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釋迦牟尼佛廣傳·白蓮花論 (上冊) 叁 布施品▪P6

  ..續本文上一頁願意?”

  婆羅門如是討要叁次後,王子最終答應道;“你既從遠道而來,那我不得不按你意願將兩個小孩布施與你。”此時,兩小孩正在外面玩耍,義成將之喚回家後說道:“這位婆羅門專程從遙遠地方而來討要你倆,我已答應他之請求。從今往後,你們應跟隨他一道生活。”兩小孩聽後恐懼異常,他們躲在義成腋下齊聲說道:“我們雖曾見過不少婆羅門,但從未碰到過如此醜陋之人。他哪裏是婆羅門,分明是餓鬼或食肉鬼。何況我們母親上山采水果尚未歸來,她未回來之前,請父親萬萬不要將我們送給眼前這位餓鬼,否則他定會吞吃我倆。再者說來,母親又不在身邊,我們未與母親道別就離開,恰如牛犢離開母親一般,母親定會痛苦哀傷。”義成王子寬慰兩小孩道:“我已將你們布施給他,因而你們兄妹不能再居留此處。況且這位婆羅門也絕非餓鬼,他乃一真正婆羅門,哪裏會吃你們?你們還是跟他上路吧。”

  婆羅門則趁機說道:“不如我現在就離開此處,否則孩子母親歸來又會阻攔兒女離去。如此一來,她必將給王子布施製造違緣,並從而毀壞善根。”義成王子則堅定表白道:“我無論布施什麼,從開始至結束,從未生起過一刹那之後悔心。”

  王子說完就以水爲婆羅門洗淨雙手,然後將兒女小手交于他手上,這時大地開始震動。

  兩小孩根本不願跟著婆羅門走,便又回到義成身邊,雙膝著地,邊頂禮邊哭訴道:“我倆以前造何惡業,竟至遭此大難?我們雖已轉生國王種姓人家,卻還要替別人當奴仆,這到底是何道理?我們願在父親面前忏悔業障,以忏悔之因緣、福德,願我們兄妹二人再勿遭遇如此痛苦!”待兩小兒說完後,義成王子立刻開示道:“世間所有聚合、同情憐憫最終皆會分離、消散,一切法均無常,皆無任何可靠之處。待我證得無上菩提時,定會度化你二人。”孩子們又接著哭訴道:“子女離開母親時本應頂禮告別,而我倆卻未見母親就得離開,這真是我們各自業力所致。這樣一來,母親必定痛苦萬分。”兩小兒邊說邊哭。

  婆羅門就進一步要求道:“我已年邁體衰,孩子如若跑回母親那裏,我何能趕上?你務必捆住二人。”義成王子聽罷就將兒女雙手反綁起來,然後再將繩索交與婆羅門。

  婆羅門牽著牙日、牙娜正欲前行,而哥哥、妹妹均不願離開,他就開始用鞭子抽打孩子,直至他倆流血倒地。義成王子眼見兒女受人鞭笞,傷心淚水不覺潸然落下。淚珠落地後,大地又開始震動起來。

  義成與飛禽野獸送別孩子,一直到孩子消失不見、再也尋覓不到蹤影時方才歸來。各種野獸送別牙日、牙娜後回至過去經常玩耍嬉戲地方,各個倒地哀號、傷心欲絕。

  婆羅門牽著兩小兒走出很遠路程後,來至一棵大樹下。他就將他倆拴在樹上,自己則在一旁休息。休整妥當後,婆羅門複欲前行,但孩子思母心切,便躲在一棵樹後不願前進。

  婆羅門再度以鞭子狠狠抽打,可憐小孩兒皮稚肉嫩,如何經受得了這等毒打,便雙雙哀求道:“不要再拷打我們,我們與你同行便是了。”牙日、牙娜擡眼望見碧藍天空,就滿含哀怨訴說道:“天啊!山神啊!樹神啊!你們難道不慈悲我們嗎?難道見不到我們在受苦嗎?我們要赴他鄉異地充當別人奴仆,離開母親時,母親恰好在山上采摘水果。我們實在渴念母親,你們能否幫忙讓我們如願見到她?”

