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淺談佛教禅宗觀對經穴的認識與應用(方國華)▪P2

  ..續本文上一頁理解。但是,其中所講的“性”用寒、熱、溫、涼四個字來概括,這四個字概括藥性的本意並不在人們感覺識別範圍之內。中藥對“性”的文字概括是爲其治療相連接的用詞,是藥性的代用名。所言中藥的歸經是以髒腑經絡學爲基礎的說法,這個說法是超感覺所能認識的問題。

  用佛學觀指導運用中藥的性能,則是通過藥性的文字指向去親證中藥的性能,用本能的心性緣合藥性對疾病的治療,這是一種超直覺思維能力之外的悟道方法。寒思溫,渴思水並不需要什麼高級理性思維指導,這是一種本能的緣合。簡單的說,辛辣生溫就是人與性味的緣合。超直覺的緣合針對疾病的藥物,是古人不知不覺的運用中藥性能的一種悟道方法,是第七感識能力的發揮。

  中國傳教醫學對中藥性能的運用,實際是對天然藥物所含“信息”的運用,吃中藥吃的是“信息”,但同時也發揮著藥物的化學作用及其它功效。

  禅醫對“物質人體”與“生命靈魂”雙觀認識。一方面從物質體現的人體來認識,另一方面從超物質形式所能體現的空間來認識。對人體物質方面的問題,可以通過知覺思維,邏輯推理的方式進行研究;可以運用科學的方法去解決。所言“生命靈魂”是超物質形式所能體現的問題,對它的認識超出了人們感覺器官所能認識的範圍。禅醫認爲,“生命靈魂”是人體物質機體釋放的非物質成份“信息”的組合。人體是物質的組合,同時又組合了物質釋放的“信息工程”。人體的這一“信息工程”與宇宙渾然一體,隨時空的變化而變化。它具有與宇宙自然的互通性。這個互通性就是中醫學所講的人與自然屆的整體性。禅醫把經穴的生成流注看作是各種非物質成份“信息”的綜合生成,這種複雜的組合包括在人體“空間信息工程”之內,人體只能在這一“空間信息工程”生命靈魂的覆蓋下才能談的上經穴的生成流注。經穴的生成流注具有先天的元氣,又有各器官釋放的髒氣,還有與宇宙運動相通的時氣等。

  禅醫把經絡氣穴的生成流注看作是在各種“氣息”協調生成組合下進行的。所言髒氣的生成是建立在髒器物質基礎上的生成,這裏所講的“氣”字,古人對它的描述並不是表達對精微物質的認識,而是選用“氣”字來表達一種無形的生成,是對人體物質機體所釋放的“信息”描述。現在一些用物質形式來解釋“氣”的說法是一種用語的追求。

  經絡流注的線路是物質載體輸送“氣息”的通道,所指穴位是載體中多項“氣息”在運行中交會生成治療功效的部位,在這些易出現結交,臃塞或其它性能的部位可以通過載體調節經氣流注的平衡。

  人體局部的病變具有該病變部位釋放的病變“氣息”,病變部位釋放的病變“氣息”能影響整體“信息工程”的正常生成流注,病變的生物細胞釋放的病變“氣息”有反作用病變部位的作用。髒器釋放的“氣息”與髒器的物質質量有關,髒器物質質量的變化能影響“氣息”性能質量的變化,“氣息”性能質量的變化能反作用髒器的健康。髒器釋放“氣息”“氣息”反作用髒器這是物質機體與非物質“信息”的相互作用。如果整體“信息工程”對病變“氣息”的釋放沒有抑製性,適應了病變“氣息”的釋放,那病變“氣息”就會無政府狀態的發展,就會使病變部位惡化。生物細胞釋放分泌的“氣息”與精神相互溝通,精神有反作用“氣息”的作用,所以精神對內分泌紊亂有調節作用。通過氣穴對“信息工程”的調整不但能調節內分泌紊亂問題,而且對免疫功能有促進作用。這是從空間談內分泌與免役功能的問題。

  人體釋放生成的“信息工程”不但與本身的物質機體有相互作用,而且對精神意識也有影響。人體的“信息工程”具有類物同頻的共震性,也有異類它頻的幹擾性。生物對空間“信息”具有收載性又有載發性。當生物機體發生變化的時候能影響這一“信息工程”波頻的變化。當生物機體的改變導致“信息工程”的波頻與其它波頻溝通的時候,生物之間有互感性,一方能受另一方的幹擾及控製。“信息工程”的紊亂能導致腦神經的紊亂,一些精神疾病、癔病表現最突出。尤其異類同頻的共震及空間殘留“信息”的幹擾都是空間問題的反映,不是鬼神所爲。

  由于“信息工程”紊亂所造成的精神疾病,禅醫是通過氣穴調整“經脈”生成流注的平衡,來治療疾病。禅醫能通過物質機體調理“氣息”生成流注的紊亂,引導人體生成流注的經脈回歸自然的流程。通過氣穴不但能調整氣機的生成流注,而且通過對機體的刺激還能直接解決物質範圍內的問題。兩者相互作用,不能以單方面的理解而放棄對其它方面的認識,更不能以某方面的認識去否認其它方面的存在。

   禅醫認爲,現代人們對經絡氣穴的認識多依賴古典醫經的文字敘說;望文生解以成爲掌握經穴的主要方式。古典醫經對經絡氣穴的描述並非是古人科學理性認識的産物,始于古典文字敘說的經絡氣穴,是古人身識靈感思維與超感覺識別的綜合描述;是醫案的總結記錄。禅醫並不把圖文標注的經絡氣穴看作是它的真如本體。禅醫把古典醫經對經穴的標注看作是對後人的啓發,是指月的手指,指月的手指並不等于月亮。佛教醫學觀能突破經絡氣穴文字框架的束縛,能直截了當的去尋求經穴的真如本體。在運用經絡氣穴時,如果執著的去追求圖文概念,就會誤入歧途,永不得其解!

