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現代學佛者修證對話(下集)▪P16

  ..續本文上一頁時不講了。 現在我們研究這個四禅八定的境界,初禅、二禅、甚至叁禅,都還未離開生理的色陰和受範圍,離不開氣脈的感覺狀態。到了四禅定的境界,已經不談氣脈了,氣脈已經通了。但是,達到這個境界是否就是成佛得道了?還不是。所以佛在《楞嚴經》上告訴阿難:“現前縱得九次第定,猶是法塵分別影事。”意思是說,現在,你就是修到九次第定,也還不過是意識的境界。“法塵”,與第六意識相對的叫法,包括一切思維、知覺、和感覺;塵,外面的灰塵,還不是本身。“分別影事”,心意識的分別所産生的,由思想功能變化而來的,還只是道的影子,不是道的體。釋迦牟尼佛當時對阿難講:你不追尋生命功能的本體,只在這些功夫境界上轉,距離道還呢!但是從另一個方面講,一切賢聖、阿羅漢,一切菩薩,他們的功夫都到達一定的境界了。

  當然有些禅宗祖師們,不走功夫的路線,直取無上菩提也是有的,這裏不談這個路線。但到底他們只是了解了最好的,最清淨、美麗的,真善美的一面。相反的,不是真善美的那一面你還沒有去見,沒有走完全程。要走過全程,必須要漸修四禅八定,任何一程都要走到,直到菩提,這才是了不起的事。

  阿羅漢的滅盡定

  我們把四禅八定給大家作了一個簡單的介紹,下面爲大家講解一下小乘阿羅漢境界的滅盡定。

  羅漢進入涅槃時,會跳到虛空現十八變給你看,完了以後,自己用叁昧真火,在空中引起定中的火大,把自己化掉,不用汽油或瓦斯。羅漢成就最後走的時候有四句話:

  我生已盡,梵行已立;

  所作已辦,不受後有。

  我所有的生命,到這一生已達到盡頭,該做的事已經做了,人世間欠的帳該還的已經還了,不再回來了,證得滅盡定,一切智慧都不用了。

  滅盡定是證得涅槃境界的一種現象,而涅槃是道體。以大乘菩薩、佛的境界來講,羅漢境界是“有余涅槃”,並非佛菩薩境界的無余涅槃。所以,羅漢進入滅盡定涅槃境界,八萬四千劫後非出定不可,出來以後重新修行,回心向大,走大乘路線,最後成佛,得無余涅槃。

  得了滅盡定還沒有跳出叁界外,以禅宗來講,得了滅盡定是“擔板漢”,走到了“空”的一邊,還不能起妙有。換句話說,這個境界只能讓你避開八萬四千劫,最後出定,重新走大乘路線才究竟。

  得到滅盡定的人,氣脈當然已經通了,所以他可以調兵遣將一樣,隨意調動自己的四大,要想調動火大當然可以做到。羅漢分兩種,一種兼修神通,一種不兼修神通,所以羅漢不一定有神通。

  由此再回轉來看那些密宗祖師們,大部分都是走四禅八定小乘的路線,最後,充其量不住滅盡定的涅槃,往生他方佛菩薩的國度去了。對于這個苦難的娑婆世界,都有點逃避的味道,因此都被禅宗祖師們列入半吊子的範圍裏了。

  四禅八定與四加行

  四禅八定是共法,既然是共法,你要學佛求證形而上道這個本體,自然也離不開這個共法,你不要認爲是共法就看不起。不管是顯教還是密宗,都是從我們的根本老師釋迦牟尼佛那兒來的。釋迦牟尼佛本身的修證,就是從共法開始的,這是第一點要了解的。

  釋迦牟尼佛以後的那些密宗大祖師們,不管是紅教、白教、黃教、還是花教,都曾經過嚴格的禅定修持。他們記錄下來的那些境界,都屬于禅定的範圍,都離不開氣脈的變化。修氣脈修拙火充其量都是在初禅、二禅,最高不過叁禅的境界,但這樣說並不代表做到這點很容易。這是第二點總結。

  前面講到很多人的入定經驗,像有名的憨山大師山上入家和在弟子家入定,慧持法師入定好幾百年,以及現代的廣欽老和尚入定的經驗。他們入定後身心皆忘,甚至不知道入定有多少天,都是靠引磬才出定的。

  什麼都不知道的定境也有很多差別,一種是無想定,一種是無所有處定,一種是昏沈,不包括空無邊處定。空無邊處定還有空的境界。其實昏沈不是定,把它算作定境的一種是我講話的方便。

  那麼這些案例都是什麼定呢?是無想定還是無所有處定?還是昏沈定?現在一般人學佛打坐第一個困擾是思想停不了,好像每個人都想入定,其實你問他入定是什麼意思,他也不清楚。

  是不是什麼都不知道叫作定呢?難道佛法的目標就是什麼都不知道嗎?如果這就是佛法,那我還何必學呢?吃安眠藥就可以了,再不然學成木頭石頭一樣,那不是比我們講的那些定的境界還厲害嗎?山門外的那對獅子在那裏一千多年了,那是成佛得道了嗎?所以“定”是一個大問題。

  我提出這些問題是叫你們參究,要大家懂得教理。光知道呆板的打坐而不通教理,就是外道,就是魔道。所謂外道就是“心外求法”,到本心以外去找佛法。所謂魔道就是被迷糊住了,被魔悶住了,自己不清楚自己在做什麼。

  再其次,像憨山大師、廣欽和尚那樣證到什麼都不知道,一入定就是好多天也很難啊!他們的氣脈總應該有點通了,否則,一個身體有障礙不舒服的人,別說入定好幾天,就是讓他連睡叁、四十個種頭他也做不到。

