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法空,刹那頓悟萬法同。
“實相”是指永遠不壞的真實相,也是相對虛幻的假相而說的。真實相是沒有相的。親證無相的實相就是悟道。世間一切有相之相都是假的,都是要壞的,都是生住異滅,都是不久長的。我們的佛性永遠不壞,亘古亘今長存,它是無相之相。欲見到這實相,須下功夫參禅、念佛、或是持咒,修到一心不亂,無心可心時,打開本來,見到本性,那就是親證無相之相的實相而開悟了。見到實相,一切皆空,千差萬別的諸相皆化爲烏有,所以諸法就一樣了。諸法範圍很大,非但佛法,世間法,連我們的思想和一切事物,都叫法。這些千差萬別的諸法都一樣,都無有自性,都是幻影,都是空的。見性開悟,明白了這一切,就不再執著假相而和宇宙化爲一體了。再則,諸相都是我們一真法界的顯現,方法同源。所以禅師說“地獄天宮無異同”--叁十叁天與十八層地獄沒有同與不同。萬法唯識、叁界唯心,離開佛性,什麼也沒有。所謂“無不從此法界流,無不歸還此法界”。是故性即是相,相即是性。悟得此理,即彈指深入不二門了,做功夫千萬別分門別類,計較短長。
一旦風光藏不住,赤裸裸的觌面逢。
我們悟道後,快樂無窮,知道一切都是我自心顯現的幻影,不再去追求。以前著相被捆皆是自尋煩惱,現在一切放舍,身心空朗,輕安甯喜,潇灑自在,動靜安祥,豈不喜不自勝,快樂無涯!此情此景確是無法形容,故謂“好個風流畫不成”!此種潇灑風光,遍虛空,滿法界,光明大放,朗照大千,如何能藏得住呢?
“赤裸裸的觌面逢”,做功夫做到妄念斷處,內而身心、外而世界一齊化空,真性瞥而現前,此時如十字街頭觌面相逢親阿爹,個中況味實非筆墨所能形容。親證本性後,見一切事物都是我們的自性,沒有你我他的分別,《金剛經》說“無我相,無人相,無衆生相,無壽者相”,即是此理。
決定說,佛心印,有人不肯如實信,
佛說法,有權說,有實說;有了義經,有不了義經;有小乘,有大乘。是對不同根基人講的不同法。如果都講真理,說實話,恐怕有人就不會相信了。爲什麼呢?佛說《法華經》,有五千證羅漢果的比丘退席了。他們不相信一切衆生都有智慧,都有佛性。就像現在我對你們講,你們一念斷處、了了分明的靈知就是你們的真如實性,你們肯相信嗎?恐怕不會。爲什麼呢?因爲你們認爲假如這個靈知就是我的真如實性,我就見性悟道了,該發神通了。但是現在未發神通呀!不發神通就不是了,所以你們不相信。殊不知悟道與發通有先後,不是初悟就發通的,因爲多生曆劫的習氣重,須于悟後曆境勤除,將舊習除光才能發通。而且所謂神通,現在穿衣吃飯就是神通。因爲這一切動作,皆是佛性的妙用。離開佛性,這身體就不能動彈,所以盡是神用。“決定說,佛心印”,是直接指示你們見佛性的心印,印就是指佛的心與我們的心相印,一模一樣,各人的心印都是一樣。可憐衆生愚癡,障重,不肯相信,所以讓大家念佛。其實你真的相信這靈知之心就是佛,一切放舍,就不必念佛,我本來是佛,不垢不淨、無取無舍,還念什麼佛?!但衆生不肯相信,釋迦佛只好想個辦法,兜個圈子,叫我們念佛。念到根塵脫落,能所雙亡,親見到佛的心印確是真實之佛,才能信受無疑。
直截根源當下了,摘葉尋枝漸教人。
了生死就比如伐一棵樹,要從根上下刀。樹根斬斷後,當時樹的枝葉可能還是蔥蔥綠綠的,但不多久就會枯死了。我們修大乘法,就須從根上修,而不可從枝葉上修。如我們心中心法,是直接從第八識上修,在根上下刀,使第八識翻身,親證本源。而念佛法門則是從第六識上修,因而有些區別。如果一步步去枝摘葉,而未斷根,樹仍不會死,有時反而長得更好。所以修大法,也要從根上下刀。但各人根機不同,有的須用漸次法,一步步來,慢慢引他入佛;有的則須指示他當下見性。根基之所以不同,是因各人過去世所造業不同和親近佛的善根深淺不同而有差異。但我們修佛法要修大乘佛法,因大乘法方符佛的本懷。心地法門是佛法的根本法門。一切宗派修法容有不同,但皆離不開心法。離心說法,皆同魔說。觀今學人,多惑于神通,蔑視心法,往往步入歧途而不知,實大憾事!須知修道是修心,經雲“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不是神通作佛,但能抓住根本,在心地上用功,除盡妄習,不愁不發神通。反是,求神通、著神通,非但不能成佛,成魔倒有份在!希望大家叁複斯言!
