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 当他阅读《无量义经》时,曾经看过其中一句话:“无量义是从一法里生出来,这一法即是无相了。”接著,他继续读下去,很注意一句话:“四十名年尚未显露真实。”
真实圆教的妙义,龙树根本不懂,它却藏在《法华经》里,难怪他会聚精会神诵读。据说他几度发出颤抖的声音,欢喜得手舞足蹈起来。
这时候,他再也不敢心存傲慢,自以为是了。他终于对世尊浩瀚无垠的智慧心服口服,对于佛陀的大慈大悲感动得泪水直流了。
总之,龙树最后明白《法华经.寿量品》的妙义。领悟了佛法的境界。那就是《法华经》明白指出的根本一法,龙树领悟可以生出无量义宇宙最根本的法理。
龙树得到诸经一箱,其中也许包括《法华经》(二十八品)、《无量义径》和《普贤经》等开结两部经在内。因为他体会到开结两部经的奥妙,才能俱足无生二忍,进入悟境。
所谓“无生法忍”,是不是指他得到妙法——领悟宇宙的根本一法,而后进入的境界呢?
诚如《付法藏因缘传》上说,豁然贯通,明白一相。
他恍然明白《法华经.寿量品》的妙义吗?在这一刹那间,龙树总算懂得“一相”了。无相不相的一相,即是《南无妙法莲华经》。
难怪龙树在自己的著作《大智度论》上写著:“余经不足秘密,法华才是秘密。”
大龙菩萨知悉龙树领悟了妙法,自知再也没有东西给他了,才送他回到南印度。之后,龙树才打从心底想要广扬佛法。
在龙树弘扬佛法的过程中,首先,他向婆罗门的咒术挑战。
因为婆罗门习惯应用咒术,一位婆罗门为了想胜过龙树,乃禀告国王:“我有本事赢过这个比丘,大王呵,您应该好好考验我们。”
国王说:“你真是人笨蛋。龙树菩萨绝顶聪明,简直能跟日月争光,他的智慧几乎可以比拟圣者的心,你为什么不服气、不尊敬他呢?”
婆罗门回答:“大王,难道您不想看他受挫吗?我要用道理考考他。”
国王听了也觉得有道理,便吩咐龙树:“你明晨到殿里来坐一下。”
翌晨,国王跟龙树一块坐著,那个婆罗门从后面进来,走到宫殿前,口中念念有词,只见大池塘一片宽阔清静,中央露出千朵莲花。之后,他跃身坐存莲花上面,向龙树夸耀说:“你坐在地上跟畜生有什么不同呢?你能不能过来跟清净莲花上那位大德智人辩论?”
此时,龙树不甘示弱,大显神通,立刻造出一只长出六根牙齿的白象。他坐著白象走在池水上,直奔婆罗门那朵莲花座,并用象鼻把婆罗门绞紧勾起来。向上高举再往地面一丢,使婆罗门的腰部受到重伤。
婆罗门向龙树鞠躬敬礼说:“我不自量力,妄想羞辱大师。恳求您同情找,让愚蠢的我能够开窍。”
这场神通比赛,最后是龙树大获全胜。
高举红旗,战胜国王
龙树大力弘扬大乘佛法,造出《优婆提舍》十万首诗句,到处展开辩论,另外又作《庄严佛道论》五千首诗句、《大慈方便论》五千百诗句、《中论》五百首诗句、《大无畏论》十万首诗句,其中包括著名的《中论》。
根据《佛祖统记》卷五七说,《大悲论》明示不少天文、地理、制宝和制药等方法。《大庄严论》明示一切功德的修行法门,而《大无畏论》也明示第一义的法门。
至于龙树怎么驳倒南印度国王,这段逸事很有名。
且说南印度那位国王(萨达哈姆王)统一各国后,信用邪道,大力摧残佛教,竟使国内看不到一位佛教沙门。甚至使远近各国的百姓也纷纷被邪道同化了。
这时候,龙树心里暗忖:“树木若不把根砍掉,枝叶不会倒下来。若不去教化国王,正道誓必不能推行。”
根据记载,该国的政治是由王家出钱,雇人保护王室,而龙树自告奋勇去应征,担任护卫队长。
他手执戟,走在队伍前,整顿行列,跟大家打成一片,率领团队。威武不严,却也能推行命令,法令不明确,士兵却很服从他。国王看了非常高兴,问道:“杰出的将官是哪一位?”
侍者答道:“他是应征来的人,不吃公家的米粮,也不领钱。一旦有事情,他都能服从命令,圆满处置,建立良好的典范。不知他心里想要什么。”
又见《付法藏因缘传》记述,龙树手执红旗,走到国王前面。
因为龙树菩萨为了教化满怀邪见的国王,才特地执红旗跑到国王面前。历经七年,国王不禁好奇地问他:“走到我前面的人,到底是谁呀?”
关于国王与龙树的问答,《龙树菩萨传》与《付法藏因缘传》两书记述一样:
国王把龙树叫过来,问道:“你是什么人?”
龙树回答:“我是一切智人。”
国王大吃一惊,问他:“一切智人,全世界只有一个人,你居然自称一切智人,到底可用什么来证明呢?”
龙树答说:“若想知道智,才要问说。”
国王心想:“自己颇有知识,也是大辩论师,即使问倒他,让他没有话说,也不足以提高自己的声望。如果敌不过他,结果曾不堪设想。但倘若不问他,无异自认不行。”
国王犹豫不决,才不得不问龙树。
国王问:“你知道诸天的神正在做什么吗?”
