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 當他閱讀《無量義經》時,曾經看過其中一句話:“無量義是從一法裏生出來,這一法即是無相了。”接著,他繼續讀下去,很注意一句話:“四十名年尚未顯露真實。”
真實圓教的妙義,龍樹根本不懂,它卻藏在《法華經》裏,難怪他會聚精會神誦讀。據說他幾度發出顫抖的聲音,歡喜得手舞足蹈起來。
這時候,他再也不敢心存傲慢,自以爲是了。他終于對世尊浩瀚無垠的智慧心服口服,對于佛陀的大慈大悲感動得淚水直流了。
總之,龍樹最後明白《法華經.壽量品》的妙義。領悟了佛法的境界。那就是《法華經》明白指出的根本一法,龍樹領悟可以生出無量義宇宙最根本的法理。
龍樹得到諸經一箱,其中也許包括《法華經》(二十八品)、《無量義徑》和《普賢經》等開結兩部經在內。因爲他體會到開結兩部經的奧妙,才能俱足無生二忍,進入悟境。
所謂“無生法忍”,是不是指他得到妙法——領悟宇宙的根本一法,而後進入的境界呢?
誠如《付法藏因緣傳》上說,豁然貫通,明白一相。
他恍然明白《法華經.壽量品》的妙義嗎?在這一刹那間,龍樹總算懂得“一相”了。無相不相的一相,即是《南無妙法蓮華經》。
難怪龍樹在自己的著作《大智度論》上寫著:“余經不足秘密,法華才是秘密。”
大龍菩薩知悉龍樹領悟了妙法,自知再也沒有東西給他了,才送他回到南印度。之後,龍樹才打從心底想要廣揚佛法。
在龍樹弘揚佛法的過程中,首先,他向婆羅門的咒術挑戰。
因爲婆羅門習慣應用咒術,一位婆羅門爲了想勝過龍樹,乃禀告國王:“我有本事贏過這個比丘,大王呵,您應該好好考驗我們。”
國王說:“你真是人笨蛋。龍樹菩薩絕頂聰明,簡直能跟日月爭光,他的智慧幾乎可以比擬聖者的心,你爲什麼不服氣、不尊敬他呢?”
婆羅門回答:“大王,難道您不想看他受挫嗎?我要用道理考考他。”
國王聽了也覺得有道理,便吩咐龍樹:“你明晨到殿裏來坐一下。”
翌晨,國王跟龍樹一塊坐著,那個婆羅門從後面進來,走到宮殿前,口中念念有詞,只見大池塘一片寬闊清靜,中央露出千朵蓮花。之後,他躍身坐存蓮花上面,向龍樹誇耀說:“你坐在地上跟畜生有什麼不同呢?你能不能過來跟清淨蓮花上那位大德智人辯論?”
此時,龍樹不甘示弱,大顯神通,立刻造出一只長出六根牙齒的白象。他坐著白象走在池水上,直奔婆羅門那朵蓮花座,並用象鼻把婆羅門絞緊勾起來。向上高舉再往地面一丟,使婆羅門的腰部受到重傷。
婆羅門向龍樹鞠躬敬禮說:“我不自量力,妄想羞辱大師。懇求您同情找,讓愚蠢的我能夠開竅。”
這場神通比賽,最後是龍樹大獲全勝。
高舉紅旗,戰勝國王
龍樹大力弘揚大乘佛法,造出《優婆提舍》十萬首詩句,到處展開辯論,另外又作《莊嚴佛道論》五千首詩句、《大慈方便論》五千百詩句、《中論》五百首詩句、《大無畏論》十萬首詩句,其中包括著名的《中論》。
根據《佛祖統記》卷五七說,《大悲論》明示不少天文、地理、製寶和製藥等方法。《大莊嚴論》明示一切功德的修行法門,而《大無畏論》也明示第一義的法門。
至于龍樹怎麼駁倒南印度國王,這段逸事很有名。
且說南印度那位國王(薩達哈姆王)統一各國後,信用邪道,大力摧殘佛教,竟使國內看不到一位佛教沙門。甚至使遠近各國的百姓也紛紛被邪道同化了。
這時候,龍樹心裏暗忖:“樹木若不把根砍掉,枝葉不會倒下來。若不去教化國王,正道誓必不能推行。”
根據記載,該國的政治是由王家出錢,雇人保護王室,而龍樹自告奮勇去應征,擔任護衛隊長。
他手執戟,走在隊伍前,整頓行列,跟大家打成一片,率領團隊。威武不嚴,卻也能推行命令,法令不明確,士兵卻很服從他。國王看了非常高興,問道:“傑出的將官是哪一位?”
