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當佛經講一個法門時,有時提的是西方,比如講淨土宗,一定提西方;法華經講東方現瑞。這是什麼理由呢?又是一個話頭。什麼叫話頭?這就是話頭。
參話頭,大家不要搞錯了,以爲是拿個小問題,在心裏嘀咕,一天到晚嘀咕,以爲這樣叫參話頭,這樣是鬧笑話。佛經就是大話頭,爲什麼從東方現瑞?講到涅槃境界才是西方現瑞。喜歡研究易經的朋友,對這個方位的道理,要多注意,這是相關的,不是偶然的。
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所以那五千比丘非退席不可,聽不下去。那些比丘專門出家修道,結果佛講真正的佛法就在世間,也不離出世間。世間與出世間無所不在。是法住法位合于道,本來在的。世間相常住永遠合于道,不一定出世才能夠成道。
法華經卷二譬喻品第叁,舍利弗說偈言:
世尊知我心,撥邪說涅槃,我悉除邪見,于空法得證,爾時心自謂,得至于滅度,而今乃自覺,非是實滅度。
首先舍利弗向佛說:我錯了,世尊曉得我的程度。當時我一切的邪念、妄念去得幹幹淨淨,以爲這就是涅槃。小乘到這裏,的確是涅槃的最高境界。不要看不起小乘佛法,大乘佛法是要以小乘佛法爲基礎。我們講修證,這個第一步沒做到,還是不行啊!舍利弗是到了這個境界以後,再求進步,所以認錯。
舍利弗說:我在修持的過程,完全停掉了邪念,達到了空的境界,于空法得證。我們常說四大皆空,只是理念上達到。你肚子餓時,明知四大皆空,何以還會覺得餓?冷起來,你說四大皆空,冷也空,不錯,理論上是“性冷真空,性空真冷”,但是不穿衣服,你就受不了,那是什麼理由?佛法不是光講理論。所以舍利弗報告說:當時我證到了那個空的境界,自己認爲已經得道了,到了涅槃境界佛的果位。現在曉得錯了,這不是真的證入大涅槃。
大家從佛學的學理,曉得空也叫涅槃,是羅漢境界。做到了萬緣放下,一念不生,絕對空的境界,那個叫作有余依涅槃,不是最高的果位。所謂果位,拿現在來講,就是效果、成果。爲什麼叫作“有余依”?那是說雖然做到萬緣放下,一念不生,但是那一個業力根源的念,爲萬緣的種子依然還在,只是沒有爆發而已。碰到其他因緣的刺激,還是會爆發的,因爲種子習氣都在。所以最高的阿羅漢界,可以了分段生死,還不能完全超越變易生死。所以嚴格說,也不能了分段生死,只能夠在生死的過程上,請長假而已。可以曆經八萬四千大劫都在定境中,以我們來看,是八萬四千大劫,但在他本身而言,只是一彈指之間罷了。
這點不曉得你們有沒有經驗,定了幾個鍾頭,一出定覺得眼睛只閉了一下,以爲只有兩叁分鍾,事實上,幾個鍾頭過去了。所以時間是相對的,八萬四千大劫,也只在一彈指間而已。
憨山大師叁十歲的時候,同妙峰禅師上五臺山住茅篷,當時見萬山冰雪,四周寂靜,正好修行。後來天暖冰消,澗水沖激,其聲如打雷一般。憨山大師在靜中聞聲,如千軍萬馬出兵之狀,感覺非常喧擾,就問妙師,師曰:“境自心生,非從外來。”聞古人雲:“叁十年聞水聲不轉意根,當證觀音圓通。”
于是他就自己一個人,到溪水的獨木橋上,天天去坐在上面。有一天,坐在橋上,忽然忘身,音聲也沒有了,從此以後才入流亡所,心所不動,覺得響聲沒有了,再也不爲聲音所擾了。
可是有一次,在平陽太守“胡公”皈依弟子家裏,他說:“我休息一下。”就在床上一坐,一直坐了五天。家裏仆人叫不醒他,直到五天後,這個皈依弟子從外面回來,拿引磬一敲,憨山大師才出定,但不曉得自己在什麼地方。這又是個話頭——無記。不過稍過一會兒,他又知道自己在哪裏了。
憨山大師就在這個境界上。但是,這還不是究竟,所以他自己講:“荊棘叢中下足易,月明簾下轉身難。”這也就是走禅的路線。什麼是荊棘叢,心裏頭亂七八糟,妄想多。像置身于荊棘叢中,到處是刺人的荊棘,還不算太難。他說,心裏亂糟糟的,能夠把它一下放下了,當然很困難,但還不是最難。最難的是什麼?當你功夫到了一個程度,坐起來心裏頭覺得清清明明,空空洞洞的,往往就以爲這個就是了,其實,落在小乘果。舍利弗所講的,就是這個境界。這時候要想轉過來,非常難,難得很。
我勸你們要常看憨山大師年譜,尤其是出家的同學,別人修持的經過,講得確確實實,可以啓發你們。當然人家學問好、佛學好、修持好,樣樣都好,無一不好。他除了注解儒家大學外,中庸、老子、莊子也曾注解;還有奇門遁甲、地理風水、陰陽八卦、算命等,無所不通。這麼一個和尚,難怪轟動當時。這一段同舍利弗所講的有關,所以才提出來講一講。
法華經的序品裏頭,有好多話頭要參。爲什麼那些弟子們,還沒等佛開口,就曉得聽不下去了?可見那五千比丘並不簡單。他們一看情況不對了,認爲自己走出世的路子,學空就好,不想再聽其他的了,也算是有先見之明。這是什麼理由?佛的這些話,都在五千比丘退席以後講的。
