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釋迦牟尼佛廣傳·白蓮花論 (上冊) 二 發願品▪P10

  ..續本文上一頁。”兩菩薩如此贊歎發願。

  微財轉輪王施身

  釋迦牟尼佛則繼續說道:“善男子,妙喜、伸手與勝施、精勸、花藏、慧光滅迷亂共六位菩薩,乃我令他們初發菩提心,你們應谛聽此中緣由。無數劫前,我們現今所居之刹土那時名爲無塵山頂刹土。于某一大劫中,衆生壽命一百歲時,有一蓮花端如來教法已入形象法時期。我那時已成整個世界之轉輪王,名微財轉輪王。當時我有王子一千名,我令他們皆發菩提心,且使他們出家,以便在蓮花端教法中廣弘佛法。當時衆王子中有六位不欲出家、亦不願發心之太子。我問此六人:“你們因何不欲出家?”他們回答道:“此時佛法已入末法形象時期,出家人不能圓滿守持戒律,又遠離聖者七聖財,將來必陷輪回淤泥中。即便偶得人天福報,多數時間依然漂泊惡趣中,故而不能圓滿守持佛陀戒律。因此之故,我們不願出家。”我隨即又問道:“你們又爲何不發殊勝菩提心?”他們則回答道:“如你能將整個世界賜予我們,則我們願發無上菩提心。”

  聽罷此言,我內心非常歡喜,就自己尋思道:于此整個世界,我令衆生皈依、持戒、趨入叁乘法。我如把所有王位、世界交予六位太子,能令他們發無上菩提心,則我即可安心出家。思慮及此,我乃把世界分爲六份,交予六位太子後便自己出家求道。此六國隨後互相征戰、爭論、不和合,以此原因,導致整個世界災荒頻起、風雨不調、谷稼不生、草木難熟,飛禽等類衆生饑寒交迫。那時我又思量道:我願舍棄自己身體,用自身血肉滿衆生願。于是我便來到護水山發願道:“我現今舍棄生命、身體,對衆生慈悲,並非爲自己追求善趣安樂。願我身體能如山王般大,使人天衆生均得利益。我舍棄自身美妙軀體不爲魔衆、梵天,只求變成血、肉利益人天衆生。所有存在于山河大地上之人、天、夜叉、龍、非人們,你們谛聽:我爲利益衆生養育此肉身,願今能以血、肉滿你們之願。”

  發願完畢,整個叁界、大山皆開始震動,諸天天人齊聲痛哭,我于護水山頂舍身跳下懸崖。以我之發願力,身體頓成山王般大,且生出數十萬個頭顱,高可一百由旬,寬一百由旬。此時,任何飛禽走獸及人等衆生都來享用我之身軀。正當他們享用之時,我之軀體日日增大,最後竟至高十萬由旬、寬十萬由旬。體上頭顱全成人首,且口出人言:“諸衆生,你們可隨意享用、啖食我肉,渴飲我血,眼睛等物誰若需要盡可拿去。滿足之後,則希望你們能于叁乘佛法中發心。如欲享用我之軀體,則可無盡享用,不會有任何罪過。唯願衆生均能長壽。”頭顱如此說後,多有衆生于叁乘法中發心,亦有衆生發人天乘心。雖有大量衆生享用我血肉身軀及眼睛,但憑我發願力,肉體並未損減。衆生享用之時,我之軀體亦同時在恢複。

  一萬年中,人、天、夜叉、飛禽走獸均已滿願。一萬年中,我舍棄恒河沙數眼睛、四大海洋般鮮血、一千山王許之身肉、鐵圍山般之舌頭、持雙山(七金山之第一重山。出現日月的山頂,有一雙岩石形如車轭,岩石每面廣叁十二萬由旬,周一百二十八萬由旬。)般之耳朵、須彌山般鼻子、靈鹫山般牙齒,娑婆世界般之皮膚亦並舍棄。一萬年中,我依靠一個生命舍棄無量無邊身體,使無量無邊衆生皆得滿足。如是做時,我從未生一刹那後悔心。

