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子鼓掌大笑,一哄而散。等趕車的回味過來時,哪兒還追得到人。(懷師批示:一切世事,皆如群兒戲笑怒罵。無奈曆史上偏有些人專門好充曆史上趕驢車的車夫,累得半死,還要去趕一般群兒的嬉笑,其智可及,其遇亦不可及也。)
叁月五日 雪
晨六時打坐。坐中如昨,丹田氣滿,覺腿腳發脹。我忽然覺得頭頂與丹田是通的,頂上一股氣可以直通下去,我又說不清楚了。下坐做瑜伽。我認爲道雖在心不在氣,但氣粗了不易伏,坐中不易太靜,所以運動適可而止,不使太累。(懷師批示:此是中脈將通境界,勿執自通。道不在氣,用不離氣。凡尚在修爲中途,豈能舍氣而言道哉。)
我記得老師曾谕示:“莫謂無心便是道,無心尚隔一重關。”而此次師谕:“無心更隔一重關。”我想尚字與更字是有區別的,究竟如何呢?(懷師批示:尚字與更字同義,勿被文字障了。)
叁月六日 陰
晨六時打坐。坐中我體會到這東西,確實是自然而到。記得過去一開始就希望氣沈丹田,可是不是氣散就是氣脹,總不能收于一處,現在忽然自然而到,也很有趣,也就證明這東西不可強求。當然,有爲法我想可以,不過我畢竟喜歡自然。下午小妞又去看病。她病中不要別人,只要爸媽,所以我也無法插手,只好做點別的。看她媽愁眉不展,使我憶及女兒小的時候從不生病,後來因爲昆明氣候太好 ,一到四川不能適應,一直都在病中,而且多在深夜病重。我常常整夜不睡,隨時掀開窗簾盼天亮。那段日子我過怕了。我對世上的英雄豪傑都不佩服,唯佩服孟母叁遷而使孟子成就。那種不足爲外人道的艱辛,只可體會,不可言傳!(懷師批示:此論確是無上真言。唯“事非經過不知難”)一般人未經曆世途的艱苦辛酸,又不知孤兒寡母的災難歲月,哪裏識得其中況味。此聖母之所以爲聖,較之聖人之聖,更有進也。)
叁月七日 陰
我看《指月錄》,記得道家稱男的爲道士,女的爲道姑,何以《指月錄》上稱女的爲道人?道人是否是男女通稱?(懷師批示:古時,男女修道者統可稱之謂道人。)
叁月八日 陰
晨六時打坐。坐中似乎遠景在望,人卻仍在一邊打轉,不知是勇氣不夠,還是機緣未到,只好轉轉再說吧!(懷師批示:豈不見法眼禅師偈乎?“果熟兼猿重,山長似路迷。”其實路不迷人人自迷。脈脈行去,自有通途在望矣。)
晚間我仍看《指月錄》。有人大澈悟時會汗流夾背,我是氣機發動時才會如此,從頭到足,如落湯雞。不過每當參禅不會時,就常常如患流行性感冒發高燒一樣,全身發燙。但也不是每人悟道時的情形都一樣,不知是悟的程度不同,還是怎麼?(懷師批示:個個宿業宿緣不同,身心禀賦也不同,成就時的自相感受也不同。總之:“丈夫自有沖天志,不向如來行處行。”不必顧念其異同也。)
叁月九日 陰
晨六時打坐。坐得很好,下坐做瑜伽。小妞因病吵鬧不堪。我問她還發熱不,正准備用手摸摸她的頭部,她大叫,好像被人綁票一樣,她媽媽一面打呵欠,一面哄著她,我是愛莫能助!小人不可常生病,病來病去,就把身體病弱了。我記得去年小妞常警告我說:“你不能再老了,要再老就會被人家把你丟在垃圾箱裏。”她媽媽大笑著說:“她問菜爲什麼丟在垃圾箱裏?我說太老了。”晚間我看《指月錄》。“[ ](此字爲葵字去草頭,下去天)”這是什麼字?也許《佛學辭典》上找得到。但我不知該查哪一部?寫完日記,十一點打坐。(懷師批示:古人印經,在封面經題的框格上,畫寫一個[ ](此字爲葵字去草頭,下去天)字。等于中文的[ ](發字的繁體)字頭。所謂八字不像,[ ](發字的繁體)字未成。你說是一個什麼字?像個什麼?我說:它本來便是一個什麼都不像的東西。在沒有開經以前,便應知“佛說一切法,爲度一切心;我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但卻要你真無一切心,方知其事實矣。此乃經題頭上的當空照了也。)
叁月十日 晴
晨六時打坐。坐中不覺時間過去多久,忽聽小妞母女講話,由聲音知道小妞病已漸好,咳嗽減輕不少!下坐做早飯。小妞已兩天沒吃什麼,除了水果之外,一叫她吃東西,她就吵。晚餐時我們就叫她爸去照顧她,因爲小妞怕他,也服他。果然乖乖地吃了半碗飯。女兒說據心理學家說,這麼大的孩子,女孩愛爸,男孩愛媽,所以有一位美國同事的兒子說他長大要娶他媽媽。(懷師批示:此是一般世俗心理學的見解,也有理。)
但我的看法是這樣:小妞怕她爸,是因爲我和她媽對她愛護備至,從不碰她一下,而她爸竟能拍她兩下,她覺得此人要稀奇一點!(懷師批示:你說的對。古人所謂“恩裏生害,害裏生恩”。即此妙用。)
晚間我看《指月錄》。我最近簡直不能吃東西,也不能喝水,每餐都不飽,飽了就不舒適,滿腹是氣。這不知到了幾禅?寫完日記,十一點打坐。(懷師批示:未得氣足前,須要世俗的飲食營養以培養後天氣。如已得達氣足時,世間飲食反而害了先天真氣。孔子曰:“食氣者壽,不食者神明而不死。”即此理也。)
