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釋迦牟尼佛廣傳·白蓮花論 (上冊) 叁 布施品

  叁 布施品

  大悲尊者太子以身飼虎

  除此而外,無等大師釋迦牟尼佛爲自他希求無上智、行菩薩道時,所做六度萬行實難數計。

  無數劫前,瞻部洲有一馬車國王,統領小國五千。釋迦牟尼佛那時轉生爲馬車國王最小太子,名大悲尊者太子。一次有老虎母子倆前來,二虎均饑渴難耐之時,母虎便欲食子。大悲尊者太子見狀悲心頓起,便以樹幹刺穿自己,以自身鮮血供母虎舔舐。母虎喝過太子血後稍長氣力,太子就又用自己身肉喂飽餓虎。以此緣故,大悲尊者太子即刻圓寂。

  另據史料記載,爲利益衆生,釋迦牟尼佛曾前往兜率天爲母說法。

  月光大國王布施頭顱

  久遠以前,釋迦牟尼佛于瞻部洲作月光大國王,那時國王身體有光,似天人一般美妙,且具足顯赫權勢、廣大財富。一次,國王心中想到:我因前世所積善業方得以安享今世榮華富貴,因此我應勵力再造善業。想罷便廣告天下言自己欲布施國庫財富,將飲食、衣物、珍寶、妙藥盡皆施予,所有衆生均可各取所需。如此布施令國中百姓皆與國王一道分享財富、安居樂業,月光大國王名聲也因之傳遍整個大地。

  此時邊地也有一小國王名西馬森,西馬森國王聞聽後即心生嫉妒。他向國師普行外道詢問道:“如若月光大國王不消失而繼續存在,則他名譽定會超勝于我,我之功德權勢將全部隱沒。你們有何良策應對?”這些普行外道聽後就紛紛說道:“此月光大國王以慈心如對父母一般對待衆生,我等根本無法傷害他。”國王聽後心生不悅,就立刻宣布道:“有能將月光大國王頭顱砍下交予我者,我定將一半王位奉送與他,並將公主賜予他作妻子。”

  當時住在山岩中之一凶目婆羅門,聽到消息後就答應說自己可擔當此任。他于是在七日中苦修護身咒語,又從西馬森王那裏攜帶一些口糧,就向月光大國王治下國家奔去。

  此時月光大國王國土出現大地震動、流星隕落等種種惡兆,諸大臣也連做惡夢。此時,護城天女見到凶目婆羅門前來後立即使之陷入瘋顛狀態,且阻止其進入本國。

  當時有一淨居天人于月光大國王夢中說道:“你圓滿布施波羅蜜多之時機現已成熟。”國王醒後即派大臣大月亮到城門口對護城天女捎口信說:“若有人前來萬不可阻擋,應使其順利進城。”大月亮大臣到達城門時,天女顯現身體對大臣說道:“有一外地婆羅門欲以惡行斷國王頭,我未讓其進城。”大月亮大臣隨即說道:“你所言正是,此人確實能造大違緣,但國王願意讓他進來,故而我等不應抗命。”護城天女無奈之中只好放其入城。

  大月亮大臣做七寶質地之頭顱五百個,希冀以此勸化凶目婆羅門勿斷國王之頭。怎奈凶目非要親取國王頭顱,百般勸請亦不聽從。他直入王宮後立即索要國王頭顱,而月光大國王竟以歡喜心答應,且約定七日後將頭顱交付于他。眼見如此景象,大臣大月亮、王妃持地母皆因痛苦揪心以致昏厥而死。于其死後,兩人均轉生梵天天界。

  月光大國王則向整個國家宣布道:“欲看我布施頭顱景觀者均可前來。”于是,衆多小國國王與臣民便全部集中起來,祈請國王萬勿布施自己頭顱。但國王心志已定,絕不答應。當其卸下王冠之時,所有世間衆人之冠帽全部掉落于地。

