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認識玄奘法師系列▪P4

  ..續本文上一頁

  【注5】婆羅門:古印度分四個階級,婆羅門是最高的階級,掌握國家文化、宗教事務。

  【注6】《經百論》、《廣百論》:都是大乘空宗重要著作

  【注7】《對法論》:即小乘重要論述《阿毗達磨論》。

  【認識玄奘法師系列之八】 殑伽河遭險和那爛陀寺的學習

  中印度是釋迦牟尼佛出生的地方,那裏佛教學術之風最盛,玄奘法師在中印度前後遊曆了叁十余國,停留時間也最長。他先在祿勒那國聽大德講《經部毗婆沙》(廣釋小乘經部義的論書)。在襪底補羅國跟一位名密多斯那的大德學《有一部辨真論》(小乘論著)。在羯若鞠闍國,又依一位毗離耶犀那大德學《佛護毗婆沙》(解釋佛護一派教義的論書)。

  自羯若鞠闍東南而行至阿踰陀國,他在這裏朝拜觀禮佛陀迹後,與八十余人同船,順殑伽河東下,正向阿邦穆佉國前進中,遇到十幾條強盜的賊船,它們劫持了玄奘法師乘的船,逼使大家上岸,脫掉衣服,搶劫財物。更糟糕的是,這群強盜信仰 "突伽天神",每年要找一個狀貌端美的人,活殺血祭,此時一見玄奘法師如此儀容端莊,喜出望外,立即遣人取水,在花林中和泥塗地作壇,把玄奘牽上去,准備殺他祭祀。  

  玄奘法師並不慌亂,他婉轉地向強盜解釋道:"以我這樣醜陋的身體,能作祭神的禮品,當然不敢吝惜。但我遠來,是禮佛聖迹,並學經法,志願未遂卻被殺戮,恐怕並不吉利!"一同臨難的人也代爲懇求,甚至有願以身代替的。但強盜堅決不答應,玄奘法師知道無可挽救,便對他們說:"希望你們給我片刻時間,不要急于逼迫,讓我正念分明的死亡,就是你們對我的恩澤了。"同行諸人,欲救不得,憫其遭遇,齊聲痛哭。

  而此時的玄奘法師卻專心正念思維彌勒菩薩之所(因玄奘法師修學的唯識宗,臨終求生彌勒菩薩之所)。法師很快便入定【注1】了,他在定中似乎已經過了數天,並來到了彌勒菩薩莊嚴無比的妙寶臺,參見了菩薩。于是法師身心歡喜,全然忘記了即當就死的事。

  這時,突然黑風四起,折樹飛沙,河湧巨浪,把船都掀翻了,這些強盜們嚇得大驚失色,急忙問大家:"這和尚是什麼來曆?"同行人把玄奘法師的經曆講給他們,警告他們說:"若是殺了他,你們有無量罪過。"強盜們馬上決定釋放他。當一強盜上前解繩時,玄奘法師這才從定中被驚起,他仍閉著眼睛問道:"時間到了嗎?"強盜說:"不敢害師,願受忏悔!"玄奘法師知道了原委,于是向群盜講法,勸他們改邪歸正。群盜深受感動,當即將武器投河,物歸原主,歡歡喜喜地互相告辭了。

  玄奘在北、中天竺遊學、觀覽已有四年,此時的玄奘法師己經叁十五歲了,他繼續前進,向天竺最高的佛教學府那爛陀寺進發,打算在那裏得到深造。

  那爛陀寺是古天竺摩揭陀國王舍城東的著名寺院(今印度比哈爾幫巴臘貢),據傳,原是帝日王爲北天竺曷羅社盤社比丘所建,後經曆代國王擴建,成爲古天竺規模最大的寺院。全寺占地一千二百畝,分八個大院,僧房鱗次栉比,佛塔成排有序,極其壯麗崇高。寺內聚集了精通各項學術的學者,常住人就有一萬左右。國王爲了表示欽重,撥出百余城邑負擔供養,學人衣食無憂,安心向學。由于該寺在佛教研究方面顯著地位,成爲全印度所有佛教學者們最最向往之地。

  寺院的主持是年已一百六十歲的戒賢法師,他的道德學問爲衆景仰,大家都不呼其名,稱他爲"正法藏"。寺內學者聽說玄奘法師求法而來,派了四十名大德前往迎接,然後引見戒賢法師。玄奘法師依照規矩,很恭敬地頂禮參見,戒賢法師命坐,問他:"從何處來?"他答:"從支那國【注2】來。欲依法師學《瑜伽論》【注3】。"戒賢法師一聽"支那",就流下淚來,當即喊來了弟子覺賢,讓把他自己叁年前病中的情形告訴大家。

  原來叁年以前戒賢法師四肢患病,如火燒刀割,痛苦異常,法師因此而打算絕食自盡。誰知有了這個想法後,夜裏便夢見文殊菩薩,對他說:"你過去世作國王時殘害衆生,故招此苦。你應當悔責自己,弘揚正法,方能解除怨業。欲絕食自盡,得不到解脫的,死已再受身,還得受苦。叁年後有支那國的僧人來此學經,現在已經出發在路上了。你應該耐心等待他,爲他講法,此人得法後,將來會廣泛流通,利益衆生。從今日以後你的病會漸漸好起來。"從那之後,戒賢法師果然漸漸病患轉輕,此時終于見到了已等待叁年的玄奘法師,當然是悲喜交加。衆僧聽後,無不唏噓驚歎,玄奘聽了也感慨萬端。