  這時,曼德正在山上采摘水果,突然間便有不同感應陣陣襲來。她左腳掌開始抖動,右眼皮也跳動不止,同時兩只乳房自然流出乳汁。曼德心想:今日頻頻現出惡兆,此種情況以前從未出現,小兄妹定在遭遇違緣,一定有不吉祥之事發生。曼德于是停止采摘,飛速歸家。

  帝釋天此時擔心曼德會爲義成布施製造違緣,于是就變現成一頭母獅擋在道上。曼德看見母獅後說道:“你是獸王妃子,我乃人王之妻,我們在此山上之生活實質並無差別,請爲我讓路。我尚有兩個未成熟孩子,他們從早到晚還未吃任何東西,他倆一定在家等著我,我一定要前去探望,請勿擋我去路。”母獅眼見婆羅門已走出很遠路途後,才給曼德讓出一條道路。

  義成妻子回家後,只見義成未見小孩,便急忙往兩小兒平日所居木棚裏探視一番,結果一無所獲。又去牙日、牙娜平日常玩耍之地搜尋,亦無有任何收獲。但見孩子平日所喜歡玩耍之同伴黃鹿、梅花鹿與其它猛獸,諸如獅子、猴子等都痛苦不堪、倒地難過。她尋問義成兒女下落,但義成卻沈默不語。

  曼德疑惑頓生:“我每次從山中采摘水果歸來,兩小兒很遠就歡快蹦跳不已。他們甚至因喜悅而致趴倒在地、撒嬌叫喊:“媽媽來了。”而當我一旦坐下,他倆便會在我前後左右、肩上肩下來回跳躍,且爲我抖落灰塵、擦去汗滴。現在他們都在何處?你是否已把他們送與別人?未見孩子,我心似肝腸寸斷。我那可憐的孩子到底在哪裏?求求你告訴我吧。”曼德如是祈請叁次,但義成均不回答。曼德傷心欲絕:“未見孩子我心難過,你啞口無言,我更傷悲。”義成這時才答話道:“今日,革拉地方有一婆羅門前來向我討要孩子,我已將牙日、牙娜布施與他。”

  義成妻子聽罷頓時倒地痛哭,義成便善言勸解道:“你勿哭泣,難道你已忘記我們前世發願之經曆?你過去于燃燈佛出世時所發誓願尚能憶否?當時我爲一婆羅門子,你爲一婆羅門女,名森達日嘎。你手拿七朵蓮花叫賣,我便用手上僅有之五枚銀幣從你手中買下五朵以供養佛陀,而你則將剩余兩朵蓮花也一並送與我,且在供養完佛陀後又與我一起發願,願生生世世做我妻子。那時我就向你表白過,要當我妻子,必定不能違背我之願望。我素喜布施,除父母以外,我會布施掉所有財物,你不能爲我布施製造任何違緣。我當時就叫你發願,你也發下大願,言不會爲我布施製造違緣。你那時如是說過,現今我將兩小孩布施,你又爲何要擾亂我心?”

  曼德聽完此番話後,自然以清淨心回憶起過去發願經曆,她立即隨喜,並希望王子發願圓滿。

  後來,帝釋天有一次幻現成一具十二醜相之婆羅門,並向王子索要曼德。義成答應布施與他,曼德則說道:“我如跟隨別人,誰又來承侍你?”王子回答說:“我若不行布施,又怎會得無上菩提果位?”說罷就用淨水洗滌婆羅門雙手,然後將妻子交與他。如是做時,義成未生刹那後悔心。

  帝釋天了知義成未生後悔心後,與諸天天人齊聲贊歎,時大地震動不已。帝釋天將曼德帶出七步後又送回,將其送還王子時說道:“拜托王子萬勿將妻子交與其他任何衆人。”義成王子驚問道:“你爲何不帶走她?她在人間女人中非常賢惠美麗,又乃一國王之公主,並爲我做飯及從事一切事務。我相信,她性格、操守都非常適合你,是故你應帶她離去。”

  婆羅門這時便回答說:“其實我並非婆羅門,實爲帝釋天,只爲觀察你布施心真僞才如此行事。”他一邊說一邊就現出帝釋天身相,且問義成:“你們有何請求?”

