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心地法門(如本法師主講)▪P2

  ..續本文上一頁一千個動念有一千個生死,一萬個動念有一萬個生死,一億個動念有一億個生死,如是無量無邊的動念,就有無量無邊的生死,站在佛法了義的立場來說,生死有叁大形態,第一是大生死流。是無始劫來的輪回大洪流。第二是分段生死,是一世又一世分段的生死。第叁是變異生死,即是刹那生死。在叁種類型生死中,以變異生死爲根本生死,也就是動念生死,亦稱爲無明生死,修行者欲斷生死,應從動念生死下手,若不從動念生死著手,欲得入涅槃者,無有是處。

  衆生正因爲起心動念紛飛雜亂,無法控製,隨妄想雜念流轉,爲了動一個念頭把身體帶到百貨公司;爲了動一念頭把你身軀帶來佛堂聽聞佛法;爲了起一個動念使你傾家蕩産;爲了一個動念使你感情分裂;爲了動念錯誤致使你墮落叁惡道,受盡無邊刑罰的苦痛;爲了一個念頭使你感生天上,享受天上妙樂;爲了起一個動念,勇猛精進的參悟佛法,因而開悟證果;爲了一個動念使彼此之間勾心鬥角,挑撥離間,心機累累動蕩不安!如是等等都是心念在做鬼計,心的動念可善可惡,心善者可入叁善道;心惡者可入叁不善道。善與惡皆是一心作,目前你是當人,善與惡的分水嶺,由你當主人,由你來選擇,也就是你要爲善爲惡,所有的主權都操縱在你自己,你是善與惡的主人,誰也奈何不了你,佛菩薩對你也無法幹涉你的行爲如何?所以說善心惡心不離心,心是一切動念的樞紐,心是惡源,也是善之本。衆生就是永無止境的受善念與惡念的支配,曆盡滄桑,堪受果報之殃。

  諸位同參們!倘若要使一切災殃之苦,輪回六道從此止息的話,應該從起心動念處止息,所謂善念、惡念要大死一番,斬釘截鐵,猶如銅牆鐵壁,動念一歇,歇即菩提,所謂有念念成邪,無念念成真,漸漸的達到無念無住的境界,方能與道相應,輪回業心也就匿迹無蹤了。

  同參們!衆生一念心生即入叁界,衆生一念心滅即出叁界,叁界的受生與不受生肯定在心地上的動與不動,心念一動,叁界往返,六道輪回的業心接踵而來,業力如亂麻,業力如膠如漆,業力染汙於叁界二十八天,因此難以自拔,業力甚大能深入大海,能抵須彌,業力能障聖道,衆生被業力牽製得哭笑不得,當業障現前的時候,手軟腳軟,力不從心,當業力來臨的時候,甘願伏首在業力之下,受其擺布,無法轉業力,業力成爲可畏懼的枭雄,在業力浸襲之下哭泣落淚,傷感無奈!自己成爲業力的奴仆,哀哉!苦哉!爲聖者所憐愍!一切業力的牽纏,病本何在?就是無明心動入叁界所致。十地經雲:『叁界無別有,唯是一心作。』

  同參們!衆生一念心若滅,則出叁界,當下證入真如法體,無二無別。真如法體者,乃清淨覺性,靈明湛寂,能圓照法界,爲十方叁世一切諸佛所共證,同一鼻孔出氣,共坐此解脫床,此真如法體,在法身理體中,本無生無滅,不一不異,非空非有,非心非色,非去非來,非增非減,不可思議,證此真如法體,離語言名字相,離心緣相,非心思口議所能表徵,假名安立所證之悟境,稱之真如法體。衆生不容易體達,也從未證悟。說之不知之,無怪佛陀初證涅槃之際,於菩提樹下馬上要離開人世間,因爲佛所證的真如法體,甚深無底不思議,佛說的一乘大法,衆生不容易理會。後來佛陀才方便說二乘叁乘教化引度之,最後衆生機緣成熟,佛最後才說圓通一乘大法,結束了四十九年的弘揚佛法的事業。所以衆生一念心不滅,想證成無上菩提者,無有是處。