侍者答道:“他是應征來的人,不吃公家的米糧,也不領錢。一旦有事情,他都能服從命令,圓滿處置,建立良好的典範。不知他心裏想要什麼。”
又見《付法藏因緣傳》記述,龍樹手執紅旗,走到國王前面。
因爲龍樹菩薩爲了教化滿懷邪見的國王,才特地執紅旗跑到國王面前。曆經七年,國王不禁好奇地問他:“走到我前面的人,到底是誰呀?”
關于國王與龍樹的問答,《龍樹菩薩傳》與《付法藏因緣傳》兩書記述一樣:
國王把龍樹叫過來,問道:“你是什麼人?”
龍樹回答:“我是一切智人。”
國王大吃一驚,問他:“一切智人,全世界只有一個人,你居然自稱一切智人,到底可用什麼來證明呢?”
龍樹答說:“若想知道智,才要問說。”
國王心想:“自己頗有知識,也是大辯論師,即使問倒他,讓他沒有話說,也不足以提高自己的聲望。如果敵不過他,結果曾不堪設想。但倘若不問他,無異自認不行。”
國王猶豫不決,才不得不問龍樹。
國王問:“你知道諸天的神正在做什麼嗎?”
龍樹答:“諸天的神正在跟阿修羅作戰。”
國王聽了很困惑,有意否定龍樹的話,但又提不出證明。即使想要肯定它,自己又不明白。情況仿佛一個人的咽喉裏被東西塞住,吞也不是,又吐不出來,進退兩難,狠狠萬分。
國王在困惑,尚未發話時,龍樹又說:
“這是空話,根本不能取信于人。大王,請稍待片刻,我會馬上拿出證據來。”
話剛說完,忽見空中出現許多兵器,彼此在交鋒,兵器紛紛掉到地面上。
國王說:“矛和戈等兵器,純粹用來作戰,你怎麼知道諸神跟阿修羅在交戰呢?”
“你也許以爲我在撒謊,還是自己實際看看比較好。”
龍樹一說完話,只見阿修羅的手、腳、指頭、耳、鼻等紛紛從空中落下來。
這樣一來,國王、臣民和婆羅門等,總算親眼看到空中諸神跟阿修羅雙方交戰的狀況了。
于是,國王才向龍樹敬禮,接受他的教化。據說宮裏上萬的婆羅門,也紛紛理光頭,接受佛教的俱足戒。
寂靜涅槃
據說龍樹活的年歲很長,《大唐西域記》上記載:
“龍猛菩薩精通醫藥,自己會製造長生藥品,服後養生,所以,活了幾百歲,面貌還不見衰老。”
《南海寄歸傳》也記載龍樹活了幾百年,相當長壽。
因爲他每天早晨實踐一種衛生法,那就是洗臉的灌鼻法。原來,他用水清潔嘴巴以後,再從鼻孔喝水一洗,無異龍樹獨特的長生術。倘若不願通過鼻孔,由口中喝下也不妨。
耆婆也使用灌鼻法,這是印度自古以來慣用的衛生法之一,此法也有溢腸胃的健康。
活了好幾百歲也許言過其實,然而,他愈老愈能保持年輕氣概,鬥志高昂,卻是不爭的事實。
許多書籍都記載他那套獨特的醫學知識。除了許多佛書。還有些醫學的專業書如《隋書》裏,也出現“龍樹菩薩藥方”、“同和香法”、“同養性方”等。另外,《西藏大藏經》的《醫方明部》中,也收錄龍樹的著作《冶療法一百》、《龍樹論師阿婆藥儀軌》等。
