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住無由歸不得 舉頭朗月又叁更
真想考驗自己的道力,要憑魔力。所以彌勒菩薩也說,魔開顯似道。真正的魔道很厲害,幾乎完全同佛法正道一模一樣,有時候假的往往比真的還真,所以往往魔道與佛道很難分別,這個要靠智慧。
由此二十相,諸住暖頂忍,世第一法衆,不退大菩提。
把這二十種不同的路子搞清楚了,你才可以開始打坐修行,才能做到安住于暖、頂、忍、世第一法裏。再進一步,四加行修成了,才能夠到達不退轉,大徹大悟的境界,證得大菩提。
下面這一節,仍在盡量的簡別魔境,魔智與道智的差別:
此處之四魔體性,五蘊魔謂五取蘊。煩惱魔謂叁界一切煩惱。死魔謂不自在而命斷。天魔謂障礙修善之他化自在天衆。
魔境的性質有四種。
第一種自己本身的魔最厲害,就是我們生命帶來的“五蘊魔”——色受想行識。今天感冒,明天發燒,這裏痛,那裏癢,這就是色蘊魔隨時在障礙你。色蘊不轉,感覺上的不舒服,都是魔境界。這五蘊魔是五取蘊。
什麼是五取?就是十二因緣當中的取,是你在執著自己,我們有這個生命,把這個身體執著得很厲害,原因是由我見、身見來的,都是要自己活得長久,五取蘊就是魔。
第二個是“煩惱魔”,就是一切心理狀況,一切心理、思想都是魔。
第叁個是最可怕的“死魔”,隨時威脅你,他要你的命,你就隨時會死。學佛的人能脫離了生老病死的有幾個?這是什麼道理?這裏頭是個大問題。要跳出生死,來去自如,自己絕對可以做主,除非有道有功夫的人才可以做到。比如曹山祖師,徒弟要他多留幾天,他就多留幾天。再如儒者羅近溪也是一樣,都有破除死魔的本事。所以說死魔不自在而命斷,你自己做不了主,它幾時來,那個功能就幾時到,你立刻就要走。當你能做得了主時,始知我命不由天。這不是吹牛的,要定力,要功夫才辦得到,自己這條命,才的確可以不由死魔所支配。
第四個是“天魔”,這是外來的,障礙你修善行,今天這個世界都是魔境界的世界。換句話說,被物質文明迷惑的,也是魔境界,這些都是他化自在天天魔的變化。
這些魔境,如果以禅宗的一句話來表達,更簡單明了:“起心動念是天魔,不起心動念是陰魔,倒起不起是煩惱魔。”任何一個念頭,自己做不了主,就是天魔。整天腦子昏昏沈沈的,則是陰魔。
由彼等能障不死涅槃故名曰魔。佛法所說的魔,就是一切能障礙你證得涅槃之道的境界。
小乘證見道位,于叁寶所獲得證信,即降伏粗分天魔。
注意,修行打坐,做四加行功夫,只要證到小乘果的見道位——念空,念頭真正到達空的人,就是于叁寶所獲得證信,的確見到真空了。以這小乘偏空之果,也能降伏了粗分的天魔,不一定要證到羅漢境界才降伏天魔。只要念頭一空、一定,證到這一點,就可以降伏天魔。
得有余依涅槃時,永斷一切煩惱,故降伏煩惱魔。
達到有余依涅槃時,身心皆空,完全清淨,雖然是有余依涅槃,阿賴耶識根本也沒有斷,但是,已經可以降伏一切的煩惱魔。一切妄念不起作用,就是煩惱魔斷了。
若證俱解脫阿羅漢,能加持壽行,得自在故降伏死魔。
道家經常講長生不老,有沒有這回事?學佛的人一聽就斥爲外道。亂批評!佛經上也告訴你有這回事。證到大阿羅漢果,壽命可以自己做主。比如佛經裏頭有句留形住世,佛吩咐四大弟子,迦葉尊者、羅睺羅尊者、賓頭盧尊者、君屠缽歎尊者等,受佛授記留形住世,等待下一劫彌勒佛到來。
有一種方法可以請賓頭盧尊者來。從前在普陀山、九華山、峨嵋山的叢林下常會有這種事,有錢的施主們來打千僧齋,供養一千個和尚吃一餐素齋,再送每人一塊銀洋。和尚一聽打千僧齋,老遠都趕了來,吃一餐好的素齋,又可拿紅包。這時候,我們這位大師兄賓頭盧尊者會來,他來時沒人知道,不過他走後會告訴你,證明佛法是真的,只是過後才讓你知道。
你只要好好修行,證到了解脫阿羅漢果,能加持自己的壽命,可以得自在,你愛走就走,不走就留下,降伏了死魔。這個魔最難降伏,真不容易,要得到阿羅漢果才行。
所以大家問我:怎麼樣叫報身成就?做到能降伏死魔,當然報身就成就了,做到這樣才能祛病延年,任何疾病都能去得了。
證得無余依涅槃時,盡滅惑業所感有漏取蘊,降伏粗分五蘊魔。
達到無余依涅槃的時候,粗分的五蘊魔降伏了。
方才我們介紹的是小乘的修證次第,現在讓我們看看大乘的情況。
大乘證得不退轉相,于叁寶所獲得證信,即降伏粗分天魔。
達到不退轉地,就是得到真空生妙有不退轉智時,那些粗分的天魔境界,可以降伏了。
得八地,已于無分別智得自在故,降余粗分叁魔。一直修到了八地,得到了無分別智,才能降伏粗分的另外叁種魔境。
微細四魔者,謂依無明習氣地及無漏業所起之意生身,即微細蘊魔。到了大乘境界,除了降伏那些粗分的四種魔境之外,還要注意檢查、降伏那些細微的魔境。
什麼是微細的魔境呢?無始以來,我們思想生命的無明習氣的根,得了道以後,配合生起了意生身,可以出陽神、出陰神。如果這些陰神、陽神不是大徹大悟後生起的,而只是夾帶了一種欲望,由一種希求心而生的,這個意生身,就是微細的蘊魔。
大乘菩薩道的魔境,微細得讓你分辨不出來。當然大家修持還不到這個境界,不懂得真正的意生身,那是菩提道的成果,法報化叁身成就。重點在:依無明習氣地及無漏業所起之意生身,這個意生身就是微細的五蘊魔,換句話說,也是由我見我執來的。人舍不得自己,空了不幹,總要抓住一個幻化之身。
無明習氣地,即微細煩惱魔。
人的根本無明,連自己都不知道,只要最後一品無明習氣還在,就有“微細煩惱”。隨便講頓悟,什麼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如果拿教理來講,這正是無明習氣的煩惱魔。注意,所以說“通宗不通教,開口便亂道”,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別說你做不到,即使你做到了,你還見不見?說不見,你在昏沈中——煩惱魔;說見,你早有一個見了;你說我兩樣都不是,那你是什麼?向上一路請你道來,道不來,按下水去,這是船子德誠禅師的教育法。
所以古代的大禅師們,通宗的,一定是通教理,自己對自己檢查得非常深入。既然你通宗,悟了,悟了你就懂,佛境界無所不知,你還有不知的,那就不算悟。儒家都講了,“一事不知,儒者之恥。”何況出世法學佛呢!