  諸位同參們!我說一念心滅,滅而無滅,是名爲滅,滅是滅妄想,離分別染汙義,本體實不滅,若本體滅者,是爲斷滅空,如是本體實不滅,故名之爲滅。衆生妄想心滅則法身複活,衆生妄想心生則法身隱沒,欲得法身複活應從妄想滅,妄想一旦滅,法身本體常放光,諸佛之所以能毫光照大千,乃無明妄想心滅故。

  同參們!學佛的人心地若長滿了雜草,應該不要客氣的拔除心地上的雜草,什麽是心地上的雜草呢?就是心地上的汙垢、貪心、瞋恨心、愚癡心、煩惱心、痛苦心、貢高我慢心、嫉妒心、邪見心、寂寞心、空虛的心、如是等心都是心地上的汙垢雜草,障礙修行者的證悟,所以稱之爲雜草,雜草不除掉的一天,你就有一天的痛苦,就當一天的凡夫衆生,衆生的內心有雜草,故名衆生。假使不想當衆生的話,應除掉心地上的雜草,無始劫來所以會輪回六道,這些貪心、瞋恨心、邪見心等等,把我們忽而帶到天上,忽而牽到叁惡道,往返無休,乃是衆生的可悲與無奈!

  同參們!當一個人業障現前的時候,脾氣大的不得了,一觸即發的狀態,在那千鈞一發之際,誰也無法勸告你停息下來,此時業障太不可思議,平時修行的功夫全部泡湯啦!禅定的境界不知隱迹何處啦!所以釋迦佛曾雲:『修持忍辱的人,爲持戒苦行所不能及,能行忍辱者,乃可名爲有力大人。』因此可知,煩惱業障一旦爆發,佛菩薩對你也無奈,在旁邊也束手無策,當無明煩惱發作時,這時候最剛強,難調難伏,完全被無明煩惱所遮蔽,本性的光明失去作用,理智喪失,隨煩惱業力猛沖猛撞,不沖不撞還好,一沖一撞闖出禍患來,接著報應的果報,就是你的報酬,這些前因與後果是你所該得的。所以佛經曾經說過:『一個人能夠統理百萬大軍,還不算是有本領,能夠調伏起心動念得自在的人,才算是有本領,不但是有本領,乃是人中之人。』理由很簡單,國王一道命令,喊了一聲:『立正』!士兵聽了之後不敢:『稍息』。你不稍息還好,一旦稍息,當下是會被砍掉的,違背了軍令,是有生命威脅的,起心動念完全被軍令控製,所以說統理百萬大軍,還不算是有本領,能夠調伏自己的起心動念的人,才算是有本領。比喻說:當你被人惡口挨罵,這時候你的內心不經過大腦的思考,直接反應出煩惱與痛苦,內心的憤怒如火燒,這時候的痛苦不得不痛苦,煩惱不得不煩惱,當時的煩惱你笑不出來,因爲你的心做不了主,管製不了自己煩惱雜亂的心,完全不聽話,你的心不是收音機,也不是電視機,更沒有遙控的按鈕,你的心沒有裝上開關,你在哭泣的時候,如本沒有辦法爲你關閉,讓你不要哭泣,因爲你的身心沒有開關可關閉,那只有你自己才能調伏自己的起心動念。所以說,能夠調伏起心動念的人,才算是有本領,乃是人上人。

