞卻人天正眼也。今者,不惜眉毛拖地,略一檢點古人。雖是孟浪,實具深心,狂妄之過,果報自甘。觀今鑒古,希世之參禅者,勿以我狂而自落陷阱。衆生皆成佛,我願追隨地藏菩薩于後。若知見不正,妄自爲是,裝模作樣,以愛惡心爲褒貶者,輕人適爲自輕,何如努力修行,嚴守語戒之爲得乎!

  機 鋒 轉 語

  禅宗之有機鋒轉語,爲宗門勘驗見地造詣,問答辯論之特別作風。雖有時引用俗語村言,或風馬牛不相及之語;乃至揚眉瞬目,行棒行喝,皆有深意存焉。且皆深合因明論理之學,非無根妄作。後世宗徒,見地未實,工用毫無,強學古人機鋒轉語,馳騁宗門,以爭勝負,直同畫虎類犬,嫫母效颦,名之曰口頭禅,尚爲雅號,實則狂妄亂統,自誤誤人,適自成爲禅魔耳!古德機用,亦有在同參道友相見,偶或遊戲叁昧,言笑之余,稍涉機趣,事同幽默,實出有因,此類事固堪供後人把玩,然不可以爲訓也。

  機鋒者,乃具眼宗師,勘驗學者見地工用之造詣。如上陣交鋒,短兵相接,當機不讓,犀利無比。或面對來機,權試接引,如以鋒刃切器,當下斬斷其意識情根,令其透脫根塵,發明心地。或兩者相當,未探深淺,故設陷虎迷陣,卓竿探水,以勘其見地工用之深淺。一句轉語,撥盡疑雲,相與會心一笑。故機鋒非無意義,更非隨便作爲。禅門古德機用,大都出言隽永,不同凡響,而格調新奇,迥非習聞。後之言機鋒者,往往預先構思,編出奇特言句,以當機用者,斯則陋矣!古德雲:“掣電之機,不勞伫思。”“言思即錯,擬議即乖。”“思而知,慮而得,乃鬼家活計。”應機接物,語語從自己心中實相天然流出,豈可妄加意識蔔度之詞哉!如佛說一大藏教,皆爲應機而說,亦即爲佛之機鋒轉語也。禅門古德開示,語多平實,直顯明心,亦即機鋒轉語也。豈盡須奇言妙句,或作女人拜,或作鹁鸪鳴,或掀禅床,或畫圓相,方爲機鋒乎

  此誠所謂叁世佛冤,爲宗門流弊之大者焉!

  茲揀機鋒作略,簡爲六類,姑爲論之。雖然,言诠實法,已是刻舟求劍,圖形妙用,事同吠影掠虛,若逢臨濟,必棒下無生矣。爲弊爲利,非關我事,見仁見智,惟有自知,“不惜師子弦,爲君千萬彈”也。

  簡機鋒六類者:如“接引學人”、“勘驗見地”、“辨器搜括”、“鍛煉盤桓”、“換互開眼”、“簡煉操履”,試分述之。

  接引學人如:

  百丈參馬祖爲侍者,經叁年,一日,侍馬祖行次,見一群野鴨子飛過,祖曰:是甚麼

  師曰:野鴨子。祖曰:甚處去也

  師曰:飛過去也。祖遂把師鼻扭,負痛失聲,祖曰:又道飛過去也

  師于言下有省。師再參,侍立次,祖目視繩床角拂子,師曰:即此用,離此用。祖曰:汝向後開兩片皮,將何爲人

  師取拂子豎起。祖曰:即此用,離此用。師挂拂子于舊處。祖振威一喝,師直得叁日耳聾。

  按:此則公案,初即馬祖接引機用,次即機鋒轉語,但不可輕易讀過。試問:馬祖在叁年中,何獨于野鴨子飛來,方接引百丈

  又,何獨扭其鼻子,不用他法

  百丈于負痛後,即有省,省的什麼

  所得程度何如

  百丈侍立,馬祖又何以目視拂子

  師弟同言“即此用,離此用。”而馬祖何以不許可百丈

  何以又振威一喝,曰:“即此用,離此用。”百丈又何以叁日耳聾

  水潦和尚問馬祖,如何是西來的的意

  祖乃當胸踏倒。師大悟。起來拊掌呵呵大笑雲:也大奇,也大奇,百千叁昧,無量妙義,只向一毛頭上,一時識得根源去。乃作禮而退。師後告衆雲:自從一吃馬祖踏,直至如今笑不休。

  按:水潦問法,馬祖何必用當胸踏倒而後悟去

  悟者何事

  所得程度如何

  如何是直至如今笑不休

  他如鳥窠吹布毛,何其輕松。雲門損一足,何其刻毒。圓悟聞豔詩而悟,何其風趣。慈明以謾罵接引,何其鄙俚。

  諸師悟入因緣,各有不同,而莫不仗宗師之心狠手辣,于其病根深處,毒下一刀,令彼自明自肯方休。然此觀機應接,施設機鋒,誠如陷阱機關,觸著便喪身失命,非易事也。若無此通天手眼,自稱宗師,從學千人,百無一悟,機權接引,死守成規,豈但誤人,實亦自誤。甯不自念度衆生者,果爲何事

  所度者,究爲如何

  齋心自省,豈可護短。

  勘驗見地如:

  夾山上堂,僧問如何是法身

  山曰:法身無相。曰:如何是法眼

  山曰:法眼無瑕。道吾不覺失笑。山便下座,請問道吾:某甲適來只對這僧話,必有不是,致令上座失笑,望上座不吝慈悲。吾曰:和尚一等是出世,未有師在。山曰:某甲甚麼不是,望爲指破。吾曰:某甲終不說,請和尚即往華亭船子處去。山曰:此人如何

