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參禅日記 叁(金滿慈夫人)▪P8

  ..續本文上一頁》陳尊宿一章,有僧問:“如何是向上一路?”師曰:“要道有什麼難。”雲:“請師道。”師曰:“初叁十一中九下七。”這是什麼話?是不是說初是叁十一。中是九,下是七?我還是不懂。請老師開示。(懷師批示:七七原來四十九,不是理數當然嗎?如我說初十八,中十叁,末後五,可是什麼?參參看。如要扯到工夫層次,或氣脈程序上去,也可以統同通准。“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要道有什麼難?)

  五月十七日 晴

  晨六時打坐。坐中忽覺內緣不斷地襲來。我對妄念之來,總找不到它的起源,我認爲它是從清淨心上一飄而起,無所從來,亦無所去。除非是隨著它轉,它不會自住的。這東西都是前塵影事,不像六根門頭,要有外境才起作用。我又想到如來藏不許有識,是不是說那裏面一切都是自然的力量,沒有些許意識作用?(懷師批示:說一自然,已是識心分別思維邊事。)但我想意生身轉身之後,仍難免有意識作用,當然可以說是轉識成智後的智了,這就是所謂轉其名不轉其實。(懷師批示:識智兩個名相,統是隨衆生心,應所知量,循業發現,都無實義。)

  五月十八日 陰

  晨六時打坐。坐中我想修性空緣起的妙有法門。我知道本性空無所有,猶如虛空,但能生萬法。萬法之生,是由因緣而生,生而不生,起而不住。因爲萬法都無自性,生已還滅,自性本空,所以空是真空,有是妙有。這些理論我都懂,但雖能體會,畢竟沒用。實修方面,如何下手?有何步驟?老師何以教我?(懷師批示:既雲緣起性空,何須又問步驟?此所謂轉縛轉堅也。如論無次第中之次第,唯有摩诃止觀乎!不止止,不觀觀,庶乎近焉!)

  五月十九日 時陰時晴

  晚間我看筆記,忽然想到人不要看不起自己,聖賢仙佛不都是人成的?每個人都不少那點靈明自性,在聖賢不增,在衆生不滅,一般人都把它用在世俗的聰明才智上,如果能轉個方向發展,不是就能成爲智慧?據說最聰明的狐要修仙,必先經千年修成人形,再從人起修。所以說人身難得,如果不能即身成就,就要靠不住了,誰知道來世會是什麼呢?何謂首楞嚴?何謂全提、半提?(懷師批示:楞嚴乃翻音和意譯雙重混合名詞。即謂巅撲不破,泊然本定等意義。首,是至高無上的頂顛。全提,是全盤統收之提示的別語。亦可謂是全副、全挑之意。明了全提之意,半提不必說便可知了。)

  五月二十日 陰

  我看《傳燈錄》,溫州上方安遇禅懷師批示寂說偈曰:“不是嶺頭攜得事,豈從雞足付將來。自古聖賢皆若此,非吾今日爲君裁。”前兩句我不會講。(懷師批示:嶺頭,指六祖逃返廣東,惠明追及大庚嶺,提不起衣缽的故事,參看《壇經序品》即知。雞足山,即佛經稱世尊在靈山會上,傳心印與迦葉尊者。尊者奉命在雲南的雞足山入定,待彌勒轉世成佛而付授衣缽的故事。)

  五月二十一日 晴

  晚間我看過去的批示。一次我問:“天地一指,萬物一馬。”師谕:“此出莊子所說的譬喻,整個天地宇宙都在一指之間,宇宙萬物等于一匹馬,有馬毛、馬頭、馬尾。故又有金獅子之喻,唐代華嚴宗大師著作。”我不懂即出莊子,何以又是華嚴宗大師所著?(懷師批示:莊子有馬喻。到了唐代,引申變易此義,作金獅子之喻。換言之:天地萬物,如一金獅子,舉一毛可概全身也。)

  五月二十二日 晴

  坐中很靜,但覺氣在體內輕輕轉動,最後仍沈丹田。可是我沒弄清楚,不知丹田的氣升起來,還是另有一股氣又沈入丹田了。不知打轉的氣是怎麼來的。下坐在後院站了一下,空氣清新無比。(懷師批示:升降浮沈,各有自律。此時應讓它“賓作主”。但有時亦渾和。唯無論如何,氣脈種種層次,仍屬色身受陰邊事。是賓非主。所以有時須“主中賓”、“主中主”。如單論氣脈變化,又屬一門深入事,至繁非簡說可知。)

  五月二十叁日 陰晴不定

  晚間我看《指月錄》,[ ](左蟲右見)子和尚何以能住在紙錢中,什麼紙錢?(懷師批示:就是世俗燒化的冥錢堆中。)華嚴靜禅師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遽答曰:“神前酒臺盤。”這是什麼意思?(懷師批示:那不是眼前易見很平常現成的事嗎?古人神佛臺前常常擺著的。)

  五月二十四日 陰

  晨六時打坐,坐中我似乎在《指月錄》上已得到一些重要的答案。有人說看這種書就是要看機鋒轉語,否則看什麼呢?我何以覺得這種書雖多半是機鋒轉語,但真正的竅門並不在機鋒轉語上,只能說既看了它,應該多懂一些機鋒轉語之道而已。過去我也不懂何謂轉語,有一次的日記批示中,老師谕示:“在此當再下一轉語——”之後,我也懂何謂轉語了。(懷師批示:你真可爲此下一轉語了!)不過翻公案我還不懂,以後再多研究一下。總之我在這方面野心不大,懂了就了事,但能多懂一點,可以觸類旁通就好。我不想專在這方面下功夫。(懷師批示:是極。德山雲:“窮諸玄辨,似一毫置于太虛。”有何用處?)