  曼德恭敬頂禮帝釋天後提出叁項請求:“第一,願帶走我兒女之婆羅門能前往牙瓦國;第二,願我一雙兒女不遭受饑寒交迫之痛苦;第叁,願兩小兒與我倆能盡快回到王宮。”帝釋天聽罷當場答應幫助曼德滿此叁願。

  王子此時則提出自己願望:“我願一切衆生均能擺脫生老病死之苦痛。”帝釋天聞言又感敬佩又感無奈地說道:“你所願實乃廣大無比。若轉生善趣後欲獲日、月果位,或得世間國王地位,或希求健康長壽,我皆能賜與此等悉地。但王子所願早已遠超叁界,故我實難滿你願望。”

  義成只得說道:“如你無法達成我之願望,則望你暫時助我成爲富裕之人,能令我布施超勝從前,除此之外,還望你能讓我與父王、大臣早日相見。”帝釋天聽到這兩個願望則爽快答應道:“這二者定可幫你實現。”帝釋天說完就泯去蹤影。

  來自革拉之婆羅門此時已將兩小孩帶回家中,誰料家中悍婦非但不滿意,且嚴詞訓斥道:“看你帶回兩可憐小兒之驕傲神態,不以爲羞,反以爲榮,其實有甚可誇耀之處?這兩孩兒本屬國王種姓之人,而你對他倆卻無有任何慈悲之意,反虐待他們,以致兩人皆遍體鱗傷、渾身滴淌膿血、身體肮髒不堪,你怎會做如此傷天害理之事?你速將兩小兒賣掉,重新買一堪作仆人之別家小孩。”

  婆羅門只好又將兩個孩子帶往集市,帝釋天就幻化成一名商人告訴他說:“你這兩個小孩賣價太高,在此地恐難以賣出。”此時牙日、牙娜已是饑渴難耐,帝釋天又巧用幻化法使其吃飽喝足。婆羅門則通過帝釋天之加持威力而不欲再呆在本地,于是便帶著兩小孩向牙瓦國進發。

  到達牙瓦國之後,國中大臣與民衆皆認出牙日、牙娜乃義成子女、善妙國王之孫,如今卻淪落至如此田地,衆人不免傷心感歎不已。他們問小兄妹:“爲何會落到婆羅門手中?” 婆羅門不滿地搶白道:“這兩孩兒皆屬我所有,你們多嘴多舌又爲哪般?”國中一大臣正色斥責道:“你在我們牙瓦國內,我們理當尋問尋問,你又有何不滿之處?”另有一些大臣及百姓商量後認爲應從婆羅門手中奪下孩子,而有一施主卻另有看法:“此乃義成王子布施之舉,我們如若搶來奪去,王子了知後定會內心不悅,還是不搶爲妙。不如直接禀告國王,他肯定會將孫兒買下。”衆人紛紛稱善,就一起前往國王那裏說明、請求。國王滿心焦急:“速將這婆羅門及孩子帶到王宮。”

  見到牙日、牙娜後,國王、王妃、大臣均痛哭傷心,國王問婆羅門:“你欲將此小兒以何價錢賣出?”還未等婆羅門答話,牙日搶先說道:“我之價錢爲一千銀幣外加一百頭牛,妹妹價錢爲一千金幣外加二百頭牛。”國王頗感奇怪,便問孫子:“世間慣例都爲男子值錢、價高,何故你們卻顛倒行事?”牙日振振有詞道:“有人原本不屬于國王種姓,且又性格惡劣,但卻可以被招至王宮,並受衆人尊敬,還要穿著種種珍寶衣裙,恒享百味甘美飲食。而自己唯一之…

《釋迦牟尼佛廣傳·白蓮花論 (上冊) 叁 布施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