叁月十一日 雪
晨六時打坐。昨夜一覺醒來四點半,去趟浴室回來,又睡了。也不知有多久,忽于將醒未醒之際,覺頭頂似花開一樣,又似放煙火似的,從火光中爆出一幕景來。那一刹那的我,完全忘身忘心,與景色合一了。我只想到不能動念,以靜應之,在過一陣,如夢醒覺,睜開眼睛,天已大亮,意境上仍留下頭頂如開花一般的那一刹那。(懷師批示:此乃正開頂境象,可喜可賀。過此以往,則可與天地精神相往來。但前途景象成果正多,你但無心無著無求以應之即可。)
叁月十二日 晴
收到第五十二次批示發還的日記。老師又抄示近作詩兩首:其一《春夢》:
春風吹綠夢平蕪,雲月溪山似有無。
窺阙篝燈誇一統,渡河籌策猶叁呼。
長途疲馬驚新辔,短鬓催人號老夫。
行遍天涯真倦矣,童心攬鏡愧今吾。
其二《惆怅》 :
惆怅前因莫奈何,爲貧遊戲到娑婆。
不堪五濁終難忍,拔腳遲疑忽腳過。
叁月十叁日 雪
第五十二次日記的批示中,師谕:“如真到疲乏之地,何妨就地安眠,大休大歇了!”我不懂如果現在就大休大歇,何日能得意生身呢?(懷師批示:真正意生身,正須在大休大歇處,而得其回身一轉也。)我認爲真空妙有之後,還要能去來自如,才能算數。(懷師批示:說得似矣。)
叁月十四日 晴
晚間我抄下五十二次日記的批示,我擡頭看看貼在床頭的一張畫,一個人騎著一頭驢在廣闊的沙漠地上走,畫上有兩行字:“當日崎岖君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這張畫是從《人文雜志》上撕下來的,一直貼在我床頭上。它正是我心情的寫照。這是一段艱苦的過程,我是知難不退,我覺得看這張畫,能使心量廣闊。我想山雖長,而路只是暫時的迷,所謂山不礙路,路自通山。無論如何,爬也要爬過去!(懷師批示:壯哉斯言也。可嘉。蘇東坡詩 [寄其弟詩]:
人生蹤迹知何是?應似飛鴻踏雪泥。
雪上偶然留爪迹,鴻飛那複計東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何由覓舊題。
昔日崎岖君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叁月十五日 晴
我看筆記,何謂“空爲即有之空,有爲即空之有“?是不是說空中含有,有中含空?所謂有自空起,空自有立?事理無礙者,是否空是理,有是事?(懷師批示:你這一節知解都對了。)
叁月十六日 雪
冒雪去寄五十四次日記。沿途地面上一層薄薄的雪,我現在腳心是軟的,雪上不用說,就是不管水泥地、木板地,都是軟軟的。也實在說不清楚,我也不想管它,總之色身隨時有變化,說也說不完。我認爲這些不關緊要,不是重要關鍵。晚間我仍看《指月錄》。大覺法慶禅師謂侍者曰:吾化後,汝可喚之,若能回是有道力也。“他不但預知報謝,而且真能喚回,這種才算真正的成道者。他回來還作一首偈:“七十叁年如掣電,臨行爲君通一線。鐵牛[ ]跳過新羅,撞破虛空七八片。”何謂新羅?可惜沒記載他悟道的經過!(懷師批示:是有道力,但不能以此衡一切也。唐宋時稱現代之韓國爲新羅。韓國本有朝鮮、新羅、百濟叁境。禅詩中常有引用新羅之詞,等于說東天、西天之寓言,喻其廖廓高遠而已。)
叁月十八日 晴
張無盡爲泐潭和尚作塔銘:“若梵行精潔,白業堅固,靈源廓徹,預知報謝,不驚不怖,則依正二報,毫厘不失……。”其實一個久病的人,只要心靈純淨,都能預知報謝。可是預知報謝又怎樣呢?又不能叫它不報謝,舍利流珠,諸根不壞,又如何呢?(懷師批示:涅pan生死等空花。”舍得流珠,諸根不壞,亦皆兒戲而已。豈不見今人常有掘得千年以上之人的墓屍,也是諸根不壞,何足道哉!)
叁月十九日 陰
我看《指月錄》。大慧禅師叩參有句無句(這句我不會講!)如藤倚樹,他在悶葫蘆裏悶了半年。(懷師批示:即如說,是有也好,是無也好。不管是住空著有,都還如藤纏樹,糾葛不了也。)後來從五祖答圓悟禅師的問:“描也描不成,畫也畫不就。”又問樹倒藤枯時如何?曰相隨來也。他于是悟人。我想他是每天在悶葫蘆裏打轉,轉來轉去,六七意識都解決不了,一股勇氣跳如八識海中。記得在四十九次日記上,我問真空中的妙有,是否仍是意識身。師曾谕示:“此意乃真意,即全八識而用。”(懷師批示:這節見解很對。但仍須轉身八識田中,踏破毗盧頂上行,方知真意之旨,亦屬方便說法也。)
叁月二十日 陰
看《指月錄》。此書未曾提到開頂的事,那麼悟道之後,又怎樣出入呢?(師雲:《指月錄》等禅宗彙書,大致皆記載禅門悟理之事迹。理極事圓,故不論功用[工夫]行履。開頂等境象,統屬功用——工夫一邊的事。太著相,故不述。一般外道學者,只重功夫,修到頂門開者也不少,但理——見地、事——行願不…
《參禅日記 叁(金滿慈夫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