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扔他。第二天,雲峰來道歉。又說:"雲門氣宇如王,您甘願死在言語下嗎?澄公有法授人,是死語。死語,能活人嗎?"說完,轉身就走,黃龍問他:"如果是這樣,那末你認爲誰比較不錯?"雲峰曰:"石霜圓手段超出諸方,你應該見他,切不可以錯過。"黃龍南默計曰:"雲峰的老師是翠岩,他讓我見石霜,對他有什麼好處!"(呵呵,這小算盤打的)于是趕赴石霜。
中途卻聽說慈明不做正事,慢侮叢林(自大,欺負人),遂改道,登衡山,谒見福嚴賢,賢命他做書記一職。不久賢圓寂,郡守請慈明繼任(冤家路窄)。黃龍心喜,欲觀其人,以驗證雲峰所說之言。慈明既至,貶剝諸方,斥爲邪解(汾陽嫡子嘛~)。而泐潭密付之旨,皆在所斥中,(把黃龍南老師教的全都給否了),師爲之氣索,乃曰:"大丈夫爲此事求抉擇,豈可置疑胸中!"(被說中要害了,不服氣也不行)遂進其禅室懷香請求指示。慈明曰;"書記已經領徒一方了,就算有懷疑,可以坐下來商略。"黃龍南哀懇愈切。慈明問:"您是學雲門禅的,必然通達其旨。比如雲門放洞山叁頓棒的那個公案,是該打還是不該打?"師曰:"該打。"慈明臉色莊重而告訴他:"(要是那樣)從朝至暮,雀噪鴉鳴,皆應吃棒。"慈明即端坐,受黃龍師禮。(看他肯虛心了)慈明又問:"如你體會雲門意旨,那麼趙州說:臺山婆子,我爲汝勘破了也。那裏是他勘破婆子的地方?"黃龍汗下不能答。次日又去求教,慈明诟罵不已。南曰:"罵豈慈悲法施邪?"(罵人難道是慈悲傳法嗎?)慈明厲聲喝道:"你作罵會那?"(你當做罵來領會嗎?!)師于言下大悟。作頌曰:"傑出叢林是趙州,老婆勘破沒來由。而今四海清如鏡,行人莫與路爲仇。"呈慈明,明用手指指"沒"字,黃龍遂改爲"有"字。("沒"是如來禅,"有"則是祖師禅,"沒"是大機,"有"則是大用)明點頭印可。
楊歧方會禅師,袁州宜春人,姓冷氏,。二十歲時,到筠州(今江西省高安縣)九峰山投師剃發出家。閱讀經典,心融神會,又能折節參學(肯虛心才能成就,這是沒商量余地的)。慈明住南原時,就依止參學。及慈明遷至石霜,亦隨往,並自請總管寺院事務,不辭勤苦(培福,重要)。依止雖久,卻沒有開悟。每次谘問,慈明總說:"寺務繁忙,以後再說。"他日又問,慈明曰:"監寺你將來兒孫遍天下,何用著急?"一日,慈明出門,正值下雨。楊歧在小路上截到他,一見,就扭住:"這老漢今日須與我說。不說打你去。"(憋急了,再不說,我就動武)慈明:"監寺知是般事便休。("你知道這麼回事也就可以了"。呵呵,知道什麼事?)"話還沒講完,楊歧大悟,即禮拜于泥途。問:"狹路相逢時如何?"(剛得了便宜,就學會賣乖)慈明:"你先靠邊,我要去那裏去。"第二日整肅威儀,到方丈禮謝。明呵曰:"未在。"(臨行密密縫)
後楊歧出世弘法,慈明遷化,僧飛馳傳書至。楊歧集衆挂真舉哀(懸挂遺像悼念)。走至遺像前提起坐具雲:"大衆會麼?"。遂指著遺像:"我當年行腳時,被這個老和尚將一百二十斤擔子,放在我身上,如今且得天下太平。(真解報師恩,呵呵)"卻顧視大衆雲"會麼?"衆無語。師捶胸雲:"嗚呼哀哉,伏惟尚飨。"
黃龍、楊歧兩支禅系,以其獨特的風格,傑出的教育法,被後人稱頌,遂有五家七派之名相。在禅宗中後期曆史中,占據重要地位。並遠傳日本、朝鮮。當然,誰又能否認慈明禅師在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呢。
翠岩可真禅師,福州人。曾經參過慈明,因到金銮結夏安居,與善侍者爲伴。自負親自見過慈明禅師,目空天下。而善侍者是慈明手下的得意弟子,與翠岩言語,知道他還未徹悟,笑之。一日在山路行走,翠岩議論風發,善侍者拈起一片瓦礫,置磐石上,說:"若向這裏下得一轉語,許你親見慈明。"翠岩左右顧視,擬應對之。被善侍者喝叱曰:"伫思停機,情識未透,何曾夢見?"(你還在用情想妄識來猜測,離道太遠點了吧?)翠岩慚愧驚悚,即還至石霜。慈明見他來,罵道:"本色行腳人,必知時節,有甚急事,夏未了早已至此?"(叢林規矩,解夏之前,不可隨意離開)翠岩泣曰:"被善兄毒心,終礙塞人,故來見和尚。"(被師兄收拾慘了)慈明猛然發問:"如何是佛法大意?!"翠岩:"無雲生嶺上,有月落波心。"慈明嗔目大喝:"頭白齒豁,猶作這個見解,如何脫離生死?!"翠岩悚然,求開示。慈明說:"你問我。"翠岩依前語問之。慈明震聲曰:"無雲生嶺上!有月落波心!!"翠岩言下大悟。從此爽氣逸出,機辯迅捷,叢林憚之。
然而,祖師禅方法之運用,非具大智慧者不可,須洞悉學生之根器進度,憤悱以啓發之,爲之抽釘拔楔,解粘去縛,而並非出于貪嗔癡慢之習氣所作,若不然,盲目學棒學喝,不惟自誤,更恐誤人,正如平民妄稱帝號,自取誅滅,因果不昧,慎之,慎之。
後記:佛法之弘揚,與教育法之關系至重,祖師禅以其獨特灑脫、行而有效的教育方式,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才。如今欣逢盛世,國泰民安,傳統文化呈現複興之相,祖師禅的複興想來也指日可待,願以此文爲引玉之磚焉。
《禅林獅子兒 慈明禅師行實錄》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