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備上路,臨行前與母親告別時,義成頂禮母親且說道:“請母親方便時多多奉勸父王以善法護持國家。”母親則感悲痛交集:“ 我唯有一子,與你分別實乃令我傷心欲絕,我心何能似金剛那般堅硬、冷酷!祈請諸天尊務必保佑我子,盡快讓其歸來。”母親發完此願,又有兩萬王妃各自獻上珍寶項鏈、四千大臣一一獻一朵七寶蓮花以爲贈別禮物。
太子妻兒離開王宮,欲從城中北門出發。北門外聚集衆多可憐衆生,義成于是便將七寶蓮花、珍寶項鏈全部布施給此等衆生。當時此地有數萬人前來爲王子送行,衆人痛苦萬分,紛紛說道:“如此賢善之太子實爲我等無偏親友,爲何要被驅逐出境?”王子一邊安撫衆人,一邊使其各自歸家,自己則帶曼德與一雙兒女離開牙瓦國。
一路上,妻子與兩小孩坐于馬車內,義成則爲其駕車。走過一段遙遠路程後,一次于一樹下休息時,走來一位婆羅門。他直接向義成提出索要馬匹之要求,義成便爽快布施與他。駕車之馬既無,王子便親自拉車,曼德也于後推車相助。四人又走過一段漫長路途後,一婆羅門又前來索要大車,王子再次以歡喜心滿其所願。
馬、車皆無,四人只得步行。又逢一婆羅門求乞時,王子已無可施財物,最終便將自己所著新衣交予其人,自己則以破衣爛衫遮體。繼續上路後再逢一婆羅門討要,王子便將曼德新衣盡皆布施。當又一個婆羅門繼續前來乞討時,義成就將一雙兒女之新衣完全布施幹淨。行如此布施時,王子未生起一刹那之後悔心。
所剩路途中,義成背負兒子,曼德背負女兒,一家四口歡喜充滿、其樂融融。此時尚距丹得山有一千由旬路程,可謂遙遠至極。一次走至一寂靜處,四人唇焦舌幹,實難繼續前行。帝釋天便幻化出一城市,城中衆人多有迎接、供養王子飲食財物者。稍事休整,四人又繼續上路。
由于路途實在太過遙遠,加之四人疲乏勞累、困頓之至,曼德便對義成建議道:“我們已行如此遠之路途,不如就地住下可好?”王子認真答言:“父王命我至丹得山方可居留,如停于此處實乃違背父王教言,且不爲父王好太子,我們還是繼續前進爲好!”
四人如是又往前行,長久跋涉之後,快接近丹得山時,眼前一條深廣、洶湧之河流突然擋住去路。行至岸邊,曼德面有難色說道:“河水如此洶湧,不如索性住于此處,勿往前行。”義成仍堅持道:“父王乃命我行至丹得神山,故而我們怎可于此地長久滯留?”言畢即入慈悲心等持,河中刹時現出一座大山、截斷水流,王子、曼德攜兒帶女挽起衣服直跨過河去。上岸後,義成回顧河中大山轉念想到:此山如果仍繼續存留于此處,則河水勢必不往下流,許多衆生將因此而死亡。于是王子一邊注視水面,一邊發願道:“願此河流能恢複從前樣貌,流淌向前、一如往昔。若有人前來過河,也望他們皆能順利渡過。”話剛說完,河水即恢複舊時狀態。
王子一行最終抵達丹得山時,但見滿目蕭條、一派貧瘠景象。不過因山有鳥語花香點綴,加之山溪水甜甘美、山上水果鮮豔誘人,整個環境倒也安適清和。王子不覺說道:“看此山中,參天巨樹高聳雲天,無人砍伐、亦無人攪擾;溪水則長流不斷,且清冽透徹;而瓜果又豐饒肥美,真乃一絕佳修行之地。”
義成入此山中之後,所有飛禽走獸均歡喜迎接。此山原本已住有一俄茲達比丘,年逾五百,此人具有殊勝功德。義成聞聽後便前去俄茲達處頂禮問候,且說道:“我們准備長住此處,可否請長老指點何處有水源清淨、水果鮮美之圓滿修行地?”俄茲達緩緩道來:“此山乃一真正具足福德之山,一切皆完備不缺。你住于任何一方都勝妙適意,所有地方均清淨無染。你是否欲與妻子在此求學佛法?”