  我當時還發一願:如我能獲無上圓滿正等覺,則願我誓願皆能實現。我之誓願爲:于一世界中,我願用身體滿足衆生;願我能在無塵山頂刹土之所有世界中,于恒河沙數劫中均能舍身、以血肉滿衆生願;願衆生均能趨入叁乘佛法;所有人、夜叉、羅刹、旁生,乃至閻羅世界衆生享用我血肉後,願望皆得滿足;與我在一個佛刹中用肉身滿足一切衆生一樣,願我在十方恒河沙數佛刹中,恒河沙數劫中時均能用自身血肉滿足一切衆生所願;爲滿衆生願,如我不願舍棄自己肉身,或有求果報之自私自利心從而未能圓滿誓願,則我實已欺蒙十方無量無邊佛刹中所有諸佛,願我將來不得成佛、輪回中不聞叁寶之名、亦不行六度萬行、恒時感受無間地獄痛苦。當時所發願如是。

  與我在此世界舍棄身體一樣,十方恒河沙數刹土中我亦舍棄過肉身,用血肉滿足衆生願。我所棄舍之身體,如從南瞻部洲向上堆積至叁十叁天亦會堆積充滿。此乃我舍棄身體之布施度,亦爲布施身體之簡略介紹”。

  燈顯王利益衆生

  釋迦牟尼佛又接著敘說前世因緣:“善男子,過無量劫後,此佛刹成爲月顯刹土,五濁興盛。我已成整個瞻部洲大轉輪王,名燈顯王。與以前相同,我使整個瞻部洲衆生行持善法。一日,我出門遊園,見一人正受刑罰,爲繩索捆縛。問左右大臣此中緣由,衆大臣回答道:“大國王,國庫糧食一年收入之六分之一用于供養國王及眷屬日用生活,其余所有大小國事開支亦由此支付。但此人卻拒不交納賦稅。”

  聞聽此言後,我隨即說道:“釋放此人吧,從今往後不要再征收任何賦稅,亦勿征收任何財物。”衆大臣馬上解釋說:“如若實施此方案,恐日後願以清淨心供養之人絕難找到。如此一來,國王、王妃、太子等諸人開銷又從何而來?”聽衆大臣如此解釋,我于內心頓感不安樂。我思量道:我將把整個瞻部洲所有王權、財富分予諸太子。隨後,我便讓五百太子發無上菩提心,並將瞻部洲所有財富分爲五百份交予他們,自己則趨往森林中出家,行持梵淨行,並苦行修法。

  離南方大海不遠處有片森林,我即在此以野菜、水果維持生活,並于昙花樹下修禅定,禅修日久後終得五神通。

  此時瞻部洲有五百商人在大海中撈取衆多寶珠,其中有一名有智慧之月亮商主,從海中獲取如意寶欲帶回。諸龍王不悅,于是開始興風作浪,海上頓起風暴,居住在海裏的諸天人也開始哭泣。

  這時有一個以大菩薩發願力而轉生的呼吸仙人及時出現,他以種種努力使衆商主皆得以安然過海。

  而後又有一凶惡、專事損害衆生之羅刹緊隨商主,七日中又造出連綿狂風暴雨。商主皆迷失方向,于異常恐怖之際惟有大聲哭叫。五百人一邊哭喊,一邊各自祈禱所信仰之田神、自在天、水神、身劣神等神明,父母子女均大聲痛哭。

  我聞聽後即趨于其前安慰道:“無需恐懼,我來指路,定能使你等順利抵達目的地。”我于是便在布匹上傾倒芝麻油,包住手後便宣說谛實語:“我爲利益衆生已于森林中二十六年苦修四梵住,平日以水果、野菜充饑,已成熟八萬四千天人、夜叉心相續。如能使他們皆得無上圓滿不退轉果位的話,以我發心真實力、廣做如上善事之成熟力,願我手能燃燒爲衆商主指路,使五百商主能得真實指引,順利到達瞻部洲。”發願完畢,我的手指即開始燃燒七日,這些商主均得以安穩抵達瞻部洲。

