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現代學佛者修證對話(下集)▪P17

  ..續本文上一頁十幾天,醒來以後所有的事都記得,這算不算一種定?答案是,不一定。不過要了解這一點,需要看五蘊解脫的道理,這個我們馬上就要講到,現在只作一個初步的說明。

  佛在顯教的經典裏講到:“製心一處,無事不辦”。製心一處就是一種定的初步,凡夫也可以做得到。佛有一次作過一個試驗,叫國王找一位被判死刑的犯人來,令犯人頭上擺一盆洗臉水,手裏拿兩盞燈,如果犯人能叁天叁夜不動,油燈不熄,就恕犯人無罪。如果犯人頭動了,洗臉盆倒下來,油燈就會熄,犯人就失去了這次免罪的機會,就要被處死。這個犯人很感謝,結果叁天叁夜沒有動。所以製心一處,無事不辦也是一種定境,是凡夫的定境,也是一種功夫,不過不是般若,不是修道的禅定。所以,我常常說,任何功夫,不管是練武功也好、氣功也好,製心一處,無事不辦,假以時日,自會成功。

  現在給你們講一個我個人的經驗。我二十多歲的時候,有一個階段,自己試驗頑空定的境界,這個境界不是無想定,不是空無邊處定,就是拿一個空的觀念,把其他都丟掉。結果,叁個月以後,拿起筆來一個字也不會寫,所有寫過的書,看過的東西,也都忘記了。嘿!這個境界太可怕了。慢慢的,通過思想回憶,五天以後都恢複了。這個也說明記憶這個東西是非斷非常,你若想把它斷了,則什麼都沒有了,你要把它提起來,則什麼都有了。這些都是實際求證的經驗。總而言之,不要以爲進入定境就是什麼都不知道了,常入這種定,死後來生的果報是畜牲道,變豬,這點要特別搞清楚。

  換句話說,你爲什麼智商主低呢?從科學的角度來說,這與腦有關,左腦的某一部分,如果長期不用,會達到白癡的境界,活著是白癡,死後變畜牲,這樣的修行不如不修。

  另外,宗喀巴大師在《菩提道次第論》裏也再叁提到這一點,大家要特別注意。但是你們不要聽了就不敢打坐,不敢入頑空定了。哎呀,我拜托你,你能入頑空定我還向你頂禮呢,你們是連頑空也頑空不了啊,尤其像那些腦筋時時刻刻活動的人,能做一天白癡也不錯。

  第四章 五蘊解脫 修證次第

  前面講了五蘊以及四禅八定,現在我們講五蘊解脫和修證次第。我把《楞嚴經》的重點和秘密抽出來,取個名字<增補楞嚴法要串珠修證次第>。你們許多人雖然都讀過這個經典,但是怕都沒有注意到這些重點,因此就拿原文,帶領你們讀書。

  《楞嚴經》講五十種魔境,就是說修持走岔路的境界有五十種。現在人不知道,實際上,像國內氣功、特異功能,包括印度、尼泊爾歐美那些莫名其妙的修法,這些魔境,佛當年都已經講過了。大家看不懂,因爲翻譯用的是古文。其實佛說的都是有科學根據的。如果把五十種魔境配合現代科學,詳細作個說明,對人類的貢獻應該很大,但是沒有時間去做,這個世界人太多,讓他瘋一下也不錯。

  第四章 五蘊解脫修證次第

  色陰解脫與楞嚴大定

  汝坐道場,銷落諸念,其念若盡,則諸離念一切精明。動靜不移。憶忘如一。當住此處,入叁摩地。如明目人,處大幽暗。精性妙淨,心未發光。此則名爲色陰區宇,若目明朗,十方洞開,無複幽暗,名色陰盡。是人則能超越劫濁,觀其所由,堅固妄想以爲其本。(《楞嚴經》卷九---一七九頁。)

  汝坐道場,銷落諸念,其念若盡,則諸離念一切精明。道場兩個字翻譯得很有趣。四十年前,一位中國教授在美國史丹福大學教禅學,他翻譯了很多禅宗典故寄到臺灣,要我給他修改。我看了就頭大。修改還不如自己寫!他是位老先生,怎麼給他改呢?當時我有個學生,年紀比我大,要是現在還活著,已經超過一百歲了。我這位學生曾留學加拿大,我說,你看英文,看完後告訴我內容。他看了就笑:“老師啊,他把禅宗祖師講的道場譯成了墳場。”我說:“他沒有錯啊。”他是沒有錯,他小的時候在中國大陸,一定看到過和尚給死人念經,送到墳上,叫做“作道場”。所以他把道場翻譯成墳場了。

  他當然是錯了,什麼是道場呢?道場就是修道的場合,密宗叫曼陀羅或壇城。你今天在這個位置上兩腿一盤,或者打坐,或者念佛,這裏就是你的道場。也不一定講打坐不打坐,所以佛告訴你,行住坐臥都行。不過,靜坐是求證道業方法裏面最重要的一個姿勢,尤其是盤腿跏趺坐,是過去、現在、未來諸佛采用的。

  所以這裏講,你坐在道場。你注意啊,他中文翻譯得太美了,很容易一下就讀過去了,每個人都認爲自己很聰明,不肯用心。“銷落諸念”,一切雜念自己不起了,注意不是你把它壓下去了。“銷落”等于下雪時雪飄下來自己化了,雜念都掉下來,雜念自己清淨了。