幾回生,幾回死,亘古亘今長如此,
這不是指我們在六道輪回中死了又生,生了又死,而是說我們修佛法時有“大悟十八九,小悟無其數”的曆程。我們修法時,往往一下子似乎明悟自性了,心死不著相了,但死得不夠,不透徹,對境後又生起心來了,又動搖了。所以大悟有十八、九次之多,不是一下子就歸家穩坐的。像高峰禅師的師父雪岩欽祖師也是這樣,幾次悟道後,在事境中又動搖了。直至最後徹底桶底脫落,才究竟。修佛法並非能一悟就了的,若能如此,那是大菩薩再來。因此《楞嚴經》說了二種法門,一種是頓悟頓證,就是“理屬頓悟,乘悟並銷”,乘開悟的一刹那,所有過去的一切習氣都消光了,沒有了。但這種人少,所以接下來又說“事則漸除,因次第盡”,要于悟後在事上鍛煉,將深厚的習氣漸漸一步步地除盡。這是對廣大一般群衆的根機而言。所以有“幾回生,幾回死”,悟了一回,不透徹,在事上還動搖,再深入地做功夫,再進一步,直至徹悟。我們打開本來、親見自性,只到初地,還須向上曆階升進:二地、叁地、一直到十地,上面更有等覺、妙覺、圓覺位,要層層曆過,才能成佛。修法有叁種說法:一種是頓悟,一悟就了;一種是悟後真修,慢慢了習氣;還有一種是“修就是不修,不修就是修”。其實這叁種就是一種,我們悟道後明白世上一切都是假的,都不可得,大家原本是佛,有什麼可修?所以沩山禅師說除習氣就是修。不要講修不修,修與不修都是兩頭話。中峰祖師說,假如悟道後還有習氣,這人就沒有悟道。這是因爲那時有人根本沒有悟道,看了兩本書,懂了一些道理,聽了幾句似是而非的禅語,就自以爲悟道了。遇到境上過不去,就以習氣作擋箭牌,故不許。並不是不允許悟後還有習氣在。這種曆程從古至今都是如此,所以說“亘古亘今長如此”。
神頭鬼面有多般,返本還元沒些子。
現在各種功,各種道,五花八門多得很,這都不是真正的佛法。真正的佛法是什麼都沒有,只教人識自本心、見自本性。真正認識本性,就歸家穩坐、返本還元了。現在的外道邪法皆是以神通來誘惑人,引人入歧途。如果我們著在神通上就是大錯誤,非但不能成佛,還要成魔。真正的佛法是破人迷夢,清淨無爲,什麼都不住,潇灑自在,安樂無比。縱或發了神通也絲毫無著。像臨濟祖師悟道時說:“原來黃檗佛法無多子。”人人本來是佛,回頭即是。尋常得很,沒有什麼玄奇奧妙!現在人心浮躁,根淺障重,都迷于神通而不自信。比如我上面說過你們一念斷處、了了分明的靈知就是當人的本來面目。你們肯承當嗎?能站穩腳跟不懷疑嗎?我看不太可能。因爲你們認爲有東西可見,有神通可得,才爲見性。不要弄錯,佛性一點東西都沒有。它是淨裸裸、赤灑灑、一絲不挂、一法不立、一塵不染的。但是注意,一點沒有不是斷滅空,而是不著相。功夫進入無爲地,就光明大放,五通齊發,但是縱然光明大放,朗照十方,六通齊發也不可著光明神通之見,方能上上升進,直到究竟地。真到家人是絲毫無住無著的,所謂末後等于始初,路途即是家舍,家舍即是路途。如有生死可了,有佛可成,還是大夢未醒!
習顯教,修密宗,方便門異歸元同。
“習顯教”,就是用顯教的法門做功夫,比如修淨土宗,念佛誦經等,以之息妄歸真,徹證真心,往生淨土。顯教有道理可講,有法可修,有可供研究探討的原理。“修密宗”是講實修,不再講道理了,用叁密加持的方法,切實修行,是打開秘密寶藏的密行。但在未進入實修前,仍須研習經文,習得叁乘大教精深後,方可進入實修實證。雖然看起來修法不同,但這只是適應衆生根性的方便之門,不是實法。經雲:“方便多門,歸元無二”,“是法平等,無有高下”。到家是一樣的,不必在宗派上立異見,分別什麼顯宗、密宗了。
自從踏遍涅槃路,了知生死本來空。
我們修道須證到涅槃果。涅槃就是不生不滅,寂滅爲樂,不再生死輪回了。涅槃有四種不同,所以稱踏遍涅槃路。第一種是自性涅槃,就是我們佛性本來不生不滅。第二種有余涅槃,羅漢、辟支佛,人我空了,但法我不空,生死輪回中不來了,但還有尾巴--法我沒了,變異生死沒有了。第叁種無余涅槃,人我空,法我空,全都真正空淨了,一點尾巴都沒有了,分段、變異二死皆了無余存了。第四種無所住處涅槃,真正的空不是住在那裏不動,真正的了生死就在生死當中,可以牛胎馬腹裏走,地獄中跑,無處不可去,無一定住處。任在六道中來回,沒有來回出沒之見,就像安住在界外淨土,未曾動過一樣。“了知生死本來空”,到那時才知道,是生死者,本不可得。佛性本自長存,要死也死不了,哪裏還有什麼生死在!
行也空,坐也空,語默動靜無不空。
真正的空不是坐在那裏不動、什麼東西都沒有叫空,而是盡管做事情但心無所住。假如做事情就忘記所以,跟著境界跑了,那就不是空。所以真正成道人行住坐臥一如,沒有不空時,說與不說,動與不動都一樣。念佛法門中,大勢至菩薩教導我們要“淨念相繼”,就是要做到這個地步。所以淨土宗是個高深的大法,發揮起來與禅宗完全一樣,不是淺淺可解的。我們修法時要時時注意,“語默動靜無不空”,不要著相。要做到這一點,在悟前是難以做到的,但要知道這樣錘煉,勉力去做,在行、住、坐、臥時不忘觀照…
《佛法修證心要 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