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玄奘譯《大般若經》與萬炜的《永樂北藏》(龍達瑞)▪P2

  ..續本文上一頁官的太傅。《明會要》說:“東宮六傅,不列于詹事府,無定員,無專授,爲勳戚文臣兼官、加官、贈官。”又“永樂二年(1404)以姚廣孝爲太子少師,時上狩北京,廣孝留輔太子,自是從後,東宮師、傅,終明世皆爲虛銜,皆不聞有關掌,以虛名被之而已。”“成化二十年(1484)中旨進吏部尚書尹旻爲太子太傅。舊製:凡加大臣保、傅,皆賜敕授,而是獨以傳奉得之,前此未有也。”因此萬炜可能有太後的中旨,沒有經過皇帝的敕授,所以《明史

  神宗本紀》上沒有萬炜擔任太傅的記載。

  萬炜是太後的女婿,太子的姑爹,朝廷裏有一大群爲太子講學的文臣講經典,大概也輪不上萬炜去上課。由于出過張差行凶企圖刺殺太子常洛的“梃擊案”,所以朝廷對太子的保護格外小心。萬炜與明神宗有著特殊關系,朝廷讓他“每文華進講,佩刀入直。”有這麼一個姑爹帶刀做保衛,太後和神宗應該感到放心。

  神宗生母李太後《明書》卷二十一說她“後性慈恻,究心內典,天下凡名勝地,皆施建梵刹,動費巨萬,時天下宴然,物力充足,神宗常助施無算。”太後信佛,有九蓮菩薩之美名。太後命道安等人披檢藏經,詳定目錄,並審定續入藏的典籍,太後在內府設有番漢釋道叁經廠,續藏經在此雕印。

  太後“究心內典”,在她的住處必然保存一部質量高的大藏經,[8]供她閱讀。太後應該是普林斯頓大學的這部《明永樂北藏》的主人。萬炜大概繼承了太後的這部《明永樂北藏》。太後死于明神宗四十二年(1614),五年之後,明神宗駕崩,太子常洛終于登上了帝位。萬炜作爲太子太傅,保護太子,正是大有可爲的時候到了。然而,好景不長,光宗即位才一個月就死了。他的死必然會引起萬炜傷心,感到生死無常的悲哀。這使人不由想起賈誼任長沙王太傅,而長沙王因騎馬被摔死,誼感到作爲太傅無狀愁憤而死。萬炜受到的打擊可以想見。接著天啓年間明王朝進入了一個更爲黑暗的時代。魏忠賢及其閹黨當道,迫害忠良。萬炜一定熟悉與他同姓的兵部侍郎萬恭之孫萬燝之慘死,萬燝曾任工部郎中,上奏猛批魏忠賢亂國,魏大怒,廷杖萬燝致死。此事發生在1624年。萬炜在明熹宗(1621 - 1627)當朝的這段時期裏,除少量必不得已需要參加的祭祀儀式外,多閉門閱讀玄奘法師翻譯的《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大般若波羅密多經》卷帙很大,計六百卷須在僻靜的地方專心翻譯,爲此玄奘由長安遷至坊州玉華宮,由顯慶四年(659)到龍朔叁年(663)才完成。萬炜每讀一冊,記下了“天啓乙醜(1625)某月 某日 少傅兼太子太傅都尉萬炜薰沐拜讀”的題記。他一直堅持讀到了丙寅年,化了兩年功夫。天啓乙醜正是熹宗五年,也就是魏忠賢及其閹黨最爲猖獗的時代。萬炜閉門閱讀玄奘法師翻譯的佛經,無疑使他避免卷入政治上的漩渦,惹來無端的殺身之禍。兩年後,熹宗死,崇祯即位。立即清算了魏忠賢及其依附閹黨的官員。《明史》卷叁百《李偉傳》:“天啓末,(李)銘誠頌魏忠賢功德,建祠名鴻勳,莊烈帝定逆案,銘誠幸獲免。”李銘誠是李太後之侄,可見外戚連逆案之衆,而萬炜因爲埋頭讀經,與熹宗年間的政治沒有什麼牽連,到了崇祯年間,他成了受人尊敬的長輩,《曝書亭集》七四《文林郎知桃源縣事張君墓志銘》“崇祯十五年纂修玉牒,君以貢士廷試,驸馬都尉掌宗人府令萬炜以人才薦,诏錄爲武英殿中書舍人”可見他恢複了宗人府的職位,最後全家死于甲申之亂。