  諸位同參!只要你是人的話,當人不能沒有煩惱,沒有煩惱不是人,人是有煩惱的。曾經有位弟子告訴我說:『師父啊!我心裏很甯靜,沒有煩惱了。』我說:『真的嗎?』他說:『真的。』我說:『你真的沒有煩惱的話,你就可以爬上那佛桌上面,很安然的坐在佛桌上,給別人供養膜拜了,可以拿香蕉、蘋果、鳳梨來拜你了。』他說:『師父啊!不行的,我心裏會緊張,會怕怕!』我說:『你若坐在佛桌上給人頂禮供養,心裏還會緊張,怕怕的話,那就是還有煩惱啊!知道嗎?人不能沒有煩惱,沒有煩惱你就成佛了,你就是開悟的聖人,既然是聖人,坐在佛桌上,心裏不該緊張,怕怕!是嗎?』他說:『師父啊!這樣說的話,可見我的煩惱是沒有發覺,並不是沒有煩惱。』弟子無知向師父求忏悔,頂禮而退。

  諸位同參!衆生內心有時呈現一片甯靜,清涼自在,無憂無慮,心胸開朗,像這樣的意境並不是表示此人已經解脫無煩惱了,只要惡劣環境的逼身,或人物的壓迫,那煩惱的種子還是照樣發作起來,個性又恢複如前的任性,暴跳如雷,耿耿於懷,對境不忘,煩惱又浮現了,佛法稱之爲睡眠煩惱,煩惱如同睡著覺,一旦境界逼近時,煩惱就沖出來了,與外面境界交戰,心戰敗了就痛苦萬千。所以睡眠煩惱不是斷了煩惱,而是暫時的伏住煩惱而已,有朝有夕也會再出現的機會。

  假使沒有佛法觀念的人問你說:『學佛的本質是什麽?』你就回答說:『學佛的本質在斷煩惱,煩惱一旦斷了,那菩提的自性就顯露出來。』我們清淨的自性被煩惱障蔽,本性被煩惱浸蝕,因此累生累劫都在無明煩惱的深淵當中難以自拔,於是流浪生死,每一個人起心動念,不論是善念或是惡念,分門別類,心的種類有五十一個心所法,也就是我們心理活動有五十一個心的各別性質,五十一個心的各別性質不離一心,總而言之,心裏的活動很複雜,這麽一來,一下子想這個問題,又一下子想到過去的一段美景,又沒多久心裏又盼望未來如何又如何!一天到晚胡思亂想,把整個頭想得團團轉,希望能中了愛國獎券第一特獎,也希望娶個美人而是賢妻良母型的,我看此人不發瘋才怪,人幾乎或多或少都有幻想症,這些心理毛病皆由五十一心所演變而有,人只要起個惡的念頭,接看惡念頭滾滾而來,擋不住,塞不住,無限製的促使身、口、意爲非作歹,這一切煩惱種子,乃是與生俱來就有的習染,難以革除,有些人爲了想革除自己不良的習氣,下了很大的勇氣,接二連叁也無法改善,因此痛哭流涕,自懊自悔,寄語蒼天說無奈!

  過去有位風流才子,自從聽過佛法之後,知道佛法的可貴,難遭難遇,於是在佛前發了大願,從此之後絕對不再風流玩粉味,下定決心痛改前非,發願完畢,頂禮告退,事隔一個月後,那煩惱的習氣又在內心打滾煎熬,見境思情,如是反覆漸生情感,那欲望的沸騰無法壓抑,結果受不了欲望的考驗,於是又被欲望的念頭又帶動了,又開始過著以往那種無奈的生活,墮入感情深處,被情網束縛,有朝有夕良知又發露,兩眼下垂,一副狼狽可憐相,令人憐愍,兩腿無奈又沈重的走到大雄寶殿,於佛前自悔自忏,悔恨自己知而改不了,槌胸哀怨哭訴佛陀,佛陀此時端坐蓮花臺默然無答。

  由此可知,衆生的欲望如膠如漆,藕斷絲連,綿綿密密皆生死,淫欲不斷塵不可出,圓覺經雲:『叁界輪回淫爲本,六道往返愛爲基。』欲望是人類最難遊過的愛河,此河一旦遊過去,那生死已解脫,成爲自在無事道人;最怕遊不過,遊不過去就是生死凡夫,流浪漢,苦命兒,此愛河是衆生的生死根…

《心地法門(如本法師主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