第叁譬喻品,爲了這次講課的方便,我把它定一個名稱——火宅叁車之喻,叁界如火宅,這個世界受大火煎熬,衆生在這裏生活,還自以爲快樂得很。佛說這些衆生、兒子們,都不肯出火宅,只好想辦法說“有叁車”。叁車說是叁乘道——聲聞、緣覺、菩薩道。像佛這樣一個老師,愛衆生如愛兒女,可是沒有一個兒女懂事聽話的。沒有辦法,只好騙,只好誘導。誘導衆生到那些車上去,總該不會車上有人劫機,把我們劫到地獄去,那就不得了啦,就很難辦啦!(衆笑)
諸佛法藏,是諸衆生,皆是我子,等與大乘,不令有人,獨得滅度。
佛說,我愛一切衆生,如父母之愛子女,我不會只度某一個人。等與大乘,平等地給予大乘道,不會不管那些對我不好的人。好比一部大車子,不管好的、壞的,都要裝乘他們的。
皆以如來滅度而滅度之。
問題來了,這句話是說,用佛的滅度法門,而實際得到佛同樣的涅槃境界。爲什麼不說皆以世間滅度而滅度之?這是經過謹慎的抉擇用字。如來者,是佛的本體,就是都到達形而上那個法身的境界。
是諸衆生,脫叁界者,悉與諸禅定解脫等娛樂之具。
佛說,衆生們能解脫出叁界(欲界、色界、無色界)火宅的話,我給這些孩子們什麼玩具呢?禅定、解脫等等。換言之,佛說的一切法門皆是方便,等于使孩子們先得到一個快樂的境界。所以禅定、解脫等並不是涅槃、菩提之果,只是加行法門而已。
皆是一相一種,聖所稱歎,能生淨妙第一之樂。
最後最高的原則,都是“一相”,即如來實相;“一種”,即佛種。我這個法門,是過去、未來一切聖賢所稱贊的。雖然我把這些比喻爲玩具,但是你不要搞錯,這玩具不是我們的,有些什麼功德?什麼效果?能生淨妙第一之樂,這是人世間第一法的快樂,清淨美妙,但卻不是究竟。
佛說:一切衆生,皆是吾子。我愛一切衆生,猶如愛我自己的兒子一樣。
深著世樂,無有慧心。叁界無安,猶如火宅。一切衆生貪圖世間短暫而不真實的快樂,是沒有智慧的。因爲人活在叁界裏,猶如在火燒的房子裏煎熬,一天、一時、一秒,都在受煎熬。
今此叁界,皆是我有。其中衆生,悉是吾子,而今此處,多諸患難,唯我一人,能爲救護。
話頭又來了,佛說無我,這裏又說有我;生下來即說有我——天上天下,唯我獨尊。涅槃的時候,他說平常所講的無常、苦、空、無我,是方便法;究竟的道理則是常、樂、我、淨。在法華經這裏,也提起我“來”,不過也是說法的方便。所以現在他說:叁界都屬于我。這不是話頭嗎?什麼理由?第二句話是大慈悲,其中衆生,悉是吾子。佛說爲什麼談這個法門?因爲世上都是痛苦,這痛苦沒有人可以救,只有我可以救。這是什麼“我”?這是話頭,要注意!
他說:我曾說證到涅槃,證到了空,就可以了生死。我現在在法華會上,老實告訴你們,沒有這回事。什麼叫做滅?滅也不是,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永恒的在這兒。這是什麼道理?這不是話頭嗎?這還是見地的範圍。現在還在清理見地,見地清理好以後,再開始講怎麼用功。
我們這一次采用的佛學經典,已向大家報告過了,希望大家自備。我們這次講課,是爲了大家一生的修持。或者是作學問也好,講修持功夫也好,總之是非常重要的。
離諸苦縛,名得解脫。修小乘法有五個程序——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本來學佛法爲求解脫,爲什麼求解脫呢?因爲有痛苦,所以才求解脫。
是人于何,而得解脫,但離虛妄,名爲解脫。離開了一切虛妄,便得解脫。問題來了,普通人以爲虛妄就是妄念,認爲把妄念去掉了就得解脫。楞嚴經明白告訴你,五陰皆是虛妄,都要脫離。所以大阿羅漢入涅槃時,灰身滅智。佛經上說,大阿羅漢要走時,灰身滅智,口吐叁昧真火。就是自己放一把火,只見一片光一亮,身體就餐沒有了。這不是假的,真做得到。當然我們做不到,因爲沒有修持。大阿羅漢能發起地水火風的功能,意念一動,可以發起任何功能,就是這樣自在,這是大阿羅漢的境界。
我們不要以爲“虛妄”兩字是指妄念;我們的身心一切,乃至物理世界,都算是虛妄。但離虛妄,名爲解脫。可是縱然到達這個解脫境界,也只叫作小乘極果。
其實未得,一切解脫。雖做到這樣,仍未完全解脫。禅宗裏記載一個公案,有個大禅師自認大徹大悟了,結果師父涅槃時,並沒有把衣缽傳給他;反而把他的師弟從遠地叫回來,接受法位。他覺得不是味道,而師弟也知道,所以在師父火化的時候,把他叫來,鄭重地說:你以爲你悟了對不對?現在如果我把你和師父一起化了,你們哪裏見面?師兄很不服氣說:你不相信我啊,你點一炷香來,香煙還沒燒完,我就走了。換句話,我要走就走,要來就來。師弟不理,一把火把師父燒了。這個師兄也跑去盤腿,准備自己也要走,表示…
《如何修證佛法》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