  吾曰:此人上無片瓦,下無卓錐,和尚若去,須易服而往。山乃散衆束裝,直造華亭。船子才見,便問:大德住甚麼寺

  山曰:寺即不住,住即不似。師曰:不似似個甚麼

  山曰:不是目前法。師曰:甚處學得來

  山曰:非耳目之所到。師曰:一句合頭語,千古系驢橛。師又問:垂絲千尺,意在深潭,離鈎叁寸,子何不道

  山擬開口,被師一桡打落水中。山才上船,師又曰:道!道! 山擬開口,師又打。山豁然大悟,乃點頭叁下。師曰:竿頭絲線從君弄,不犯清波意自殊。山遂問:抛綸擲鈎,師意如何

  師曰:絲懸綠水,浮定有無之意。山曰:語帶玄而無路,舌頭談而不談。師曰:如是,如是。遂囑曰:汝向去直須藏身處沒蹤迹,沒蹤迹處莫藏 身,吾叁十年在藥山,只明斯事,汝今已得,他後莫住城隍聚落,但向深山裏,钁頭邊,覓取一個半個接續,無令斷絕。 山乃辭行,頻頻回顧。師遂喚阇黎,山乃回首。師豎起桡子曰:汝將謂別有

  乃覆船入水而逝。

  按:夾山答僧問語,錯在何處

  大悟以後,出世上堂,道吾再理此問,夾山仍如前答。道吾曰:這番徹也。同是此語,何以前後有別

  此勘驗學人之顯微鏡法也。 夾山不恥下問,求道心真,大可效法。船子勘驗來學,接引機用,何其眼明手狠,其關鍵又何在

  夾山以後上堂,仍說:“目前無法,非耳目之所到。”其故何在

  複次,夾山未見船子以前,確已有得,唯無師在耳。其前所得到何程度

  須師再煉,原因何在

  洛浦乃臨濟得意弟子,因臨濟謂其見地未徹,妄自尊大,負氣而走。濟明日升堂曰:臨濟門下,有個赤梢鯉魚,搖頭擺尾向南方去,不知向誰家齑甕裏淹殺!師遊曆罷,直往夾山卓庵,經年不訪夾山。山乃修書,令僧馳往。師接得,便坐卻,再展手索。僧無對,師便打。曰:歸去舉似和尚。僧回舉似。山曰:這僧開書,叁日內必來,若不開書,斯人救不得也!夾山卻令人伺師出庵,便與燒卻。越叁日,師果出庵,人報曰:庵中火起!師亦不顧。直到夾山,不禮拜,乃當面叉手而立。山曰:雞枉鳳巢,非其同類,出去!師曰:自遠趨風,請師一接。 山曰:目前無阇黎,此間無老僧。師便喝,山曰:住!住!且莫草草蔥蔥,雲月是同,溪山各異,截斷天下人舌頭,既不無阇黎,爭教無舌人解語

  師伫思,山便打。因茲服膺。一日問山,佛魔不到處如何體會

  山曰:燭明千裏像,暗室老僧迷。又問:朝陽已升,夜月不現時如何

  山曰:龍銜海珠,遊魚不顧。師于言下大悟。山將示寂,垂語曰:石頭一枝,看看即滅矣!師曰:不然! 山曰:何也

  師曰:他家自有青山在。山曰:苟如是,即吾宗不墜矣。

  按:洛浦得少爲足,妄自尊大,以臨濟之明,終難收拾,待至夾山,目視雲漢,高自位置,夾山故設迷陣,慈悲接引。及見面時,洛浦將在臨濟門下學得來之棒喝方便,大肆咆哮,夾山不動聲色,斯斯文文,輕輕阻止,直問得洛浦無言可答,無理可伸,仍然用棒打之。同爲用棒,何其不同如此

  洛浦因此得大悟去,終爲夾山法嗣。宗師用心度人之苦,勘驗接引悟緣之奇,究爲如何

  若斯勘驗來機,設施接引,宗門公案,比比皆是。莫不眼明手快,迅示旨歸,豈真有法與人,終生自居師位。無些子接引方便者,所可妄冀,自稱宗師大德者,宜深自省鑒焉。

  辨器搜括如:

  雪峰與岩頭至沣州鳌山鎮,阻雪。頭每日只是打睡,師一向坐禅。一日喚曰:師兄!師兄!且起來! 頭曰:作甚麼

  師曰:今生不著便,共文邃(雪峰名)個漢行腳,到處被他帶累,今日到此,又只管打睡。頭喝曰:噎!眠去!每日床上坐,恰似七村裏土地,他時後日,魔魅人家男女去在。師自點胸曰:我這裏未穩在,不敢自謾。頭曰:我將謂你他日向孤峰頂上,盤結草庵,播揚大教,猶有這個語話

   師曰:我實未穩在! 頭曰:你若實如此,據你見處,一一道來,是處當爲你證明,不是處爲你劃卻。師曰:我初到鹽官,見上堂舉色空義,得個入處。頭曰:此去叁十年,切忌舉著。又見洞山過水偈曰:“切忌從他覓,迢迢與我疏。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頭曰:若與麼,自救也未徹在!師又曰:後問德山,從上宗乘中事,學人還有分也無

  德山打一棒,曰:道甚麼

  我當時如桶底脫相似。…

《禅海蠡測》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