  城中後方有一寶藏花園,花園中有一瞻匐樹,國王就將頭拴于樹上,且對凶目婆羅門說道:“砍斷我頭之後務必將頭交于我手上,我要親自送頭給你。以我布施功德願一切衆生皆獲無上圓滿菩提果。”

  當凶目婆羅門揮劍正欲砍時,樹神發威猛擊凶目一拳,凶目頓時撲地。國王便對樹神說:“我之頭顱于此樹下已布施過九百九十九個,加今此一回,正好一千。請勿對我行布施波羅蜜多、得無上菩提果位製造違緣。”樹神聽罷只得又使凶目複蘇。

  國王發此大願之後,凶目婆羅門便砍下王頭,大月光國王死後立即轉生遍淨天。(遍淨天,叁禅天之上層。生于此中諸天,世間禅悅最極淨妙圓滿,故名遍淨。)

  當時大地六次震動,人、天衆生痛苦之淚如大雨傾灑,天人又降下花雨,整個世間大地自然傳遍月光國王布施自己頭顱之消息。

  西馬森國王聽到後,因感月光大國王名聲更遠勝以前,便氣絕身亡。凶目婆羅門走後,所有小國臣民、王妃,以及余衆皆啼泣哀號。有人悲痛至死,有人昏倒在地,有人捶胸頓足、撕扯自己頭發臉目,所有人衆均痛恨凶目,並毆打之。凶目攜頭上路,豈料月光國王頭顱于路上開始腐爛,臭氣遠播,無法攜帶,凶目只得棄頭而走。半路上又聽聞西馬森死訊,更是失望至極,隨即吐血而亡。西馬森、凶目二人死後,直墮大地獄;爲月光大國王而啼泣至死之人則全部轉生善趣天界。

  西馬森國王即是現今之魔王波旬,凶目婆羅門即是現今之提婆達多;大月亮大臣則爲舍利子,持地母則是目犍連。另據《報恩經》記載,有一大光國王布施自己頭顱之公案與此公案也大致相同。

  大布施取寶利衆

  久遠以前,此世界爲一大國王統治,其上師名爲婆羅門烈卓達,受到衆人愛戴恭敬,財富廣積同于多聞天子。釋迦牟尼佛那時爲婆羅門之子,名大布施,年歲尚小時便相貌端嚴、具足相好,且精通一切學問及技藝。因他財富非常圓滿,一次出門賞玩時看見貧窮困苦者後便生悲心。回宮以後就對父母請求能允許自己廣行布施,蒙父母開許後便行廣大布施。他將庫中叁分之二財物盡皆施舍,只余叁分之一時,管理倉庫者便告之于大布施父母:“萬勿再行布施,否則定會使倉庫空虛。”父母因感羞愧而不願當面數落兒子所爲,便對倉庫管理者說道:“我們無法直接明示,你可關閉倉庫大門,對其言我忙于事務,不爲他開門便罷。”

  結果當大布施還欲廣行布施時,因庫門緊閉已無法滿足乞討者願望。大布施心中暗想:管理倉庫者不開門也許是受父母吩咐,況且兒子把父母所有之倉庫全部布施也不應理,我最好能想一萬全之策以得到如意財寶,如此便可把無量財富布施與無數衆生。想及此,大布施便到衆人前詢問有何方便可令自己如意布施。如是問時,有人說你欲得財定需耕地,有說步行可積財,有說經商能致富,亦有人言取寶需向海中去。大布施內心思索:如我行耕地等事務恐不合適,最好之策當以前往海中取寶爲上。大布施想完便向父母請求開許,父母恐其一去不返便堅決不同意。大布施便以決絕態度在父母面前斬釘截鐵說道:“如我不能實現此種願望,則我必將不吃不喝、長伏于地、在你們面前誓不起身。”言畢即按其所說,于六日之中絕食明志。