  “其念若盡”如果你所有的雜念都幹淨了,清清楚楚了,注意,我把念都解釋成雜念了,到下一句就清楚了。 “則諸離念一切精明”那麼你就內心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可不是雜念,不是妄想,很自然的,中間一個雜念都不上來,道家有一句話,“煩惱無由更上心”,此時,外界對你沒有任何影響,即使是一把槍頂在你頭上,你都沒有生氣和煩惱,來吧,打死就打死吧!比如參禅、念佛、或念咒,開始時雜念非常多,等你製心一處,專心到某個程度的時候,慢慢雜念沒有了,就連念咒這一念也沒有了,一切離念,離開妄想。

  “動靜不移,憶忘如一。當住此處,如叁摩地。”

  一動一靜之間,都一直保持雜念自然清淨的境界,沒有變動。一動一靜是講生活的形態,尤其是在家人,還要去辦公室工作,還要做事,在動中也要保持這種境界。或者趕快去辦公室一兩個鍾頭,處理完事情回來,再進入這種狀態。

  “憶忘如一”,不管你是用心去保持這個境界或者不用心去保持都一樣。這裏的“憶忘”兩個字,一個代表用心加上保持,一個不需要用心保持,它反正在這個境界中。“當住此處,入叁摩地”,應該這樣入叁摩地,這是定境。如果盤起腿打起坐來只是在禅堂有定境,放掉腿就什麼都沒有了,那不是修定,那是修腿。

  你們應該提問題啊,你們不提,那好,我幫你們提。世尊,有沒有一種方法可以求得製心一處呢?您老人家告訴我,達到這個境界氣脈是否通呢?答案是:不用方法。這個《楞嚴經》所講的“楞嚴大定”,等于《華嚴經》裏面講的“法界自性”。以我們中國話來講,要“體任天然”任是一切放下,連放下也不要,很自然就達到個境界,這裏其實也是講專一,不過這個專一不像小乘,要加一個什麼方法或者念一句佛、咒子或者作一個菩薩本尊的觀想等。這裏是自然就達到的。體任自然,銷落諸念,在智慧裏,這就叫做“法界體性自性智”。當然你也可以走小乘的路線,那是別的法門了。

  從現代生理科學的立場告訴你,在這個境界上,氣脈一定甯靜,氣住就達到止息的境界,呼吸幾乎沒有了,但是還有一點,心脈也快要打開了,所以講心與物是互相影響的,氣脈不調和,色身四大沒有調好,雜念思想就不會停下來,氣就甯靜不下來,注意,佛對這個一點沒有明說,這是我加進來的,很值錢啊!

  色陰區宇

  “如明目人,處大幽暗。精性妙淨,心未發光,此則名爲色陰區宇。”

  佛他老人家真是很慈悲,又爲你作了一個比喻。他說,到了這個境界,就好像是一個眼睛好好的,沒有瞎,沒有近視,也沒有老花的人,被關在一個黑暗的房子裏,先問你們一個問題,你們有沒有被關到一個極其黑暗的房子裏的經驗?(有人答:“有,停電的時候。”師答:“關那麼一下下不算數。”)

  密宗有一個方法,叫“閉黑關”只准七天,房間不大,可以通風,裏面有床鋪,有洗澡的地方,可能還擺一張桌子和椅子,當然還有佛像,你一個人裸體在裏面打坐,一點光都沒有,這是修眼通,也可以說是修天眼用的。處在黑暗久了,慢慢會有亮光了,那個亮光不是太陽光,不是月亮光,也不是燈光,是真實能看見的光哦! 至于這種亮光在物理上叫什麼,我現在不告訴你們,要參考現在的物理學、光學的理論。

  佛是說你上面的這個境界,就好比是有眼睛的人處于黑暗裏,我給它加上褲子啊衣服啊,根據自己的經驗,把它形容得更仔細,你們不要被我的話騙住了。所以現在學佛不懂科學就免談了,佛都知道這些道理,不過,他老人家生活在兩千多年前,不是現在,如果現在他老人家再來說法,就會加上科學了。

  黑暗中那個隱隱的光是有相的光,不是自性的光明,不過于宇宙自性和你自性也有關聯。在黑暗的房子裏,什麼都看不見,可你心裏特別清楚。

  像我們原來帶兵的時候,最好的處罰就是關禁閉,不是正式坐牢,而是把你關在暗室裏,一點亮光也沒有,一點聲音也聽不見,普通人在這種情況下會怕哦,當然,如果把我關進去,那我正得其所哉,正好打坐。

  這時你的心孤零零的,只有個精性,心裏頭自己思想都很清楚,可是自性的智慧光明還沒有發出來。“心未發光”是說還沒有發智慧的光芒,無相的,心裏頭還沒有透亮,沒有大徹大悟的那種境界。“如明眼人,處大幽暗”那個黑暗裏的亮光是有相的光,是物理的作用。心光不是物理的作用,但是文字只能用光字來形容、來代表。

  現在很多學密宗的人,動不動就把“心光”的光看成有相的光,都錯了,有個電影裏演中陰境界時,也用那麼一團光,我告訴大家,這樣理解中陰光,人就更難得度了。你以爲中陰時還真有一片光明來接你啊,有是有,是“心光”,不是有相的光。像我們常說:這件事情我沒有想通,突然靈光一現,我想出答案來了,這也是心光。

  佛說到了這個境界叫“色陰區宇”。色陰是身體四大(地水火風)加空大所變化作用範圍,還不是道,憨山大師在盤山頂上經行時,看到整個的海天和世界,在一片光明之中,那是生理變化,也是在色陰區宇。

  下面佛會講十種魔境,講修行過程中的岔路,十種還…

《現代學佛者修證對話(下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習禅錄影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