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太子,還不如派弟弟幫助哥哥,便同意惡義前往。善義就取了叁千兩黃金以作盤纏,一千兩補貼日用,兩千兩用于救急。
出發之時,國王、王妃鹹來送行,當其離開本地正欲揚帆出海時,所乘輪船開始依次砍斷系船繩纜。此船由七根繩子拴在岸邊,每天都有人大聲宣告:“大海航行危險異常,種種險難不一而論。自古以來去者衆、回者寡,故而所有尚有疑慮之人均可自行離開。如不顧及身家性命、父母家庭敢到海中取寶者,所取寶物定可使本人七代當中財富圓滿。”此番話語每天皆宣讀一次,並砍斷一根纜繩。連續七天後,繩斷船啓,輪船飛快駛離岸邊,前往海中行去。
到達寶洲後,因善義王子精通探寶術,他就指導衆人如何尋覓寶物。衆商人隨後皆安頓于寶洲,善義則與老商主劃小船又駛往別處。
當他們越過金、銀、藍寶石山下,抵達金沙後,老商主告訴善義道:“我已無力再往前行,恐必死于此處,惟願你永往直前,直抵七寶所成之龍宮大殿。如大門緊閉,則可取門上金剛杵用力敲開,那時門內五百天女皆會一一供養你珍寶。其中有一天女會供養你藍色珍寶,此乃真正如意寶,得到後萬勿舍棄,定要將之帶回。其他美女所供養之珍寶亦需帶回,且需牢記切勿與衆人提及此事。我死于這裏後,望你莫負我恩,請將我一把朽骨埋于金沙之中。”
老商主言畢命喪,按其吩咐,太子將他身軀埋于金沙裏。然後善義又循其指示、直往前行。終至七寶龍宮後,他用門上金剛杵敲門,五百天女應聲而出,其中一天女果然將藍色珍寶供養于他,善義將之包裹于布中帶回。
惡義太子此時正令其余商人多攜珍寶准備回家,結果因貪心所致,船載過量,行于大海之上時,一遇風浪即東倒西歪、時沈時伏。多虧善義帶有如意寶才未沈于大海,其余商人則幾乎全部溺于水中。惡義頓生恐怖,抓住善義連喊救命,善義就幫他安穩過海。惡義上岸後驚魂未定地說道:“我們兄弟離父別母前往海中探寶,如今珍寶未得、同伴已死,空手而返豈不大煞臉面?”善義本乃一心性淳樸之人,聽罷弟弟所言,爲安慰惡義,使之不至于過分沮喪,善義就將老商主臨終遺言對弟弟和盤托出:“我們其實已得如意寶,有何羞愧難當之處?”“此話當真?”惡義欣喜若狂,“如意寶到底是何等模樣?能否讓我端詳?”