  父母先以種種好言善語疊相規勸,奈何大布施心意已定,絕無妥協之意。萬般無奈之下,父母不得不聽之任之,大布施此時方才進食。

  他與五百人便相伴前往海中取寶,走至路途中間就遇上強盜,全部錢財被洗劫一空。又走至大西巴城時遇一婆羅門嘎西拉,大布施便往其家向其討要叁千兩黃金。當大布施張口要金時,嘎西拉家一金色美女聞其聲後非常高興。此金色美女頭發呈藍色,已有四千國王太子欲娶其爲妻,但家人皆不贊同。此時金色美女于門口聽到大布施聲音後,便對父母說:“我願爲此人之妻,他乃爲我丈夫。”待嘎西拉打開門後一看,更見大布施身相莊嚴、與衆不同。于是當大布施討要叁千兩黃金時,嘎西拉便將黃金與女兒一起賜與大布施。大布施則說道:“如我能從海上順利歸來,我則可帶此女人一同歸家。”嘎西拉便將叁千兩黃金及其它路途中所需物品、資具一一備齊交與大布施。正當大布施于岸邊即將登船之際,嘎西位對其又千般叮咛道:“你去海中取寶定有利益,但同時亦含藏風險,你務必千萬小心。”大布施點頭答應後便登船啓航、直往海中駛去。

  衆商人一路同行,其間大布施因精通探寶術而屢屢通過觀察發現衆多珍寶。衆人從海中撈取後堆放于船上,各種奇珍異寶竟擠滿整個船倉。眼見所獲甚豐,衆商人便欲歸去。大布施則獨排衆議說道:“從龍宮獲取如意寶前絕不歸家。”商主們聽後心裏非常痛苦難受,便對大布施說:“你若不回,我們也不肯回去,不如我們一起漂泊四方。”他便勸解他們道:“你等實不該如此,你們理應歸家,我發願定加持大家順利回去。”大布施說完便手捧香爐供養四方,並說谛實語,以此功德願衆商人皆得以順利返回瞻部洲。

  大布施則繼續向龍宮進發。他先于水中探尋七日,此時水已漫過雙膝;過七天,水淹大腿;又七日,水已浸到腰際;再七日,水過雙肩。大布施隨即在水中遊弋七日,後終抵一山下。他又手攀草木、腳蹬懸崖,爬行七日後到達山頂。于山頂休整七日後,大布施又用七日爬到山下一河邊。河裏清晰可見毒蛇纏繞之金色蓮花,他當場就以跏趺坐入慈悲等持,頓熄毒蛇嗔恨心。之後,他足踩蓮花又行七日,安穩越過毒蛇陣營。

  路途之中又逢羅刹,羅刹覺察到人味襲來立刻猛沖上來。大布施悲心大發,羅刹便轉而以溫和語氣問道:“大士,你從何而來?又欲往何方?”他回答說:“我欲取如意寶。”羅刹聞言心中暗想:此人定有大福報。但如此步行恐始終難以到達,因路途實乃太過遙遠。加之一路奔波勞累,我應予他一些方便。做是念已,羅刹便將他帶上虛空,過四百由旬後又放至地面。

  大布施再繼續前行。走不多遠,便見一白銀宮殿,他當下想到:這裏必是龍宮。

  當他向龍宮邁進時,忽然發現龍宮外面有一七層大坑,內裏遍布毒蛇。他又發慈悲心,再次熄滅毒蛇嗔心,然後踩于毒蛇上徑向龍宮挺進。剛要進門,就見龍宮門口有兩條巨龍守衛,纏繞迤逦,頭置于地。兩龍擡頭見到大布施後,立即准備施放毒氣。他則慈心頓發,兩龍倏忽低頭而眠,他乃得以踩其頭而入。

  進得龍宮就見一龍王住于七寶宮殿中。龍王見到來人後恐懼、緊張非常,心中想到:我宮殿外有七層毒蛇大坑,任誰也無法進入,此人到底是誰?龍王邊想邊起身迎接,恭請大布施坐于寶座之上,並供養各種飲…

《釋迦牟尼佛廣傳·白蓮花論 (上冊) 叁 布施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