義成正欲答言,曼德則插話答道:“大比丘,你在此處已修行多少時日?”俄茲達回答說:“我來此山中已四百多年、快近五百年矣。”曼德又問道:“你現在仍有我、我所執,如此修行何日方能證道?于此山上久住,如能像土木石塊一般棄絕我、我所執,那時才可謂真正證道。”俄茲達謙虛說道:“我不大明白你所謂之真實道理,因我尚未證悟。”王子此刻則接上話題:“不知你聽聞過牙瓦國義成太子名聲否?”俄茲達說:“我經常聽人說起,只是無緣親睹其容。”義成就坦白道:“我正是義成太子。”俄茲達比丘驚問道:“你到此地欲爲何求?”義成認真答言:“我欲得大乘聖道。”俄茲達滿懷敬意地說:“你未來定可得大乘聖果,到那時我願爲你座下神通第一之弟子。”
俄茲達比丘帶領他們于清淨地安住下來,依比丘教言,義成將辮子打成發髻,全家以飲淨水、食瓜果爲生。義成後又用草木搭建成一小茅棚供自己居住修行,又爲曼德、兒女一一各搭小茅棚遮身。
義成兒子此時已過七歲,名爲牙日,年紀雖小,已會自己穿衣,整日跟隨在父親身後。女兒名爲牙娜,年紀六歲,常身著獸皮,跟于母親身後。山中禽鳥野獸在見到義成王子後均歡喜依賴,義成于此山中只住一日,第二天,就見幹涸泉水又充滿清澈水流;已幹枯衰敗之樹木重又萌芽、開花、結果;較凶猛之野蠻衆生盡皆消散;互啖、殘忍之猛獸亦開始食草;整個環境中之草木皆全部返青;種種飛鳥各出悅耳動聽之鳴叫。曼德常在山野采集水果,供義成、兒女食用。兩小孩則經常暫時離開父母,到一水泉邊與各種小動物嬉戲玩耍,有時甚至樂不思歸、整夜不回。
一次,義成王子看見牙日在騎一頭獅子時,不小心從獅背上跌下,輕微擦傷皮肉,又稍稍出血。一只靈俐猴子見到後就過來舔舐血迹,又用樹葉擦拭傷口,還陪小牙日到河邊清洗傷處。
此時,革拉地方有一婆羅門,年已四十方才討得一妻子。妻子秀美非常,而此婆羅門卻極其醜陋,具足十二醜相:臉黑如煤;生叁橫肉;鼻粱歪斜;眼球斜視;嘴唇耷拉;聲音啁哳;肚皮凸出;屁股撅起;腳又跛行;皺紋滿面;頭頂生瘡;醜如魔鬼。妻子自然不願正眼瞧他,常當面數落道:“你如死去,該有多好!”
一日,妻子去河邊提水,恰遇一群年青男子。他們看見她後就開始嘲笑她丈夫,衆人邊模仿婆羅門行狀,一邊放肆譏笑:“你如此美麗,怎會嫁與那麼難看的丈夫?” 婆羅門妻子無奈答道:“我家丈夫就如晨霜一般白發蒼蒼,我亦希望他能盡快死去,怎奈他一直苟延殘喘、活到如今,這叫我又有何方?”
