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医生小医院(第一部—佛教医学伦理)B

  大医生小医院(第一部—佛教医学伦理)B

  作者:川田洋一

     周游列国找佛经

  根据天台大师的五时说,获悉世尊对声闻弟子,在成道初期先讲《华严经》之后才按顺序讲《阿含》、《方等》、《般若》等经,教化四十年,最后才说出《法华经》直到一乘圆教的开悟为止。

  据说《华严经》是世尊坐在菩提树下期间,深入海印三昧的境界,用纯粹一致的形式,突然说出的真理。它好像晨曦照射在高山顶上,也似挤出的乳味,兼具圆教的内容。

  不料,《华严经》太深奥,让人在理想的光辉下目眩不已,好像一时无法消化乳味,引起泻肚一样。据说声闻和缘觉的人们听了也像聋哑一般,觉得莫名其妙。

  当年世尊刚从悟境出来,决心教化众生,先访鹿野苑的五位比丘,然后游化十六国,为了便于诱教,才讲《阿含经》。

  这是渐教的初次产品,譬如阳光照射幽谷,也像乳味稍微发酵容易喝出的酪味。但这只是小乘教的东西。

  《方等》部经同时说明小乘、大乘等教,企图指示大乘教理的卓越。所以,大家不变小乘,而仰慕大乘,在渐教里属于中间阶段。若用阳光做譬喻,等于八点多钟的饮食时刻,若用牛奶来譬喻,无异发酵不久稍带生苏味道。

  《般若经》算是明确化的经,确立大乘真理的“空”,属于渐教的最后阶段。

  有人说这部经的内容,兼备通别两教。若用阳光做譬喻,等于上午十时左右,若用牛奶来譬喻,等于熟酥味,也如同发酵后的牛奶。《般若经》确立“空”的理论,使小乘转为大乘。

  最后是《法华经》,据说世尊历经四十多年教化,调整了众生的机根,才好不容易变成法华业圆教,尽量导入一乘教里。总之,《法华经》是一部真实究竟的教理,世尊为了引入实教里,才花费四十多年说明方便权教。

  《法华经》明白叙述世尊的出世本怀,也指出综合与统一性的根本真理,所以,它属于纯粹的圆教。若用阳光做譬喻,乃是正午时刻,日正当中,普照大地。若用牛奶做譬喻,无异很圆熟的醍醐味。

  《涅槃经》是世尊入灭时说出来的,针对那些熟悉《法华经》的人,补述藏、通、别、圆等四教,希望他们能够回到圆教,才特地讲出这部经。

  因此,龙树成了沙门,最先研究小乘佛经。不久,他前往雪山,涉猎各类大乘佛经。

  根据传记上说,龙树终于放弃婆罗门的家庭和富裕生活,到处行乞,来到一所山中寺庙,皈依佛门了。

  他在佛塔前受戒以后,起初九十天,遍读所有三藏教义(经、律、论)。

  四圣谛与十二因缘等小乘教义,对于龙树也许太轻松了,故能在很短时间内读完,他丁继续找寻不同的佛经。可惜,这座佛塔里只有小乘的经典,他被迫到外地去找。

  不久,他来到雪山,山里有一座佛塔,塔里居住一位老比丘,他送龙树摩诃衍的经典,也就是大乘教理。

  话虽如此,也照样不能满足龙树的求知欲望。

  据说,龙树虽然背诵受持教理文章,知道真正的意思,但无法融会贯通,于是,他开始周游列国,找寻其他佛经。其间,他逐一驳倒外道的论师和沙门的教义。

  那么,龙树到底周游各地去找什么经典呢?他读遍许多大乘佛经,也驳倒一群外道沙门,难道还有无法融会贯通的地方吗?

  门神指出增上慢

  龙树在佛教里继续寻找有什么途径能够对付世人的无明、治愈人类的渴爱。人跟死亡对峙时,那股被迫体验的无明之力——怎样克服巨大的冲动呢?

  龙树一直找寻这把对付无明的“利剑”,才要深入佛经,从小乘找到大乘——他在许多大乘佛经里没有找到自己希望的利剑。

  的确,大乘把“空”的真谛弄明白了,再迈向生命的内在领域。龙树从小乘的《阿含经》著手,读透大乘的《方等》、《般若》和《华严》等经典,才领会到大乘佛教的“空”。其中指出如何制御渴爱,再靠菩萨道在现实上打破许多出自无明的烦恼。尤其《华严经》试图解除生命内在的无明。

  可是,他觉得好像一直摸不到一切无明的根柢。如果不能克服最基本的无明,纵使打破渴爱或表面的其他无明,终究不能彻底解除人生的死苦或四苦。

  那把对付根本无明的利剑,即是佛的生命本身,一定要靠世尊觉悟那套佛法,因为它贯穿宇宙生命的根源。

  可是,在大乘佛经里,始终没有露出宇宙的根本法。

  正在此时,一群外道弟子开始乘虚进来,摇动龙树的心志,变成恶魔的怂恿了。

  根据《龙树菩萨传》上说,外道弟子讥讽龙树:“老师虽然贵为一切智人,到底还是佛的弟子。所谓弟子之道,就是酌量接受对方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难道你还有什么短处吗?你已经样样精通。倘若还有一点儿不通,你就不是一切智人。”

  龙树被说得哑口无言,他心里有屈辱感,突然受制于某种邪慢心了。

  他在暗自思量:“在全世界的教义里,途径纷杂,佛经虽然绝妙,在推理方面尚有未尽圆满的地方。现在,我何妨在这方面推演,好让后学者觉悟。只要理路不错,没有过失的话,这样做有何不可?还会有什么罪状吗?”