哥哥便從布裏取出如意寶交予弟弟仔細觀看,惡義看罷貪心大長,內心憤憤不平地想到:父母原本對我就不如對兄長那般關愛有加,如果我空手而歸,哥哥卻攜寶返回,他們定會更加鄙視、惡劣待我。不如趁哥哥熟睡之機將之誅殺,我自己攜寶面見父母,到時只說兄長已被淹死即可。想到這裏,惡義就對哥哥說道:“若兩人帶著如意寶休息恐不安全,不若一人佩戴其睡覺時,另一人巡視,二人輪流,不知你意下如何?”善義便同意了惡義所提建議,兩人開始輪番佩戴、巡邏。惡義睡眠時故意長臥不起,以致善義看守、巡視頗費時間。待到兄長安眠時,因勞累過度便沈沈睡去。趁其熟睡之機,惡義以遍布荊棘之兩根樹幹突然刺入善義雙目中,然後帶上如意寶倉皇逃竄。
善義太子驚恐非常,大聲驚叫:“有強盜!有強盜!”但荒山野外無人知曉。後有一樹神告訴他道:“搶走如意寶之強盜正是你弟弟惡義太子。”善義心痛、眼痛,一時悲痛難忍。他只得邊爬邊走,後至一處名爲樂西瓦之地。到達時,正逢一牛群,約五百頭左右。群牛中有一極聰明牦牛,又善解人意,知道太子眼痛後就用柔軟舌頭舔善義眼睛,其它牛見狀也漸漸圍攏過來。放牧者看見後急忙趕過來,只見一人眼裏插著兩支樹幹正痛苦不堪。放牧人便緩緩將樹枝拔出,又將太子帶回家中,喂以牛奶、敷以牛油、悉心照料,善義病情基本好轉。善義于是對放牧人說:“我現在欲離開這裏。”放牧人不同意。待王子眼睛創傷完全痊愈時,善義就對放牧者說道:“我現在欲往城市方向去。”
牧人于是送其至城邊,善義則要求說:“我以後生活無有著落,你可否送我一件樂器?”牧人便交給太子一件樂器,太子從此便于街頭巷尾以賣藝爲生。因其技藝高超,所彈樂曲美妙動聽,人們就常常將各種物品、飲食送予他,以致城中五百乞丐都依賴他得以生存。
一次,一看管王宮外園林之人前往城中,聽到樂聲後內心非常歡喜,便問眼前之盲眼藝人道:“你能否到我們那邊看護園林?”善義聞言滿懷哀痛說道:“我乃一盲人,如何看管園林?”來人善意解釋道:“你眼睛雖失明但無關緊要,你可手拉系有鈴铛之繩子,一聞鳥鳴即刻拽繩,如此行事即可。”善義聽後方才答應下來。
此時惡義已回到父母身邊,寶盔國王問他爲何丟下善義。惡義回答說:“兄長與諸商人都已沈溺于水中,幸我會水才得逃脫,否則必死不疑。”國王、王妃聽罷即刻昏厥倒地,所有臣民聞聽太子死訊後也哀哭不已,衆人均對惡義說:“你若似善義那般死去才爲善妙。”
善義曾育有一只天鵝,寶盔國王此時便在天鵝脖頸上系一紙條,放其四處尋找太子。此天鵝飛越衆多地方,最後降落于善義所居之園林。聽到善義所發音聲後,天鵝急急趕去送信。善義聽到熟悉親切之天鵝鳴叫,于是取下天鵝頸上信件請別人代讀,至此真相終于大白。
太子給父王回信寫道:“惡義用長滿荊棘之木棍刺瞎我雙眼後搶走如意寶。”寫完就將此紙條系于天鵝脖頸上。
當時樂西瓦國王有一公主,相貌美妙秀麗、傾國傾城。她一日到園林遊玩,看見善義太子頭發零亂、衣衫破爛、滿面淚水坐于樹下行乞。盡管如此,公主仍一見傾心,貪心頓起,撇下衆人不顧,只願陪同太子說話。日近中午,國王派人喚公主回宮用膳,豈料公主答言:“將午飯送至此處,我不回去。”等侍者將飯送到,公主便對善義說:“我們一起用餐可好?”