待妻子挑水回到家中後就對婆羅門說道:“我挑水時凡遇年青人均會遭到他們恥笑,你如能找到仆人,則我也無需挑水,如此一來,也可免遭衆人譏笑。故而你務必爲我找到仆人。” 婆羅門聞言面呈難色:“我們生活貧窮若此,怎能雇得起仆人?”妻子則毫不讓步:“你若不找,那我就絕不與你共同生活。”妻子說完又補充道;“我聽說義成王子性喜布施,現今正遵父命居留丹得山。他有一雙兒女,你不如直接討要過來。”
婆羅門滿心不情願地說道:“丹得山離此有六千余由旬,何況我以前從未去過,現在前往著實困難。”
妻子厲聲說道:“如你不爲我找到仆人,我立刻吊死在你面前!” 婆羅門驚恐萬分:“千萬勿尋短見,甯可我亡,也毋須你死。你快爲我備好幹糧及路上所需,我即刻動身。”妻子發潑說道:“要去就去,有何准備可言?” 婆羅門只得自己找些幹糧上路出發。
婆羅門一路步行,先至牙瓦國王宮,向守門人尋問義成下落。守衛將此情況禀報國王,善妙國王聞聽後恰如火上澆油一般頓起嗔恨,他心中想到:這些婆羅門以前就滋事甚多,我驅逐太子實是因他們而起,不知現在爲何又來此處?國王內心非常不滿,不過還是接見了他。
婆羅門則對善妙國王說道:“義成王子美名現已傳遍天涯海角,我此次來就爲懇請太子能滿我願,我要找到他。”國王悶悶不樂回答說:“義成太子現在一寂靜深山中居住,已無任何財物隨身,他能以何物布施與你?” 婆羅門趁機巧言道:“王子既無資財,則也無須怕我討要,我只想見見太子而已。”
善妙國王便遣人指路,告訴他義成大致方向。
來自革拉之婆羅門從此就踏上千辛萬苦尋找義成王子之旅途。他經過長時間顛簸後終至丹得山近旁之大河邊,此時,他一心一意觀想義成,結果終于順利渡過大河。
到達丹得山時,婆羅門先遇一獵人,便問獵人道:“你于此山中是否見過義成王子?”獵人心中暗暗思量:王子素喜布施,結果被這些婆羅門拖累,以致被逼離開父王。想到這裏,獵人心頭怒火猛然升起,他一把抓過婆羅門將其拴于樹上,然後狠狠抽打,以至于婆羅門身上多處受傷。獵人又警告他道:“你問義成王子下落到底有何居心?若不如實道來,我立刻用箭射殺你。” 婆羅門心想:如將實情告之,此人必會殺死我,看來只能以妄語相答。想到這,他便做出生氣狀,且委屈說道:“你爲何如此待我?你這樣質問實在不好!”獵人一時不明所以,就再叁尋問他事情究竟。婆羅門就打妄語道:“牙瓦國善妙國王極欲見太子義成,便派我前來接太子回家。”獵人聽罷此言,後悔不已,就再叁向其道歉,忏悔因不認識婆羅門而致誤打之過,同時又爲其指明太子住處。
婆羅門立刻向太子處進發,義成很遠看見他後就恭敬迎接,且歡喜說道:“你從何處遠來此地?一路奔波,想必辛苦不已。” 婆羅門趁機說道:“我千裏迢迢趕來,不顧身體衰老、又饑又渴。”王子聽後就將其帶入茅棚,請他坐于坐墊上,又供以淨水、瓜果。婆羅門隨意享用後直接開口詢問道:“我從革拉地方來,早就聽聞王子慷慨好施,樂善美名傳遍四方。而我正好一貧如洗,故而特意長途跋涉前來乞討。”王子面露愧疚說道:“如我有財物可布施但卻不布施與你,則我實已爲一貪婪吝啬之徒。怎奈我確已布施完所有物品,此身現已一無所有,又談何接濟你?” 婆羅門緊追不舍道:“你既已無可布施之物,那就幹脆將一雙兒女送與我當仆人,不知你可否…
《釋迦牟尼佛廣傳·白蓮花論 (上冊) 叁 布施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