《司休達醫錄》算是古印度醫學的一本外科書;其中也有此一章節是龍樹寫的。龍樹除了寫過不少藥學書,在外科方面 有若幹卓越見解。
根據普東那本龍樹傳,發現龍樹寫過《瑜咖百篇》的醫學書,和煉金術(化學)等作品。
後來,龍樹也難逃一死。關于此事,《龍樹菩薩傳》跟《大唐西域記》的記載不同,但有一點一樣,就是他自尋死路,意指自己選擇死的方式。
所謂壽終正寢,等于成全自己的生命,安靜地走向自己最後的地方。
先看《龍樹菩薩傳》的記述:
龍樹要去世前,曾向一位懷恨自己的小乘法師,問道:“你希望我在世間長生不老嗎?”
對方回答:“不希望。”
龍樹聽了才走進一間安靜的房裏,馬上進入涅槃。
再看《大唐西域記》的敘述:
龍樹服自製的長壽藥,也勸引正正服用,同保長壽。不料,王子開始困擾了。
王子問母親:“我到底幾時才能繼承王位呢?”
王母答說:“看樣子,那個日子不會來啦,這是龍樹的福力致使,因爲他的藥術很厲害。
如果菩薩寂滅,大王也曾崩殂。龍樹的智慧浩瀚,慈悲無垠。所以,你不妨去央求他。”
王子聽母親的話,登門來求教龍樹菩薩了。
此時,龍樹正在誦讀和經行。他看見王子時,問道:“你今晚爲何如危如懼跑著來呢?”
王子答說:“家母說衆生把生命看成寶貝。但是,十方叁世的諸佛以前實踐菩薩道時,不惜投身去救濟餓虎,割下身上的肉去解救鸠子,甚至用身上的血去喂饑餓的藥叉,他們都肯這樣修行,全都願意舍身去解救衆生,實踐慈悲,但是,現在呢?龍樹菩薩卻懷若崇高的志向,期待佛果,也慈悲芸芸衆生,我要求的是你的人頭。如果我的本願不錯,請你垂憐給我吧!”
龍樹說:“你說的不錯。爲了慈悲衆生,應該不惜自己的生命。王子呵,你要明白我一死,你爸爸也會共赴黃泉,這樣行嗎?”
只見龍樹用幹茅葉自刎了。王子大驚地跑回家,禀告父王事情的始末。據說國王聽了哀痛而死。
雪山童子與薩埵王子,繼承屍毗的後代。
《大智度論》說:“好像釋迦牟尼佛自己所以能夠成爲大醫王,在于他肯解除衆生的一切病苦,而不求名利,始終肯憐惜衆生。”
偉大的醫生替人治病的動機,完全出于憐憫衆生。身爲醫生一定要懷有大慈大悲的基本心態,真正想治好衆生的身心苦惱才對。
醫學當然要依據這種精神,透過慈悲發揮出來,否則就等于謀殺病人,
如果只看病情,而不顧病人,顯然不是“醫學的勝利”,或“人類的勝利”。
第五章 持水和流水
學術俱優的模範生
日本某位醫學教授說:“醫生要具備叁項要素,就是學、術、道叁項,缺乏任何一項都不能行醫。如果不懂醫道,就不是醫生,不懂醫道的人,沒有資格當醫生。”
本質上,醫學含有倫理特性,原因是醫學完全以人類爲對象,所謂“醫者仁術也。…
《大醫生小醫院(第一部—佛教醫學倫理)B》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