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喇嘛仁波切教言▪P7

  ..續本文上一頁于尚在輪回之中,終究還是要遭受痛苦。舉例來說,我們在杯裏倒上一滿杯的水,如果有十口水的話,你在喝一口水的時候,你可以感受一口水的快樂,但是水已經少了一口,只剩下九口了。就這樣,喝了十口以後,杯裏就沒有水了。第十一次再渴的時候,就要遭受口渴的痛苦了,因爲他已經沒有水了。現時生活中我們也看到很多很多人在第一次從事自己事業期間,應該算是一位非常成功的人士吧,但是過一段時間真成爲家破人亡。他前面爲什麼有這樣的福報?後面又怎麼會變成這樣呢?前面有這樣的福報,可能是宿世一種有漏功德帶來的一種享受,但是有漏功德,當他在享受快樂的同時,他的因在逐漸減少,就像剛剛所說的,喝一口水的時候,杯裏的水就會少一口,你在享受快樂的同時,前面的這個善因在逐漸減少,當快樂享受完之後,因不存在的時候,就要遭受痛苦。這就是有漏功德。

  3.何謂無漏功德

  無漏功德就是我們所從事的一切善法,被叁清淨法(清淨發心、清淨正行、清淨回向)所攝而得到的功德。就像前面所舉的例子般,當杯子是一個非常特別的杯子,喝完一口水它自然又滿了,這時候水是永遠喝不完的,這就叫無漏功德。無漏功德不僅不會消減,而且會日日增上。所以即便現世享受快樂期間,有漏功德和無漏功德也有著很大的差異。我們在修行過程當中,要時時銘記這一點。

  4.回向之方法

  如《涅莫問答》中曰:“回向乃將善因導向所欲求之果位”,所以我們回向之目的是把自己的所有一切善根賜予給叁界六趣一切衆生,令一切衆生證悟佛果。但是我們現前由于不具備真實見解的原因,如是把功德做回向的話,成爲有毒回向,只能得到人天福報。因此在外面沒有真正懂得緣起性空、叁輪體空的真實要義之時,要隨順諸佛菩薩的回向,如同《普賢行願品》之中,普賢菩薩的回向:“文殊師利勇猛智,普賢慧行亦複然。我今回向諸善根,隨彼一切常修學。”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如何回向給衆生我就如是回向。我們的願望是什麼呢?有些家庭覺得兒女讀書不是很好,智慧非常非常薄弱,要讓他智慧圓滿。在回向的時候不要光想著自家的人,應該想到天下所有一切衆生,依此善根,願叁界六趣一切衆生,沒智慧的,圓滿智慧;沒有福報的,圓滿福報;有病的能消除一切病痛;短命的能長壽等等,總之暫時能心想事成,究竟都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是願望。然後回向,因此我等曆代傳承祖師、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如何回向我就如是回向。還沒有證悟到叁輪體空之前,只能隨順回向,要記住這一點。關于回向,在《如意寶藏——上師瑜伽之圓滿引導》中也講得非常細致,應該多看看一些,了解一些。

  5.上師之囑托

  “精進修持之愛徒”,能不能精進修持,主要取決于什麼呢?主要取決于四厭離法:人身難得、壽命無常、輪回過患、業之因果。尤其我們還是初行者,如今還沒有完全從思維的範圍中超越,所以要讓自己身心完全投入修法之中不懈怠,四共同法不可缺少。時時要觀想難得的人身有多麼難得?但最可怕的是無常隨時都會降臨到我們的身旁。可能今年由于我等大恩根本上師喇嘛仁波切示現涅槃的原因吧,所以對我來說,對無常的認識更敏感一些。像上師這樣真正的佛還要示現涅槃,對于凡夫來說,無常即使降臨在身邊也很正常。到達這一時刻,最可憐的就是自己,所以應該時時觀想四厭離法而精進修法,再不能懈怠下去。若要是再懈怠、拖延的話,在沒有修成之前,一旦無常降臨在我的身邊,我該怎麼辦呢?這時候內心帶著很多很多遺憾離開這個世界,那太不值得了!因爲當前我們已經具備這麼好的條件,即便今生成辦解脫,也能做得到。如果這時候還讓自己空手進入未來之中,這是非常遺憾的一件事情,也是非常不值得的一個行爲,所以應該多抽出一些時間修法。

  生前多可伶可憐自己吧。因爲無始以來自己身口意叁門所造的一切罪業,會成熟在自己的叁門之上,,如今調伏自己的內心,還是從自己的身口意叁門去度化自己的靈魂,意義更大一點,所以還是要多抽一點時間去修法。不要天天想著,由于家庭的緣故,我抽不出時間;由于事業的緣故,我抽不出時間。當然作爲一位在家居士,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在修法之上,以現前的福報和智慧還不夠的,因此我們只能抽出少少的時間做修行,但這個少少的時間再也不能打折了,再打折的話,空手進入未來、帶著痛苦進入未來那是必然的事情,叁惡趣可能就是最終的歸宿。因爲多方面不成熟的緣故,講很多的法也是不可能的,所以平時不管講什麼樣的法,都要反複去聽,反複去修,修行要多修一點。

  “此乃老癡吾所著”,這是上師的一個謙虛話,但至于這個謙虛寓意在何處,前兩天已經多次提示過了。一個修行者,修行能否增上完全取決于有沒有這個謙虛。不管是思想還是行爲,只要能做到謙虛,我相信功德就在眼前。若稍微有一點功德的時候,你的傲慢心、思想和行爲都突然高于一層,那相信以下的功德增上恐怕在你面前很難實現,所以就是傳遞這麼一個信心。

  上師告誡我們以上所傳講的若能與心相應就要如是去做。因此我們天天都在說,作爲後一代弟子能否如同曆代傳承祖師般成辦解脫,完全取決于能否遵循曆代傳承祖師的足迹。上師所傳講的這些教言就是他在修行過程當中的全部經驗,現前能不能做到就看你自己了。

  “此述如具妙淨善,回向無邊衆有情。”這是我等大恩根本上師喇嘛仁波切的教言,文字雖然稀少,但裏面一句、一詞意義非常廣大。因此我們在修行過程當中還是要多去思考一些,多反觀一下自己的內心,還是挺重要的。大概就講這麼多吧。

  

《喇嘛仁波切教言》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