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医生小医院(第一部—佛教医学伦理)B▪P3

  ..续本文上一页

  世尊心目中的良医,要兼备医学、医术和医道。世尊教诫天下的医生们,除了全力精研医学,讲究医术以外,对病人尤其要怀有慈悲心。

  医学与医术俱优,又充满爱心和理解生命的医生,才是世尊理想中的医生。

  《金光明最胜王经》记载的持水与流水,无疑兼备上述的三项条件。

  不妨先看日本日莲大圣人赞扬约两位东方名医——耆婆与扁鹊。他在《御书》上记述:“以上四百零四种病,幸由持水、流水、耆婆和扁鹊等人,用方药医好。”

  再看《金光明最胜王经.除病品.第二十四》:

  佛告诫菩提树神善女天说:“你仔细听著,好好思念著,我现在要向你讲解十千天子的本愿因缘。在过去无思不可思量阿僧祇劫时,有一位佛出世,名字叫宝髻如来……这位佛灭后,像法中有一位天自在光王,名叫天自在天,常常用正法教化人民。犹如父母疼爱子女。该国有一位长者,名叫持水,他精通医学,懂得医科的八术,他善于医治众生的苦恼,包括四大不调和的疾病。不论医学、医术和医道都十分卓越,不愧为天下名医。”

  持水向流水教授医术时,曾经这样说:“八术是针刺、伤破、耳疾、鬼神、恶毒,以及孩童、延年益寿、增强气力。”

  这显然是当时医学上的分科,就像现在的内科、外科和妇产科。

  “针刺”:相当于现在的外科;用针刺来治疗颈部以上若干疾病。

  “伤破”:即现在的外科;剖开炎症、脓疡来治疗。

  “身疾”:相当于现在的内科;靠药物的服用来医治。

  “恶毒”:服用阿伽陀药,消除体内的毒气,属于泻毒作用。

  “孩童”:即现在的小儿科。

  “延年”:保持青春的秘诀。

  “增强气力”:增强气力、刺激性欲的方法。

  所谓盖世名医,意指上述八术都能得心应手,应病治疗。

  再谈那位持水的儿子,取名“流水”,佛经上记载:

  持水长者的独生子,名叫流水。他长得相貌堂堂,为人乐观。生性聪敏,对于诸论、书画、算术等无一不通。

  某年,国内的无数众生,都备受流行病困扰,家家都没有欢乐。

  流水目睹百姓叫苦不迭,涌起了大悲心。不禁暗自思量:“我父亲精通医科,擅长八项医术,虽然有本事医治百姓的病苦和四大的不协调,无奈年老力衰,身体虚弱,必须靠扶持才能走动。这样,当然不能走到各地去看病、救苦救难,眼前有无量众生都患重病,国内也无人能够治疗他们。我只有去拜访是大医生的父亲,问他有关治病的秘诀和妙方,若能学会医术,我必须到各地去治愈众生的疾病,让他们日夜安乐。”

  学习医学伦理

  西方医圣希波克拉底的誓言里,有一段话是:“凡是教授我这套医术的人,我会敬他如父,也会把财产分给他,必要时帮助他。看待他的子孙如同自己的兄弟,他们若有意学习,我会慷慨授予这套医术,不收分文。同时,我会用撰写、讲授和其他各种方法,将医术传授给我的儿子、老师的儿子,以及发誓遵守医道规则的弟子们,而不会传授给别人。”

  这段话成了以后的医生伦理,只有发过此誓的人才能教授医术。

  在古印度时代,医生与弟子之间,有伦理的誓言存在。据说医生要收门徒时,先要看对方适不适合才核准进门,不能随便收徒。考虑的条件包括:不激怒、不傲慢、有深思熟虑的性格、爱清洁、肯献身、颇具同情心、不贪婪和怠惰、服从师长、具有智性、希望一切生物都能幸福等。

  医学教育始自献身方式,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履行医道义务,之后才开始正式训练。

  且说流水决心学医,才毅然去请教父亲持水。

  《金光明最胜王经.除病品》上说:“慈爱的父亲,你应该怜悯我,我想要解救众生,才特地来请教医学技术。请你为我解释人的身体为什么曾衰退?是不是四大不乎衡引起的?或者患病跟季节有关系吗?”

  持水听完儿子的恳求后,才逐一解说佛教医学的精髓给他听。

  肉体疾病的起因为四大不协调,气候变化也会引发不同病况,因此,只要依据四季的变化,给予适宜的饮食,服用适宜的药品,大致上应该不会患病才对。

  《金光明最胜王经》说,除了知晓季节变化和疾病种类,也得明白病人的本性。

  佛教医学把身体的本性,分成风性、热性、阴性和总集性四类,懂得这些才是治病的重要关键。就像中医应该要懂阴阳、虚实一样。

  有趣的是,看见死相也不能忽视。据说若不现出死相才才是该救的人,赶紧去冶疗。

  由此可见,持水总算把八项医术的概要、四大增损可能引起的疾病,如何根据时节不同、病人特性,而开出正确的药方。

  流水明白父亲的教示,自己大体上足以胜任治疗百姓的任务了。

  最后,持水教训儿子说:“先得发起怜悯与慈悲心,不要斤斤计较财利,我把治病要诀告诉你了,你要用来解救众生,才能得到无边的功果。”