  經穴的生成流注是在演變的物質基礎上受四時萬象的影響,應時隨象,隨時空的變化而變化;它一處有動而無一處不動,一處有變而無一處不變。所指經穴的生成流注像瀑布一樣,捕捉到的圖像已是過去的流程。古典醫經所描述的經絡氣穴具有它的概括性,但是它的真如本體確永不重複.古人對經絡氣穴標注的真實意義是思想交流與傳教的需要!

  禅醫臨證講的取穴准確,與追求坐標尺寸爲准的取穴准確,有截然不同的概念。通常人們認爲,取穴准確是人體相對圖文標定位置的准確;禅醫指的取穴准確是指功效位置的准確。禅醫認爲,臨證針對的經絡氣穴是動態的生成,它具有性能質量的變化及位置的遊動性!因爲,時間與空間的變化及四時萬象的影響,人體會不斷的演變,新的形式會不斷的生成,需要解決的問題也會不斷的出現。禅醫指出:人無形定,法無式定!

  禅醫認爲,經絡中生成流注的“氣息”存在著質量與沖程方面的變化。“氣息”的變化能影響整體陰陽的不平衡,也是造成經絡整體流注紊亂的原因。“氣息”的量變所造成的沖程變化在流注中能體現出氣盛、氣虛、氣弱等現象。在交會時能形成氣臃,氣閉等現象。“氣息”的量變能影響它沖程的變化,沖程的變化又能造成與其它“氣息”交會位置的不穩定,交會位置的不穩也就是所說的穴位的遊動性。這裏所說的穴位遊動性是從某些方面而論,與其它的意義有所不同。例如:特定五腧穴中的井穴,其突出的意義是通過對該穴位刺激而激發所屬髒器釋放“氣息”。這個意義所指的穴位相對固定。具有遊動性的氣穴實際是指動態生成的功效位,而不是對機體部位的指向,正象《靈樞,九針十二原》所言:“非皮肉筋骨也。”尋找具有遊動性的氣穴通常可采取感覺的方法。如古典醫經提示:“視其虛絡”、“扪而可得”、“以痛爲腧”等都是以感覺的方法尋找具有治療意義的穴位。

  禅醫在運用經穴治療疾病的過程中,能夠人爲的創造氣穴性能質量的生成《內經,調經論》指出:“神不足者,視其虛絡,按而致之,刺而利之,——。”其意旨就是向後人展示可以人爲的創造穴位性能質量的生成。臨證促使穴位性能質量的生成,是醫者通過主觀的努力,借助客觀條件去促使穴位性能質量的生成。在《靈樞,禁刺論》中指出了諸多客觀原因都能造成治療功效的反作用。反觀其道。如果有意識的利用客觀條件就能促使氣穴性能質量的生成。

  臨證人爲的創造穴位性能質量的生成,方法是多樣的。例如:穴位在性能未致的情況下,可采取“按而致之”的推拿法;氣穴在功效質量差的情況下;可采取對“氣息”釋放源的調理法,在整體氣機流注紊亂的情況下,可采取以時氣引經氣的按時取穴法。尤其禅醫臨證采取的內導外引運氣法,渾然一體感應法及特異功能取穴法等都能有效的應用于臨床。

  研究經絡學說,如果在人們慣于運用的觀念與方法範圍內,感到研究進程山窮水盡的時候,用佛學去破除觀念的束縛,當下即會感到研究工作進入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叁、結語

  佛學對客觀世界的認識,不受任何觀念所束縛,她在認識客觀世界之前,不預加任何意識框架。佛學強調認識能力與客觀世界自然合成正確的認識。

  佛教醫學觀認爲,現在人們對經絡的研究受認識觀與方法論的局限。尤其對經絡實質的研究,往往首先進入觀念框架之中,錯誤的把經絡的實質局限在感覺器官所能認識,物質形式所能體現與數據可證實的範圍之內。這些觀念在經絡不能體現在所言“實質”範圍之內的情況下,研究工作很難進行。人們在一個範圍內對客觀事物進行研究,當這個範圍不能滿足人們需要時,人們必須沖破觀念的束縛超越到另一個境界對它進行研究。 中國傳統醫學中存在的那些深幽古奧的問題及超常規所能認識的經絡學說,會隨著科學的進步與邊緣學科的建立,將得到人們的認識與理解。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相結合的力量將揭開人體宇宙神秘的面紗。 (完)

  

《淺談佛教禅宗觀對經穴的認識與應用(方國華)》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