  打坐不一定是“定”,打坐是練習進入一種定的姿勢。“定”的境界在佛法中也叫叁摩地,舊譯中簡稱叁昧。叁摩地有很多種,所以佛講有“百千叁昧”。衆生有八萬四千煩惱,可以進入對應某一種煩惱的叁摩地。因爲煩惱不是有意修持來的,所以煩惱不叫叁摩地,只有修持的成果才叫叁摩地。比如作水觀的人,把身心都融化爲水的現象現前,那是水觀的叁摩地;作火觀的人整個身心進入很深的定境,別人只能看見一團火光,火光裏面還有身體的形象,這是火觀的叁摩地。

  佛法真正的修定修止觀之路,與四禅八定有什麼關系呢?每一個禅定過程都有四加行的暖頂忍世第一法,因此彌勒菩薩特別講了一部《現觀莊嚴論》,講解四加行的重要。

  四禅八定裏面的四個定境,用現代的話來說,屬于精神狀態,跟生理有關聯但又不同。實際上四禅八定都沒有離開第六意識的範圍。籠統來講,可以說修氣脈、得初禅、二禅、叁禅比較偏重于生理的色陰、受陰區域。四定修好了,你的氣脈一定也有一點通了,否則你無法得定。四加行是這些定的前奏,沒有四加行的基礎你無法得定。其實,暖頂忍世第一法,也在那個定境裏面,就好像我們今天晚上喝的湯裏面放了醬油、鹽、白糖、辣椒,你覺得很好喝,你也不會去管裏面是醬油還是鹽,或者別的什麼東西,其實那個湯包括了所有這些成分。

  四禅與四定沒有什麼固定的搭配,四定其實也是一個方法,可用在四禅的任何一禅裏面。

  憨山大師在五臺山入定,出定後好像忘記了一切,虛雲老和尚在終南山入定幾十天,也有類似的情況。根據我個人的經驗,有時候出定後連人都不認識了,你們沒有真實修持經驗,不懂。但是嚴格來講,這種定不是正定,屬于唯識講的昏沈的無心,等于一種睡眠和悶絕。憨山大師是明朝的大師,我不好公開講,你們文字上最好不要記載,記載了很多人要罵我的。我倒不怕罵,祖師自己也知道那不是清明的定境界。所以,你們不管是學密也好,學顯教也好,都要把般若中觀唯識叁樣搞清楚。但是很可惜,一般人都把唯識當成哲學研究了,其實唯識是一個非常嚴重的講修證用的書。

  紅教六種中有

  我們有的同學修過紅教,紅教裏面講六種“中有”(生死中有、夢境中有、妊娠中有、禅定中有、法性究竟期、轉生中有)。比如說,我們人從死後到重新投胎是一段中有,這段的中有身也叫中陰身,死後靈魂重新投胎,變成胎兒出來。我們活著的這一段也是中有,從白天醒著到夜裏睡著了,這個中間又是一個中有。所以我常常問一般參禅用功的人,你知道自己是怎麼睡著的嗎?注意啊,當你靠有枕頭上要睡著的那一刹那是什麼樣,你知道嗎?一般人聽了我的話就去注意了,結果又睡不著了。不注意呢,就又昏沈了,一般人就是這樣。

  我們的念頭在夢與醒之間也是一段中有。一個念頭過去了,後一個念頭還沒有生起,有時候好像楞住一樣,這一段也是中有。我們呼吸一進一出之間也是中有,彌勒菩薩在《瑜伽師地論》裏告訴我們,有個“中間息”,指的就是這個。修安那般那修止息,我所以常常罵你們修數息觀都在亂修,不是叫你光數呼吸啊!又不是學會計!中有認識清楚之後,你就可以把握昏沈與散亂中間是什麼了。

  如果拿本體來講,散亂不是定,昏沈也不是定,散亂與昏沈都是本體來的,就好像黑暗與光明都是一個東西所變的。不過我們現在是講功夫,不管你本體不本體,黑暗就是黑暗,光明就是光明。那麼在黑暗與光明中間是不是也有一段中有呢?那個好像亮又好像不亮的東西是什麼?認識清楚這個,你就懂得用功了,上起路來就快了。

  鐵牛定禅師公案

  現在我用禅宗的方法,叫你們參一個公案,注意,不是參話頭。我特別把《大事因緣》這本書印了,希望你們大家注意。書中有這麼一個公案,有一位叫鐵牛持定的禅師,很用功,已經參禅很久了。有一天,大家在禅堂打坐,都很嚴肅,他老兄卻躺下來睡覺了。這可不得了,按禅堂的規矩,這樣做是犯規矩的,要打棒子,不是打屁股,是打背。嚴重的時候,一個香板打下來膀子就脫掉了。不過師父都有本事,馬上就可以給你重新把膀子接起來。如果沒有這個本事的話,千萬不要隨便拿香板打人啊!

  他師父曉得他已經領悟了,把他叫起來問他:“怎麼可以犯規矩呢?你說,你的心在那裏?”鐵牛持定就作了一個偈子:

  鐵牛無力懶耕田,帶索荷犁和雪眠,

  大地白銀都蓋覆,德山無處下金鞭。

  他說,我好像一條牛在耕地那麼辛苦,帶著身上的繩索和犁地的鐵犁,倒在雪地裏就睡了,整個世間都被一片白色覆蓋,德山師父向那裏打我呢?嘿!大悟了,不處罰了,你們參參這個公案。

  凡夫定與頑空定

  剛才有同學問到,如果有人入定…

《現代學佛者修證對話(下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習禅錄影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