龙树答:“诸天的神正在跟阿修罗作战。”
国王听了很困惑,有意否定龙树的话,但又提不出证明。即使想要肯定它,自己又不明白。情况仿佛一个人的咽喉里被东西塞住,吞也不是,又吐不出来,进退两难,狠狠万分。
国王在困惑,尚未发话时,龙树又说:
“这是空话,根本不能取信于人。大王,请稍待片刻,我会马上拿出证据来。”
话刚说完,忽见空中出现许多兵器,彼此在交锋,兵器纷纷掉到地面上。
国王说:“矛和戈等兵器,纯粹用来作战,你怎么知道诸神跟阿修罗在交战呢?”
“你也许以为我在撒谎,还是自己实际看看比较好。”
龙树一说完话,只见阿修罗的手、脚、指头、耳、鼻等纷纷从空中落下来。
这样一来,国王、臣民和婆罗门等,总算亲眼看到空中诸神跟阿修罗双方交战的状况了。
于是,国王才向龙树敬礼,接受他的教化。据说宫里上万的婆罗门,也纷纷理光头,接受佛教的俱足戒。
寂静涅槃
据说龙树活的年岁很长,《大唐西域记》上记载:
“龙猛菩萨精通医药,自己会制造长生药品,服后养生,所以,活了几百岁,面貌还不见衰老。”
《南海寄归传》也记载龙树活了几百年,相当长寿。
因为他每天早晨实践一种卫生法,那就是洗脸的灌鼻法。原来,他用水清洁嘴巴以后,再从鼻孔喝水一洗,无异龙树独特的长生术。倘若不愿通过鼻孔,由口中喝下也不妨。
耆婆也使用灌鼻法,这是印度自古以来惯用的卫生法之一,此法也有溢肠胃的健康。
活了好几百岁也许言过其实,然而,他愈老愈能保持年轻气概,斗志高昂,却是不争的事实。
许多书籍都记载他那套独特的医学知识。除了许多佛书。还有些医学的专业书如《隋书》里,也出现“龙树菩萨药方”、“同和香法”、“同养性方”等。另外,《西藏大藏经》的《医方明部》中,也收录龙树的著作《冶疗法一百》、《龙树论师阿婆药仪轨》等。
《司休达医录》算是古印度医学的一本外科书;其中也有此一章节是龙树写的。龙树除了写过不少药学书,在外科方面 有若干卓越见解。
根据普东那本龙树传,发现龙树写过《瑜咖百篇》的医学书,和炼金术(化学)等作品。
后来,龙树也难逃一死。关于此事,《龙树菩萨传》跟《大唐西域记》的记载不同,但有一点一样,就是他自寻死路,意指自己选择死的方式。
所谓寿终正寝,等于成全自己的生命,安静地走向自己最后的地方。
先看《龙树菩萨传》的记述:
龙树要去世前,曾向一位怀恨自己的小乘法师,问道:“你希望我在世间长生不老吗?”
对方回答:“不希望。”
龙树听了才走进一间安静的房里,马上进入涅槃。
再看《大唐西域记》的叙述:
龙树服自制的长寿药,也劝引正正服用,同保长寿。不料,王子开始困扰了。
王子问母亲:“我到底几时才能继承王位呢?”
王母答说:“看样子,那个日子不会来啦,这是龙树的福力致使,因为他的药术很厉害。
如果菩萨寂灭,大王也曾崩殂。龙树的智慧浩瀚,慈悲无垠。所以,你不妨去央求他。”
王子听母亲的话,登门来求教龙树菩萨了。
此时,龙树正在诵读和经行。他看见王子时,问道:“你今晚为何如危如惧跑著来呢?”
王子答说:“家母说众生把生命看成宝贝。但是,十方三世的诸佛以前实践菩萨道时,不惜投身去救济饿虎,割下身上的肉去解救鸠子,甚至用身上的血去喂饥饿的药叉,他们都肯这样修行,全都愿意舍身去解救众生,实践慈悲,但是,现在呢?龙树菩萨却怀若崇高的志向,期待佛果,也慈悲芸芸众生,我要求的是你的人头。如果我的本愿不错,请你垂怜给我吧!”
龙树说:“你说的不错。为了慈悲众生,应该不惜自己的生命。王子呵,你要明白我一死,你爸爸也会共赴黄泉,这样行吗?”
只见龙树用干茅叶自刎了。王子大惊地跑回家,禀告父王事情的始末。据说国王听了哀痛而死。
雪山童子与萨埵王子,继承尸毗的后代。
《大智度论》说:“好像释迦牟尼佛自己所以能够成为大医王,在于他肯解除众生的一切病苦,而不求名利,始终肯怜惜众生。”
伟大的医生替人治病的动机,完全出于怜悯众生。身为医生一定要怀有大慈大悲的基本心态,真正想治好众生的身心苦恼才对。
医学当然要依据这种精神,透过慈悲发挥出来,否则就等于谋杀病人,
如果只看病情,而不顾病人,显然不是“医学的胜利”,或“人类的胜利”。
第五章 持水和流水
学术俱优的模范生
日本某位医学教授说:“医生要具备三项要素,就是学、术、道三项,缺乏任何一项都不能行医。如果不懂医道,就不是医生,不懂医道的人,没有资格当医生。”
本质上,医学含有伦理特性,原因是医学完全以人类为对象,所谓“医者仁术也。…
《大医生小医院(第一部—佛教医学伦理)B》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