  如果失去怜悯心,医术立刻会成为贪财的工具,持水早已知道怜悯心对医生的重要了。

  心态会决定业的善恶

  东、西方社会里,关于医道的训诫不少。

  例如在希波克拉底的誓言里,有一句话是:“无论前往哪种病人家里,一切要以病人的利益为主,千万要避免任何破坏与堕落行为。”又说:“不考虑病人是男是女、自由人或奴隶……不论医治状况如何,千万要严守别人的生活秘密。

  世尊的医学,也处处谈到医生的戒条,不能做缺德事。例如《大智度论》上说:“佛法没有大小,也不分内外,一切以修行为主。譬如服药,总要以医病为主,不分病人贵贱大小。”(卷十)“譬如用良药医病,也不论病人的贵贱。”(卷七十五)

  为什么东、西方社会的医道一致要求医生重视伦理呢?原因是,医生治疗的对象是人,而且,医学本来就含有非伦理性,所以,才特别重视人伦因素。

  医学所含的非伦理性,计有以下几个项目:

  一、必须知道对力的秘密。

  二、要衡量或观察对方的身体,一有错误,就会犯罪。

  三、必须伤及对方的皮肤或内脏器官,那就是手术。一旦有错,就会造成伤害罪。

  四、必须采用对方的血液与脏器。

  五、要给对方某种人类摄取不到的物质。例如药品、放射能、超音波、痘苗。

  六、常常解剖尸体。

  七、不得不以动物或人类为实验对象,例如开发新药品,或新的手术研究。

  只有医生才被允许去执行这些非伦理的行为,因为医生能够透过这些行为,医治众生的病痛,让他们得到幸福。总之,只有为别人的幸福,才允许这些非伦理行为存在。

  因此,当医生保有崇高的道德心,渊源于佛法的大慈大悲。

  龙树在《大智度论》明白表示这种事实:“提婆达多让佛陀的身体出血,耆婆也使佛陀的身体出血。虽然同样出血,由于心态不同,一个人得把罪,另一个人该得很大的福德。”(卷六十三)

  原来,提婆达多让佛陀身上流血,系因他心怀不轨,有意杀害佛陀,该得五逆罪的无间业。相反地,耆婆在佛陀身上动手术,为佛陀看病,希望解除佛陀的疾苦,才能得到巨大的福德。

  耆婆的诚心,只想救佛陀的痛苦,心态不同,才有恶业与福德的差别

  持水再三提醒流水要以慈悯心看待众生,因为佛法主张的慈悲心,是要以医术救济众生的苦难。而且,要除去医术的非伦理性,把医疗的场合,改成信赖与人类爱心来往的源泉。

  流水不时前往各个部落,大声疾呼:“我是医生,我是医生,我懂得用药治病,我要为大家看病,我会把你们的病痛统统医好。”

  据说,许多病人听到这些话,身心雀跃之余,纷纷前来接受治疗,果然药到病除,苦痛也消失了。不久,病人都能恢复体力,精神爽快。

  从此以后,流水一直在国内替众生看病,实践自己的心愿。不消说,病人也陆续前来向他道谢:“善哉、善哉,好一位大长者的儿子,果然能够推展福德事业,利益我们的健康与寿命。你的确是当今的伟大医生和慈悲菩萨,学到高明的医术,懂得最好的药方,医好众生无边的痛苦。”

  慈悲遍及一切有情众生

  《大智度论》提到:

  “譬如两种医生:第一种医生只知一种病,知道它的病因,知道它的病情,也懂得用药方治愈对方的病痛。但他不知一切病况,不懂一切病因,也不会医好所有的病症。第二种医生却懂得各种病况,了解各种药性,知晓各病因、病情。声闻之辈,犹如小医生,知道有限,而菩萨摩诃萨仿佛大医生治病,对各种病况无所不知,也了解各种药方。”(卷二十四)

  “譬如小药师只用一两种药,而不知其他的药物,故不能医愈大病。大药师懂得各种药物,才能医治各种病症。”(卷三)

  佛法讲大慈大悲,慈悲心浩瀚无垠,同情一切众生,也怜悯芸芸众生的苦恼。

  世尊懂得各种病苦,也能医治百病,世人称他大医王;大医王懂得各种药物,也了解各种病因,故能治愈各种重病。

  的确,医术分成八类,每一类都很专门。然而,大医王除了拥有自己的专业知识,也一定要有一套解除病痛的医术与心态。

  只会医治身体的痛,不会解救心灵苦恼的医生,不过是小医生而已。那些会医治身心疾苦的医生——能够治疗整个生命的医生,才配称为大医王。

  在世尊眼里,理想的医生形象,无疑是大医王的形象。这种医生要懂得用各种方法,解救每个人的痛。像流水这样的医生,虽然借用另外医生的专长,也接受外援,但是怕始终怀抱怜悯心与责任感,努力治愈病人的身心,所以应该得到众生的尊敬。

  殊不知流水的慈悲心,不仅会对人类如此,他那浩瀚的爱也普及天下苍生,或所有生灵:

  根据《金光明最胜王经,长者子流水品》的记述:“善女天,当时,长者的次子娶妻叫水肩藏,生下两个孩子,一个名叫水满,另一个叫作水藏。”

  有一天,流水偕同两个儿子从城里进入深山。他们发现山里有一个大池塘,名叫“野生”。

  可惜,池水枯干,水里有许多鱼类都死了。

  流水目睹这个情景,忍不住鼻酸,涌起了慈悲心。

  于是,他们父子一起往前…

《大医生小医院(第一部—佛教医学伦理)B》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