  我于是又發願道:“瞻部洲無珍寶之時,如我無上菩提願能實現,則願我能成爲瞻部洲商主,七次前往海中取寶。願以此世界爲主之所有世界皆降下珍寶雨。”同時我又發願:“未來十方恒河沙數五濁興盛世界中降下珍寶雨,願我誓願能實現。”我隨後就于此世界中、恒河沙數劫裏作商主,並令無量佛刹降下珍寶雨;于每一洲均七次前往海中取寶,且令珍寶雨降下。那時我如是令無邊無際衆生滿願,並使之趨入叁乘法。善男子,請觀如來布施,此爲我布施珍寶之善根。

  除此之外,無量劫前有一歡喜劫,有一五濁興盛之糊塗刹土。衆生壽命五千歲時以我發願力,我轉生爲瞻部洲一持誦吠陀之婆羅門日珠香。生存于此刹土中之衆生大多持常見,且互相不和合、相互損害。我即以大威勢爲其宣說真谛:五蘊如敵;十二處如空城;諸法依因緣,皆爲生滅性;正念內外呼吸等法要,使其善根回向菩提、發菩提心。隨後我自己亦成爲具五種神通之人,無邊無際衆生以我教言也終得五神通。同樣,無邊無際衆生放棄爭鬥,趨于森林中享用水果、野菜,並修禅定,以修行四梵住而生存。

  此劫即將終結時,衆施主遍及于整個瞻部洲。衆人熄滅互相之間的憎恨,非時之狂風暴雨亦消失無迹,大地滋潤、莊稼豐收。雖如是,因衆生業感所現,種種疾病複又出現。我即思慮道:我未能遣除衆生疾病,應集中帝釋天、梵天、世間怙主、護法天人、仙人等共造醫學論典以利益衆生。如是思索已,我即以神變趕赴那裏,集中帝釋天、梵天、仙人等至鹽堿山造能遣除風、膽、涎諸症候之醫典。

  依靠此種方式,無量無邊衆生疾病皆得以遣除。我于每一日中都使無數衆生擺脫疾病,令其行持佛法、趨入叁乘道;亦使之遠離惡趣、獲得善趣,並掌握智慧。以此善根令其皆得安樂。

  我願圓滿後,以此刹土爲主,我又于其它刹土中亦憑借此種方式利益恒河沙數衆生,遣除他們疾病,爲其宣說種種學問。

  權巧方便度衆生

  與我在此刹土發願利益衆生一樣,我于恒河沙數刹土中均以殊勝智慧、叁福德行持菩提道以利益衆生。與此相同,無數劫以前,有一惡時劫名具善劫,現今之刹土那時名爲尊勝妙音刹土、具足五濁。從尊勝妙音刹土往東越五十四大部洲,有一瞻部洲歡喜刹土,我即以發願力轉生彼處。當時我爲四大部洲尊主,名虛空轉輪王。我令衆生行持善法、趨入叁乘法,並做廣大布施。

  一次,衆多乞丐來到我面前,紛紛討要黃金、藍寶石等各種珍寶。我以歡喜心布施給他們,他們于是便獲得了很多珍寶。我當時問諸大臣這些珍寶從何而來?他們回答道:“此等寶物皆屬龍王寶藏,我等世間之人只能獲取其中一部分,國王布施之珍寶即屬其中。”

  聽完這番話,我當時就發願道:“如我能于五濁興盛世界成佛,則願我誓願皆得以實現:願我在此世界每一部洲中,爲利益衆生能七次變爲可開掘寶藏之龍王;每次變爲龍王時,均能開取出諸如黃金、藍寶石等千千萬萬無盡寶藏;每種珍寶皆可累積至一千由旬高;願我能以種種珍寶利益、布施衆生。

  與在一個五濁興盛之世界變爲龍王一樣,于十方恒河沙數世界中,願我…

《釋迦牟尼佛廣傳·白蓮花論 (上冊) 二 發願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