  于是,玄奘法師被安置在幼日王院,被待以上賓之禮,招待極爲周到。每天供給擔步羅果一百二十枚,槟榔子二十顆,豆蔻二十顆,龍腦香一兩,並供給大人米一升。 這種米大于烏豆,作飯香鮮,爲此國特産,平時只供國王和大德食用,所以又稱爲大人米。蘇油乳酪石蜜等則隨日取足。此外並有侍者一人,幫助料理瑣事,出行則乘象輿。並有二十人陪從。那爛陀寺主客萬僧,得到這樣供給的,連玄奘法師一共只有十人。

  那爛陀寺聚集著佛教大乘、小乘十八部,以及欲典吠陀(印度古典經書)、因明(印度的邏輯學)、聲明(印度的文字文典學)、天文、地理、醫方、術數等各種學者,這些人中間,能解經論二十部的有一千余人,能解叁十部的有五百余人,能解五十部的連玄奘法師在內只有十人。只有戒賢法師一切窮覽,無所不通,德秀年耆,爲衆宗匠。戒賢法師本來因年事己高,早就不再登壇講經了,自夢感之後,講經之心驟生,玄奘到來後,戒賢精神奕奕,旋即開講《瑜伽論》,每次前來聽講的僧衆,濟濟滿堂,多達數千人,前後共講了十五個月。

  玄奘法師在這裏前後鑽研學習了五年,聽戒賢法師談《瑜伽論》叁遍、《正理論》一遍、《顯揚聖教論》及《對法論》【注4】各一遍,同時還學習了婆羅門書及印度各派學說。那爛陀寺的講經,爲講座式,一人主講後,衆所者可以發問,辨難析疑,氣氛熱烈,活潑生動。玄奘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中,進一步提升了自己的思辯能力,深得戒賢法師的信任和器重,爲此他多次奉師之命爲僧衆講解《攝大乘論》和《唯識抉擇論》等。

  但是,玄奘法師並不以此爲止,五年以後他開始向天竺各地遊學,先後從名師學習了《毗婆沙》、《順正理》、《集量論》、《大衆部根本阿毗達摩》等論,以及《瑜伽要義》、《正量部根本阿毗達摩》、《攝證法》、《成實》等,之後重回那爛陀寺。當他參見戒賢法師後,又聽說寺西有個出家大德名般若跋陀羅的,學問很好,又從學兩月,咨詢所疑。又特赴杖林山勝軍居士處,用了兩年的時間,學《唯識決擇論》、《成無畏論》、《莊嚴經論》、《不住涅槃》、《十二因緣》、以及問瑜伽、因明等,才再度回到那爛陀寺。各地遊學時間總計四年。

  玄奘在遊曆中,到處參拜佛像聖迹,其中有一次令他終身銘記。在伴爛拏鉢伐多國有一座秀麗的山,山上的精舍【注3】裏供養著觀世音菩薩的像,據說有求皆應,很靈驗。由于參拜的人很多,看護者將其圍上柵欄。玄奘法師到那裏依照天竺的禮儀,准備了許多鮮花,遠遠的撒向菩薩像。但此前他許了叁個願:一是願學後平安回國,若遂願請"花住尊手",二是願命終見彌勒菩薩,若遂願則請"花挂尊兩臂",叁是見某些經中說,衆生中有一類沒有佛性,自己對此感到疑惑,如果一切衆生都有佛性,都可以修行成佛的話,願"花貫尊頂"。許願後他撒花,竟然全部如願,玄奘歡喜無比,旁邊的人見了,莫不禮敬贊歎。

  重回那爛陀寺的玄奘法師,由于綜攝各師所長,學識與世無雙。戒賢法師命他在寺開講《攝大乘論》及《唯識決擇論》。當時寺內有位大德名師子光,他學般若宗,爲大家講《中百論》,因而對《瑜伽論》頗有指摘【注6】,但原來聽師子光講經的人,卻漸散歸到玄奘法師處。玄奘法師爲了消除師子光的誤會,特著《會宗論》叁千頌(梵文著作已失傳),闡述二宗宗義並不相違的道理。該論會通大乘各家精義,深入淺出,精要得當,受到戒賢法師和諸大德的贊許。他的講座和著作,由那爛陀寺象電光一樣迅速傳遍了五天竺各地。

  而師子光則大感慚愧,憤而出居菩提寺,另找東印度一同學名旃陀羅僧诃到來與玄奘法師論難,希望能洗刷去這一恥辱。不料旃陀羅僧诃到來以後,憚于玄奘法師的威嚴,竟默不敢言。自此,玄奘法師聲譽更盛,在印度已被爲公認爲佛學界的權威。

  【注1】 入定:入于禅定之意。將馳散之心收攝並深入于安定不動的狀態,使精神擺脫肉體之束縛。

  【注2】 支那:即中國。

  【注3】 《瑜伽論》:大乘瑜伽學的要典,後經玄奘法師譯成中文,名《瑜伽師地論》,計一百卷。

  【注4】 《對法論》:即俱舍論,佛教小乘一切有部的重要經典。

  【注5】 精舍:印度的出家修行者所居之處。

  【注6】 般若學闡揚"空"義,而瑜伽學闡揚"非空非不空"義。

  

《認識玄奘法師系列》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