  晚間我看《傳燈錄》。我不懂元性是否即元神?何謂正受叁昧?(懷師批示:這都是名相注釋的涵義問題。一知便休,何須太過勞神。除非你要作博士論文,則可死叮一口。)

  五月二十五日 陰

  晚間我看《指月錄》。上面常有某某問:“如何是佛?”師召曰:“某。”某應諾,師曰:“是什麼?”某于是有省。我認爲這種有省誰都會,有何用?(懷師批示:你說得中肯極了!多少人都在此等處誤了平生,去自妄認爲平生悟了,可歎!)

  五月二十六日 陰

  晚間我看筆記。先德雲:“了即業障本來空,未了還須還業債。”放眼一看,人間何處不是業債!我但願是我欠人的,今生能還清,如人欠我的我不要了。只要無拘無束,還我自由,什麼我都不要。

  五月二十七日 雨

  晚間我看《指月錄》。木平山善道禅師初偈洛浦,問一漚未發以前,如何辨其水脈。浦曰:“移舟谙水脈,舉棹別波瀾。”師不契。乃參蟠龍,語同前問。龍曰:“移舟不別水,舉棹即迷源。”師從此悟入。(雲峰悅雲:不平若于洛浦言下悟去,猶較些子,可惜許向蟠龍死水裏淹殺。)這些都是什麼意思?(懷師批示:洛浦所答,是念前會得,體用全彰。蟠龍所答,是從無念處討理會,固然力弱。但也可說是全無意思,因意思盡在你那裏。)

  五月二十八日 陰

  晨六時打坐。坐中覺體內空空的,呼吸的氣可直達腹內,而腹內也有輕微的波動,似乎過去只到胸部,又說不清楚了。下坐去發了兩封回國內朋友的信。晚間我看《指月錄》,嵩嶽破竈墮和尚。有僧問:“如何是作惡行人?”師曰:“修禅入定。”僧雲:“請師直指。”師曰:“汝問我惡,惡不從善,汝問我善,善不從惡。”良久又曰:“會麼?”僧雲:會。“師曰:”惡人無善念,善人無惡心。“當然善惡如浮雲,俱無起滅處,是對的。但我以爲惡人也偶有善念,善人有會偶有惡心。(懷師批示:善人起惡心時,便是惡人。惡人起善念時,便是善人。善惡到頭都不著,方知此是本來人。望強記我此二語。)

  五月二十九日 陰

  晚間我看《指月錄》。四禅和尚,有僧問:“古人有請不背,今請和尚入井還去也無?師曰:“深深無別源,飲者消諸患。”(懷師批示:去住無定,都是慈悲之用。)問:“如何是和尚家風?”師曰:“會得底人意,須知月色寒。”這些都是何意?(懷師批示:平常現成景色。)

  很多人都喜歡問老師的家風。我不知我們老師的家風是什麼?(懷師批示:我是“穿衣吃飯一忙人”,又是無中生有偏多事,吃飯穿衣忙煞人”。哪裏有什麼家風!你試問人看。)

  五月叁十日 陰

  晨六時打坐。坐中忽然在遠處出現一種亮光,那種光非日光,燈光,也非電光。就是說比什麼光都亮,它的光芒從天邊一直射下來,照亮了整個宇宙,太妙了。雖然平時也偶有這種光芒出現,那只是一閃即逝,這次卻停留了暫短的時間。妙極了!也美極了!似乎人間沒有這種光,又似乎由白光透過一些黃色的雲彩。我實在說不清楚。下坐後,那光亮一直留在我的意境上,久久才散。(懷師批示:此亦是“賓中賓”的光。不過,可當照亮用,一笑。)

  晚間我看《指月錄》。何謂從門入者非寶棒上不成龍?(懷師批示:此指雖已入門,還須大匠明師鍛煉成器。)何謂六耳不同謀?(懷師批示:叁個人在一起,就有六耳了!“二人同心,其利斷金。”你近來似乎偏向于參公案,走入差別智的歧路去了!如偶而遊戲,亦不錯。倘長此不知自返,則盤桓歧路,迷入化城去矣。戒之!慎之!但差別智亦須知,只恐光陰易逝,歲月不居,染緣易就,道業難成爲慮。)

  五月叁十一日 晴

  晨六時打坐。坐中如常。晚間因找書,由舊書裏掉出一張發黃的紙來,拾起一看,原來是那張從破舊日記上掉下來的一頁。那是那年由彌渡請假回昆明,本來鐵路局的人乘公路局的車,只要有請假證明,就隨處可以免費搭車。卻不料當時竟沒公路局的車經過,送行的人就爲我找到一輛便車,誰也沒想到竟搭上了一輛老爺車,好不容易爬到天子廟的最高峰頂——天下第一峰,再也走不動了。時已天黑下來,我見事不妙,眼光向四周一掃,見乘客都是男性,而其中只有一位衣冠整齊,一望而知是公路局的同事。正巧他身邊站著一位小女孩,我就借孩子和大人說話。雖然話沒說上叁五句,我已斷定此人出身世家了。我一想昆明的世家都是世交。他說他姓丁,我問:“丁某某年伯你認識嗎?”他答:“是家父。”于是我就向他說明我的身分。我似乎找到了救星,高興地跌入真空裏了。(在一次日記批示中師曾谕示:“凡人在喜、怒、哀、樂至極,都能接近性地。”)可惜當時我卻不懂。在我們談話間,司機宣布:“不行了,各位自便吧。”他一句話就打發了這些人,一陣腳步聲,人都走光了。丁世兄說:“我記得附近我有一位姨母家的別墅在此,因避空襲都搬過來了,但好幾年沒…

《參禅日記 叁(金滿慈夫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菩提道次第略論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