太子誠摯說道:“我乃一瞎子,又是乞丐,與公主吃飯實不應理。如國王發現,定會降罪于我。”而公主則再叁勸請道:“如若你不與我共進午餐,我也絕不進食。”善義無奈只得與公主一起用餐。
二人一直敘談,公主對太子之貪心更是愈益強烈,久久不願離開太子身邊。直待日薄西山,國王再次派人催請公主回宮,公主此時便回答說:“我欲與此看園人共同生活,我不會再喜歡任何人,只對他留意。望父王勿改變我心,也勿幹涉,敬請開許。”
國王聽到女兒所言內心十分尴尬,雖不好當面製止,但確感離奇稀有。國王心想:我原本欲將公主許配于寶盔國王太子,怎奈太子一直未從海上歸來。誰料我家公主偏偏選中如此一名乞丐,真爲我高貴種姓丟臉,叫我以後如何在衆人面前擡頭?國王于是再叁派人催請公主回宮,但公主心意已定、拒不聽從。國王無可奈何之際,兼以平日對公主寵愛非常,最終只得將二人接至王宮,且允二人成婚。
公主婚後經常晝出夜歸,善義日久生疑,便對公主說:“我們已結爲連理,奈何你整日早出晚回,讓我不得不起懷疑。你是否心上另有其他中意男子?”公主坦然答道:“除你之外,我心中無有任何其他男子,如你不信,則願我話語之真實力能使你一只眼重新複明。”公主話音剛落地,善義一只眼頓時恢複如初。
善義以前從未對人談起過自己,二人共同生活後不免相互之間多有詢問對方身世。一日,公主問道:“你父母親屬尚健在否?你是何地人氏?”善義答言:“不知你是否聽聞過寶盔國王大名?”公主答以“聽說過”。善義坦白承認說:“此寶盔國王就是我父王。另外,不知你是否又聽聞過善義太子?”公主再次答以“聽說過”。太子便將實情完全告之:“你既已聽說過,那不妨將真相告訴你,善義太子就是我。”公主聽罷驚訝萬分:“你既爲善義太子,又爲何落此痛苦境地?”王子便將前後經過細細道來。公主聽後就問道:“惡義對你迫害至此,整個世間亦難以想象。如你們兄弟二人再度相逢,你欲如何處置弟弟?”善義揮之一笑答道:“弟弟刺瞎我雙眼固然不對,不過我無一絲一毫仇恨及報複心。”“他對你這般殘忍。你居然還以歡喜心對之、無有嗔恨,實難讓人相信。”公主驚訝語氣更勝剛才。太子則堅定發願道:“如我對惡義無有絲毫不滿之態度確屬真實,則願我另一只眼也即刻複明。”太子剛剛說完,以話語谛實力,眼睛瞬間就恢複如初,且相貌較前更爲莊嚴。
公主內心歡欣無比,立刻就往父王處奔去。一見父王就問道:“父親,你是否知道寶盔國王太子善義?你與他是否相識?”國王回答道:“當然相識。”公主便說:“你想不想見你相識之人?”國王略顯驚訝地問:“我想見他,你是否知道他在何處?”公主滿心歡喜地說道:“我夫君正是善義太子。”國王聽罷哈哈大笑,以譏諷神色對女兒說道:“小公主你是否頭腦錯亂?胡思亂想有何意義?善義太子一直杳無信息,眼前乞丐豈能冒充善義?”公主正色答道:“父王如若不信可親自前往鑒別。”
在公主鼓動下,國王終至善義面前。一睹雙目複明之善義,立即確認此人即是太子無疑。國王誠惶誠恐伏于太子腳下請罪道:“我未能認出太子實乃慚愧至極。”
于是衆人假裝太子剛剛從海上歸來,便將善義擁往大街之上,四處宣揚說:“善義太子真正從海中歸來矣。”諸王公大臣齊來迎接,將王子接入宮內,又重新把公主正式許配于王子,使之公開、真正做王子妻子。
此時,帶有王子所寫紙條之天鵝已飛回寶盔國王宮裏,寶盔國王見信後方知善義尚活于人世,深感欣慰、慶幸同時,就將造孽者惡義關進監牢。寶盔國王立即派人前往樂西瓦國,並語于樂西瓦國王道:“我善義太子據說在你國家內正受大痛苦,你們以前未將太子送還已鑄成大錯,現今應即刻將太子與大象、駿馬等一並送回,否則我定將親赴你國收拾你等。”
這時,善義太子又回憶起牧人救療之恩,便與樂西瓦國王協商,賜予他衆多駿馬、大象、衣物、田地、生畜、金銀財寶及仆役…
《釋迦牟尼佛廣傳·白蓮花論 (上冊) 叁 布施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