  可见龙树的确熟读不少经典,才洞悉其中有未尽圆融的地方。

  可是,他始终无意透过佛经,来请教世尊指点的核心部份,他只想靠自己的智慧来推测,在他起心动念之间,就已经受制于无明的傲慢了。在修持佛道上,他失去谦虚,那份受制于邪慢的智慧,不可能通达佛的悟境。

  于事于理若不违背世尊,自以为靠本身的才智能够补充世尊的说法,先有这个企图,也等于有增上慢了。

  龙树想要马上实行自己的计划,建立一套教理与戒律,同时披上独自的衣服,显然要自立门户。

  大体上虽然附属于佛法,据悉他有意稍微标新立异,因为他在暗忖:“我要选择良辰吉时,授戒给尚不留受过戒律的人,清扫众生的迷情。”

  他授新的戒律予一群弟子,披上新衣,独自一人来到寂静所在,走进一栋水晶屋里。

  不料,他一看见这副打扮,好像在佛道修行的最后阶段,被邪慢任意摆布,被无明作用的魔鬼附身。他自立的戒律与教义,貌似佛教,其实,早已跟佛教分道扬镳——外表太像佛,反而成了真正的魔。

  在《付法藏因缘传》里,也对龙树的慢心有一段描写:

  且说龙树逐一降服了外道和不同学派的沙门,自称为一切智人;他心生骄慢,目空一切,便要从瞿昙的门进去。

  忽然间,一位门神警告龙树:“你现在的智慧仍然像蚊虻。若跟如来一比,根本微不足道。这种情状好像萤火虫比拟日月的光辉,把须弥山比做葶苈子一样。依我看,你决不是一切智人。但是,你为何要从这道门进来呢?”

  龙树的弱点被门神点破,不禁羞愧万状。

  得自菩萨协助,迈向“无生忍”

  依据《成唯识论》记载,所谓慢的烦恼,即是自恃甚高,以为比别人出色,继而轻视别人。所以,凡是有慢心的人,纵使遇到对方颇有德行,自己也没有谦虚的心态。结果,自己在生死流转中永无休止,也会受尽苦楚。

  这方面的傲慢多达七种或九种,现在不妨列举七慢。依据《俱舍论》的解说,计有下列的意思:

  一、慢。目睹对方不如自己,就自鸣得意,盛气凌人。即使事实如此,傲慢本身也会烦恼。

  二、过慢。显然自己跟他一样,也自以为胜过对方;显然对方胜过自己,也自以为跟他一样。

  三、慢过慢。显然对方胜过自己,也自以为胜过对方。

  四、我慢。高估自己,自以为是。

  五、增上慢。尚未证得佛法,就以为证到佛法。

  六、卑慢。显然对方高过自己颇多,自以为只比对方稍差一些。

  七、邪慢。显然自己没有德行,还一直以为有德行。

  由此可见,龙树完全被慢心控制住,因为他读破万卷佛经,仅得到小智就自我执著,错觉自己得悟了。

  如果他自觉开悟,一直错觉自己证得佛性,还看不出魔性附身的话,结果会产生慢心,以为佛经不充实之处,可由自己来补充。也许龙树对待其他沙门怀有慢心,难免也对世尊表现过慢与我慢,甚至陷入卑慢之中。

  自视过人(我慢),陷入增上慢里;自以为证了佛的智慧,好像一切智人一样,装出有德行的样子(邪慢)。

  吉人自有天相,一位大龙菩萨终于把龙树救了起来。

  原来,大龙菩萨眼见龙树被慢心俘虏,十分惋惜,怜悯之余,就把他带到海里,住在龙王宫。

  据说大龙菩萨打开七宝的仓库,发启七宝的函文,授予诸种大乘佛经深奥无量的妙法。

  龙树阅读九十天,通晓经文的意义,他的心也深入佛经,体会了真正的利益。

  大龙菩萨知道龙树的心意,问道:“你到底读完这些经典了没?”

  龙树答道:“函里相缠很多,我在这儿读的经比全印度的经量多出十倍。”

  大龙说:“这里的经典到处都有放,任你数也数不尽了。”

  于是,龙树得到诸经一箱,深深地通达无生二忍。大龙菩萨看了,才把龙树送回南印度。

  另外,《付法藏因缘传》也描述这个场景:

  “当时,龙树获得诸经,在佛道方面豁然了解、通晓妙义了。他理解一相,深深进入无生二忍里。”

  “无生忍”也叫“无生法忍”,认证无生的法性,即是彻底领悟不生不灭的真性。这方面有两种,即是人空与法空——个人的存在是空,构成个人存在的要素也是空。

  那么,龙树彻底领悟的纲要到底是什么?

  发现《法华经》的“根源一法”

  上述大龙菩萨授予龙树若干大乘佛经,和无量妙法。这些经典数量比全印度的佛经多出十倍,可见龙树还未曾知道的经典,也一定不在少数。

  虽然,龙树满怀傲慢心,但也算深入佛法的相当境界,只有一些道理尚未通晓——据猜测,他很可能全神贯汪从所有佛经里,找寻那一些自己还不懂的法理。

  那一些不外是龙树毅然走上佛道的动机——对付无明,找寻宇宙生命的根本一法。

  龙树读破万卷佛经,终于得到一法。情况仿佛晨间的阳光消蚀了朝露,总算领悟了佛道的根本一法。换句话说,龙树拿到那把对付根本无明的利剑了,那把宝剑藏在《法华经》里。

  …

《大医生小医院(第一部—佛教医学伦理)B》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