  到了康熙辛亥年(1671),這部《明永樂北藏》流出了官宦人家,一位叫行端的僧人留下了他閱讀大藏經的題記。

  普林斯頓大學的《明永樂北藏》,既凸現了明末中國佛教的曆史,也顯示了明朝末年宮廷傾軋,這部大藏經見證了其主人萬炜在宮廷傾軋中崎岖艱難的一生。

  後記

  作者曾對四川省圖書館珍藏的《明洪武南藏》作過研究,1997年曾應邀到普林斯頓大學作“《洪武南藏》介紹”的講演,論文發表在普林斯頓的《東亞圖書館學刊》2000年第4期。《洪武南藏》是《明永樂南藏》的底本,《明永樂南藏》又是《明永樂北藏》的底本。這次獲得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圖書館資助,于2009年7月有幸到普林斯頓大學作了四周的研究,謹向普林斯頓大學東亞圖書館的Martin Heijdra 博士、馬泰來館長、艾思仁博士(S

  ren Edgren)、宗教系的太史文教授(Stephen Teiser) 和普林斯頓總圖書館表示衷心的感謝。承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Lewis Lancaster 教授和西來大學的Ananda Guruge 教授鼎力推薦,也一並表示感謝。

  參考書目

  《明實錄》

  《明史》

  《明會要》

  胡應麟(明)《少室山房文集》

  沈德符,《萬曆野獲編》,中華書局,2007年。

  李富華、何梅《漢文大藏經研究》,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

  李際甯,《佛教大藏經研究論稿》,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7年。

  [1]李富華、何梅《漢文大藏經研究》,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第457頁。

  [2]《明永樂北藏》爲古籍善本。199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古籍善本目錄》對《明永樂北藏》的記錄如下:明北藏六千叁百六十一卷 明永樂八年至正統八年刻本:新鄉市圖書館、洛陽白馬寺、重慶圖書館。明北藏六千叁百六十一卷 明永樂八年至正統八年刻本萬曆續刻本:故宮博物院圖書館、天津圖書館、太原崇善寺、安徽九華山管理處、甯德縣萬壽禅寺、福州市鼓山湧泉寺、重慶市圖書館。估計當時調查紀錄不全,陝西漢中市洋縣智果寺、張掖大佛寺、浙江省圖書館珍藏有《明永樂北藏》,張掖大佛寺的《明永樂北藏》還被甘肅省文物鑒定委員會鑒定爲國家一級文物,均沒有列入《中國古籍善本目錄》,這是很遺憾的事。即使如此,足以說明智果寺藏的大藏經彌足珍貴了。

  [3]《明實錄》/神宗/卷一百六十八/段72390

  [4]《明實錄》/附錄/藏鈔本崇祯長編/卷六十叁/崇祯五年九月/段90112

  [5]《明實錄》/附錄/藏鈔本崇祯長編/卷六十叁/崇祯五年九月/段90112

  [6]沈德符,《萬曆野獲編》,中華書局,2004年, 第808頁。

  [7]《明實錄》/神宗/卷二百二十九/段73624

  [8]故宮博物院圖書館存有一部《明永樂北藏》,新影印的《明永樂北藏》就是根據這部故宮博物院藏的《明永樂北藏》作底本。

  

《玄奘譯《大般若經》與萬炜的《永樂北藏》(龍達瑞)》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