不可思議變化生死,即微細死魔。
剛才講大阿羅漢才能了脫生死,破了死魔。什麼是死魔?即使你活上五百年或一千年,還沒有破了死魔,還在變易生死中,只是把分段生死拉長,仍要受變易生死所左右,屬于微細死魔之中。
微細兩字要注意,你自己都不知道,檢查不出來,假定這個檢查得出來,你的般若智慧就成功了。佛者覺也,能夠自覺覺他,覺行圓滿才是。自覺很不容易,自己的心理煩惱等等,起了一點點都要能夠知道。
欲超彼叁魔凡能作障之法,即微細天魔。
在修行的過程裏,凡是使我們不能跳出前面這叁種魔——五蘊魔、煩惱魔、死魔的所有障礙,就是微細天魔。比方說時代的變化障礙了你,不能修了,這些就屬于天魔引起的。乃至自己造作出的環境,障礙了自己修道,也是天魔的關系。這些境況,無形中把你拉到另外一面去。
降伏微細四魔,是法身功德。故降伏微細四魔與成佛同時也。
這裏要特別注意,降伏自己內在非常微細的四種魔,是靠法身的功德,在成佛的同時,才能徹底降伏微細四魔。說到這裏,我要問大家一句,禅宗的破叁關、大徹大悟又是什麼情形呢?對這些經典沒有研究,不要隨便講悟,真正的悟與這裏所講的情形是相同的。
現觀莊嚴論略釋卷四,頂現觀品第六之二:
是對治修所斷種子之能治種類大乘隨現觀,即修道頂加行相,界唯在修道。此說修道菩薩,由加行與根本二門入超越等持,謂俱滅盡定等次第定。
大乘修定的方法:先修往上順行與下還逆行二相之獅奮迅叁摩地爲加行。順行,由凡夫而到達聲聞、緣覺。由人道而修天道,天道而修聲聞道,由修聲聞道而修緣覺道、菩薩道,節節向上。
什麼叫獅子奮迅叁昧?獅子要吃動物時,兩腿一蹦,出了最大的力量,最快速的動作,形容成道頓悟。獅子奮迅叁昧,是大乘頓悟的路子。
次乃進修超越等持之根本故。頓悟了,見道以後才開始修道,修道是超越等持定慧的力量。
其修根本時,先從初靜慮直往滅盡定。
修根本的時候,先從初禅開始,連貫的四禅八定都不能缺少,都要修到,直至滅盡定。
全無超越修一返,在這當中,修大乘道的,由初禅到四禅八定,最後修滅盡定。理是頓悟,功夫是漸修的,一步一步不超越等持,老老實實,規規矩矩地走。說自己悟了,結果功夫沒有到,你騙誰?欺天乎!
次于八定間雜滅盡定而修一返。謂從滅定起入初靜慮,從初靜慮起仍入滅定。
其次,修成功以後的人,見道以後修道,功夫也到了四禅八定,九次第定的功夫隨便你玩耍,或者兩腿一盤,馬上進入滅盡定,等一下境界又進入初禅去了。下面就告訴我們隨便玩耍。
楞伽經也說,大乘菩薩悟道以後修道,到家了以後,十地菩薩有時也到初地菩薩境界隨便玩玩。因此我們可以了解一件事,經典上講,佛入定無所不知,叁千大千世界,一切時,一切色,一切音聲,如掌中觀庵摩羅果,看得很清楚,佛都知道。但是有一回,佛在恒河邊打坐,一大隊馬車經過,聲音吵得弟子們都坐不住了,結果他老人家還在那裏打坐入定,等他出定的時候,張開眼睛一看,咦?怎麼旁邊路上都是泥巴、馬蹄印?佛是不是入昏沈定去了?當人入初禅定的時候,螞蟻叫都聽得見,怎麼佛聽不見呢?這個道理說明了什麼?在佛就不是昏沈,不是無明;在凡夫絕對是昏沈,絕對是無明。悟了道的人,由初…
《如何修證佛法》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